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得水稻者得天下

在古代中國,由於人地矛盾演化成嚴重的社會政治矛盾,一個個曾經顯赫的王朝頹然倒下。經過一番動亂,新的王朝在恢復肥效的土地上又重新崛起。

這一治亂循環延續到了唐朝,黃河流域的農業生產終於走到了衰竭的一天。

當時,唐王朝制定出非常出色的土地政策和賦稅制度,使黃河流域的土地開發規模達到了空前的水平,迎來了夢幻般的“盛唐氣象”。

然而,繁榮景象掩蓋下的事實是,黃河中下游地區在唐朝的大規模開發下,終於達到了地力的極限,土地被徹底透支了。

唐朝中期以後,帝國再次陷入激烈的持續動盪,農民起義和藩鎮割據成了唐帝國下半生的主題。

最終,中國進入了五十餘年的五代十國大分裂時期。

與古代中國的情況類似,全世界的農業古文明都在麥田中興起,也在麥田中衰亡。

人類最早的農業文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都是在大河流域附近誕生。

其中古埃及、古巴比倫的人們像中國的祖先一樣,在孕育自己文明的母親河流域內廣種小麥。可以說,這些輝煌的古代文明就是建築在麥田之中的。

可惜,它們都沒能逃過小麥農業衰落的命運。

在埃及的尼羅河兩岸,那些曾經繁榮的地區普遍沙漠化,由此可知當地早已失去了古埃及農業文明存在的條件。

而在伊拉克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昔日孕育了輝煌的古巴比倫兩河文明。然而曾經的千里沃野後來也已變成一片寸草難生、板結得硬邦邦的鹽鹼地。

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衰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在自然環境的限制下,當地的人們別無選擇地採取了灌溉方法種植小麥。因此,土地鹽鹼化、貧瘠化的命運無法避免,文明也就無法維繫下去了。

到了唐代中期以後,黃河中下游流域小麥種植造成的土地貧瘠無法逆轉,黃河文明已經危機重重。

尤其是小麥種植推廣更早一些的河西和關中地區,土地貧瘠化已經很嚴重,糧食產量銳減。

但是,中國的文明沒有像古埃及和古巴比倫那樣徹底衰亡,而是薪盡火傳,一直延續至今。因爲,中國還有另一條大河——長江。

在長江流域,有另一種糧食作物——水稻,給陷入危機的古代中國人提供了另一條解決糧食問題的途徑。

正因爲黃河流域小麥農業文明的衰落,當宋朝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後,水稻種植在中國南方作爲一種大規模的農業開始興起。

宋朝從越南引進優質品種的占城稻之後,使得水稻真正擔當起了承載中華文明的重任。

水稻的產量非常高,農民撒下去的種子通常可以收穫二十倍左右的稻穀,這與小麥四倍於種子的產量相比顯然是非常可觀的。

再加上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氣候溫暖溼潤,一年可以種植兩季甚至三季,這意味着同樣面積的土地,可以種植的水稻要比小麥多出好幾倍,產出的糧食更是多出十幾倍。

更重要的是,種植水稻的土地不需要休耕,只需要每年適當補充養料就可以持續不斷地耕種。再加上水稻常年浸泡在幾十釐米深的水中生長,避免了麥田反覆灌溉使水分大量蒸發造成的鹽鹼化問題。

可以說,長江流域水稻的種植推廣,有效地解決了小麥引發的土地貧瘠、糧食產量不足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頻繁的土地兼併、人地矛盾,使得中華文明能夠得以更好的延續。

