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末往事

在西門慶查看東平府裡保存的《天下郡守圖》時,發現地圖上宋遼邊界就與實際不符合。

比如長城的繪製,就是宋人自己臆想的產物。儘管漢代、宋代長城的情況很複雜,但大宋繪製地圖時由於缺少實地考察,卻仍以《史記》等經典文本中“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的模糊說法爲準,在地圖上繪製呈現出理想長城的形態。

實際上,西門慶穿越前見到的雄偉長城,許多都是明代的產物,在宋代時,因爲年久失修,以及長城處於遼國契丹國內,並無邊防作用,被廢棄許久,許多地方的漢代長城遺蹟也早已蕩然無存。

在傳統典籍中,又多有以長城爲界限分隔華夷的說法。在此觀念下,大宋地圖中的長城成爲大宋國境北方的邊界線,南北橫跨長城的遼國契丹因此被錯誤地畫在了長城以北。

另外,雖然燕雲十六州並不在宋朝控制之下,且實際上散落在舊長城內外,但因爲大宋士人們的心目中,長城是蕃漢之界,而燕雲十六州又是漢地,那燕雲十六州就必須在長城以南。因此,在大宋的地圖上,燕雲十六州全部畫在長城以南。

當然,在地圖上,幽州等燕雲十六州的畫法仍與宋代實際控制的地區畫法不一,而是與西南等羈縻州的圖標一致。

在大宋朝繪圖者的國家觀念裡,北方失地與西南羈縻州是一樣的,均是聲教所及之處,這種畫法罔顧歷史現狀,展現了大宋士大夫們所希望的國家形態。

在西南邊,宋代輿圖會用文字註明西南夷或諸葛亮五月渡瀘處,以表明此外乃不毛之地。關於西南邊界,宋代廣爲流傳太祖以玉斧劃大渡河與南詔爲界的故事,又用“殆天設險以限夷狄”的話語來明確華夷的界限。

另外,安南國雖已獨立,但在宋代地圖中,仍將其與播州、南丹州等宋代羈縻州畫在一起,似是表明大宋朝廷和士大夫們不承認安南的獨立性。宋代地圖通過對南北疆界的框定,以期與九州分野相符,證明自身的合理性、合法性。

看來西門慶穿越前,網上時常被人嘲笑的地圖開疆,還真不是後人的原創,而是源遠流長,來自於大宋朝的沈括等士大夫呀!

但是,大宋士大夫們懷着各種政治心思繪製出來的地圖,在政治上是正確的,在實際應用中卻是錯漏百出,貽害無窮。

當今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如此好大喜功,一門心思欲“收回”燕雲十六州,完成先代皇帝們沒有完成的偉業,恐怕也是時常在宮中看着那地圖上繪製在長城以南,與遼國分離開的燕雲十六州,總是誤認爲那本來就是大宋的領土吧!

然而實際上,燕雲十六州被後唐的石敬瑭割讓與遼國契丹時,大宋朝可還沒有成立呢!嚴格地說來,那遼國的燕雲十六州可是跟大宋國沒有一文錢的關係。

要論燕雲十六州,得從後世漢人最喜歡吹噓的大唐說起了。然而大唐並不是一個純漢人的國家,而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嚴格說來,大唐政權是北魏一脈傳下來的鮮卑拓跋系的政權,國內不僅有漢人,還包括北方的胡人、突厥人、契丹人和西北的沙陀人、羌人等各族人。正是這形形色色的各種族羣,共同構建了大唐這個疆域遼闊的國度。

唐玄宗時,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二人發動了動搖唐朝統治的軍事叛亂。安祿山是粟特胡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們英勇善戰的河北部隊由漢人、胡人、契丹人等各族人組成。

而大唐朝廷派去抵抗安祿山的部隊,名將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名將哥舒翰是西突厥的突騎施人,名將李光弼是契丹王子,這仨人帶領的部隊中多是突厥、契丹等異族人。名將郭子儀雖是漢人,但他的部下卻也有許多羌人、党項人。

由此可見,大唐從皇室到朝廷大臣,再到帝國軍隊,許多都是北方的異族,唐朝並非一個純粹的漢人王朝。那麼,當大唐轟然倒下時,它的繼承者自然也就五花八門了。

西夏人的党項人祖先,正是因爲跟隨郭子儀與安祿山、史思明軍作戰有功,才被安置到了如今的夏州、靈州一帶。到了宋朝建立後,終於因爲宋太宗的錯誤政策被逼獨立建國,割據西北成立了西夏。當然,在大唐和五代十國時,這些党項人還是忠於中原王朝的。

而西突厥的一支沙陀人,和李光弼統領的契丹人一起成爲了擊敗安史政權的主力,沙陀人與契丹人也因此逐漸介入了大唐的內政,成爲大唐後期主要的軍事力量。

當後梁太祖朱溫這個漢人篡唐自立,在中原建立了後梁政權時,名義上臣屬大唐的契丹人耶律阿保機也同時建立了契丹國,並以大唐的繼承者自居。

契丹建國後,對國內的契丹人和漢人實行不同的分治政策。北方的草原上,契丹人保持遊牧傳統,王庭也遷移不定,南方漢人聚居之地,則繼承使用唐代的官制和管理方式。

所以,契丹從立國時起,就不是一個野蠻的遊牧國家,而是同樣深受中原漢文化影響的,遊牧與農耕兼容幷蓄的文明國家。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耶律突欲,更是精通漢學的王子。

