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王安石的底稿

“拿紙筆來。”我根據對中學課本的記憶,把王安石老先生的變法方略,下了個簡單的彙總。遞給李恢;“這變法的事情,是本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耗費了兩千多個日日夜夜想出來的,可以說是兢兢業業,殫精竭慮,爲國爲民死而後已——光是燈油就費去了幾千金,不是幾句話能夠說清楚的,你拿去慢慢地研究吧。”

郭嘉納悶,我怎麼不知道丞相這麼勤政,兩千多個日日夜夜,我的娘,他的三四個老婆,受得了嗎?

李恢拿起紙來,只見上面寫着:

方田均稅法分“方田”與“均稅”兩個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縣令舉辦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爲天、地、人、神、鬼五等,“均稅”是以方田丈量的結果爲依據,制定稅數,天字號地收的稅最重,鬼字號地收得最少,這樣比較公平,避免了貧瘠土地,種不出糧食,窮人交不起地租,被逼上吊。均輸法均輸法此法已久,早在西漢桑弘羊時試行,簡單說就是國家再豐收的年月囤積糧食,等到饑荒鬧旱災,大饑饉,人吃人的年月,投入市場,平抑物價,讓老百姓吃得起糧食,可以有效避免商人屯積。在淮南、江南等富庶的地方,便宜購買糧食,充入國庫,備戰備荒。青苗法青苗法,規定凡州縣各等民戶,在每年夏秋兩收前,可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谷,以補助耕作。農田水利法規定各地興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當地居民照每戶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興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zf貸款,取息一分,如一州一縣不能勝任的,可聯合若干州縣共同負責。市易法由zf出資金十萬兩,在洛陽、鄴城、長安、成都、襄陽、吳郡設“市易司”,在平價時收購商販滯銷的貨物,等到市場缺貨的時候再賣出去。同時向商販發放貸款,以財產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納息二分。用以達到“通有無、權貴賤,以平物價,所以抑兼併也。”強兵之法:裁兵法一、規定士兵五十歲後必須退役。十八歲一下不可參軍這樣還可以刺激人口增長,讓這些娃娃兵再自家的炕頭上多爲國家的人口事業做貢獻吧。人口多了,五胡亂華的事情就不會出現了。

保馬法zf鼓勵西北邊疆人民代養官馬。凡是願意養馬的,由zf供給馬匹,或zf出錢讓人民購買,每戶一匹,富戶兩匹。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負責賠償。

軍器監法國家設軍器監,負責監督製造武器;並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王安石這老傢伙有一手,我把他的東西拿出來不到十分之三,就感動個李恢這個狂生,磕頭如搗蒜了。痛哭流涕之下,掄圓了抽自己耳光,啪啪山響。胡車兒和王平張繡都在旁邊,咬着牙鼓勵他:“用力,使勁,打狠一點,好——”終於出氣了。

“丞相——”李恢把臉抽的出血,爬到我的腳下,磕頭不止:“我該死,該死,竟然不知道丞相如此睿智,如此學識淵博。丞相的這番作爲,簡直就是曠古絕今,比之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呀。丞相此舉利國利民,我朝百姓,有希望了——”

我翻白眼,老子一下子把歷史提前了七八百年,當然是曠古絕今了,好幾千年的文化積澱都在方纔的一會兒功夫綻放了,能不把你個老犟驢給震傻了嗎?讓你跟我狂!

郭嘉接過那張紙看了一下,也傻了。滿臉的不可置信。這是袁熙寫的嗎,他能有着出息?

我扶起,正在自虐的李恢先生,抓住他暴打自己的兩隻手道:“先生,先生,此刻還不是感激上蒼的時候,本相還沒統一全國呢,這些事情,還不能實施。”“快了,快了。”李恢道:“拿下成都不在話下。”李恢流着淚,肯定的說。

“先生有何妙計?”我急切的問。

李恢用寬大的袖子,擦了眼淚,忍着兩腮的腫痛,激動道:“丞相,其實在下也沒有什麼妙計,其實在下是劉璋派來詐降的。我這就回去,勸劉璋歸降丞相。丞相隨後可以派使者進城。”

“好,先生能夠立功,日後受爵必在衆人之上。”

李恢苦笑道:“在下不求富貴,只是希望丞相能夠順利變法,造福蒼生,讓李恢死了,也甘心情願。”我心中暗笑,李恢這種腐儒,就要用這種愛國愛民的方式去感動。其實,真要變法,老子還真不會。

李恢要走,被我拉住了;“德昂先生,成都是否有個叫做譙周的太史?”李恢一愣:“丞相怎麼知道,此人很得劉璋寵幸。”妥了,有譙周再就好辦了。這老小子,酷愛投降,每次還都說的頭頭是道,什麼天道,天子氣,一張嘴就是長篇大論,和管輅不相上下,齊名當世,也是妖言惑衆、唯恐天下不亂的主。好比慕容復和喬峰,應該叫做,‘南譙周北管輅’

