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抄家是老本行

張覺叛金,投靠宋朝,得到宋朝的暗中支持後,野心勃勃地侵入中京道,意圖佔據遷、來、潤、隰四州,擴充自己的實力。

金國鹹州路都統完顏闍母得知張覺入侵潤州之後,勃然大怒,於是領兵從錦州出發,前往潤州討伐張舉軍。

此時,郭藥師也日夜兼程的趕回了燕山府,統領常勝軍與蕭幹軍在對峙,穩住了燕京城的陣腳。

平州張覺叛金,打出遼國旗幟進攻金軍,蕭幹軍進攻燕地宋軍的消息傳到西京道的夾山後,天祚帝耶律延禧認爲金軍與宋軍都被拖住了,這是一個復國的好機會。

於是,天祚帝不顧耶律大石的勸阻,率軍出夾山,欲趁機收復燕雲之地。

遼軍出漁陽嶺後,從豐州取道德州直撲東南方的西京大同府。

怎知金軍主力並未因爲平州張覺的叛亂和蕭幹軍的擴張而離開西京道,天祚帝進軍到德州宣德城西南的奄遏下水時,遭到了金軍的阻擊。

金遼兩軍在奄遏下水大戰一場,遼軍慘敗,天祚帝被迫逃往山陰。

在郭藥師領兵與蕭幹軍主力對抗時,大宋河北東路的滄州城外,卻集結了一支軍隊,準備北上攻擊蕭幹軍側翼。

滄州知府杜充的府上,杜充正在大擺宴席,爲各州領兵前來參戰的將領們接風洗塵。

坐在杜充身邊的,正是此番爲杜充擔任軍師之職的西門慶。

西門慶爲了借官軍的力量擊潰蕭幹軍,殺死晁蓋、吳用與董平那三個死對頭,就爲杜充出謀劃策,讓他向河北、河東宣撫使,太尉童貫自告奮勇,討得領兵出征的將令。

杜充一向是有志向做大事的人,雖然宋軍兩度敗給蕭幹,西軍諸將都談蕭色變,但他這個滄州知府卻毫不畏懼。

在西門慶的幫助下,當初西軍戰敗時,不正是滄州軍將遼軍耍得團團轉?

此番有西門慶大官人全力相助,杜充認爲建功立業只在眼前。

只是杜充不怕打仗,河北東路其它各州的知府和兵馬都監們卻多有怯戰之人。

那些人聽說滄州知府杜充要主動與蕭幹軍作戰,還要拖上自己的軍馬,心頭都暗罵不已。

那蠻夷蕭幹軍鬧騰得雖是厲害,不是還沒有殺入河北境內麼?燕山府自有郭藥師的常勝軍去與蕭幹軍廝殺。讓那些蠻夷自己拼個你死我活不好?

杜充你這廝是老壽星吃砒霜嫌命長,只管帶着你的滄州軍去送死,爲何卻要將我河北東路的各州禁軍都帶上?

杜充缺德啊!

河北東路許多州的知府和兵馬都監不想出兵,都磨磨蹭蹭的找各種理由搪塞杜充和宣撫司。

唯有高昌府的兵馬都監“沒羽箭”張清接令後,卻是立即帶領一支人馬趕往滄州,最先抵達了滄州城外設下的軍營。

此外,凌州的團練使“神火將軍”魏定國和“聖水將軍”單廷珪二人也領兵前來助戰。只是他二人是特種作戰部隊,輜重較多,雖是距離滄州更近,卻是落在了張清軍的後面。

張清、魏定國和單廷珪三人能夠來,一者是他三人自詡英雄好漢,不懼與蕭幹軍作戰,二者也是因爲西門慶身在滄州,早已暗中相邀。

是以,在其它各州還在觀望拖延時,張清、魏定國和單廷珪三人已經成爲了滄州知府杜充的座上賓。

實際上,在西門慶看來,河北東路有張清、魏定國和單廷珪三人領兵前來就已經足夠了,河北東路除了杜充調不動的北京大名府軍馬,有戰鬥力的也只有杜充、朱仝加上張清三人的軍隊了。

知府杜充的酒宴上,只有杜充、西門慶、朱仝、張清、魏定國、單廷珪以及欒廷玉、蔣忠等人,都是自家兄弟,沒有一個外人。

於是,西門慶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告訴了衆人。

西門慶對杜充和諸將說,自己已經派人在燕山府、薊州、景州、順州以及檀州等地秘密打探蕭幹軍的情報,收買了蕭幹軍中的漢軍將領,得悉了蕭幹軍的虛實。

因爲蕭幹志在收復燕地,將主攻目標放在了燕京城,是以他將奚軍和渤海軍主力都放在了薊州前線,對王安中和郭藥師擺出了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

與此同時,蕭干將漢軍晁蓋、董平部留在了身後的景州,讓他們伺機向西攻擊燕京城北面的順州和檀州。

最爲關鍵的情報是,因爲盧龍嶺上的糧食不夠,蕭幹此番幾乎是傾巢而出,只在盧龍嶺上留下了極少的守軍。

也就是說,當大宋被蕭幹軍展現出的強大所迷惑震撼,許多大臣有放棄燕地的提議時,他們不知蕭幹軍其實後防空虛,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

