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一個個的,全都冒出來了!

近百艘大船,自大運河入江之後,立刻轉頭往西。

再過一兩日,就能抵達南都。

剛剛送來的資料,讓王立觸目驚心!

自朱元璋立國至今,大明一共分封“親王”六十五位,追封親王二十二位;

其中,有十七位親王因爲各種原因被撤藩,十五位親王因絕嗣而撤藩;

直到現在,就藩時間十年以上的親王,只有二十八位;

按照“親王”的俸祿和供養標準,每年的花費只有二十八萬石,這不算什麼!

但,這只是“親王”!

按大明的分封制度,親王的嫡長子世襲親王,其餘兒子都封爲郡王;

郡王的嫡長子世襲郡王,其餘兒子全部封爲鎮國將軍;

鎮國將軍的所有兒子,降一等,全部封爲輔國將軍;

輔國將軍的所有兒子,降一等,全部封爲奉國將軍;

奉國將軍的所有兒子,降一等,全部封爲鎮國中尉;

鎮國中尉的所有兒子,降一等,全部封輔國中尉;

輔國中尉的所有兒子,全部封爲奉國中尉;

到了奉國中尉之後,不再遞降;

奉國中尉的兒孫,世世代代都封爲奉國中尉;

除此之外,皇帝的姐妹封爲長公主,皇帝的女兒封爲公主,女婿封爲駙馬都尉;

親王的女兒封爲郡主;

郡王的女兒封爲縣主;

再往後,郡王的孫女封爲郡君;

曾孫女封爲縣君;

玄孫女封爲鄉君;

並且,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的夫婿,全都封爲儀賓;

具體的俸祿,親王每年一萬石,郡王每年二千石,鎮國將軍每年一千石;

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逐級遞減二百石;

輔國中尉、奉國中尉逐級遞減一百石;

公主及駙馬每年二千石,郡主及其儀賓每年八百石;

縣主、郡君及其儀賓逐級遞減二百石;

縣君、鄉君及其儀賓逐級遞減一百石;

看到這些,王立徹底無語了!

從朱元璋分封親王至今,二百多年的時間裡,到底有多少的宗室成員不勞而獲?

在這個沒有計劃生育的時代,在這個早婚早育的時代,朱家宗室成員的數量,絕不是以“二次冥”的方式增長,而是以“八次冥”、“九次冥”甚至“十幾次冥”的方式增長!

二百多年來,如此幾何級的增長,其最終的數量實在難以想象!

這,還只是正常的“俸祿”供養!

不包括宗室成員的橫徵暴斂,巧取豪奪!

要維持如此龐大的供養支出,地方上的稅收,不加十倍纔怪!

後世的人,都說明朝是“天下養豬”,這話果然沒錯!

相比起來,朝中衆臣、各級官員、門閥鄉紳的巧取豪奪,還搞不垮大明的財政!

真正搞垮大明的人,應該是大明自己的宗室!

西北的流賊,山東的叛亂,遼東的皇太極,包括生死存亡的京師保衛戰,,

沒見宗室成員出動一兵一卒!

沒見宗室成員捐出一個銅板!

特瑪的!

真的是一羣豬!

只知道吃!

不必說,四川一省的土地,至少有四五成在宗室成員的手中!

另外的四五成,很可能在鄉紳富戶的手中!

哼!

想讓我租種你們的土地,還要給你們上稅?

做夢去吧!

……

傍晚。

一條小船靠了過來。

宋義跳上大船,匆匆來到王立身旁,遞上一封信函。

閱後,猶如晴天霹靂!

轟得王立雲裡霧裡!

過了許久,仍舊呆若木雞!

“此事……確定?沒有搞錯?”

王立的聲音顫抖不止,臉上充滿了恐懼。

宋哲跟隨王立四年多,就算面對千軍萬馬,也沒見他如此恐懼!

不知信中寫的是什麼,宋哲有些底氣不足,目光轉向宋義,鄭重地說道:

“弟弟,廠公對咱們不薄!

若是沒有確認的消息,絕不能輕易上報!”

“廠公,兄長,此事絕對屬實!”

得到肯定的回答,王立再也不能淡定了!

西廠!

西廠!

一萬多人的西廠,到底幹什麼吃的?

查了四年多,你們現在才告訴我,李自成就是李鴻基?

他就是“三十六營”中的“闖將”?

尼瑪!

賊寇作亂四年多,你們現在才告訴我,“三十六營”中的“八大王”,真名叫張獻忠?

怎麼會這樣?

這個大明,難道,就是歷史上那個大明?

讓我如何能相信?

接過信函,宋哲眉頭緊鎖!

