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和約(二)

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在主將被殺之後,那些魯陽軍的士卒們盡皆丟下武器投降。

尹凱很快便將整個局勢掌握到了自己的手裡。

許八郎此時也從環形防禦工事中走出來,對着尹凱深深一拜,許多感激的話語,在此時也顯得有些多餘了。

“你們還是快些上路!”尹凱催促着他:“若是劉大頭反應過來,再追上來,可就不好說了!”

“好!”許八郎連聲答應着,重新集合起商隊的車馬,沿着向西的官道,快速地往洛陽的方向而去。

一直看到太平寨商隊走得遠了,尹凱這才押着魯陽軍的俘虜迴轉京城。

此時,早有人將杏花鎮外所發生的事稟報給了劉大頭,一聽說尹凱親自領兵過來圍剿了他的部隊,劉大頭先是嚇了一跳,然後馬上想到了什麼,連忙趕往尉遲王府去見尉遲儉。

實際上,他之所以如此明目張膽地敢於打劫太平寨的商隊,也是受到了尉遲禮的蠱惑,這件事並沒有知會於尉遲儉,若非如此,尉遲儉也不會讓他們這般行事的。

尉遲禮受到尉遲儉的委派,前往京郊去向三軍的將領進行安撫,在劉大頭的軍營之中時,提起了太平寨商隊反傷了他的人,而且許八郎還在皇帝的面前告了他們一狀,他們險些被順昌皇帝因此拿下問罪,劉大頭便氣不打一處來,尉遲禮趁機鼓動劉大頭再打太平寨的主意,於是也便有了如今所發生的這一幕情節。

當劉大頭風風火火地趕到尉遲王府,見到尉遲儉,並向他說明了情況之時,尉遲儉的臉沉得彷彿是冬天裡要下雪之前的陰鬱天空一樣,馬上將尉遲禮叫了出來,對其一頓得臭罵。

“你難道不知道嗎?京外的三軍,可是皇上和尹凱的眼中釘,肉中刺,上一次我好不容易纔令皇帝收回承命,但是最終他還是安排了一個鄭王來統領三軍,你們也便消停消停好了,如今更是頂風而上,打劫太平寨的商隊,還被尹凱抓了個現行,只怕如今,尹凱已經押着你們那些沒用的將士們進了京,這件事想要再糊弄過去,已然不可能了!”

劉大頭垂着頭,一聲不吭,心裡面卻是將尹凱和太平寨罵到了祖宗八代。

尉遲禮道:“這尹凱管閒事管得也太多了吧?魯陽軍的事情,又不歸他管,他把鄭王放在什麼地方了?”他的意思是正好藉機來挑撥尹凱和鄭王的關係。

尉遲儉瞪了他一眼,道:“他是京城防禦使,只要是在京城地面上所發生的任何治安事件,他都有權力掌管,你們就算是真得要打劫太平寨商隊,爲什麼不等着他們離開京城的地面再說呢?”

尉遲禮和劉大頭面面相覷,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那麼多。

尉遲禮道:“如今,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三哥還是快些想想辦法。”

尉遲儉道:“這件事往小裡面說,劉良被革職問罪,三軍最終會退回原地;若是往大里面說,劉良可以殺頭了,三軍統領進行輪換,皇帝再把這三軍撥到尹凱的治下,我也無話可說!”

一聽到自己可能會被殺頭,劉大頭馬上害怕了起來,跪倒在地,哭訴着:“還望宰相大人救我。”

尉遲儉思忖了一下,道:“如今之計,我也沒有能夠說得上話的地方,但是你馬上去找鄭王,或許能夠有所轉機!”

“鄭王?”尉遲禮有些詫異:“他能管多大的用?”

尉遲儉道:“雖然他只是名義上的三軍統領,但是尹凱直接抓了魯陽軍的人,沒有跟他說明,他一定會很不高興。這個鄭王向來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讓他到中間這麼一攪和,或許事情就會有了轉機!”

一聽此言,劉大頭連忙磕頭謝過,馬上出了尉遲府,趕往鄭王府。

尉遲儉警告着尉遲禮:“以後這種沒頭腦的事情,你不能再做了,做什麼事情之前,還是先要考慮了一下,若是不能把握,便如何也要問一問我!”

“諾!”尉遲禮點着頭,又建議道:“要不,我進一趟宮,跟妹妹說說?”

