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种師道不想打了

東路宋軍在白溝驛吃了敗仗的次日,西路宋軍主帥辛興宗聽說遼軍主力在白溝驛與种師道對峙,決定帶領西路軍沿着巨馬河向東攻擊,與東路軍夾擊耶律大石的遼軍,讓遼軍首尾不能相顧。

辛興宗哪裡知曉,他的對手是比耶律大石更難對付的遼國北院樞密使,兼諸軍都統、四軍大王蕭幹。

耶律大石對宋軍東路軍發動攻擊時,已經飛馬報知駐紮在易州境內的蕭幹軍,請蕭大王協同作戰。

蕭幹接到軍報後,連夜領兵潛行到範村附近埋伏下來,準備在宋軍西路軍離開營地支援東路軍時,發動突然襲擊。

拂曉時分,蕭幹在衛士們的簇擁下,登上了範村北面的孤山,藉着晨光親眼窺察宋軍西路軍的虛實,監視着辛興宗西路軍的一舉一動。

見西路軍拔營起兵,向白溝驛方向行進,蕭幹立即下山,派了一支騎兵繞到宋軍西路軍前方叫陣。

辛興宗渾然不知自己已經被遼國名將蕭幹盯上了,他聽說前方有遼軍騎兵阻截,還誤以爲是耶律大石向西邊派出的警戒兵力。

辛興宗決心全殲這支一千餘人的遼軍,爲昨日慘敗的楊可世軍復仇。於是,辛興宗命令西路軍前軍王淵,右軍劉光國、冀景,選鋒軍劉光世等四路人馬前去迎戰,欲倚仗人多圍殲遼軍。

這四將中,劉光國、劉光世二人是兩兄弟,他們是保信軍節度使劉延慶之子。

遼軍騎兵往來迅捷,又熟悉本地地形,他們與宋軍四路軍纏鬥不止,卻讓宋軍始終無法對他們合圍。

王淵、劉光國、冀景、劉光世四將大怒,對這支遼軍緊追不捨。不知不覺間,宋軍被遼軍引入了孤山山下夾道之中。

只聽得號角聲突然響起,在蕭乾的指揮下,遼軍伏兵四起,將王淵、劉光國、冀景、劉光世四將率領的軍隊困在了谷中。

辛興宗得知前鋒四路人馬被圍,大驚失色,急忙命令前軍王稟、左軍焦安節,後軍曲奇、王育,選鋒軍吳子厚等將悉數上陣,救援王淵等四軍。

宋遼兩軍在易水以南的孤山血戰了大半日,辛興宗的西路軍損失了五六千人馬後,堪堪救出了王淵、劉光國、冀景、劉光世四將,敗退回範村營地。

前軍將領王淵在混戰中被遼軍刺下馬,險些喪命,幸得王稟奮勇殺退遼軍,從死人堆中將他撈走,救得他一條性命。

辛興宗的西路軍退回範村,被蕭幹軍逼迫得自顧不暇,援助東路軍的計劃自然是就此破滅了。

白溝驛宋軍東路軍大營裡,原本就對出兵伐遼有異議的都統制种師道吃了一個敗仗後,就起了退兵的心思。

但是耶律大石軍就在近旁,种師道不敢輕舉妄動。於是,种師道指望着辛興宗的西路軍能夠前來與自己會軍。兩軍合兵一處之後,兵力遠勝過耶律大石,屆時或可進退自如,安全撤軍了。

然而,种師道苦等了一日,卻等來了辛興宗的西路軍爲遼國蕭幹所敗的消息。

聽說西軍辛興宗也戰敗了,种師道坐不住了,立即在中軍大帳中召集衆將,合議西軍接下來該如何行動。种師道之意,就是詢問諸將,是否應該撤回雄州保存實力,從長計議。

合議中,西軍大部分將領都認爲宋軍幾戰皆敗北,由此可知遼軍的戰鬥力依然十分強勁,過去對於燕京遼軍的情報有誤。如今遼軍士氣正旺,不易取勝,還是先撤退回雄州防守比較穩妥。

在太尉童貫的宣撫司衙門四處散發榜文,高官厚祿招誘燕地漢人來投時,還真有一個涿州當地的大土豪劉宗吉暗中派人與宋軍聯繫,爲宋軍提供了遼國燕京的情報。

據劉忠吉說,燕京城內基本已經沒有兵馬了,只有大將蕭幹手中有二百多從中京道帶回來,打過仗的騎兵,剩下的還有六七百騎兵,都是沒上過戰場的契丹貴族子弟組成的。

駐守白溝北岸,涿、易二州的遼軍守軍夜間喝酒,白天睡覺,馬匹也都散放着,根本沒有甚麼戰鬥力。

劉忠吉曾說,如果宋軍突然進擊白溝,遼軍定會望風而逃。只要宋軍能夠逼近涿州,他就能夠在城中起事,打開城門迎接王師。

宋軍纔到宋遼邊境時,的確是沒有發現有多少遼軍在邊境巡邏。宋軍的探馬越境散發榜文時,也是沒有甚麼阻礙。

如此種種跡象,讓太尉童貫和宣撫司衙門裡的幕僚們都相信燕京城空虛,遼軍沒有甚麼戰鬥力。憑藉十萬大軍壓境,足以讓燕京城裡的耶律淳老兒對大宋俯首稱臣。

可是連吃幾場敗仗後,种師道和軍中諸將都懷疑,那涿州土豪劉忠吉只怕是遼國派出的奸細。劉忠吉詐降宋軍,爲宋軍提供假情報,就是要宋軍麻痹大意,落入遼軍的圈套。

很顯然,劉忠吉的情報是錯誤的。他說燕京城只有不足一千的騎兵,可是如今在巨馬河南岸紮營的遼軍騎兵從何而來?