李恢一出門,郭嘉道:“丞相可親自到城下去勸降,以示誠意。”

我心想現在是爭分奪秒的時候,劉備還在虎視眈眈呢。“好吧,撥十萬大軍,明日開往成都。”

兩年成邑,三年成都。古蜀國開明王九世從郫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杜鵑城,遷到成都定都。成都是益州附近最大的平原,秦蜀郡太守李冰再岷江上游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呈扇形展開在廣闊的平原上,使是成都成爲‘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就算是前些年大饑饉時期,劉璋的日子過得也是悠哉遊哉,沒受到絲毫的影響。由於二三十年來,劉焉、劉璋父子,沒有過多的參與中原諸侯的爭霸,而是閉關鎖國以自守,成都迅速的發展成爲漢朝數一數二的大城。據張鬆的介紹,成都至少有居民四十萬戶,超過了鄴城十萬。堪稱大漢第一城。當然這是洛陽、長安焚燬之後的事情了。就在各路諸侯,嘲笑劉璋自守之賊,胸無大志,忙着馬踏天下、逐鹿中原的時候。益州的經濟,主導了整個大漢。

成都人發明了第一臺腳踏織布機,並且織出了大漢朝最爲精美的絲綢——蜀錦。劉璋手下的文官各個都是掙錢的高手,他們再臨邛山上煉製鹽鐵,並且把閬中漆器品和秦嶺的茶葉,銷售到全國。這麼說吧,劉璋要是想和曹操較勁,不讓茶葉出口,曹操會喝白開水。

劉璋夠蠢的,不然,單是卡死鹽鐵不出口,就能讓諸侯們對他俯首帖耳、恭恭敬敬了。他甚至可以像美國人一樣,給地處偏僻的馬騰韓遂來個經濟制裁,保管兩人狼狽不堪。諸葛亮和姜維後來的十五次大舉北伐,身後所依託的就是天府之國的強大經濟實力。

成都城牆創建於開明王九世,後經秦惠王之子通國三次加固。劉邦奪取天下,此地更加成了戰略要地。光武之後,羌人勢力做大,成都變成了長安外圍的屏藩,是重要的防禦體系。所以朝廷一再撥款,對於城牆擴建、加固、升高一天都沒停止過。逐漸形成了一座無敵堅城的模樣。

古城平面呈正方形,南北幾千丈,東西更加寬闊。城牆高十丈,是我平生所見最高的城牆。城基砌條石八層,基寬有三十米,頂寬六丈。牆體爲外條磚內毛石,外設垛口,內設女牆,中填夯土。牆頂設海墁磚一層水口。城牆四角設敵臺。

城設4門。東曰春和,西曰永寧,南曰延輝,北曰威遠。門座通長四丈,寬兩丈。四門均建城樓,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城門外有半圓形甕城,外徑五十米左右,內、外均以條磚築成,城門內左側設馬道,長二十丈,寬兩丈。

如此堅城,世所罕見,別說別的,比鄴城要強大十倍,就算是長安洛陽,也強盛兩三倍,要是攻城,可以說難比登天。我心裡只盼望這李恢給我帶來好消息。成功勸降劉璋。

大軍是今日一早到達的,我命令文丑、蔣義渠、高覽、張繡四面圍成,等待劉璋消息。

大軍圍城,劉璋心急如焚急忙召見蜀郡太守許靖、鎮軍將軍向寵、護軍將軍董和、中郎將黃襲前來商議。向寵和董和、黃襲早就到了,站在劉璋跟前等着許靖。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派了好些人去找,一會兒侍衛來報告:“大王,不好了,許靖太守,用繩子翻出城牆,去投降袁軍了。”“什麼?”劉璋正扶着腦袋唉聲嘆氣,發愁呢!一個霹靂又在他頭上炸開了,一腳踢翻了矮几,聲嘶力竭道:“許靖?寡人待他不薄,他竟然無恥投敵,還翻牆——”董和一看劉璋氣壞了,急忙安慰:“大王,您說這許靖平日裡一本正經的,真是看不出來,他能做這種事,再說了,他那麼單薄的身體,從十丈的城牆上爬出去,還不摔死,這老傢伙膽子也夠大了。”向寵砸着嘴搭話;“可不是嗎?你說這十丈高的城牆,他一個老朽的文官,怎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呢?別說別的,我就不敢翻。”心說,要是敢翻牆,老子早跑了。

黃襲舔着臉道:“不是,他是用繩子掉下去的,有什麼了不起的,要是跳下去的老子就服了他了。”向寵道:“那有啥,我就敢跳——賭十兩銀子——”“放屁——”蜀王勃然大怒;“老子叫你們來退敵的,你們三個混賬研究跳牆。”他也不自稱寡人了,改成老子。

