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李起入川

這一次李起一人帶着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向着四川進發而去。

而戚正作爲李起的左膀右臂,坐下數的着的大將之一,卻是沒有跟隨。

李起將他留在了京城,和堵胤錫一道共同駐守京城,鞏固自己的後方。

京城是天下的重中之重,只要京城不亂,那麼天下四處即便一時失去控制,也能夠及時挽回局勢。

而一旦京城亂了,那這個天下也就算徹底亂了。

這是李起不願意看到的。

一路浩浩蕩蕩,李起便是帶着五萬大軍經過數月的行軍,終於是和黃廷顧炎武兩人見了面。

而這時候兩人都是狼狽模樣,整個人都是憔悴了許多,身上最少瘦了七八斤不止。

“罪臣顧炎武,拜見皇上,請皇上賜罪。”

“末將黃廷,拜見皇上,請皇上賜罪。”

兩人一見到李起,便是跪拜在地,祈求李起降罪於他們。

這一次的失敗實在是太大了,三萬大軍可謂全軍覆沒,而他們兩人作爲最高統帥,自然是責無旁貸。

換在許多王朝,以他們現在的罪過,只怕已經是砍腦袋了。

這真不是開玩笑的,古人云勝敗乃兵家之常事,說是這樣說,帶兵打仗就沒有不打敗仗的,敗了也沒關係,從頭再來,只要不氣餒,那總有勝利的一天。

可這話哪裡是那麼容易說。

古往今來,多少將軍的就因爲打了一場敗仗,身敗名裂,身死族滅。

最有名的估計也就是秦始皇手下的那一號大將恆儀,這人當年那也是跟隨秦始皇征戰天下的一員猛將。

才華,能力,那自然也是有的,在秦始皇手下也是立下了赫赫武功。

但是誰知在一場大戰中敗於李牧,以秦始皇的脾氣,還有那時候各個諸侯君王對於這種戰敗將軍的處置,恆儀知道自己回到秦國,那一定少不了一死。

於是恆儀也就不敢回去,直接便是投到了燕國,在燕國改名爲樊於期。

果然,秦始皇聽聞他戰敗,大怒,又聽聞他叛逃去了燕國,更加是怒不可揭,直接便是夷九族。

這一場敗仗,就把恆儀所有的功勞全部抹去。

不但如此,秦始皇還向天下行重賞,只要誰能將他的人頭送回秦國,封侯,賞萬金。

也正是因爲有這樣的一個背景在,所以後來荊軻刺秦王,帶去見秦始皇的除了那督亢地圖,還有的便就是那恆儀的人頭。

而現在,黃廷,顧炎武兩人一手將三萬大軍葬送,雖然說他們也是中了李定國的計,

可是作爲大軍首領,他們那絕對是逃不過責任的,便是一刀將他們殺了,就地正法,也沒有人會說一個不字。

李起鐵青着臉,目光凌歷地看着他們。

“顧炎武,黃廷,你們二人麻痹大意,中了李定國的奸計,使我三萬大軍全軍覆沒,如此罪行,朕又豈能不降罪你們。

顧炎武,現將你一切官職革除,日後便以一介白身,於御前參謀。

黃廷,你也一併革去所有軍職,降爲普通士兵,以小兵身份帳下聽令。

另罪八十軍棍,然念大敵當前,暫且記下,待的戰後再予補上。”

“罪臣(末將)聽令,領旨謝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旨後,顧炎武和黃廷兩人都是齊齊跪拜叩地,重重的便是磕了幾個響頭。

不過兩三下,額頭上便是有了血跡。

不過他們雖然受了嚴厲的懲罰,但是心裡反而是放心了,踏實了,就彷彿一顆石頭落了地。

同時他們對李起也是更加心懷敬畏。

有道是身爲主上,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只有賞罰分明,方可令行禁止,萬衆歸心。

現在顧炎武和黃廷兩人犯下這麼重大的罪過,若是李起對他們一味的包庇,而不是加以懲處,

可想而知,不但顧炎武黃廷兩人心裡很不是滋味,只感到自己不是憑自己的真本事,

便是其他人,那也會對李起心裡不服,離心離德。

這一次若是不懲罰他們,那麼下一次李起又以什麼樣的理由去懲罰別人。

那時候,豈不是大軍的軍法軍規都蕩然無存了嗎?