前軍楊可世當初只所以敢帯着五千輕騎直撲涿州,就是相信了劉忠吉的情報。怎知蘭溝甸一戰就將楊可世的騎兵部隊打殘了,宋軍這才知曉遼軍還有上萬的精騎。

遼軍出乎意料地強大,西軍諸將都有些畏戰了。

但是,太尉童貫親自任命的副都統制,雄州知府和詵對撤軍持反對意見。

和詵開口說道:“朝廷只是要我軍巡邊,我軍和遼軍原本彼此相安,都沒有打仗之意,只等待雙方使臣談判的結果。

只是前軍楊可世將軍急於求成,帶兵渡過巨馬河,方纔導致遼軍反擊。

如今既然兩軍已經交戰,我軍就不可輕言撤軍了。

若是我軍此時後撤,無異於向遼軍示弱,暴露我軍虛實。

遼軍本還憂懼我軍大舉入燕,得知我軍撤退,必會趁機掩殺,於我軍大爲不利。

太尉尚在雄州城中,不可放遼軍逼近雄州城,致太尉於險地!”

和詵一心想在伐遼之戰中建功,怎肯如此草草收場。

再者說,宋軍判斷遼軍戰鬥力不強,固然是收到了劉忠吉的情報,但和詵也對太尉童貫和軍中諸將說過類似的話。如今宋軍戰敗而回,只怕和詵脫不了謊報軍情的干係。

只有戰勝遼軍才能拯救自己,和詵當然要反對撤軍。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信我者被雷劈第八百九十二章 壓寨夫人李師師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名達人宋徽宗第二百一十章 圍殲桃花山第七百一十八章 再臨汴梁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宮女月兒第八百八十五章 李師師的希望第六百九十四章 一招制敵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暗藏殺機第四十八章 武松歸來第一百二十章 神火將軍第七百八十九章 說戰就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登州團伙現身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唐遺韻今何在第八百九十五章 金軍的和談條件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拐心切第七百六十九章 賽因的斤的仇恨第一百八十七章 宋江的毒計第六百五十二章 精於算計的趙良嗣第二百六十章 鬱保四和李小二第九百八十一章 狡兔三窟第二百九十六章 孔三獻計第四百八十二章 借船北渡第一百三十九章 生擒險道神第七百八十章 熱血不可亂灑第八百六十三章 金國好女婿第一千零五十章 耶律餘睹的糾結第八百零八章 金國使臣入東京第五百一十七章 梁山羣賊的謀劃第二百三十九章 各展神通第三百八十二章 康莊大道第一百九十章 軟骨頭秦明第五百一十三章 程萬里相邀第六百四十五章 半日破城第四百三十四章 王進突陣第五百九十六章 高廉徵南第三百七十八章 曲譜傳情第七百八十六章 童太尉的軍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天羅地網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衙內失蹤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宋黑子入了江州第四百二十六章 史大郎的心思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吾兒平清盛第七百零四章 風暴前夕第八百零三章 李處溫的奮鬥第三十七章 回到陽谷縣第二百五十七章 遠惡軍州第一百五十章 沒有養娘的張清第九十五章 繁華若夢第九百零八章 完顏宗翰軍的威脅第三百三十一章 梁山泊的另類能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拐心切第七百一十六章 朋友們都升遷了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楚國領土第四百二十一章 偷上癮了第五百零六章 江賊必須死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保境安民任得敬第六百六十一章 桃花山上的雷聲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月下言志第三百一十六章 有福同享第八百八十二章 郭藥師反了第三百零七章 牟山賊覆滅第九百二十章 瞬息萬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出二百嚮導第八百一十章 受邀北行第二百九十七章 願打頭陣第二百零三章 桃花山下桃花莊第六百九十三章 首戰對手第四百八十六章 醜女婿也要見人第三十七章 回到陽谷縣第五百七十七章 其實我是臥底第三百三十四章 祝家莊的俘虜待遇第九百八十三章 北上吊喪第四百八十三章 貴族會議的爭論第三百六十四章 我乃賈寶玉第九十章 偷襲得手第七十六章 老爺也來學規矩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衙內失蹤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史文恭來訪第八百一十九章 破城屠人第六百五十五章 水軍初成第九百五十章 大官人需要替死鬼第六百六十五章 精進的岳飛第八百八十四章 西門慶的要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五百八十八章 見好就收第六百五十七章 萊州城的禮遇第九百二十六章 蠟丸密信反間計第八百五十八章 蕭幹敗亡第二百七十一章 活捉錦豹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百五十九章 粉絲盧大傻第二百八十七章 岳飛的初陣第六百五十四章 港口開放第七十九章 金眼彪的回馬槍第九百零一章 襲營失敗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小小的惡趣味第九百零一章 襲營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