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呼聲

陳冬生此刻雖然臉上還是沉靜無比,讓人看不出一絲神情的變化,但是,對他的內心裡卻是極爲震撼的。甚至,這一刻,陳冬生又把這個眼前的秋易白當成了他剛開始見到的那個歐陽天一樣,也懷疑他是一個同樣爲穿越之人。

但是,這僅僅是一種無聊的猜測,穿越在小說裡很正常,但是在現實裡,怎麼可能滿天飛呢?

所以陳冬生此刻的內心裡是同時冒着另外的一種想法:此人若不爲我所用,必定要斬草除根。免得日後成爲生死大敵。

然而,這個秋易白聽到了陳冬生的問話後,也並沒有遮遮掩掩,而是直接說道:“觀今天下,已是腐敗不堪,我天朝自發匪動亂始,舉國興洋務已有數十年,然而,成果卻無幾。北李鴻章,南張之洞,西左宗棠,此幾人爲洋務幹臣,卻自身不通洋務,只求洋務之皮毛,而去精華。使現今的洋務只有皮而無核。

然,我觀王爺今年所爲,卻實幹實事,而今東北已有雄獅數十萬,已足以橫掃天下,然據我朝天萬里疆土,數萬萬之民,舉全國之力,復我中華之盛世何難也!”

說道這裡,秋易白連那一直平靜的臉上都已經出現了激動的神色。

“呵呵,先生說的輕巧!”陳冬生一聽這樣的話,雖然心中有點心動,但是卻不以爲然,不管是世界的局勢還是中國的局勢,或者說東北自己的實力,都是無比的清楚,至少要比其他人要清楚。

東北軍現在的實力,陳冬生自然很明白,擊敗那山海關前的幾十萬清軍,雖然說費點力氣,但是卻也不是不能做到的。

而關鍵的是。當東北軍擊敗了山海關前地清軍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東北軍也會遭受到一定的損失,畢竟,那李鴻章的七八萬淮軍也不是吹出來的。當東北軍擊敗了清軍主力後,是否還能能力繼續南下,進而迅速的控制住全國的局勢,這是值得一個考究的問題。

畢竟,陳冬生可是知道,在後世中的辛亥革命以後,全國軍閥混戰地局面可是有多麼的可怕。憑藉自己那剩餘的兵力。要想要控制全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如果那個時候,來幾個不懂事地地方督撫。比如李鴻章,張之洞和自己來個南北對抗,雖然說自己的東北軍並不怕,但是。最關鍵的是陳冬生不想得到一個支離破碎的中國大地。

除去可能出現地軍閥混戰的局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列強地干預。這個因素地危害性可不是軍閥混戰可以比的。只要列強把軍艦開到自加門口,然後封鎖。憑藉現在中國微薄的工業底子,要想崛起,恐怕都不知道要什麼時候去了。

“王爺!正所謂時不待我,現在是機會難得,一旦洋人發現了東北的真正實力,它們還會讓東北繼續存在下去嗎?”秋易白絲毫沒有對陳冬生的輕視而感到一樣。反而是繼續勸道。

陳冬生擺了擺手。道:“秋先生,現在我們可不必談論這些。還爲是尚早,如果秋先生不嫌棄的話,可在王府內暫時住下如何?”

陳冬生也看出了這個秋易白是想要投靠自己,但是,一時間陳冬生也拿不準這個人的背景和意圖,畢竟,在陳冬生地記憶裡,歷史上可是沒有這麼一號人地記錄。

秋易白聽的如此,當下也不在說話,站了起來,一拱手:“那就有勞王爺了!”

待下人領着這個秋易白下去安頓之後,陳冬生也是暗思起來,好無疑問,從剛纔陳冬生和他地談話中,已經很明顯的發現了這個看似居士古代文人的秋易白,雖然話語中滿口都是之乎者也,單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通宵洋務的幹練之人,並且,他對於世界局勢的把握也是非常的到位。

而更加重要的是,這樣的一個人才竟然回來投靠自己,這多少讓陳冬生有點意外。畢竟,自從陳冬生起事以後,基本上人人對於陳冬生的理解就是土匪頭子,對於東北軍的看法就是叛軍。這就讓了絕大部分的人才對東北失去了興趣,不要說是投靠,反而是想盡辦法要消滅陳冬生的東北軍,尤其以北洋系統中的人爲最。

造成這個現象的出現,正是忠君思想的作用。

在這個年代裡,忠君思想還是非常有市場的,不但在滿清控制區,不管是市井小民,還是封疆大吏,下到淮軍小卒,上到李鴻章本人,對於滿清皇朝還是保佑着一種非常的信心。對於光緒皇帝或是說慈禧,忠心還是有的。不然,李鴻章也不會手握數十萬的強兵,而心甘情願的爲滿清皇朝賣命,那曾國藩也不會接到朝廷的一紙詔令後,就立馬裁撤他的最大依仗的湘軍。

這樣的忠君思想在中華大地中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人人都已經習以爲常,甚至會以爲到如果沒有了皇帝,那就是天下大亂,民族滅亡的程度。

在滿清固然如此,而在東北中,這樣的思想也是佔據絕對主流,不過,就是把忠君的對象換成了陳冬生而已。

不管是東北軍中還是那些普通老百姓,一個個都是把陳冬生都已經當成了東北的皇帝,軍隊就不用說了,每個新兵進到了東北軍的新兵訓練營後,每天都會被強制性灌輸終於陳冬生的思想,而服從命令甚至還派在後面。