這麼淺顯的道理李起自然也不會看不明白。

所以李起對顧炎武黃廷兩人都是一擼到底,將他們身上的官職全部收回。

這不但是在懲罰他們在這一場戰爭中所要付出的責任,同時也是在尊重他們。

若是隻憑着個人感情,李起對他們的罪行不聞不問,那不但是李起不尊重自己,同時也是李起不尊重他們。

對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而言,憐憫,施捨,這並不是他們需要的,他們更要的是尊重。

一翻宣旨過後,李起便也是恢復了往日神態,對他們說道:

“你們現在一介白身和小兵的身份在朕面前參謀,聽用,朕希望你二人可以再立新功,屆時,該賞於你們的,朕也絕不吝嗇。”

“多謝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好了,都起來吧。”

李起說了一句,而後便是讓他們兩人起身。

李走正要發問,詢問這場戰爭的詳細經過,怎知就在這時,突然有一人進前來彙報。

“稟告皇上,前方百里處發現一支賊兵人馬,人馬七八萬上下,勢衆滔天,還請皇上定奪。”

能夠在四川輕而易舉就能招集的起七八萬人的,現在除了張獻忠,也沒有其他人。

這時候的張獻忠經過十幾年的摸爬滾打,那早己不是吳下阿蒙,現在他手裡至少也是四五十萬大軍。

雖然說這裡面也有一些老弱婦孺,但就這數字聽起來也是嚇人。

而一直以來,農民軍也最喜歡用這個數字來嚇唬人,

許多的城池守將,還有地方官,他們一見城下烏泱烏泱的一大片人,一望無際,漫山遍野。

這麼多的人頭攢動,那地方官員和守將便都是慌了手腳,慌不迭地開門投降,哪裡還有抵抗的意志。

這一招,在許多地方也是屢試不爽,所以也就導致人海戰術是農民起義軍最常用,也幾乎唯一會用的戰術。

第三百五十九章 百姓苦啊第三百三十七章 求教史可法第六百九十章 山海關大婚第三百八十章 尚有轉機第三百零一章 萬丈怒火第兩百八十七章 民怨沸騰第兩百七十八章 驚爲天人第九十六章 劉桃樹第七十八章 分派任務第五十四章 罵了也是白罵第四十五章 路遇強盜第五百八十八章 鍋與蓋第四百七十章 人要朝前看第六百三十六章 緊急軍情第五十一章 蠢笨如豬 求收藏求推薦第七百四十四章 花母第三百八十五章 鬼辯第二十章 伍長第七百七十九章大明烈士陵園第七百零八章 你們得罪的是老天爺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到最後不勝敗第四百二十章高風亮節第一百三十章 曹順第兩百七十章 最後贏的一定是我第五百三十七章 爾等更待何時第兩百三十六章 不難抉擇第兩百零四章 這怎麼可能第五百四十章 突變第五十三章 未請教好漢大名第三百六十章 大人高義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六百五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七百六十章 步兵戰騎兵第五百九十章 其中必有關節第六百七十一章 謀事定第三百零三章 咬牙切齒的多爾袞第一百八十二章屠夫陳永福第六十四章 你以爲是請客吃飯啊第一百六十八章 計較議定第四百二十二章 戰前部署第九章 蒙古馬第四百六十八章 神奇的京城第四百八十八章 傻妹妹第六百四十五章 明珠蒙塵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助我也第兩百八十四章 一夜異主第八十五章 連哄帶嚇第三百零三章 咬牙切齒的多爾袞第七百零三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章 這是哪第四百七十章 人要朝前看第兩百六十三章 好狠的心啊第四章 氣的吐血第七百五十章 你也有這時候第兩百九十一章 中計了第六百七十章 密謀第五百六十一章 統籌規劃第五百九十七章 措手不及第二十九章 高一功第七十章 我們贏了第兩百零九章 祈福求雨第七百三十六章 民心所向第兩百六十六章 天下人當管天下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無需關注太多第四百六十二章 數典忘祖范文程第七百六十四章 崩潰第一百零八章 李起之謀第六百五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五百一十九章 他怎麼進京了第兩百六十三章 好狠的心啊第一百章 大義陳圓圓第五百零一章 再見寇白門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不遂人願第一百六十五章 貴有天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求教史可法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駕光臨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皇登基,普天同慶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西招撫使第五百六十八章 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用的人第五百零七章 本藩一諾千金第七百二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第兩百九十四章 敗亡第三百七十四章 合理的推斷第六百一十五章 李起入川第一百零八章 李起之謀第兩百七十八章 驚爲天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禮物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新認知定王第三百零八章 兩軍陣前 一觸即發第六百六十五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五百二十七章 挑撥離間第三百一十九章 殿下不可啊第九十章 天下大勢第四百七十八章 事遭變化第五百二十九章驚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無根漂萍第兩百五十四章 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