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宗族

大家看着放在桌子上的雲蒙山地圖,這時候,只聽李起對戚正說道:“戚兄,依你看,我們應該把軍隊的駐紮地點設在何處?還有百姓的安置,開墾土地這些,你是怎麼想的?這裡就數你對雲蒙山最熟,還是你來講講吧。”

所謂沒有調研,那就沒有發言權,這些人裡面沒有誰比戚正更加了解雲蒙山了,所以李起第一個就對戚正問道,想要聽聽戚正是怎樣想的。

戚正對此,他早就是心中有了計劃,這一路上,他是一邊看,一邊在心裡規劃,只求把雲蒙山抗清根據地建設的固若金湯。

聽李起問來,戚正便是回道:“李兄,這一路走來,我認爲將雲蒙山主峰霞光峰作爲我們的主要駐紮地最是合適不過。”

說着,戚正就是指着桌子上的地圖說道:“這霞光峰乃是雲蒙山山脈最高的山峰,其高無比,站在霞光峰山頂,足可俯視方圓百里的景象,

而且登上霞光峰的山路很是崎嶇,只要我們在那幾條主要的上山山路上設下關卡,便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若是以後韃子打來,光是憑藉崎嶇山勢,就可給以韃子重創。”

“除此之外,雲蒙山還有雄風巖,鬼谷子峰等多處山峰,我建議將百姓分作多處安置在那裡,建立山寨,這樣就可以讓他們就近開墾土地,從事耕種。”

說着,戚正又是指着幾處進出雲蒙山的山道,說道:“至於這三處進入主峰一帶的主要通道,我們也要派人值守,以免韃子兵襲來而不知。”

衆人一邊聽着戚正的話,一邊點頭贊同,大家對雲蒙山本來就沒有什麼很大的概念,現在聽戚正說的頭頭是道,大家自然也是贊同不已。

戚正說完,李起便是對其他人說道:“你們有什麼意見?”

大家都是搖搖頭,表示沒有意見。

李起見此,便是當即拍板,說道:“那好,那就依戚正之見,將霞光峰作爲我解放軍雲蒙山抗清根基地的主要駐紮地,再在雄風巖,鬼谷子峰等各處安置百姓,鼓勵他們開墾荒地,勤勞播種。

至於在山路把守的事,便由各營抽調出一個班輪流負責值守,而且我們不但是要在這三處輪值守衛,還要在雲蒙山外面建立聯絡據點,以便隨時掌握外面的情況。”

李起的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見大家沒有意見,於是向既定地點遷移的工作便是在第二天正式開始展開,解放軍戰士也是開始忙碌了起來,

因爲李起命令戰士們幫助百姓完成遷移工作,要不然,單單憑着老百姓自己的能力,遷移工作勢必拖延許多時間。

趁着這次百姓的遷移,李起也是根據前番嶽來對百姓的統計,順勢將許多的宗族打散拆分,將他們都是儘可能的分散在多處,以使得他們宗族的力量得到削減。

這是必須要做的工作,因爲強大宗族的存在,勢必會影響到根基地的穩定,要知道這年代的宗族可不比後世,那力量是相當強大的。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有句話叫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這意思就是說皇帝能夠統治的最底層就是縣一級,到了鄉一級,村一級,那就不行了,那下面靠什麼來維持穩定呢,靠宗族!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宗族,他若是犯了法,出了事,那一般是不會驚動官府的,因爲在官府過問前,宗族就已經把事情給了結了,

這也就是爲什麼一個縣也就縣令縣丞幾個官員,還有十幾個衙役吏員,就這十幾個人,卻是可以管理一個縣十幾萬人的原因,他們爲什麼管得過來,因爲他們基本不管事,所以管的過來。

正是因爲如此,也就可以看出宗族的強大了,在宗族裡面有族長,還有各個房的房長,還有專門執法的家老,他們共同管理這宗族裡面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說的毫不客氣,他們掌握着宗族裡面每一個人的命運。

族長,他可以一言而決族人之生死,官府不會過問,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制度下,族長就是一個家族的土皇帝,可以決定宗族裡面任何一個人的生死予奪,朝廷還對他的權利給以承認。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看到歷史上經常會上演這樣的一幕,那就是一個老態龍鍾的老人,也就是族長,他對跪在他面前的人進行審判,他說打死就打死,他說浸豬籠就浸豬籠,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這樣的情況是李起所不容許的,族長的權利過大,不經法律的審判,就可以一言而決人生死,這毫無疑問,一定會極大的製造冤假錯案,

