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復地(四)

尉遲義帶着王小山的五百火槍騎兵,在夜幕的掩護之下,悄悄地離開了大名城。

在離開大名城之前,他將城裡城外的事務都進行了處理,還特意將兵符令箭交與崔明遠,讓他代自己行令。

在尉遲義離開大名城的時候,除了崔明遠之外,並沒有再告訴第二個人,便是連鄭王也不知曉。

所以,沒有人知道尉遲義不在大名城。

此時,尉遲義帶着五百人,已然悄悄地走進了磁州之南的河內軍營中。

金崎親自將尉遲義迎進了他的中軍大帳,屏退了不相干的人衆,營中只留下了金崎與斥候頭目孫偉。

尉遲義此來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專心致志地對付顏毅和欒山。

對手合兵在一起可是二十萬人,而金崎所帶的河內禁軍,總人數不過是十萬人而已,包括當初他在澤州與欒山對峙的三支從洛陽調過來的禁軍,還有一萬多的河內廂兵。

實際上,這些兵馬,與北地的楚軍精銳相比,只能算是二流部隊。

便是連金崎也有些懷疑,憑着這麼樣的十萬人,又如何能夠戰勝欒山和顏毅呢?

“邯鄲方面的情況怎麼樣?”尉遲義問着孫偉。

孫偉道:“欒山的十萬人馬開進邯鄲城,令顏毅的十萬人馬,依然駐守在原地磁州附近,只是將磁州和邯鄲的府庫糧倉都搬運一空,往壺關去了。”

孫偉的報,原本也是尉遲義意料之中的事情,那些錢財與鐵坯,如今也只能看作是身外之物,想要保全是不可能的了。

“他們有什麼軍事行動嗎?”尉遲義問。

孫偉猶豫了一下,還是道:“昨天顏毅往邯鄲去見了欒山,陪着顏毅一起去的還有……”說到這裡的時候,他不由自主地擡頭看了一眼身邊的金崎。

“誰?”

金崎微微輕嘆着,還是點了點頭。

孫偉道:“是許七!”。

“咳!咳!”尉遲義只覺得胸口有些氣血翻涌,忍不住地猛咳了一陣。

“義哥!”金崎連忙上前,擔心地問:“你病了?”

尉遲義擺了擺手,道:“不礙事,只是略感風寒。”說着,問着孫偉:“他們去見了欒山,你可知道談了些什麼?”

孫偉道:“邯鄲太守府的侍衛長是咱們鷹眼組織的人,在邯鄲城被陷的時候,他第一個投降了欒山,故而得到了欒山的信任,仍然委任他爲太守府侍衛長,在顏毅與許七和欒山見面的時候,他有意親自擔任外面的警戒,偷聽了他們在廳中的談話!”

“哦?”尉遲義問:“他們談得什麼?”

孫偉道:“自然是針對咱們楚軍的對策。顏毅給欒山出了三個主意。”

“三個主意?”尉遲義馬上感起了興趣來,問道:“你快說說!”

“諾!”孫偉答着,當下便先將顏毅所出的上、中、下三策都講了出來。

聽着孫偉的稟告,尉遲義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嘲笑來。

金崎就在他的身邊,馬上明白了他的心思。

“義哥可是將顏毅的這三條策略,都盡算中了?”金崎問道。

尉遲義道:“雖然也並非盡中,卻也差之不多!”說着,又問道:“那欒山可選擇的是下策?”

孫偉道:“欒山所選,也是,也不是!”

“此話怎講?”

孫偉道:“欒山最終決定還是要退兵的,但是他覺得就這麼退卻又有些不甘心,所以又採用了一部分中策的內容。”

“呵呵?兩策兼之?”尉遲義感起了興趣來。

孫偉點着頭,道:“是!欒山最終決定還是走一步看一步,先派兵搶佔邯鄲北面的邢州、趙州和常山,與定州、保州和易州相接連,再行觀望。若是元帥以最快的時間平定了北地,揮兵西向,他們就會收縮兵力,將那些州縣的府庫糧食盡皆運走,與元帥在邯鄲對峙,以求和朝廷談判,攫取最大的利益!”

“哼!”尉遲義發出了一聲冷笑來:“人心不足蛇吞象,若是欒山聽取顏毅的三策,都不拖泥帶水,也就罷了,他得到一些實惠,將這邊的府庫和糧倉一掃而空,我們也無可奈何!可他偏偏卻要兩策兼之,該走不走,該退不退,活該他損兵折將了!”

金崎和孫偉的眼睛都不由得一亮,金崎問道:“難道義哥早就有了破敵之法?”

