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河鎮

隨着清軍騎兵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包俞的心也是跳的越來越快。

清軍距離還有一千多米的時候,隨着騎兵帶來的震撼越來越大,終於一營的那僅有的一百多條槍裡的人不知道誰開了槍,這一聲槍響就像給了那僅有的槍隊發了開槍的命令一樣。一時間是槍支大作,把那包俞聽到槍聲後,不顧身邊親衛的阻攔,跑過去對着那還在開槍的幾個士兵揮舞了大刀。

口裡面還大哄着:“清軍還沒有靠近,你們打得了嗎?”

而在不遠處的清軍騎兵聽的槍聲後,前面的一些就開始混亂起來了。出發前,上面主官可是告訴他們,眼前的叛軍只是一支二流的軍隊,沒有槍支大炮什麼的。可是這突然冒出來的槍聲不但把清軍騎兵給嚇了一跳,就連那石衛誠都給嚇了一跳,心裡咒罵着那先前回報說眼前叛軍沒有槍支的探子,一面用力夾着馬腹,上前對着清軍下令暫停攻擊。畢竟如果眼前的叛軍如果是那些擁有着大規模快搶的叛軍的話,自己這三千騎兵可能拿不下來。他可是知道面對一支裝備良好的新式軍隊就算是騎兵也無能爲力,硬來的話,只能是自己吃虧。

收攏了大隊後,石衛城就派出了一支五百人的騎兵隊,前往試探叛軍的火力。

包俞看到原本衝鋒着的清軍突然停了下來,轉而來的是一支只有幾百騎的清軍。有些不明就裡的他也懶的理了,等那幾百清軍靠近後,就命令槍隊開火。一百多條槍開火後冒出來的輕煙很快就籠罩了東北軍的陣地。

可是由於清軍騎兵的突擊速度實在太快,在短短的三百米以內的槍隊只開了數槍,雖然也打落了幾十騎的清軍,但是完全沒有作用,陣地前沒有完好的阻擋工事,使得清軍騎兵一路揮舞着大刀直奔而來。

包俞甚至已經能夠看清清軍騎士的臉和馬匹因爲高速運動而呼出的熱氣。“一營,準備!”包俞的聲音已經有些歇斯底里了。

“殺!”

隨着清軍突過一營槍隊的阻擊,衝進了一營的陣地後,肉搏開始了。即使是紀律再好的步兵軍隊,面對大規模的騎兵衝鋒的時候,總是會感到一種無力感。騎兵的確是冷兵器的王者。僅僅只有五百的騎兵,也已經給一營帶來了覆滅的危險。

那原本以爲叛軍是那些擁有大量新式武器的部隊的石衛誠在看到了眼前的這種情況後,馬上下令全軍衝鋒。

此刻的包俞已經完全失去了害怕的,已經沒有時間來讓他害怕,他的大刀不停的揮舞着,已經砍翻了好幾個清軍的他身上已經是添了好幾道傷口,這還是他手下的親兵們拼死護衛的結果。鮮血從他的臉上滑下,流進他的嘴脣裡。他用舌頭添了添,腥腥的味道,還帶有一絲的溫熱。

在清軍騎兵大隊還沒有完全衝上來的時候,一營的陣型就已經亂了,此時包俞的手下的一個連長跑到包俞身邊說道:“營長,我們撤吧,兄弟已經頂不住了。那清軍大隊馬上就要上來了。再不退的話,就沒有機會了。”

包俞睜着已經發紅的眼睛,盯着眼前的這個連長看:“你想逃嗎?想當懦夫?”

那個連長看着包俞發紅的眼睛,一驚。楞了下後才大聲的說道:“營長,你想想,我們現在已經沒有辦法阻擋清軍騎兵了,如果我們被全部消滅在這裡,而援軍也沒有那麼快到來。那麼商隊肯定會被清軍追上的。而在我們後面不遠的地方又一個小城。我們可以和商隊在那裡堅守,直到援軍的到來。何況商隊還有一千多人,雖然不是士兵,但也可以作爲抵擋的力量啊!”

