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楊鶴的“元氣”學說

明代教坊司的妓女,以歌舞妓和樂妓爲主,她們地位低下,經常遭到凌辱而無處申訴。

相比起來,王立更喜歡秦淮河兩岸的民間青樓。

明代的青樓,其實稱爲“勾欄”。

其中的“妓”女,真正的賣身者極少。

嚴格說來,她們應該稱爲“技”女,歌舞聲樂、琴棋書畫無一不精。

甚至,還出現了專門陪人遊玩的交際女,個個國色天香,才華橫溢。

文人雅仕和江南才子,都喜歡帶這樣的妓女划船遊湖,逼格瞬間就高了不少。

而王立,還是喜歡聽妓女們撫琴喝曲,一聽就聽到天亮。

心滿意足地來到碼頭,王立揉揉眼睛,有些懵圈了。

“我去!咱們從海寧出發時,不是五條大船麼?怎麼多了十幾條大船?”

“廠公,你不是說……把南京城的紅薯、土豆和玉米全都買下麼……實在裝不下,所以另購了十二條大船……”

宋哲一臉的疲憊,一臉的無辜。

唐世濟也是一臉疲憊,小心地迎上來:“廠公,那邊還有兩船的土豆,三船紅薯,一船玉米,等裝船完畢就過來匯合!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官復原職的事兒,就拜託廠公了!”

聽清二人的話,王立一臉黑線。

想死的心都有人!

十八船的紅薯、土豆和玉米!

你們想撐死我是不?

我哪裡知道,這小小的南京城,竟有這麼多的紅薯、土豆和玉米!

尼瑪!

全都買下了!

這得多少銀子啊!

你們就不勸勸我?

“廠公,加上買船的錢,一共兩萬七千兩銀子;因爲時間很緊,每條船多加了四百兩銀子;

另外,僱了二百多民夫、二十兩馬車幫忙搬運裝船,工錢一共是七十五兩;

另外……”

“不必說了,不就一點銀子嘛!做得不錯!本廠公很滿意!”

王立連聲叫好,心裡卻在滴血!

將近三萬兩銀子,就這麼沒了!

嗚呼……哀哉……

……

二十多條大船,呼拉拉沿着大運河而上。

王立還未返京,彈劾的奏摺卻早早地到了!

“皇上,王二狗只是個三品提督,月俸三十五石,他哪來的錢逛勾欄?哪來的錢買大船?

若說他沒有貪腐行爲,滿朝文武都不會相信!

皇上,還請即刻降旨,徹查王二狗!”

“皇上,有人看到西廠錦衣衛抄錢謙益家的時候,悄悄運走十幾輛車的物資!

這,一定是王二狗的指使!皇上,還請速速徹查!”

“皇上,王二狗返京時,曾在船上,與前兵部侍郎唐世濟密謀數日!

如果王二狗提議啓用唐世濟,就證明他收了賄賂!有結黨營私之嫌!”

河南道御使侯恂、南京城守備朱國弼、禮部侍郎周延儒、副都御使楊鶴等等一衆文官,接連上奏彈劾。

或許是“三人成虎”的原因,本來對王立抱以信任的朱由檢,逐漸有些動搖了。

他正要發話,一旁的王承恩卻咳嗽了幾聲。

朱由檢秒懂了其中的意思!

還好,還好,沒有鑄成大錯!

朝中文臣羣起彈劾王二狗,正好說明,自己的“制衡”之術起效了!

有王二狗轉移衆臣的視線,有王二狗替自己背鍋,不是一直想要的麼!

“咳……咳……”

朱由檢咳嗽幾聲,鄭重地說道:“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王二狗是否存在貪腐行爲,他回朝後可與諸位當面對質!

今日朝會,要議的不是王二狗是否貪腐,而是如何解決陝北、山西兩地的民變!”

此話一出,衆臣全都低着頭,殿上瞬間就鴉雀無聲!

朱由檢失望地搖搖頭,將目光轉向楊鶴,耐着性子說道:

“諸位大人,三邊總督武之望的奏書,你們全都看過了!

陝北各縣“民變蜂起”,“流賊猖獗”,軍中因缺餉而謀亂者多不勝數!

朕,想聽聽諸位的解決辦法!”

殿內,還是鴉雀無聲!

過了許久,楊鶴手執朝笏,上前一步:

皇上,微臣的奏書,你應該看過了,可惜一直沒有批覆!

臣以爲,我大明已經傷了“元氣”,急需固本培元!

