第34章 提高醫療水平

戰後的海面上一片狼藉,小塊小塊鮮紅的海面,片片船隻殘骸飄蕩在水面上,顯示着戰爭的殘酷,少數雜物還在燃着火。更有許多海盜抓住漂浮的木板,奮力的向岸邊游去,就算被博鋪海軍俘虜也擋不住海盜強烈的求生**。其實博鋪海軍正在搜救活着的海盜,當然是要解除他們的武器,綁住他們的雙手的,俘虜對於白燕城的議員們來說也是一種資源。

經過統計,此戰博鋪海軍傷亡136人,其中死亡27人,重傷53人,輕傷56人,是澳洲軍成立以來最大的傷亡。一個小型的會議——委員們和高級軍官戰後統計會議——白晨委員長髮表了講話,其實是引用了現代一句成熟的套話:會議要求,要按照科學、嚴謹、依法和實事求是的原則,嚴肅認真地對這次軍事事故進行調查處理。抓緊查清事實,依法依規追究責任。調查處理工作要公開、透明,結果向全體成員公佈,給人民羣衆一個真誠負責任的交代。要繼續全力救治受傷人員,全力減少因傷死亡、因傷致殘。要準確覈實遇難者人數和身份,妥善處理好賠償、撫卹等工作。

與會人員都被白晨的氣勢鎮住了,彷彿大家又回到了現代,成爲了平民百姓,面對着縣長等大人物的那種心底裡仰望的感覺,白晨渾身都散發着一股領導的氣息,讓人感嘆不已,原來官僚就是這樣煉成的,只要一個人當領導一段時間,官威就出來了。

傷員們都受到了很好的治療,無論是博鋪海軍軍人還是劉香手下的海盜。輕傷的人員不過是被沸水消毒過的紗布包紮而已,換掉很髒的衣服,卻是讓海盜們心底裡鬆了口氣,如此對待他們,這些臨高海匪應該不會把俘虜們通通砍頭了。

重傷的人員視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截肢,土法生產的破傷風疫苗也被注射到重傷員體內,作爲新藥的人體試驗。不過海盜們享受的是經過培訓的明朝人的新手外科醫生的服務,可以想象他們的遭遇時多麼的不幸,那些新手的技術和蒙古大夫有的一拼。

議員們最先開始升級古代的某項科技不是鍊鋼,也不是造槍,而是醫療條件。這個古代的醫療條件之差是來自現代的議員們不敢想象的。明朝人的一次感冒就可能奪取人得生命,古人得了破傷風百分百死亡,大行其道的中醫也沒有經過系統的總結,大夫們手中流傳的藥方大多是偏方、經驗方,錯誤甚多,就連明朝最高貴的人——皇帝生的子女一般都要夭折一半,可以想象古代是多麼的不安全了。議員們都害怕現代帶領的抗生素過期、用完以後自己的醫療水平淪落到和明朝皇帝一樣的爛,決心大力的提高控制區裡的醫療衛生水平。

首先要解決的是從事醫療衛生人員太少,議員裡面的醫師連同護士纔有11名,大力發展明朝人醫生、護士是當務之急。選人是個難題,明朝人識字率太低,文盲非常多,而那些讀書識字的都考功名去了,決計不肯當醫生的,更何況當“短毛反賊”的手下!明朝比較好的潛在人選是那些大夫們的兒女,古代大夫這一職業也是通過代代相傳的多,所以他們一般識字,對醫療方面也懂得一些。不過,臨高真是明朝的蠻荒之地,縣城裡唯一的藥方和診所是一家叫做元春堂的古代醫院。得益於臨高窮人太多,元春堂在議員們來到臨高之前一直半死不活的,就快要關門了。

元春堂的主人蔣盈善是臨高唯一正式的大夫,才31歲就和老頭一樣悠閒自在,大概是因爲生意不好。不過在議員們發現元春堂有許多有用的藥材後,爲了打通議員們大量買進藥材的渠道,開始計劃把蔣盈善拉攏過來,改造成第一個明朝的醫生。

崇禎元年六月份的一天,元春堂裡的一次談話。

“蔣大夫,我們要購買很多的藥材,估計要把你所有的藥材都購買下來。”衛生部部長孫凱嘉已經和蔣盈善很熟悉了,今天拋出一個大買賣,有道是:有財一起發纔是好兄弟。

“啊,你們纔多少人呀,要買這麼多的藥材?”蔣盈善有一些疑問,不過還是接受了銀子做的炮彈,沒有拒絕,“元春堂值錢的東西也就是這些藥材了,也沒有什麼珍貴的百年人蔘之類的,就值5000兩銀子。”

“我有一個提議,就是我投入5000兩銀子到元春堂裡面,佔一半的股份,怎麼樣?我這裡有些新方子,可以和你一起合作生產新藥物,這些藥物絕對暢銷。這是外傷用藥。”孫凱嘉說出了真正的目的,把一個雲南白藥的方子遞給了蔣盈善。

