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關,皇太極做出頻頻擾關的假象,
“褚英,朕命你帶幾萬兵馬奔襲錦州,將其趕出錦州。然後圍而不滅,讓袁崇煥前來援救,記住了嗎?”
“褚英得令!”
褚英三萬精銳突襲錦州,錦州總兵吳瓖奮力抵抗不敵,吳襄命副將帶兵撤出,自己要死守 錦州,以殉國難。副將等將領死拉着吳襄突圍吳襄嚷嚷着:“你們想害我啊!讓我落得個棄城逃亡的罵名。”他們撤出錦州又入包圍圈被包了餃子。
奮力‘殺出’的信使向袁崇煥求救,
“大帥,求您救救吳總兵吧!如今被圍黑水灣,求大帥發兵救援啊!”信使聲音悲切的說道。
祖大壽看着袁大帥,想說什麼似的。
袁崇煥看着祖大壽說道:
“不會是連你也認爲荊州有救?這又是皇太極的計謀,讓我前去救援,他好兵發三海關。”
祖大壽心情悲傷的說道:“畢竟和吳襄多少年的情義,讓我帶隊去救吧!!”
“不行,此事不要再提,違者軍法從事。”
吳三桂跪倒在地,神情哀哀地說道:
“三桂願立下軍令,只帶十八騎前去救援。父親生死不明,三桂安能置之不理?”
袁崇煥看着吳三桂愛惜地說:
“你父親丟失錦州已是死罪,就是救援也趕不上了。即使救回也要軍法懲治,就讓他光榮戰死,一生不留污點。”
吳三桂聲淚俱下,自己不能看着老父親死去而不作爲。他立下軍令狀,帶自己的精銳十八騎趕赴救父,血戰沙場,其戰況可謂慘烈,到處是斷戟長槍,屍橫遍地,吳三桂也身負重傷不醒。
清兵竟然退兵了,最終救出吳瓖。吳三桂驍勇善戰,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寡不敵衆,三桂重傷昏
迷不醒。袁崇煥高掛免戰牌,只守不攻。皇太極也無可奈何,只能在崇禎身上做文章。
再說吳三桂,他覺得自己被囚禁,囚禁在一灰濛濛的空間,他想喊叫喊不出來,更可怕的是,他發現自己記憶的流逝,他怕了,他在心中叫着我是吳三桂,吳三桂…他懵了,我是誰?他感到無助、絕望,此時,他感到一個虛無的靈魂的靠近,絕望的他,彷彿抓到救命的稻草,要將“他”擁抱,兩個無依的靈魂緊緊擁抱交融,我叫吳三桂,彷彿有個聲音在告訴他,他的腦海一陣針刺般的痛,洪涌的意識注入腦海、、、、、、他彷彿看到了中華百年的屈辱史,他不能讓滿人入關,他是鎮守三海關的吳三桂。
昏迷幾日的吳三桂終於醒來了,醒來的三桂精神面貌大變,他看到了讀書將軍,淚流滿面,他掙扎着坐了起來,他不敢相信,他腦海中的一切記憶,他不敢相信,讀書將軍的下場是如此悲慘。
他不知該如何和這位讀書將軍說。袁崇煥屏退左右,三桂言辭閃爍:
“袁將軍,我們決不能讓滿清人入關,否則會遺禍千年。”吳三桂沒頭沒腦的話,聽的袁崇煥雲裡霧裡。
三桂神情激動地說道:
“我沒辦法和你說明白一切,但請您相信我的話,您也要防別人的陷害。”
袁崇煥長嘆一聲,
“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你父親的事,我已稟明朝廷,我已爲你請了功,不日就由你押解進京吧,希望能夠將功折罪。”
三桂眼中又流出了淚。這吳三桂,自醒來性情大變了,變得怎麼多愁傷感了,袁崇煥心想。
袁崇煥,這個四十歲左右的黑瘦漢子,中等身材,國字臉型如刀刻般,目光如炬,殺伐果決,絲毫無文人習氣,吳襄是一員虎將,揮淚斬馬謖,實屬無奈。他
給崇禎畫一大餅,五年平定後金,只爲實現自己心中的構想,爭取時間,以戰謀和,讓恢復大明元氣,才能邊疆穩定,國家安泰,可自己的想法卻不能對人言,他心中痛苦鬱悶,理想遲遲難以實現。
袁崇煥看着吳三桂,彷彿有突然找到知己的感覺,他開口說道:“在世人看,我就是要殺盡賊寇,成就萬古流芳之名。其實不然,我這樣做,只爲取信於皇上。我真正的目的是以戰謀和,多打勝仗,逼皇太極求和。大明朝如今是內憂外犯,國無庫銀,軍無糧餉。加之農民起義不斷,李賊並未真正消滅。那次皇太極突然兵出北京,其目的就是回援李自成。他要讓李自成爲禍中原,攘外必先安內啊!”
吳三桂聽的心中忽然開朗。
“你這次是帶着光環去京城,你父親的命應該是保住了,你到京城也要謹言慎行,很多人會看着你。就言盡於此了。”
說完,讀書將軍長嘆一聲走了出去。
三桂聽的是心中悽然。他如今也想不出改變其命運的辦法。雖然他已預知結果,可無能爲力,更讓他心中難過。
袁崇煥召集將領到軍營:
“拔給我們的銀子現在已到了西北”。
袁崇煥話未說完,祖大壽就嚷嚷起來:
“沒錢,兄弟們不吃不喝了,怎麼打戰?”
“兄弟們,我們整裝向皮島進發。皮島毛文龍名爲總督,卻私通敵國,暗中謀和,走私買賣,中飽私囊,是穿着軍裝的強盜。”
袁崇煥突襲皮島殺毛文龍將皮島收歸其管轄,將其中四十萬兩銀子叫三桂上京一併上交,解決了三海關長久以來的軍需問題。吳三桂擔憂的說道:“這樣今上會更疑懼與你。”
“不這樣做,他一樣有這想法,這是個性使然。”袁崇煥長嘆一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