諸位都知道,自萬曆皇帝以來,賦稅一加再加,又逢天災不斷,民不聊生,我大明的“小民元氣”已然大傷;

遼東戰事節節潰敗,西南邊陲捉襟見肘,前後喪師失律,士馬錢糧器械一時俱盡,封疆元氣已然大傷;

朝中,士大夫們分門別戶,彼此相攻,後波前浪互爲起伏……”

說到這裡,楊鶴怒視着魏忠賢,咬牙繼續說道:

“自天啓皇帝以來,閹黨作惡不斷,屠戮忠良,死無完骨,朝臣敢怒不敢言,我大明的“士大夫元氣”也然大傷!

幸得皇上登基,勤政愛民,廣進忠言,勵精圖治,我大明猶如重病之人獲得良藥;

大明已然有了起色,但百脈未調,風邪易入;

當務之急,在於培養元氣!

臣以爲,一切國計民生,吏治邊防,皇上執要,臣下執詳;皇上嚴爲之程,寬爲之地,圖之以漸,鎮之以靜;

但令常如今日,何憂不致太平?”

楊鶴長篇大論,說得唾沫橫飛,殿內竊竊私語不斷,朱由檢未置可否。

甚至,還有些失望。

楊鶴把大明比做“傷了元氣”的病人,敢於直言魏忠賢和文臣的結黨內鬥,可謂一發中的!

然而,朱由檢要的不是闡述“病因”,要的是“治病良方”!

只可惜,連續數日的朝會,只看見朝臣的彼此彈劾,內鬥不斷,卻無一人能平息民變!

今日的朝會,朱由檢滿懷希望而來,還是失望而歸。

……

這日,天還沒亮,京師的大運河碼頭,其熱鬧程度不亞於皇帝出巡!

滿朝官員齊聚碼頭,名義上是“迎侯廠公回京”,暗地裡都在幸災樂禍!

不少官員的奏摺,早就寫好了!

只要船艙一打開,這些奏摺馬上就遞到朱由檢手中!

二十三條大船,得裝多少的金銀珠寶!

衆目睽睽之下,你來不及轉移贓款了吧!

哪怕一點點沒有合法來源,就能將你剝皮實草!

然後,海寧和平海的兩個港口,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朝中的一品大員也來迎候,王立並不懼怕,甚至沒給他半點好臉色!

“本廠公區區三品小官,怎敢勞煩百官迎候?這不是折煞本公嘛!

諸位大人,有禮了!”

王立向衆人拱手致意,跳上馬車想要離開,卻被衆人攔住。

“廠公啊,你的大船實在壯觀,堪比鄭和的寶船啊!不邀咱們參觀一下?”

“廠公,你的大船吃水如此之深,竟然能從大運河回京,實在是奇蹟啊!

對了,你船上裝了什麼寶物?不讓咱們開開眼界麼?”

“廠公真是剛正不阿啊,一到福建就拿了二十七名貪官,全都被皇上剝皮實草了!

皇上還詔令全國,要求所有官員向廠公學習呢!對了,你船上裝的是大炮,還是火槍啊?你哪來的錢買?”

衆臣羣起逼問,王立自然不懼,呵呵笑道:

“哎呀,不是說陝西、山西二省遭了旱災嘛,本廠公從南京返回時,順便帶回些賑災之物;

對了,既然諸位大人都在這裡,就請大家幫忙卸船吧,哈哈哈!”

王立再次向衆人拱手,往不遠處的魏忠賢投以笑容,鑽入馬車匆匆離開。

其實,在南京的時候,十八條大船是在一夜之間完成裝船。

除了魏忠賢之外,沒有其它官員知曉。

當然,也有官員打聽到貨物的類別,卻保持着懷疑態度:堂堂的西廠提督,從千里之外帶些紅薯或玉米棒子回京,誰也不會相信!

但是,船艙一打開,衆人不得不相信了!

朝會上,得知大船所裝貨物,朱由檢哭笑不得。

“萬歲爺,十八船的紅薯、土豆和玉米,都是粗糙之糧,朝中官員沒人看得上!

正因爲沒人看得上,就不會有人貪腐!

但,它們能確確實實地填飽肚子,總比樹皮草根強上千百倍吧!

陝西和山西饑民衆多,小奴能力有限,實在沒有救災之法;

無奈之下,只好斗膽挪用了五萬兩稅銀,購回十八船粗糧;

衆多的饑民,小奴能救一個算一個了!”

“不錯,還是廠公想得周到!

滿朝百官,若全都像廠公這樣用心,天下又哪來的饑民?哪來的民變?

畢自嚴!立刻派人,將十八船糧食運往山西!

另外,戶部再撥十萬兩白銀,速速從南方採購粗糧,速速運往二省賑災!”

“皇上,戶部……實在撥不出銀子啊!

大家都知道,去年和前年的稅銀,還有一大半沒有收上來啊!

遼東那邊的軍餉,不能停啊!

戶部那點銀子,很難撐到年底啊!”

說話的同時,畢自嚴快要哭出來!