而且以後如果自己要實行的政策和族長的想法起了衝突,那麼可想而知,以千百年遺留下來的封建思想,百姓還是會站在族長一邊,而對自己的政策視若無睹。

這也就是爲什麼李起要打破這種陳規陋習的原因了,這樣類似於國中之國,法中之法的存在,是絕對要杜絕的,要不然,抗清根基地的百姓就擰不成一股繩。

所以李起到了雲蒙山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委託嶽來去統計所有百姓的情況,爲的就是要儘快的把他們拆分,只要把他們相互分開了,百姓對宗族的依賴性纔會減弱,對自己纔會一日比一日信賴,向心力纔會一天比一天強。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以後還會有許多的措施和辦法,但是言可總之,總而言之,距離,卻是最好的辦法。

君不見後世時代大發展,宗族勢力早就是不復存在了,爲什麼,歸根究底,還不是因爲距離嘛!

一個宗族,人口天南海北的各處謀生活,不說那些不是很親的人,便是叔伯兄弟,一年到頭的都是見不到幾次面,到了他們的下一代,那甚至許多人連認都不認識了,

這樣的情況下,你就是有族長,那也是白搭,族長除了在村裡曬曬太陽,他還能管得了誰?

第二十三章 李自成第二十三章 李自成第兩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多爾袞第六百章 張獻忠大怒第六百八十七章 驚訝的多爾袞第兩百五十七章 天意第七百四十三章 早作打算第四百二十章高風亮節第七百一十章 不知所謂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下大義第七百五十三章 誰最大第三百三十六章 史可法第七百六十九章 你的頭還是昏的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不遂人願第兩百九十五章 你服是不服第六十八章 韃子旗主巴顏第兩百一十八章 計議第三十一章 什麼事情就怕有第一次第四十四章 一直在這裡第一百二十二章 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第六百一十八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第六百三十八章 不好對付第七百四十五章 當局者迷第七百一十四章謀略高低不重要第兩百一十七章 該當如何第七百零五章 再見陳圓圓第六百四十三章 輸了不認帳第四百二十六章 悔恨惱怒的多鐸第七十六章 鋼柔並用第兩百三十七章 李起也不是神仙第七百七十四章 得寸進尺第六十一章 軍事編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韃子的算計第七百七十二章 破天的恩寵第兩百九十六章 不堪入目的阿濟格第六百零七章 兩相對比高下立判第四百三十一章這究竟是爲什麼第五百五十二章 這沒道理啊第五百四十二章 刑氏第一百六十五章 貴有天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事出有因誤會生第一百八十五章 再逼吳三桂第一百五十七章 解放軍建功第四百八十五章 自取其辱第七百二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八十六章 以前沒用現在有用第三百六十八章 誰都不想死第三百四十二章 禮部有司第六百一十二章 天馬行空第三十章 你們誰敢第四百七十五章 樂極生悲第七百零三章 聖命不可違第三百二十八章 名揚天下第五百七十章 該說的還是要說第四百六十四章 代善之死第四百二十二章 戰前部署第七百七十八章 時代的覆滅和新生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清的罪人第一百零二章 善緣第一百八十章 牛金星第三百二十九章 封官第一百二十五章 止步不前第七十七章 進雲蒙山第一百四十章 懂事的曹順第一百六十章 吳家圍第四十八章 差點嚇死第六百二十九章 瞬間萬變第三百章 廝殺第三百八十七章 姜曰廣第八章 找死第兩百四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五十二章 誰能想到第三百八十九章 這些人都在想什麼第四百四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二十四章 發兵山海關第七百六十二章 沒那麼容易第六百一十六章 初見李定國第四百三十二章 殘忍的韃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不合時宜就要廢除第一百零四章 時光流逝 物是人非 跪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三章 事出有因誤會生第三百三十章 皆大歡喜第兩百八十九章 這是真的嗎第一百九十六章 劇烈反轉第三十八章 死能改變什麼第七百七十八章 時代的覆滅和新生第三十六章 嶽來第五十五章 範家堡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四道第五百四十章 突變第三百四十五章 無需關注太多第六百九十九 感同身受第五十五章 範家堡第四百零八章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七百五十一章 命裡有時終是有第兩百二十五章 朝議第兩百八十八章 大勢已去第兩百一十二章 人生難得一回博第兩百九十八章 高興的小不點第兩百七十四章 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