蕭幹此番引全軍攻擊燕京城,頗有破釜沉舟,拼死一搏的味道。

倘若宋軍能夠出一支偏師,從檀州直插景州,攻上盧龍嶺,抄了奚國老巢,讓蕭幹軍失去後方根據地,貌似強大的蕭幹軍就很有可能軍心渙散,分崩離析。

西門慶的計劃就是,請杜充移書燕山府知府王安中和郭藥師,讓他們領軍纏住薊州的蕭幹軍的主力,再由杜充軍北上檀州,伺機攻擊蕭幹軍的側背。

常勝軍守土有責,郭藥師必須頂住蕭幹軍的主力。對於杜充的提議,想來他只能同意。

畢竟杜充本就是支援燕山府的援軍,相對能夠更加靈活的選擇作戰方式。

西門慶提議由朱仝、張清二將帶領官軍,與自己同去檀州偷襲蕭幹軍後路。

魏定國、單廷珪的軍隊不適於翻山越嶺,就留在滄州協助知府杜充守好北方黃河邊境,防止蕭幹軍在後路被斷後狗急跳牆,向南殺入滄州境內。

西門慶的這個計劃,是讓郭藥師的常勝軍幹苦活,杜充軍和自己的私軍去抄老巢賺軍功、撿便宜。

須知蕭幹從燕京城帶了不少的好東西回老家建立奚國,打劫了他,只怕勝過打劫幾窩強盜啊!

杜充、朱仝、張清等人素來信任西門慶,聽了他的一番話後,當即拍案決定依計而行。

杜充與王安中和郭藥師聯繫後,很快就討要得檀州城的駐防權。

於是,朱仝、張清二人點起八千軍馬,西門慶也帶了兩千軍馬,合兵一萬,繞道燕京,悄悄地進入了檀州地界。

第五百一十七章 梁山羣賊的謀劃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唐遺韻今何在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五百三十一章 小人要戴罪立功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會嶽鵬舉第四十一章 深夜採花賊第八百八十五章 李師師的希望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勝敗難料第七百五十六章 完顏宗雄的釣餌第一百三十二章 殺人爲樂第七百六十章 金國好駙馬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村夜戰第九百九十六章 完顏宗翰的表演第七百八十九章 說戰就戰第七百一十五章 山不在高第八百三十三章 金軍入關第一百三十九章 生擒險道神第八百七十九章 齊頭並進第一百五十五章 客從何方來第八百四十九章 張將軍不必遠送第八百七十章 權力的遊戲第五十五章 爲知縣排憂第八十二章 壯觀孟州氣象第八百七十四章 馬擴無力的強辯第八百三十五章 鬆亭關分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靠譜的寄信人第六百二十章 患病的金國巨頭第二百四十一章 宋江的鬧事圖謀第四百五十一章 獵虎求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喪門神第九百二十章 瞬息萬變第八百六十三章 金國好女婿第二十二章 爬梯子的浪漫第九十八章 義士西門慶第一百四十二章 混入枯樹山第四百二十五章 小弟前來獻馬第一百章 雁翎甲與鉤鐮槍第六百七十二章 海戰準備第一百三十章 南下求醫第三百八十章 皇帝幫我養兒子第十四章 傳說中的扈三娘第七百四十五章 賜你法號“重陽子”第九百六十五章 復辟黨雲集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金國各派的反應第六百四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六百七十六章 敵軍會法術第八百一十三章 童太尉雙喜臨門第四十章 給你一粒種子第九百六十五章 復辟黨雲集第五百六十四章 神算子的妙計第七十九章 金眼彪的回馬槍第五百七十章 吾父汝養第九百四十二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四百零六章 大官人的真傳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完顏宗翰遇伏第八百五十八章 蕭幹敗亡第二百二十章 琵琶亭上的豔遇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信我者被雷劈第四百七十六章 難眠之夏夜第八百三十章 置身事外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邊封地第三百七十一章 失之交臂第六百六十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第五百一十六章 小旋風的野心第五百一十六章 小旋風的野心第五百零七章 妙手回春第九十八章 義士西門慶第九章 大官人真是活神仙第一百七十六章 元宵節酒宴第四百九十八章 蝴蝶效應的遺憾第九百八十八章 任君選擇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全線反攻第九百三十八章 難戰更難和第四百三十八章 踏上金國土地第六百九十四章 一招制敵第四百四十二章 被金國皇帝盯上了第二十九章 我的下面還有第一千零九章 萬事俱備第十章 陸小乙找的好漢第二百二十一章 宋黑子入了江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花和尚現身第三百零四章 小的們頂住,讓頭領先跑第七十七章 蔣門神戲打金眼彪第一百六十六章 站出來讓灑家打死第四百二十章 盜馬的漢子威武雄壯第九百八十四章 軍權不能旁落第五章 科學種田,休耕輪作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婆速路的奇襲第五百零二章 好漢請留步第一百五十八章 精兵的雛形第三百七十章 帽子送不出去了第九百四十三章 趙桓乞降第六百四十五章 半日破城第九百二十八章 慘不忍睹的解圍戰第九百九十三章 吳玠與劉錡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完顏宗幹跑了第二百零九章 打虎將下山第九百六十三章 影響後世的義舉第四百九十四章 北方大港第四百一十五章 倔強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