此消彼長之下,從宋代開始,中國古代王朝的經濟重心便正式從黃河流域轉移到了長江流域。與小麥農業一同衰落的中華文明也在水稻農業中重獲生機。

也正是因爲文明的中心從北方的小麥產區向南方的水稻產區轉移,位於關中平原的長安城從此失去了成爲中國首都的機會。

即使是宋太祖趙匡胤以武定國,開創了一個王朝,也無法逆轉這股經濟文化中心轉移的歷史大勢。

定都長安城,對於宋太祖趙匡胤註定只會是一個不能實現的夢想。

其實,唐、宋二朝面臨的西北遊牧民族威脅日益增大的問題,也是與小麥文明的衰落密不可分。

在兩漢時,從黃土高原到河西走廊,都是小麥種植區,農業文明發達。此時,在這些地區佔據人口優勢的是從事農耕文明的漢人。

然而到了唐代,黃土高原上的土地已經地力貧瘠,糧食產量極低了。於是,昔日的良田變成了長滿野草的荒地,不再適合耕種,而是更適合放牧了。

自然環境的變化,造成了黃土高原至河西走廊一帶的農耕文明衰退,遊牧文明興起。

當地的人口結構也就慢慢地產生了變化,呈現出遊牧化的趨勢。最終遊牧民族在這一地區佔據了絕對優勢。

文明的變遷,使得中原農耕文明的王朝再試圖管理這一區域時,就沒有兩漢初唐時期那樣得心應手了。

唐代時,西北是面臨吐蕃、回紇等遊牧民族的威脅,到了宋代,則是党項人在西北崛起,最終獨立建立了西夏國。

由於失去了西域、河西走廊和黃土高原的一部分,長安城及關中平原也由中國的腹地變成了西北邊防之地。

距離京兆府不遠的永興軍延安府以外,就已經是西夏國的地界。

西門慶一路行來,觀察着沿途的村莊和農田,不時地進入村莊與當地的農人村夫交談,瞭解他們的收成和稅負情況。

一路行來,西門慶收集到的信息逐步驗證了他以前看過的關於古代中國糧食生產影響文明發展的知識和分析。

似乎關中地區真的衰落了,不再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王霸之地。

一路走,一路看,西門慶帶着衆兄弟走過高陵縣、涇陽縣,進入了咸陽縣境內。

中國古代以水之北爲“陽”,山之南爲“陽”。咸陽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鹹”字意爲“皆”、“都是”之意。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建都咸陽,次年自櫟陽徙都咸陽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郡縣,在咸陽周邊京畿要地置內史,統轄關中各縣,定都咸陽。

因此,咸陽城曾經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都城。

這一日,西門慶一行來到了咸陽城外的一個鄉鎮,只見前方圍着一羣人,在那裡高聲叫好。

第五百四十二章 宰相王黼氣炸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強盜邏輯第八百七十三章 作死的道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黑旋風火併浪裡白條第九百三十章 王稟的選擇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鐵錘完顏闍母第九百八十四章 軍權不能旁落第七百八十二章 童太尉的煩惱第五十九章 出發去孟州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十章 陸小乙找的好漢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爲蒼生吃硬飯第六百零二章 那廝變心了第九百四十一章 神兵覆滅第三百零二章 潛入牟山第一百二十七章 難分伯仲第一百零三章 明月幾時有第二百九十章 周同的秘密第八百五十五章 晁天王以死謝罪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勝敗難料第二百六十七章 潘金蓮嫁入西門府第八百六十七章 張覺之亂的後遺症第八百八十一章 功虧一簣的郭藥師第一百六十章 各有所長第九百八十一章 狡兔三窟第八百四十三章 宇文虛中的毒計第九百零六章 完顏宗望要退軍了第八百八十一章 功虧一簣的郭藥師第九百八十四章 軍權不能旁落第五百六十三章 深陷泥潭第二百四十七章 甕中的鱉跑了第二十六章 山賊送人頭來了第一千零九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八十一章 香餑餑西門慶第五百三十七章 程萬里退出東平府第八百四十一章 將士無怨第八百八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七十九章 晁天王賺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積德行善”鼓上蚤第四百章 九紋龍拯救計劃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野心漸熾第五百四十七章 戰功彪炳程萬里第二十九章 我的下面還有第五百七十六章 假宋江招降真黃信第一千零四章 各懷心事第四百零九章 目標登州第四百一十五章 倔強的堅持第十六章 叫我巨石.扈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天羅地網第六百三十八章 毛子廉送大禮第六百零一章 貧道來也第八百一十二章 郭藥師義釋蕭幹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飲一勺酒第八百八十三章 童太尉要閃人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雙槍將中計第五百六十三章 深陷泥潭第二百零八章 周通前來拜訪第四十三章 小女子嫁給最強的人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葫蘆河伏擊戰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門慶滄州密謀第三十九章 日夜操勞的大官人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完顏宗幹跑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門慶滄州密謀第二百九十六章 孔三獻計第九百七十九章 西門慶調兵遣將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勝敗難料第四百四十五章 任君挑選第一百六十四章 花和尚現身第六百七十一章 海盜也要過年第七百二十四章 趙徽宗的家事第九百零五章 烏合之衆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局未定第九百五十五章 舉賢任能第二百三十五章 宋江的掙扎第四百二十七章 九紋龍的天賦第三百八十六章 給你一份山賊職業第四百一十章 一路向東第六百七十六章 敵軍會法術第四十八章 武松歸來第二百一十章 圍殲桃花山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野心漸熾第二百九十八章 仿製寶甲第二百章 殺個痛快第八百零三章 李處溫的奮鬥第六百七十章 因材施教第五百八十八章 見好就收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日本在閉關鎖國第十三章 土豪聯盟第一百四十六章 豬隊友長命百歲第七百八十六章 童太尉的軍議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門慶講三國第五百八十一章 濟州城血戰第四百零二章 總有鳥賊要鬧事第九百六十五章 復辟黨雲集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李乾順被俘第七百二十八章 西京洛陽的餘暉第三百九十七章 佈局滄州第三百八十二章 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