“這個方子好像很不錯呀,好吧,一半的股份可以讓給你。你們其實想要元春堂的購買藥材的渠道,我以前也是想要把元春堂發揚光大的,後來沒有成功,如果這個方子真的成功的話,我也算完成了少年時的夢想了。”蔣盈善不愧是有着十多年行醫經驗的大夫,很快認識到雲南白藥方子的優秀之處。

“蔣兄,我說病人得病是一種極小的病菌引起的,而不是什麼邪風的,而且我們還可以藉助工具看見這病菌,你信不信?”孫凱嘉開始宣傳現代醫學的觀點。

“孫凱嘉,病菌是什麼東西?醫書上從未記載呀,不可能,醫書上說了假話?”蔣盈善以不可置信的反問,臉都被氣紅了,看來就要趕人了,任誰被質疑學了十多年的知識是錯誤的,自己白活了幾十年,肯定也要發火的。

“別急,蔣兄,我帶來了一臺生物顯微鏡,你看看就知道了。”一臺現代帶來的生物顯微鏡被放到了八仙桌上。

“蔣兄請看,這是頭髮標本,這時血液標本,這時植物的葉片標本,你可以隨意的換成你想要觀察的標本,當然,你首先得向我們學習如何操作顯微鏡。蔣兄,你還知道有哪些願意學醫的又能識字的少年,男女都可以,我們想要培訓一些新的醫學知識,但是我們又找不到合適的人。不認識字也沒多大關係,我們可以教,蔣兄你聽到我說的話了嗎?”原來孫凱嘉全心投入了標本的觀察當中,對他的話沒有反應。

“真是不可思議,血液中有這麼多小東西,看來你說得沒有錯,致病的不是邪風、熱風,而是一些肉眼看不見的小東西。孫大哥,你還有多少新知識,全部教給我吧,要不你把這5000銀子拿回去,股份照樣分你一半,怎麼樣?”蔣盈善迫不及待地要求學習新知識。

“放心,你只要和我們合作,新醫學知識肯定對你開放,這銀子是我們投入到元春堂裡面的,絕不會要回來。你還是多帶一些少年過來,一起教你們知識,這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新的醫學知識。”孫凱嘉要求第一次就培訓很多人,以後就讓他們當教員,傳播現代醫學知識,這個計劃完成以後自己就可以偷懶了。

第82章 下南洋(二)第67章 儋州官場的動向第38章 菩薩知縣第86章 南洋華人第82章 下南洋(二)第35章 實習醫生楊玉青第1章 發現蟲洞第16章 臨高縣變天了(一)第49章 後果與軍事投票第57章 招安來了第41章 臨高日報第117章 偶遇第50章 軍事行動計劃第48章 撤離廣州據點第114章 兵臨城下第63章 管理儋州(一)第114章 兵臨城下第31章 軍事力量第57章 招安來了第104章 越南的君臣第116章 錢謙益的打算第39章 徵收秋糧第83章 馬尼拉第102章 兩軍對峙第65章 宣傳攻勢第86章 南洋華人第79章 夜色酒吧第126章 小兵遊記第36章 對海盜的審問第20章 餘波第8章 交換第79章 夜色酒吧第86章 南洋華人第20章 餘波第73章 南洋護衛艦隊(一)第32章 劉香的襲擊(一)第12章 暗流第40章 糧商們的會議第44章 修路與環島航線(二)第111章 出使河內第115章 南京來的買主第61章 競選縣長第81章 下南洋(一)第25章 無煙煤礦在哪裡?第74章 南洋護衛艦隊(二)第55章 與瓊州豪強的會談第104章 越南的君臣第84章 馬尼拉(二)第84章 馬尼拉(二)第51章 出征第99章 煤礦暴露第113章 越南民夫第85章 馬尼拉(三)第74章 南洋護衛艦隊(二)第95章 巴達維亞第12章 暗流第113章 越南民夫第56章 廣東的反應第112章 戰火重燃第115章 南京來的買主第86章 南洋華人第15章 戰後會議第19章 土地(二)第780章 夜色酒吧續第27章 東門大市場和流通券第49章 後果與軍事投票第14章 韓家的逆襲第73章 南洋護衛艦隊(一)第40章 糧商們的會議第8章 交換第32章 劉香的襲擊(一)第110章 流星第46章 有心人的世界第69章 儋州鄉下(二)第75章 春節晚會(一)第122章 叢林(四)第64章 管理儋州(二)第83章 馬尼拉第3章 抵達第39章 徵收秋糧第47章 滿城風雨第33章 劉香的襲擊(二)第65章 宣傳攻勢第95章 巴達維亞第74章 南洋護衛艦隊(二)第77章 春節晚會(三)第103章 海防鎮衝突第59章 唐安的見聞續第90章 原來是荷蘭人第107章 投石機和火炮第119章 叢林(一)第113章 越南民夫第71章 儋州鄉下(四)第81章 下南洋(一)第39章 徵收秋糧第114章 兵臨城下第86章 南洋華人第19章 土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