滿朝官員盡皆點頭,朱由檢咬咬牙,站起身:“罷了!朕出五萬兩銀子,戶部速速安排賑災!

另外,免除陝西、山西二省欠繳之稅銀!

朕,不想再聽到民變之事發生!”

朱由檢臉色鐵青,正要離開,王承恩卻入殿來報:“萬歲爺,遼東軍因欠餉發生兵變!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畢自肅大人,在巡查寧遠時被兵卒劫持!

據言,要拿二十萬兩銀子,他們才肯放人!

袁督師已經星夜前往寧遠,特派人回京稟報!”

“兵變?欠餉?”

朱由檢頓時就怒了,指着畢自嚴的鼻子:“你不是說,關外駐軍沒有欠餉麼?爲何會有兵變?

被兵卒劫持的畢自肅,是你親弟弟吧!

這件事,你自己看着辦!”

朱由檢氣得吹鬍子瞪眼,幾乎就要喘不過氣!

畢自嚴臉色鐵青,像木樁一般矗立在殿內。

衆臣竊竊私語一番,卻無解決辦法。

全都像看戲一樣,靜靜等侯畢自嚴的“解決辦法”。

唉!

王立無奈地搖搖頭,嘆息不止。

後世的學者都說,“大明是唯一一個被窮死的王朝”,這話果真不假!

眼前這大明,真的沒救了!

就算自己想救,也有心無力!

所以,趕緊撈點錢,儘早抽身吧!

第196章:是否出兵援朝第175章:孫傳庭請兵第192章:救命的稻草第219章:一句話,引發江南震動!第9章:不如去寶鈔司“頂雷”第38章:崇禎元年,袁崇煥抵京第102章:狡猾的朱由檢第185章:這又是何必呢?第83章:峰迴路轉(2)第194章:要什麼就給什麼第154章:發電機的問世第209章:兩顆人頭第226章:初戰告捷第154章:發電機的問世第151章:又一堆“空頭支票”第79章:三幅名畫第55章:大明的“生命線”第121章:不藏了,我攤牌了!第175章:孫傳庭請兵第167章:廠公斷案第3章:大明皇宮,暗流涌動第24章:有心報國,奈何奸臣當道第159章:不敢說實話第139:孤城的守將第145章:徵招“女工”的困難第178章:明代的“痔瘡切除術”第157章:趕緊把白銀換成黃金第106章:大淩河之圍第112章:公主的“宮闈私事”第83章:峰迴路轉(2)第50章:楊鶴的“元氣”學說第41章:沿大運河南下第173章:海蘭珠:千里入關第187章:蓋世神作,俘獲芳心第184章:朱由檢的元宵節噩夢第149章:再撒一個“魚餌”第84章:反間計vs將計就計第205章:階段性勝利第144章:誤打誤撞第142章:史上最大的地主第133章:三個太監一臺戲第84章:反間計vs將計就計第68章:初入山西第159章:不敢說實話第87章:說服徐光啓第121章:不藏了,我攤牌了!第68章:初入山西第134章:退而求其次第16章:家奴,肯定鬥不過主子第7章:阻攔聖駕第10章:神助攻,擠走袁崇煥第227章:除夕夜,微服私訪第74章:京師保衛戰(4):危機暗藏第50章:楊鶴的“元氣”學說第56章:順手牽羊第189:瞌睡遇上枕頭第40章:繼續忽悠陳王廷第5章:京師的錢,太好掙了吧!第221章:羣起圍攻第177章:“賣保險”也能賺錢!第44章:熊文燦的行賄第217章:君臣之間離心離德第198章:初征:“關門打狗”之計第101章:“版權”之爭第80章:袁崇煥入獄第179章: “賑災彩票”與“剿賊彩票”第52章:差點中了連環計第192章:救命的稻草第158章:變法之後的新氣象第106章:大淩河之圍第28章:吃相太難看了第157章:趕緊把白銀換成黃金第195章:讓他們嚐嚐“龐氏騙局”第80章:袁崇煥入獄第98章:喜添二將第124章:仗未開打,先斷退路第38章:崇禎元年,袁崇煥抵京第106章:大淩河之圍第111章:再次擦肩而過第225章:左右爲難第181章:偏居一方,心謀全局第170章:人口大遷徙第218章:古人誠不欺我也!第188章:嘗試着去改變第8章:對食夫妻第196章:是否出兵援朝第93章:何須自己動手?第152章:被尊爲“聖人”的資本家第231章:稀裡糊塗,攻下了廣寧城!第158章:變法之後的新氣象第145章:徵招“女工”的困難第34章:後宮的閒言碎語第106章:大淩河之圍第40章:繼續忽悠陳王廷第219章:一句話,引發江南震動!第197章:陷阱,一個接一個第130章:自己找死,怨不得我!第86章:三喜臨門第55章:大明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