董和一想,啊,跑題了。連忙言歸正傳:“大王,我覺得後日是黃道吉日,適合投降!”向寵擺手道:“不可、不可,大後天纔好。”黃襲很沉靜的道:“這樣好了,找太史令來算算,要慎重——”

劉璋覺得眼前突然出現了很多的小星星,一股強大的怒火,岩漿般衝入頭頂,髮絲已經直豎起來了。揪着黃襲的脖領就是一個耳光:“混賬東西,誰說要投降了?”黃襲還在認真推算黃道吉日,不小心被暴揍一頓,愣了愣心想,那事情還用得着說,猜也猜到了。

董和與向寵都以爲劉璋找他們來商議投降呢,所以就脫口而出了,此刻一聽,原來劉璋還沒打算投降,猛然醒過神來,靠,說早了。

劉璋怒不可遏,看着三人道:“說,你們三個誰去退敵。”董和厲聲道:“啓稟大王,臣乃是護軍將軍,負有保護大王的重責,臣一出城,只怕有人乘機謀害大王——”董和壓低聲音道:“聽說袁軍培養了一批殺手,專門暗殺守城的軍官、諸侯。”劉璋嚇了一跳,顫聲道:“行了,你不適合出城,還是別去了。”黃襲和向寵大眼瞪小眼,都覺得有種不祥的預感。向寵搶先道:“成都沒有大將,臣必須巡守四門,一刻也不敢鬆懈,萬一袁兵趁着臣迎敵的時候,攻打城門,可就壞了大事了。”

劉璋連忙道:“行了,愛卿,你也別去了,還是守城要緊。”向寵忠心耿耿的道:“不是臣不想爲國殺敵,實在是責任重大走不開呀。”

黃襲一看,完了,倒黴的差事落在自己頭上了,連忙道:“大王,臣舉薦兩人可以破袁兵。”劉璋一聽,有些不敢置信,舉薦兩人?成都有這麼多人才?一個不行,還兩人?“快說,是誰?”

“張遼和黃權”黃襲說的夠快,劉璋沒聽清楚;“你說誰?”

黃襲又說一遍:“大王怎麼忘了,曹軍降將張遼還在成都呢,此人乃是名將,可以出戰。”劉璋翻白眼:“算了吧,張遼徒有虛名,屢戰屢敗,在袁熙手上,一次也打不贏,還是讓他再家裡呆着吧。省的給我損兵折將。黃權就更不行了,他是個文官,而且說話討厭,沒什麼本事。愛卿啊,還是你跑一趟吧。許靖走了,你若是得勝歸來,就是蜀郡太守了。”

黃襲心說,算了吧,耗資給貓當,你當我掙錢不要命呢。行,這是你讓我去的,出去了,我就投降,你別後悔。

“大王,臣誓死報答大王恩德。”

“忠臣,忠臣,給你兩萬兵馬,即刻出城退敵。”

黃襲心道,不用兩萬人,你給我老婆孩子,兩個人就夠了!

黃襲三人走出門去,正好碰到李恢和譙周兩人。匆匆打過招呼,走開了。李恢和譙周,直接來面見劉璋。

李恢拿了一封信,舉過頭頂:“大王,這封信是費禕寫來的。”劉長一把奪過來:“費禕匹夫還有臉給我寫信,是不是覺得自己不對,跟我懺悔——”嚓嚓,劉璋看了三行不到就給撕成粉碎,孃的,勸降信。

李恢緊張道:“大王,出了什麼事,大王?”劉璋瘋了一樣扯着嗓子喊:“費禕居然勸我投降,你們說,他該死不該死?”

譙周看了李恢一眼心想,事情不太好辦。蜀王,還是不能下決心啊。大王想不通,我們做臣子的,很應該幫他一把!!

自從李恢回來和他談過,說袁丞相非常器重他,再洛陽就聽過他的大名,要讓他做大漢朝的太史令,譙周就有種異樣的感覺,神經中樞總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走路時腳底像是裝了彈簧,腦子經常陷於半昏沉狀態,晚上睡夢中大笑出聲三次,全身上下使不完的力氣,就像是怒濤中鼓滿了風的風帆,馬上就要直達滄海了。今天一起來看到什麼都順眼,心情就像是被春風掠過的湖面,一陣陣的漣漪起伏——

孃的,說什麼也要讓劉璋投降,要不我的太史令就作廢了!牛不喝水我也強按頭。爲此,他準備了兩個時辰的說辭,所以,李恢和他,比董和等人晚來了一步。

“大王,如今袁兵壓境,不知道大王有何打算?”譙周試探着問。

“還能有什麼打算,勢必和袁兵周旋到底,寡人已經派黃襲出城去迎戰袁兵了,不日就會有捷報傳來。”

譙周正要說話,李恢咳嗽了一聲:“既然如此,不打擾大王休息,我二人先告退了。”拉着譙周就向外走。

譙周氣壞了,這麼好的機會怎能放過,我的太史令啊!