而那些老百姓,對於陳冬生的感覺就沒有這麼強烈了,不過,由於東北軍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中,不但是分到了地的農民,還是靠着工廠的工資生活的工人。基本上都把陳冬生當成了衣食父母。這也已經和皇帝無二了。

也正是處於這樣的環境下,東北軍內部要讓陳冬生登基爲帝的呼聲越來越高,不但是以韓章爲首的文官系統有人這樣說,甚至,連軍隊裡,也有一些高級官員送信來勸陳冬生登基爲帝。雖然說,早就已經在東北核心領導層中已經確定,等東北軍實力已經足夠橫掃天下的時候就會登基稱帝。但是,下面的人卻是不知道。

面對這樣的情況,陳冬生也是鬱悶無比。

皇帝,這是一個非常有誘惑力的名詞,而這個名詞下的實際含義就更加讓人心動了。但是,這和陳冬生的情況卻不一樣。

權利,這的陳冬生並不缺少,也並不需要說要靠着登基爲帝爲加強權利,而名聲,皇帝的名譽,這對於一個出身土匪的人來說,同樣是毫無意義。

當然,一想到自己以後可能成爲一個名留青史的開國皇帝,陳冬生的心就有些飄飄然然,這可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的榮譽,甚至,同樣是皇帝,但是一個開國皇帝和一個繼承先人基業的皇帝,這其中的分量完全不同。和這些可以得到的相比,陳冬生更加知道,一旦登基爲帝,自己的處境將會有多麼的艱難。

他可不想成爲後世中的袁世凱一樣,只當了百天皇帝就被人趕下馬。而現在,東北中的人思想已經是越來越開放,而後,全中國的人也勢必越來越瞭解這個世界。而那個時候,那些要求所謂民主的聲音就會出現。並且是一發而不可收拾,說不定,辛亥革命就會出現在自己的身上。

所以,陳冬生是面對這些讓他登基爲帝的呼聲是一不看,二不管,隨便讓他們鬧去,畢竟,按照陳冬生對於軍隊和整個東北軍政府的控制力,還不至於會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發生黃袍加身的荒唐事情。

陳冬生對於東北軍政府和東北軍部隊的掌控,可以說還比較徹底,軍隊中,基本上,所有的高級將領都是他陳冬生的學生,因爲所有的高級將領都接受過陳冬生對於近代戰術的指點。而更加重要的是,他們都對陳冬生個人極爲忠心。

其中的陳光偉,這個東北軍中除了陳冬生以外的軍中第一人,是陳冬生的表親,親族的關係和陳光偉對於陳冬生個人的崇拜,都使得了陳冬生對於陳光偉極爲放心。而李立,這也是一個從小兵就跟着陳冬生的了,其他的將領中,基本上都是從清山一路跟着出來的老人,除了鬱天行之外。

而文官系統中,這些人雖然對於陳冬生並沒有多大的忠誠,但是在十幾萬的東北軍將士的威脅下,也是不會生出一絲的反意。

何況,還有着那神出鬼沒的軍情局。

然而,就在陳冬生信心滿滿的以爲整個東北都處以自己的控制之下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讓他極爲震怒的事情

第62章 滿清投降第40章 騎兵第35章 銀子有多重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84章 拿下漢城第33章 意外的金洲城第29章 換點口味第1章 建國登基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38章 中日之戰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88章 仁川之戰續第46章 金華鎮第12章 汝南之戰第17章 情況危急第15章 科舉選撥第6章 牛角山第46章 金華鎮第42章 四個人的事第68章 危機四伏第10章 打秋風第1章 建國登基第9章 只勝勿敗第93章 寧古塔危機第92章 殺人利器—重機槍第3章 和德國的條約第45章 躲避尷尬第32章 又一發匪乎!第32章 雪…女人第60章 兩江的尷尬第3章 三河鎮第81章 俄國插手第13章 烏龍之戰第2章 平亂第6章 出發第31章 第四師第81章 俄國插手第44章 淮軍一代名將第62章 滿清投降第45章 西逃第17章 情況危急第23章 馬克沁機槍成型第51章 進軍金華鎮第18章 大戰前夕第58章 炮兵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62章 滿清投降第43章 立儲第9章 只勝勿敗第51章 絕境中第22章 錢這東西第28章 登臺講課第34章 爲什麼會敗?第64章 春宵一刻,值?第36章 我們需要他中立第31章 秋易白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29章 換點口味第12章 全營進攻第46章 世界大戰(上)第11章 長春之戰第24章 人才那裡有?第1章 被包圍第80章 朝鮮局勢第24章 帝國大開發計劃第45章 “海風計劃”第23章 又招人馬第7章 危機第53章 清軍撤退第35章 銀子有多重第36章 沵古第34章 抵達吉林第18章 大戰前夕第60章 兩江的尷尬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7章 汝南之戰第26章 初步決定第12章 全營進攻第45章 大戰來了第41章 別無選擇第87章 仁川之戰第19章 帝國銀行第35章 福江島海戰第74章 當今之勢第51章 絕境中第73章 伯樂和馬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3章 整編計劃第9章 穿越一族?第45章 “海風計劃”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53章 清軍撤退第9章 汝南之戰(續二)第35章 銀子有多重第58章 炮兵第64章 春宵一刻,值?第54章 親臨前線第15章 土匪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