他清楚地記得,四年多以前,廠公就在找“李自成”和“張獻忠”了!

難道,廠公真的會占卜?

難道,李自成和張獻忠,會幹出什麼大事?

我去!

聚從造反,還不算大事兒?

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以西廠的偵察能力,爲何現在才找到這倆人?

“廠公,其實……不能怪下面的兄弟!

李自成在米脂縣登記的名字,真的是李鴻基!

如果……如果……你讓查的人是李鴻基,四年前就找到他了!”

宋義的解釋,真讓人慾哭無淚!

王立真想拿刀砍人!

怎麼會這樣?

我學過的歷史上,李自成就叫李自成啊!

我的歷史老師,沒說他有個“李鴻基”的名字啊!

無語!

徹底無語!

好吧,四年前沒找到人,是我的錯!

我認了!

但是,張獻忠那廝,應該沒改過名字吧?

爲何查了四年多,現在才查到?

“廠公,張獻忠的祖上是軍戶,不是民戶!

就算……再次翻遍全國的黃冊,還是無法找到他的名字!

只有在延綏陽定衛的軍籍冊上,才能查到!”

宋義的解釋,氣得王立直跺腳!

再次無語!

好吧,又是我的錯!

只怪我歷史學得差,不怪你們!

四年前,只讓你們翻遍全國的“黃冊”,沒讓你們查軍籍冊!

唉!

當初學歷史的時候,不該睡大覺!

可是,這不是上課睡覺的問題!

歷史書上,張獻忠的出身,壓根兒就沒寫啊!

那廝不是出自“亂民”,而是出自陽定衛欠餉的“邊軍”,我真的不知道!

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大明的戶籍分爲“民籍”、“匠籍”、“軍籍”、“樂籍”什麼的,好幾種!

亂得很!

全都是分開的!

在“民籍”中,肯定找不到“軍籍”中的人!

可是,還是不對啊!

四年來,我讓你們翻遍了全國的“樂籍”,找遍了京師和南都的教坊司,也找遍了全國的青樓!

爲何,沒找到“秦淮八絕”的名字?

爲何一個也找不到?

已經死掉的“柳如是”,逸香樓中假冒的“柳如是”,還是柳如嫣找到的!

西廠,到底幹什麼吃的?

“報……廠公:這是魏公公給你的信!”

“魏忠賢?”

王立接過信,注意到剛剛靠上來的小船,是自西向東而來!

也就是說,魏忠賢早自己一步,提前到了南都!

不必說,這傢伙的信,必是要錢!

王立鬱悶地拆開,閱後,急得快要吐血!

你個好死不死的魏忠賢!

鐵了心跟我對着幹?

我好不容易找個機會,滅了吳襄的九族!

你個傢伙,竟然把吳三桂藏起來了?

你藏誰不好,爲何單單藏着吳三桂?

你藏就藏嘛,還給我寫信邀功?

我去!

那個好死不死的吳三桂,靠着祖大壽這個舅舅,又成了“遊擊將軍”?

還是朱由檢下旨親封?

尼瑪!

你個該死的魏忠賢!

東廠提督是吧,北鎮撫司是吧!

你有種!

誅連九族的人,你也敢撈!

還把他給洗白白了!

這會兒,你分我五十萬的好處費,有個屁用?

我差你那點錢?

尼瑪!

我今天是怎麼了?

難道踩狗屎了?

到底招誰惹誰了?

真特麼禍不單行,福不雙降啊!

我去!

記得,處斬吳襄全族的時候,我好像去了山西吧?

可是,西廠那麼多人,到底幹什麼吃的?

京師的西市刑場,魏忠賢把人調了包,你們就沒發現?

天啦!

這個大明,難道,就是歷史上的大明?

李自成,張獻忠,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這些一個個的傢伙,全都冒出來了!

李自成和張獻忠,算我的過失,沒有提前找到人!

但是,被我“弄死了”的吳三桂,爲何能活過來?

難道,歷史真的不能改變?

那麼,被除掉的錢謙益和朱國弼,是否也會活過來?

朱國弼,是魏忠賢動的手!

這可不好說!

錢謙益,是我親手把他閹掉的!

失血過多而死,我是親眼所見!

靠!

我就不信了!

這傢伙要是活過來,那纔是見了鬼!

要是他還能長出丁丁,我就相信世上有鬼!

氣人!

真是氣死我了!

唉!

罷了,罷了!

這就是天意,想開些吧!

歷史,真的不能改變!

細細想來,找到了張獻忠和李自成,好像也沒什麼嘛!

就算吳三桂活了過來,也沒什麼嘛!

有沒有這幾個傢伙,無所謂!

自始至終,我從沒想過改變歷史!

我沒那個能力!