走出門口,李恢道:“不必着急,我推測,黃襲明日必敗無疑,那時劉璋一定會召見文武大臣,勸降不遲!”

黃襲回家準備一番,將老婆孩子化裝成普通的士兵,攜帶金銀細軟,除了桌椅板凳、牆壁、房子還有門口的大樹帶不走的,其餘全部捲了。進入軍營,號令兩萬守城軍打開北門而出。蜀中無大將了,他連個副將都沒有,手下就是幾個校尉。走出去不到五里,黃襲就停下來宣佈,要投降袁兵,有不願意的,趁早走人。這個決定得到了羣衆們的普遍擁護:“聽黃將軍的,聽黃將軍的。”衆人不約而同的,把黑鍋扣在了黃襲的背上。

“投降——”黃襲帶着大軍,直接就進了袁兵軍營了——

管承負責接收降兵,這兩天忙的熱火朝天,投降的太多了,來自四面八方,蜀郡的、犍爲的、德陽的還有從成都爬牆出來的。像黃襲這樣大批量的,這是圍城後的第一次,管承不敢怠慢,立即稟報了丞相——

我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了,立即傳令擂鼓進兵。四萬大軍壓向北門,我親自出陣,縱馬城下,對城上高喊:“請蜀王出來答話。”城樓上金甲紅袍的正是向寵。【請大家支持下訂閱,謝謝啦】

向寵看着城下黑壓壓漫天席地的人頭,光芒萬丈的刀矛,嬉皮笑臉道:“丞相,丞相,您老人家等一會兒,末將這就去叫他過來。”

向寵身邊的士兵都納悶,爲何對敵人如此的客氣?!

向寵屁顛屁顛的跑到劉璋府邸,去叫劉璋:“大王,袁熙狗賊再城外點名讓您去答話。”

劉璋戰戰兢兢道;“他想怎樣?”向寵拍着胸脯道:“有末將在,便是一千個袁熙也不怕,能怎麼樣!”劉璋一看,還是有忠臣啊,勉強打起一點精神,出門。坐車來到城下。徒步登上城頭。

第52章 西涼鐵騎第40章 孫策之子第2章 得到密報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28章 天下軍閥第50章 趁火打劫第1章 陽武守將第18章 偷襲陰平(1)第5章 連斬三將第42章 孫尚香第40章 毀人清白第33章 單槍匹馬第32章 水淹柴桑第33章 單槍匹馬第4章 敲詐勒索第5章 張遼的心第32章 視財如命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21章 道破天機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43章 緣定三生,前生的囑託第13章 曹軍反撲第6章 肉搏狂殺第58章 背水一戰第17章 樂進之死第9章 長兄袁譚第19章 禍起蕭牆第56章 紅塵孽債11第5章 屯田修渠第1章 臨危受命第10章 當朝駙馬第19章 滅曹戰略第13章 心灰意冷的境界第11章 廢長立幼第15章 匈奴烏桓第9章 長兄袁譚第14章 千古奇冤第24章 無力迴天第50章 特種部隊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21章 黑龍騎兵第45章 周瑜病逝第9章 反敗爲勝第23章 披荊斬棘第41章 袁大丞相第44章 五日苦戰第18章 美酒飄香第1章 陽武守將第22章 鳳雛臥龍第27章 虛虛實實第1章 益州不歸路第30章 張頜逞威第10章 狗熊周倉第23章 一清二楚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8章 霧夜偷襲第5章 連斬三將第41章 兵逼吳郡第1章 臨危受命第41章 袁大丞相第29章 百年大旱第52章 西涼鐵騎第3章 黃巾四起第2章 細說原委第24章 雄心壯志第4章 血染深山第6章 崇山峻嶺第24章 螳螂捕蟬第17章 垂死掙扎第17章 樂進之死第5章 罪魁禍首第13章 曹軍反撲第49章 青帝之子第4章 氐人部落第36章 製造冤案第24章 螳螂捕蟬第1章 轉世輪迴第50章 趁火打劫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46章 對陣逞威第16章 拋磚引玉第18章 戰略撤退第38章 燃燒的大江第14章 華佗之死第19章 流血不止第5章 捉了一批人質第1章 益州不歸路第36章 重修內政第7章 糧食問題第43章 緣定三生,前生的囑託第27章 王安石的底稿第16章 得寸進尺第29章 兩雄單挑第46章 堅守待援第24章 無力迴天第32章 水淹柴桑第20章 義氣深重第20章 義氣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