因此,從契丹遼國的角度來看,他們一直認爲自己是大唐的繼承者,佔有漢人聚居之地也是天經地義。

而從遼宋周邊的國家的外交表現來看,朝鮮、日本和西域國家都曾將契丹遼國視爲中國的代表,朝鮮國更是長期將契丹遼國作爲宗主國。甚至於後世西方對中國的稱呼,據說也與“契丹”這個發音有關。

大唐滅亡後,國內的契丹人建立了契丹遼國,而另一支盤踞在河東一帶的少數民族武裝沙陀人則建立了後唐。

後唐政權以爲大唐復仇的名義向後樑朱溫政權發動了戰爭。契丹國也與後唐結盟,同樣打着爲大唐復仇的旗幟幫助後唐進攻朱溫的後梁。

在契丹的助陣下,沙陀人政權後唐滅亡了後梁,入主中原。

然而後唐內部也沒有消停,清泰三年,後唐末帝李從珂決意逼反重臣——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派大兵圍困了太原。

石敬瑭在李從柯登基過程中立有大功,現在卻遭如此對待,十分心寒,決心自立。他一面奮力抵抗,一面寫奏章派人向契丹求援。奏章由桑維翰所寫,內容是請稱臣於契丹並父事之,事成後願割幽州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契丹。

第九百零二章 假冒親王?第七百二十四章 趙徽宗的家事第六百七十九章 廢物利用第九百六十五章 復辟黨雲集第八百三十五章 鬆亭關分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祝家莊一敗梁山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二寨主的偷襲第七百零四章 風暴前夕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頭不夠呀第五百零二章 好漢請留步第四百九十三章 徐大刀與大鱷鯨第六百五十三章 女大不由娘第七百八十二章 童太尉的煩惱第四百零九章 目標登州第五百九十五章 指南針與水泥第五十五章 爲知縣排憂第一百六十二章 堅定不移當土豪第九百零二章 假冒親王?第九百二十五章 替罪羔羊第一千零四十章 得勝還朝第八百五十章 興風作浪李安弼第三百七十章 帽子送不出去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喜事連連第六百二十一章 拯救完顏撒改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官人被騙婚第六百零七章 異類奇葩趙良嗣第五百二十三章 梁山賊軍要圍城第七百五十章 該發戰爭財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獵虎求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巧遇沒羽箭第八百三十章 置身事外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西門慶第六百四十三章 盧彥倫的鬱悶第三百二十章 目標獨龍崗第八百零八章 金國使臣入東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擒九尾龜第二十五章 尋英雄不遇第二百零六章 清風寨借兵第七百五十三章 蕭乾的奮鬥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李乾順的退路第九百九十二章 渭州的前世今生第四百八十一章 香餑餑西門慶第四百五十七章 金牌商人西門慶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掣肘之舉第七百八十一章 渾水摸魚的時代第七百二十九章 文化中心第九百零二章 假冒親王?第四百八十一章 香餑餑西門慶第七百三十八章 快拜我爲師第五百七十九章 晁天王賺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重整旗鼓第六百二十六章 謀良虎之才第四百四十九章 騎**湛第二百二十五章 潯陽江邊來挖坑第五百七十章 吾父汝養第八十六章 離開孟州第九百二十六章 蠟丸密信反間計第十五章 嚇死你的溫柔第九百二十三章 命運之手第五百零九章 遼金前哨戰第九百二十九章 滅國之戰的序幕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上財路第二百九十章 周同的秘密第六十二章 那廝逃走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神仙保佑船火兒第七百一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六百六十一章 桃花山上的雷聲第七百二十六章 密會觀音院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攻守有道第八百三十六章 趙良嗣的艱鉅任務第六百六十二章 等待招安的二龍山第六百三十四章 賊和尚的妙用第四百二十六章 史大郎的心思第四百三十七章 再臨登州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海盜也要過年第三百四十二章 倒黴的撲天雕第六百九十三章 首戰對手第八百五十章 興風作浪李安弼第一百七十六章 元宵節酒宴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官人的情敵們第四百八十六章 醜女婿也要見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吳軍師的表演第六百三十九章 上京與祖州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拐心切第四百零一章 接盤俠西門慶第五百四十六章 洗腦大師方臘第九百四十四章 遲來的援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極品人渣董平第七百九十六章 前倨後恭第二百九十四章 牟山密探孔彥舟第七百二十八章 西京洛陽的餘暉第一百八十章 鎮三山在此第七百九十二章 耶律大石錯失良機第二百六十五章 董平喜收豬隊友第二百八十九章 騎射追擊第七百二十二章 陸小乙學壞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呼延灼的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