包俞,聽了這話後,開始沉靜起來,可是不用幾秒種後,他就大聲的哄:“你他媽的不早說,老子斃了你。”說完就揮起大刀,他旁邊的親兵一看,連忙拉住包俞。那連長一看也跑開了。

鎮定下來的包俞知道,就算自己這一營全部戰死在這裡,但是商隊還給人家截取的話,那就一營戰死的價值已經沒有了,說不定參謀部還會說因爲自己的魯莽,不顧商隊安危而死戰才造成的。想到此處的包俞已經徹底清醒了過來。同時也生出了一絲的求生之心。

下留下一個連斷後,其餘兩個連快速撤退的命令後,包俞才考慮起之後的戰局。一營中被留下斷後的一連的連長被包俞這樣說:“我只要你抵抗清軍一小段的時間,你的家人我會照顧的。”

無奈之下,一連的還剩餘的近三百人全部都冒起了拼命之心,讓清軍騎兵的步伐停緩了不少,這也給了二連,三連的撤離,提供了時間。撤離的速度很快,快到讓包俞的心都寒了,接到命令後沒有多久,就依照命令開始撤離戰場,而且不用下命令,全部士兵都是奔跑着向後方逃去。

而留下來的一連……戰後無一歸隊。

===============

在東北這荒涼的土地上,基本上到處都是白雪覆蓋着,歷史上的1885的冬天比起現代的冬天來,可是要冷上不少。

在離第二師三團一營的戰場五十里的地方,一營的通訊騎兵,不停的揚起馬鞭,催趕着馬匹以更快的速度前進,現在的他已經看到了不遠處的東北軍駐地了。這裡是離戰場最近的一個有大量東北軍駐紮的駐地了。駐紮着第一騎兵師的一個團,以及第一師的兩個營。周邊還有配合的部分東北軍,組成了對盛京方向的清軍的監視以及成爲對盛京清軍的第一道防線。不過,由於現在的東北軍軍力緊張。駐地內原本的駐軍已經被分幾批派出去執行任務了。現在駐地內,就只剩下留守的第一師的那個營和騎兵的一個營。

當駐地內的第一師的那個營長和第一師騎兵師的副團長知道消息後,得知的東北軍的一批重要物質將要被清軍攔截。知道情況緊急的他們,在向吉林方向通知消息後,同時也向周邊的東北軍零散部隊發出集合向第二師三團一營增援的命令。而他們更是帶着駐地內所有部隊快速增援。

就在東北軍的援軍趕路的時候,第三師的三團一營和商隊裡面的近千建壯的商隊夥計,正在一個小城裡拼死抵抗着清軍騎兵的攻擊。

這個小城叫:三河鎮,因爲地處於三條小河的交叉之處,所以也算的是得天獨厚,成爲了這附近的一個重心集市。但是這樣的集市在中國大地上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如果不是今天的東北軍和清軍的戰鬥。估計在歷史上永遠也不會留下它的名字。

三河鎮戰役,可以看成是1886年後東北軍和清軍大規模開戰的一個起點。

=============

因爲有着三河鎮那並不完全高大的城牆的阻攔。才使得都是騎兵的追擊清軍一時間也沒有辦法。如果在野戰裡。這三千的騎兵可以說一個衝鋒就可以完全把這隻有一千多人的東北軍給擊潰。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完勝。但是這城牆卻給了清軍的騎兵們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在剛剛追上來的時候,石衛誠就下令騎兵下馬攻城,可是,在城內的東北軍的死命抵抗之下,一連幾次的攻擊都沒有拿下來。雖然清軍的攻擊給東北軍帶來了巨大的傷亡,但是,同樣的下了馬的騎兵們也受到了極大的傷亡。眼見一時間攻擊不下的石衛誠,只好等待從盛京方向來的步兵援軍。同時也讓下了馬的騎兵們繼續攻擊。

因爲石衛誠也知道,既然自己會有援軍到來,那麼同樣的叛軍也會有援軍到來,要是叛軍的援軍先來的話,那麼之前的所有努力就會成爲笑話。圍剿叛軍的第一軍功也會隨之不翼而飛。爲了預防萬一,他也只能期盼自己的援軍先到來的同時,命令部下加快對三河鎮的攻擊。

