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十七騎破兩千

完顏宗望見金宋兩國和議大局已定,便準備退兵。退兵前,他挑了十七個精壯騎兵立即出發趕回金國,向朝廷彙報前線情況。與此同時,命燕京地區的漢軍都統劉彥宗等人不必再領兵南下。

完顏宗望沒有想到,自己派回去的十七個騎兵竟然又創造了一個舉世罕見的戰爭奇蹟。

這十七個金軍騎兵北渡黃河走到磁州時,河北路兵馬矜轄李侃領兵兩千前來截擊他們。

爲首的金人將領見前方的道路上出現了一支宋軍,便對宋軍主將李侃說道:“對面的宋將聽着,你我兩國已經議和罷戰了。我們十七個人是二太子完顏宗望派回國傳遞消息的,請貴軍讓開通道。”

李侃因爲沒有接到朝廷任何停戰的消息,對金軍的說法根本不信。

李侃說朝廷給我們的最後指示,就是讓我們配合西北援軍在後面掩殺金軍,說不定你們就是被打敗的金軍呢!

李侃命兩千軍士擺開陣勢,與十七個金軍開戰。

這十七個金國騎兵見李侃還是要要動武,頓時勃然大怒,彎弓搭箭衝上前應戰。

金軍的十七個騎兵分爲三路,前路七人,左右兩路各五人。三路金軍毫無懼意,直衝宋朝軍陣。

這十七人都是精挑細選,騎術精湛的騎士,他們一邊衝鋒一邊開弓射擊,當真是箭無虛發,許多宋軍紛紛中箭跌落馬下。

要說金軍的十七名騎士雖然驍勇,但方纔也不過射殺了不足百人而已。怎知這些河北禁軍的軍士都貪生怕死,交戰後紛紛後撤,結果導致陣型大亂。

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葩誕生了,磁州城外,十七個金國騎兵追殺着二千餘人的宋軍。

由於發生了互相踩踏,結果兩千宋軍居然損失過半。戰勝宋軍後,十七個金國騎兵卻一個都沒有負傷!

這戰績,比郭藥師一月前在黎陽黃河邊上殺敵數千,自家部隊只戰死三個人的戰績還要輝煌。

帯着對宋軍的極度蔑視,這十七個金國騎兵衝散擋道的宋軍,哈哈大笑着揚長而去。

李侃被嚇破了膽,躲入了磁州城中,再不敢提攔截金軍之事。

派出信使報信後,完顏宗望也率軍開拔北返。

种師道得知金軍撤軍後,立即給皇帝趙桓上書,說這是最好的戰機,只要我軍在後面追擊,在金軍到黃河邊渡河時與他們接戰,保證能夠讓他們全軍覆沒。

种師道還斷言,如果就這麼放走金軍,日後金國定然還會南侵,則禍不可測也。

太宰李邦彥等主和派大臣聽後,在朝堂上強烈反對,認爲朝廷花費這麼大的代價才與金國締結了和約,不可再輕言開戰,引得金軍再次南下報復。

皇帝趙桓害怕金軍去而復返,決定接受李邦彥等人的主張,禮送金軍出境。

同時,朝廷爲了避免种師道領兵招惹金軍,就下旨罷种師道爲太一宮使,解除了种師道的兵權。

這個時候,姚古、种師中二人也領兵來到了東京汴梁城下勤王,但种師道被解職後,勤王軍將領們明哲保身,追擊金軍的想法再也無人提起。

李邦彥還擔心出意外,過幾日又上奏摺,請求讓姚古、种師中、折彥質等將領兵護送金軍過河。並在河東、河北樹立大旗,明確各處有擅出兵者一律軍法處置,以防止地方武裝騷擾金軍。

二月十一日,東路金軍終於開拔離開京師,並同時帶走了作爲人質的肅王趙樞及負責割地事務的太宰張邦昌和秦檜等人。

二月十二日,爲慶祝金軍終於退兵,皇帝趙桓下旨命大赦天下。

宋徽宗趙佶在退位前才大赦了一次天下,如今時隔一月,新皇帝趙桓又大赦天下,只怕此番金軍南侵,得利最多的卻是那些牢裡的囚犯吧!

二月十三日,李綱又上表請求皇帝趙桓批准派兵護送金軍過黃河,並說這是有祖宗的先例。

原來遼國強盛時,宋遼多次戰爭後曾簽署了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簽署盟約後,當時的宋軍爲了防止遼國反悔,又或者退兵時燒殺搶掠,便派大軍跟在後面護送遼軍出境。

現在金軍情況與其類似,李綱便引用成例,希望皇帝趙桓批准也派遣宋軍護送金軍過河。

李綱表章上去後,衆位大臣都認爲金軍剛走了三天,現在就派兵在後護送,時間太早,容易引起金軍的誤會。

但李綱卻說宋軍在護送的同時,也是在尋找戰機。

李綱認爲,金軍區區幾萬人馬,卻打敗我們宋朝那麼多軍隊,攻下如此多的城池。如今金軍又要走那麼多金銀,戰果如此輝煌,金軍肯定會得意忘形。 Www ⊕ttk an ⊕C○

