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章 萬事俱備

渭州城之戰雖然落下帷幕,但楚夏之間的大戰卻是打得如火如荼。

西夏軍主帥李察哥主動放棄了渭州城,並非真的戰敗。實際上,李察哥已經幾乎完成了他“圍點打援”的目標,重創了楚國的秦鳳軍和涇原軍。

若非嵬名濟意外地敗給王進軍,李察哥在渭州城可以全勝。

甚至於,李察哥派出去攔截王進軍的西夏將領不衝動地與韓世忠單挑,多阻擊敵軍半個時辰,李察哥也能夠拿下渭州城。

如今主動撤軍脫離渭州戰場,李察哥即是爲了奪回平夏城,打通身後的通道,也是爲了積蓄力量,爲下一次重拳出擊做好準備。

面對曾經擊敗過老將軍劉法的西夏國晉王李察哥,王進雖有復仇之心,也不敢大意。

王進知道西夏軍的精銳步兵“步跋子”擅長於跋山涉水,李察哥是利用山區設置伏兵的行家裡手,因此告誡諸將不得輕易冒進。

此時,楚夏邊境上,西夏軍依然佔據優勢。

西邊的戰線上,劉錡的兄長,熙河路經略使劉錫雖然比席貢、趙點二人強一些,但也不是西夏軍副元帥嵬名阿吳的對手,在蘭州城外吃了兩個敗仗,只能勉強維持住蘭州、湟州和西安州的防線。

東面的戰場上,西夏夏州都統李合達軍壓着環慶路經略使王似的楚軍打,左廂神勇軍司大將悟兒思齊的軍隊也打得鄜延路經略使王倚及麾下諸將沒有還手之力。

悟兒思齊軍甚至一度打到了陝西重鎮延安府附近,幸得“大刀關勝”領軍趕到,鄜延路楚軍方纔穩住了陣腳。

此時的中部戰場,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戰鬥呈現膠着狀態。

在懷德軍,馬擴與劉錡二將在平夏城招募新兵,將麾下軍隊從五千擴充至一萬多人,擺出了死守平夏城的架勢。

懷德軍東南的鎮戎軍和西邊的西安州都派出兵馬,夾擊包圍平夏城。

特別是西夏國任命的西安州知州任得敬最爲瘋狂,親自領兵前來攻打平夏城。

那任得敬本是楚國的西安州通判,在西夏軍進攻時貪生怕死,帶着全城軍民投降了西夏軍。

作爲一個叛徒漢奸,任得敬怕的就是西夏軍戰敗,自己再度落入楚軍的手中。

因此,當他得知馬擴與劉錡領兵攻取平夏城,切斷了李察哥軍的後路時,頓時心急如焚,比西夏人更爲迅疾地整軍出戰。

晉王李察哥圍攻平夏城的命令傳到西安州時,任得敬已然先領兵進入了懷德軍,成爲西夏軍反攻的急先鋒。

然而,任得敬此時是文臣帶兵,並無甚麼破城的妙計。

面對楚軍的嚴防死守,任得敬攻城時吃了兩次敗仗後,就消停下來,參與了西夏軍的圍城。

在西夏軍包圍平夏城時,爲了給馬擴、劉錡減輕壓力,王進也對駐軍在鎮戎軍的李察哥軍步步緊逼。

曲端是鎮戎軍人,原本也是鎮戎軍守將,熟知本地地理,且鄉黨極多,王進將主攻鎮戎軍的任務交給了他。

曲端、韓世忠二將奉命帶領兩萬兵馬,猛攻鎮戎軍的南大門開遠堡。

“九紋龍”史進則負責進攻統領本部兵馬和原州軍,進攻鎮戎軍東南方的彭陽城,從側面迂迴包抄鎮戎軍主城。

史進領命後,帶着“跳澗虎”陳達和“白花蛇”楊春二將,殺氣騰騰地撲向彭陽城。

王進軍跟得這麼緊,讓李察哥無法抽身對付平夏城。

於是,懷德軍和鎮戎軍兩地,楚、夏兩軍相持不下,一時間難分勝負。

雖然被金軍奪去了黃河以北的土地,但新成立的楚國依然幅員遼闊,戰爭潛力比西夏國大。

大戰開啓後,楚夏兩國都消耗了許多錢糧。然而楚國畢竟底子厚,錢糧多,如此僵持不下,必是西夏軍的後勤保障先崩潰。

西夏軍主帥李察哥爲此深感憂慮,決定將國主派來的援軍李良輔部五萬精兵調到中部戰場,在軍糧告馨前一舉打垮王進軍。

在西夏軍大將李良輔領兵趕往鎮戎軍時,一支楚國的軍隊也從黃河轉渭水,再從渭水轉涇河,一路輾轉來到了渭州城。

這支軍隊,正是楚國樞密使西門慶親領的六萬大軍。

先期抵達的永興軍路各州禁軍見樞密使相公親征,明白一場驚天大戰即將爆發。

傳說樞密使相公的軍隊天下無敵?永興軍路各州的將士都將好奇的目光投向了西門慶軍。

看上去,樞密使相公的軍隊雖比我等威武雄壯一些,但也沒有三頭六臂啊?