尉遲義點了點頭,道:“顏毅的三策中,本帥最擔心的還是他的上策,若他們果真得去奇襲大名城,就以大名城那一點兒的兵力,的確很是危險,爲此,我已經調集了京東西路往德州和臨清去的十萬禁軍,迴護大名城,只是,那些軍隊比較分散,等他們真得趕到大名城下,卻要三五天之後了。”

“既然大名城如此空虛,義哥何必將城中的兵馬盡數得派出呢?”金崎問。

尉遲義苦笑道:“若不趁着契丹人敗北之際,痛打落水狗,一旦讓契丹人緩過勁來,那麼河北的局勢並無太大的緩解。另外,本帥也得到了消息稱,契丹人的遼東之亂已定,他們已經可以抽出兵力來,趕往燕京,我原準備趁勢拿下燕京城來,但是如今看來,那終究是鏡花水月了,無以實現,只能放棄!”

“呵呵,義哥之所以行險此招,一定是已然猜出欒山不敢奇襲大名城的了?”金崎問。

尉遲義點了點頭,道:“雖然本帥斷定欒山絕對不敢遠離太行山,遠離壺關要塞,卻也只是猜測,如今聽到了確切的消息,這顆心也算是放了下來。”

“那麼,顏毅的中策呢?”金崎又問。

尉遲義道:“顏毅的中策,也算是一條好的方案,但是立足點卻是要看晉陽的朝堂上,看看北漢的皇帝願不願意。若是欒山選擇顏毅的中策,那麼就必定要下定持久作戰的決心,這場戰事就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解決得了的。就算是欒山想要這麼打,北漢的朝廷也拖不起!”

孫偉道:“元帥,欒山選擇下策與中策兼而有之,又有什麼問題呢?”

尉遲義道:“爲帥之道,雖然謹慎不錯,但是最忌諱的是這個領兵之將前怕狼,後又怕虎,首鼠兩端,猶豫不決!欒山想佔領山前諸州,卻又擔心朝中反對,所以選擇的這個不進不退的兼之策謀,正爲我們大楚軍創造了集兵的良機,等到京東十萬大軍趕到大名城之時,便是欒山的覆滅之時!”

聽着尉遲義這般胸有成竹的話音,他分明是有了必勝的把握!

第302章結盟(二)第445章 三攻(五)第36章 奪巢(一)第120章 晉陽(五)第57章 規劃(二)第304章結盟(四)第94章 逼婚(四)第376章 安身(一)第297章 首敗(二)第379章 安身(四)第51章 煜(一)第172章 朝鬥(二)第297章 首敗(二)第420章 商人(五)第151章 奪權(一)第9章 康王(四)第29章 契合(四)第405章 刀神(五)第500章謀略(五)第249章失(四)第73章 孟州(三)第56章 規劃(一)第433章 織布(三)第92章 逼婚(二)第19章 往事(四)第164章 金刀(四)第48章 招安(三)第93章 逼婚(三)第450章 對槍(五)第280章顏毅(五)第120章 晉陽(五)第192章 謀奪(二)第91章 逼婚(一)第298章 首敗(三)第433章 織布(三)第466章亂京(一)第294章火器(四)第330章討價(五)第474章換天(四)第323章風雲(三)第107章 秋收(二)第74章 孟州(四)第327章討價(二)第153章 奪權(三)第334章忍謀(四)第167章 乘龍(二)第416章 商人(一)第185章 明約(五)第472章換天(二)第280章顏毅(五)第169章 乘龍(四)第235章謎局(五)第63章 瓦橋(三)第442章 三攻(二)第480章 子歸(五)</p>第476章 子歸(一)</p>第467章亂京(二)第255章驚變(五)第506章大結局(一)第498章謀略(三)第265章帝崩(五)第321章風雲(一)第389章 情殤(四)第484章喜事(四)第489章改朝(四)第10章 康王(五)第69章 談判(四)第170章 乘龍(五)第360章 敗潰(五)第455章 負荊(五)第163章 金刀(三)第41章 排座(一)第497章謀略(二)第45章 排座(五)第441章 三攻(一)第329章討價(四)第493章大亂(三)第222章 陌路(二)第88章 易貨(三)第22章 入潛(二)第36章 奪巢(一)第338章 求證(三)第309章 鬥智(四)第437章 軍制(二)第290章朝論(五)第257章尋(二)第126章 夜襲(一)第103章 求和(三)第159章 焰火(四)第425章 內弟(五)第68章 談判(三)第275章 保州(五)第80章 偷寨(五)第429章 和約(四)第83章 俘虜(三)第473章換天(三)第218章 若離(三)第111章 玻璃(一)第156章 焰火(一)第349章 持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