我軍若是在護送金軍時突然打擊他們,定能一舉得勝。

此時金軍走了兩三日,皇帝趙桓感覺威脅消失了,又逐漸偏向了主戰派。他對李綱的看法非常贊同,便命李綱全力負責此事。

李綱大喜,下朝後立即分遣將士,調動城外軍隊十餘萬人分幾路一同進軍去護送金軍。

宋軍上下都覺得報仇的機會到了,士氣十分高漲。

二月十四日,又有大臣秘書省校書郎陳公輔上書彈劾太宰李邦彥、中書侍郎王孝迪、尚書左丞蔡懋等主和派大臣,並建議加封吳敏爲少宰、李綱知樞密院事,徐處仁爲中書侍郎,唐袼同知樞密院事,李悅爲尚書右丞。

簡而言之,陳公輔就是請求皇帝調整朝中大臣,把主和派全部清除出去。

對於陳公輔的上書,皇帝趙桓很快批覆全部照準。

於是浪子宰相李邦彥在幾番宦海沉浮後,終於塵埃落定,徹底被趕出了朝堂。

皇帝趙桓命李邦彥到鄧州作知州,李邦彥卻說自己家中有喪事,請求回家守孝,暫不上任,得到了批准。

隨後,皇帝趙桓又把王孝迪發到了京兆府醴泉,把蔡懋貶到了大名府。

二月十五日,皇帝趙桓又下旨命嚴格操練京城禁衛軍。

同時,朝廷又命將所有自燕京跑到宋朝境內的所有燕人全部發回到金國那邊去。

欽宗命各處州府衙門要給足這些燕人盤纏,並一定要跟隨或押送他們回到金國境內,不准他們聚集在一起,不准他們路過京師,不准他們沿路做買賣,總之一定要順順利利把他們送回去,不要違背了宋金簽訂的合約。

第六百九十七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一千零三章 曲端再敗第四百八十五章 輕鬆救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童太尉雙喜臨門第四百一十八章 摔跤較量第九十七章 樊樓會第五百七十四章 好戲開場了第六百七十章 因材施教第四百八十章 組團北上第六百三十章 西門慶從軍記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村夜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宋江的遠見第九百二十九章 滅國之戰的序幕第五百一十九章 方臘的妙用第五百一十二章 兄弟們的任務達成第九百三十章 王稟的選擇第九百三十二章 內鬥與外戰第九百零一章 襲營失敗第九章 大官人真是活神仙第六百一十四章 明月何處看第四百八十六章 醜女婿也要見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遠惡軍州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楚國領土第二百四十二章 你可知大禍臨頭第五百七十四章 好戲開場了第七百零二章 遼軍圍困臨潢府第二百三十五章 宋江的掙扎第五百八十七章 捷報頻傳第五百六十四章 神算子的妙計第四十六章 你得先戰勝我扈三娘第六百五十二章 精於算計的趙良嗣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西夏騎士第九十章 偷襲得手第六百六十二章 等待招安的二龍山第五百四十八章 王都監獻策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局未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刀下不留人第二百零九章 打虎將下山第一百零四章 何方高人第一百零六章 對酒當歌第九百九十八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四百九十四章 北方大港第一百四十四章 打山賊,分錢糧第二百八十三章 莊裡有弓箭手第四百八十四章 西門慶的好商隊第五百五十一章 王俊的前世今生第二百零二章 劉高夫人的重託第八百一十四章 西門慶的立場第二百四十三章 西門慶借兵第五百四十八章 王都監獻策第一百七十章 青州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謀良虎之才第七十六章 老爺也來學規矩第四百零三章 周大俠之死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全線反攻第九百五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爲蒼生吃硬飯第六十章 再登獨龍崗第五百九十五章 指南針與水泥第五百三十九章 西門慶的朋友圈第六百六十八章 亡國二人組第八百三十一章 重返乞顏部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逢蔣門神第七十二章 斬草要除根第五百六十三章 深陷泥潭第三十六章 我不會作詩詞第六百零六章 四大家族的叛徒第八十五章 血濺鴛鴦樓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小小的惡趣味第一百七十章 青州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官人的實力第四百零四章 欒廷玉學壞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宋徽宗看相伐遼第一百零六章 對酒當歌第三十一章 我乃崖州欒廷玉第四百四十九章 騎**湛第一百六十九章 走黴運的楊志第五百三十五章 棄暗投明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會嶽鵬舉第七百八十二章 童太尉的煩惱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炮響兮轟他娘第二百二十一章 宋黑子入了江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先坐下來分一分贓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惜代價第二百九十章 周同的秘密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爲蒼生吃硬飯第四百五十九章 小狐狸逃跑了第九十八章 義士西門慶第二百一十四章 看在郭靖的面子上饒了他第二百五十九章 賑災募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焦挺的本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二入東京城第三百零一章 挽弓當挽強第二百七十六章 拜訪周同第七百二十三章 彈阮琴的公子來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吃灑家一杖第五百五十四章 梁山泊是一塊肥肉第七百九十章 獻計杜充第九百六十六章 讓帽子再飛一會兒第十六章 叫我巨石.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