而城內的包俞卻不知道,自己的援軍什麼時候才能來,現在的他已經帶領着士兵們抵抗了三個多時辰了,從一開始是一營有一千人,商隊的近千人,現在已經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之衆。如果不是這小小的三河鎮都被清軍給包圍了,恐怕就已經有人帶頭逃跑了。儘管是這樣,也有不少的士兵,尤其是商隊裡的夥計們都逃離城牆,躲進了城內的民居里面。可是現在的包俞已經沒有心情管他們了,每時每刻清軍的攻擊都不停。包括他在內的東北軍將士已經連續拼殺了四個多時辰(一時辰爲兩小時)此時的天已經黑了。不但城牆上火把通明,就是城外面的清軍也是火把通明。

隨着城外面的清軍的大聲喊叫。包俞就知道,清軍的新一輪攻擊就要開始了。

(說明一點:可能有讀者會認識清軍的實力過強,豬腳的軍隊敗了看的不爽。但是需要知道的是,第二師的這個一營,是屬於那種冷兵器部隊,而且,第二師不像第一師一樣,士兵都是久經戰場的老兵。大部分的士兵都是經過訓練後,並沒有參加過大型的戰鬥。加上清軍的又是騎兵,作爲朝廷的正規軍面對土匪軍隊,這是心理優勢。加上天生的兵種相剋,一比之下,孰強孰弱截然明瞭。當然,我這樣寫也是爲了增加一點情節的精彩程度。畢竟我不喜歡寫那些豬腳的軍隊一衝,敵人就潰敗千里。不用幾個月掃平中原,然後一年內就打敗列強,爭、稱霸世界。雖然想想很爽,但是實在說,不想寫那樣的。還是一句話:合理YY,想象無限。之後如果還出現這樣的情節後,雨天將不再作類似說明。)

第84章 拿下漢城第23章 馬克沁機槍成型第44章 戰爭已經無法避免第23章 帝國土地法令第8章 汝南之戰(續)第56章 淮軍新軍的戰鬥力第18章 和日軍的第一次較量第20章 反圍剿第44章 淮軍一代名將第27章 何進與郭豐臺第18章 帝國的後宮第30章 城破第20章 勝利了嗎?第6章 出發第34章 抵達吉林第55章 兩個計劃第22章 錢這東西第四十七章第10章 琴聲第15章 土匪進城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13章 日軍的登陸第16章 帝國外交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6章 牛角山第7章 俄軍的絕境第13章 舊時代逝第78章 盛京學院第四十七章第42章 南下第74章 當今之勢第74章 當今之勢第8章 俄軍援軍第21章 東北有後第84章 拿下漢城第25章 電報談判第7章 危機第61章 要投降嗎第43章 戰初第60章 戰後第3章 和德國的條約第56章 李鴻章的煩惱第51章 絕境中第7章 我發財了第43章 迫擊炮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79章 賣國-救國第9章 第四師的戰報第48章 劉銘傳第17章 京城的好茶第61章 要投降嗎第3章 整編計劃第73章 伯樂和馬第24章 第四次擴編第15章 守備旅換裝第13章 舊時代逝第5章 錢糧危機第91章 北洋在朝鮮的徹底退卻第39章 第五軍-鍾佩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37章 政治中心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43章 戰初第31章 秋易白第87章 仁川之戰第23章 又招人馬第28章 登臺講課第57章 第三師-梅森虎第5章 天亡我也第19章 出擊第3章 和德國的條約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8章 大勢所趨第32章 雪…女人第56章 戰局有變第63章 成婚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39章 清廷的反應第80章 朝鮮局勢第50章 潘盛安的選擇第37章 對日本宣戰第39章 清廷的反應第13章 烏龍之戰第71章 玩具第31章 第四師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59章 第一團和馮國璋第12章 盛京援軍第80章 朝鮮局勢第48章 冒牌手榴彈第13章 舊時代逝第13章 舊時代逝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8章 俄軍援軍第10章 戰始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20章 調情受苦第33章 意外的金洲城第12章 汝南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