西門慶抵達渭州城之後,並未急於開赴鎮戎軍,而是讓湯隆、魏定國二將帶着三萬火槍兵檢查槍械彈藥是否一切如常。

西門慶未在夏季與西夏國開戰,一者是擔心楚夏邊境山區山洪、泥石流多發,給自己的新軍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二者就是擔心多雨季節火藥受潮,影響火槍兵的戰鬥力。

此時秋高氣爽,連日無雨,正是殺人放火的好季節。故而西門慶將決戰的日子拖到了這秋季。

雖然佔了天時,但這一路西行,途經黃河、渭水和涇河,西門慶爲了穩妥起見,還是命湯隆與魏定國仔細檢驗火器。

於是,永興軍路各州的將士很快就聽到西門慶軍大營中傳出了“嘭嘭嘭”的試槍聲。

經過湯隆等人檢查確認,帶來的火器都可以正常使用,西門慶也放下心來。

靠近西門慶軍大營的其它各州軍隊的軍營裡,戰馬聽到槍聲後,都驚得在馬廄裡亂嘯。

西門慶軍的戰馬卻已習以爲常,對槍聲沒有甚麼過激反應。

永興軍路各州的將士見了,這才深信樞密使相公的軍隊與衆不同,真正開始心生敬畏。

西門慶趁此機會,在渭州城對永興軍路各州的軍隊收服人心,進行了整編。

此番西來,西門慶身邊帶了許多猛將。

魯智深、蔣忠、焦挺、湯隆、洪振、岳飛、王貴、張憲、姚政、徐慶、段景住、範瓊、魏定國、史文恭、蘇定等將皆隨軍出征。

西門慶留下魯智深、蔣忠、焦挺、湯隆、岳飛、魏定國等將統領自己的六萬大軍。

整編後的永興軍路各州軍隊,則交給了洪振、王貴、張憲、姚政、徐慶、段景住、範瓊、史文恭、蘇定等將統領。

如今萬事俱備,就等着西夏軍主力齊聚。

第九百零六章 完顏宗望要退軍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耶律大石錯失良機第七百三十九章 拐走王重陽第一百零二章 如何勾搭李師師第九百零四章 總有刁民要害朕第七百八十七章 和詵與楊可世第四百七十二章 宋徽宗看相伐遼第五百八十四章 雷橫的悔恨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想不到的好漢第三百五十章 大宋朝很盛世第三百三十八章 師兄你好卑鄙第七百六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一章 簡陋的都城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良嗣求助第八百三十六章 趙良嗣的艱鉅任務第五百八十五章 飛刀對飛石第四百八十七章 金遼兩國要開打了第五百五十章 大內密探王雕兒第九百六十一章 張邦昌出城第五十五章 爲知縣排憂第九百五十一章 東京城救星第八百一十三章 童太尉雙喜臨門第一百二十九章 折服蘇定第八十二章 壯觀孟州氣象第三百八十六章 給你一份山賊職業第九百五十章 大官人需要替死鬼第七十三章 此地乃是快活林第五百零四章 安道全與李巧奴第三百八十九章 苦苦相逼第一千章 強化的西夏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秦學正是好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楊雄搬兵第一千章 強化的西夏軍第六百六十四章 全能火槍兵第八百零九章 滿是算計的國書第四百七十八章 王進娶妻第二百五十九章 賑災募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頭不夠呀第八百八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八十九章 駿馬下聘第六百一十章 唐括撻懶的挑戰第六百零二章 那廝變心了第三十四章 誰人入我夢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場徵稅引發的戰爭第七十一章 無恥度爆棚的張青第九百六十九章 新武器的威力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鬱保四第六百二十三章 駙馬之刀第七百六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九十八章 仿製寶甲第一百一十二章 餘波未平第七百七十一章 出兵偷襲乞顏部第一百二十章 神火將軍第一百零二章 如何勾搭李師師第三十七章 回到陽谷縣第五百七十三章 先放火,再攻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鐵甲連環馬第六百二十三章 駙馬之刀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進臨潢府第一百章 雁翎甲與鉤鐮槍第七百七十八章 沒人妨礙我發財第五百六十七章 千軍萬馬來相見第八百二十七章 確信無疑第六百八十二章 帶着打手北上第八百八十二章 郭藥師反了第六百零八章 再赴會寧城第九百八十八章 任君選擇第二百五十六章 雙喜臨門第八百九十七章 趕鴨子上架的張邦昌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李良輔軍的悲歌第五百八十三章 窮途末路第四十九章 深夜奇夢第四百一十八章 摔跤較量第七百八十九章 說戰就戰第十七章 教頭歸來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小婿只要窮山僻壤第八百五十五章 晁天王以死謝罪第九百四十九章 救命稻草西門慶第七百六十一章 岳父讓我去撈錢第八百零六章 誰是反賊第二百二十一章 宋黑子入了江州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出二百嚮導第一百八十章 鎮三山在此第七章 武大郎的好鄰居第一百八十四章 撞上宋江團伙了第八百九十五章 金軍的和談條件第九百一十七章 楊志的謀略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契丹雙雄的抉擇第四百九十八章 蝴蝶效應的遺憾第六百零三章 回頭無路第四百一十章 一路向東第四百九十九章 李鬼誘虎第九百三十七章 孤獨的援軍第五百七十二章 宋江與黃信的舊賬第七百四十四章 告別廢都第六百四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八百九十五章 金軍的和談條件第八百八十三章 童太尉要閃人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潯陽樓上贈好酒第五百七十九章 晁天王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