尉遲儉搖着頭,道:“雖然八妹如今貴爲皇后,但是順昌皇帝對她根本不放在心上,而且八妹總想着參與政事,被順昌所厭,雖然我多次勸告,但是她還是我行我素,如今順昌皇帝一見到八妹,便不高興,若非他礙在咱們尉遲世家的身份上,恐怕早就把你八妹廢了。”

尉遲禮恨恨地道:“這個皇帝真是小人得志,當初他作祁王的時候,那一副嘴臉,巴結我們就像是一隻哈巴狗一樣,如今作了皇帝,倒是把咱們尉遲家的人當成了對頭。”

尉遲儉也只是揮了揮手,不願意再聽他說下去。

此時,對於尉遲儉來說,最關心的問題還是燕京前線的戰事,這件事也是整個大楚朝最爲關心的頭等大事。

契丹人之所以能夠在燕京站住腳,並且經營了那麼許多年,還是有他們一定的道理的,那裡雖然是漢人居多,但是那邊的漢人卻並不認同大楚朝廷,契丹人的漢人漢制的政策,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尉遲義如今已經圍城半年之久,契丹人也正漸漸從開始時的慌亂無措中,恢復過了精神來,組織起草原上各民族的援軍,正源源不斷地趕往燕京城。

尉遲義也顯得焦慮不安,從他往來於京城的通報便可以看出端倪來,對於何時能夠攻破燕京城,他也沒有了底。

如今的形勢,隨着時間的流轉,局面越來越向着有利於契丹人的方向發展,這樣下去,遲早是要大敗的。

雖然在給尉遲儉的回信裡,尉遲義的回答十分得委婉,但是尉遲儉也看得出來,實際上此時,尉遲義已然沒有了必勝的決心。

所以,在這個時候,尉遲儉正在考慮的事情是與契丹人講和。

在京城中,還有契丹人的一個議和使團沒有離去,這個議和使團一直在跟禮部的人拉鋸一樣得進行着談判,而順昌皇帝也沒有對他們進行召見。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議和的事情,還是要看前方的戰事,如果尉遲義攻城順利的話,那也就不存在什麼議不議和的問題;只有在戰事不順的情況之下,纔會考慮與契丹人議和,以達到體面退兵的效果。

也許如今,正是可以和契丹人議和的時機了,尉遲儉考慮是自己應該就在近期,跟那些契丹使者見個面了。

第324章風雲(四)第90章 易貨(五)第42章 排座(二)第190章 喜事(五)第225章 陌路(五)第345章 大名(五)第356章 敗潰(一)第72章 孟州(二)第227章歸途(二)第409章商隊(四)第76章 偷寨(一)第34章 選婦(四)第25章 入潛(五)第178章 京城(三)第233章謎局(三)第312章 地雷(二)第156章 焰火(一)第389章 情殤(四)第86章 易貨(一)第408章商隊(三)第234章謎局(四)第428章 和約(三)第285章 破城(五)第262章帝崩(二)第263章帝崩(三)第238章突變(三)第58章 規劃(三)第23章 入潛(三)第429章 和約(四)第216章 若離(一)第295章 火器(五)第67章 談判(二)第130章 夜襲(五)第49章 招安(四)第461章 突變(一)第27章 契合(二)第228章歸途(三)第298章 首敗(三)第277章顏毅(二)第236章突變(一)第96章 毒婦(一)第100章 毒婦(五)第217章 若離(二)第82章 俘虜(二)第319章擒王(四)第174章 朝鬥(四)第219章 若離(四)第24章 入潛(四)第126章 夜襲(一)第43章 排座(三)第191章 謀奪(一)第378章 安身(三)第471章換天(一)第166章 乘龍(一)第38章 奪巢(三)第305章結盟(五)第215章 花節(五)第268章復仇(三)第274章保州(四)第21章 入潛(一)第139章 過年(四)第469章亂京(四)第81章 俘虜(一)第330章討價(五)第235章謎局(五)第320章擒王(五)第162章 金刀(二)第410章 商隊(五)第35章 選婦(五)第213章花節(三)第435章 織布(五)第151章 奪權(一)第109章 秋收(四)第112章 玻璃(二)第497章謀略(二)第229章 歸途(四)第472章換天(二)第121章 離合(一)第41章 排座(一)第266章復仇(一)第246章失(一)第186章 喜事(一)第14章 鬼騎(四)第180章 京城(五)第424章 內弟(四)第477章 子歸(二)</p>第303章結盟(三)第222章 陌路(二)第455章 負荊(五)第177章 京城(二)第315章地雷(五)第78章 偷寨(三)第3章 逃亡(三)第452章 負荊(二)第334章忍謀(四)第478章 子歸(三)</p>第173章 朝鬥(三)第360章 敗潰(五)第338章 求證(三)第203章 燕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