後世的專家都說了,朱由檢接手的大明,千瘡百孔,積重難返,神仙也難救!

專家嘛,肯定是權威!

說的話不會有錯!

我不是神仙!

我那點知識儲備,我那點可憐的歷史知識,還是不要挑戰權威了!

所以,別被這些細節帶偏了!

趕緊撈錢,築好老巢,備好退路,纔是當務之急!

“報……廠公:這是趙姑姑託屬下送來的信!

她特別交代,要親手送到廠公手中!”

聞言,王立的心咚咚直跳!

今天,沒遇到一件好事!

接過信封的手,顫抖不止!

閱後,更是一臉懵逼!

我去!

楊愛用“柳如是”作藝名,是她自己想出來的?

在這之前,她從不知道“柳如是”?

“……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

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如是,如是……”

辛棄疾的詩,真是她改名的由來?

難道,這個楊愛,真是歷史上的柳如是?

才色俱佳,出身勾欄,名震秦淮,八絕之首,全都對得上!

她的年紀,也基本對得上!

我去!

今天發生的事情,實在太多!

頭暈!

真的頭暈!

你們不要打擾我!

我想靜靜!

第206章:對朱由檢失望透頂!第221章:羣起圍攻第37章:坑死一個算一個第142章:史上最大的地主第164章:千里運送賑災糧第225章:左右爲難第163章:名垂千古的最好機會第21章:與魏忠賢同穿一條褲子第9章:不如去寶鈔司“頂雷”第201章:屯兵蕭關,千里運糧第78章:京師保衛戰(8):殺心已起第124章:仗未開打,先斷退路第106章:大淩河之圍第55章:大明的“生命線”第11章:狸貓換太子第55章:大明的“生命線”第98章:喜添二將第121章:不藏了,我攤牌了!第137章:她就是柳如是!第122章:香草券的防僞措施第11章:狸貓換太子第152章:被尊爲“聖人”的資本家第17章:皇宮夜宴,都在裝醉第193章:再喂他一碗毒雞湯第217章:君臣之間離心離德第209章:兩顆人頭第132章:民婦與官鬥第95章:早不來遲不來第142章:史上最大的地主第11章:狸貓換太子第230章:南轅北轍第218章:古人誠不欺我也!第151章:又一堆“空頭支票”第79章:三幅名畫第201章:屯兵蕭關,千里運糧第102章:狡猾的朱由檢第11章:狸貓換太子第65章:十大罪狀第129章:無恥的姜太公與周武王第101章:“版權”之爭第41章:沿大運河南下第153章:強龍與地頭蛇第18章:把崇禎忽悠瘸了第52章:差點中了連環計第56章:順手牽羊第193章:再喂他一碗毒雞湯第63章:推三阻四的王立,崩潰的朱由檢第60章:背黑鍋的吳三桂第61章:臨時詔獄第62章:被逼上任的楊總督第220章:到底誰寫的歷史?第185章:這又是何必呢?第77章:京師保衛戰(7):勒索第7章:阻攔聖駕第107章:與大淩河共存亡!第103章:逼上“梁山”第143章:曹化淳的突擊檢查第110章:再去遼河浪一回第119章:闖王“李鴻基”,不是李自成!第147章:裡外不是人第50章:楊鶴的“元氣”學說第71章:京師保衛戰(1):遇伏第93章:何須自己動手?第220章:到底誰寫的歷史?第224章:言官們,顫抖吧!第179章: “賑災彩票”與“剿賊彩票”第127章:朱由檢的夢中預言第102章:狡猾的朱由檢第96章:蒙古美女海蘭珠第43章:秦淮河畔,太監上青樓第234章:無賴遇上無賴第200章:由“圍”變“堵”第112章:公主的“宮闈私事”第129章:無恥的姜太公與周武王第23章:皇后的囑託第161章:蜀王必須死!第38章:崇禎元年,袁崇煥抵京第239章:演技高超第13章:所有人都懵了圈第81章:新的生財之道第208章:心亂如麻!第124章:仗未開打,先斷退路第122章:香草券的防僞措施第28章:吃相太難看了第25章:一代宗師陳王廷第152章:被尊爲“聖人”的資本家第191章:捧殺!棒殺!第136章:一個個的,全都冒出來了!第23章:皇后的囑託第91章:跟洪承疇拜兄弟第154章:發電機的問世第71章:京師保衛戰(1):遇伏第204章:心底的困惑第160章:堅決不做“背鍋俠”第145章:徵招“女工”的困難第82章:峰迴路轉(1)第176章:曹文詔VS孫傳庭第97章:發現了廠公的秘密第192章:救命的稻草第145章:徵招“女工”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