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皆大歡喜

馬士英見弘光皇帝這樣問,不敢怠慢,立即是站出來回道:“回皇上,如今朝堂衆正盈朝,空缺實在不多,遍觀之下,只有禮部儀制清吏司郎中,戶部河南清吏司郎中,還有國子監祭酒,這三個官位空缺。”

大明朝自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南,京就是大明朝的國都。

後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便成爲了陪都。

不過南,京縱然是成爲了陪都,但是南,京卻依然保有非常完備的官僚體系,中樞六部,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都是一個不少,並且每一個職位都有人員在任。

不過因爲大明中樞行政基本已經全部被移轉到了北,京,所以南,京的行政體系與其說是行政體系,不如說是養老體系。

許多在北,京京城混不下去的人,便是被安排到了南,京京城來供職,名面上地位不低,但是實權沒多少,所以和養老無異。

不過是官名叫的響亮罷了。

不過如今情況卻大不一樣,現在弘光皇帝在南京登基稱帝,中樞大權再一次的又回到了南京,這使得南京的這些養老官員一下子便煥發了新春,再度便是執掌了實權。

而且隨着韃子入關,整個京畿之地都是被韃子佔據,所以在京畿供職的官員也是紛紛流落逃難,來到了南京。

他們畢竟之前在北,京京城地位顯赫,權利不小,這時候來到南京,自然也需要一番安排,怎麼得也得給他們一個官做,

要不然,人心不穩,便要搞出事端來。

這幾般之下,本來南,京官僚體系裡面空額還是比較多的,這一下子便是被填得滿滿當當。

每一個官位都是變得越來越寶貴,越來越稀缺,每一個官位都被人爭的搶破了頭。

以前被那些高官士子看不上的官位,現在也是變得炙手可熱。

所以現在遍觀整個南,京朝堂,有資格參議朝會的官位當中,竟然只有三個職位空缺,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大奇觀。

要知道,以南,京的官僚體系來算,不算武將,就單說文官,這名額也是超過一萬人!

這麼大的編制,竟然只有三個空額,可想而知,這官位稀缺到了何等地步?

弘光皇帝聽了馬士英這話,不由得也是皺了皺眉頭,頗爲有點不大高興。

這三個官位雖然不算小,但也不算大,弘光皇帝還以爲會有什麼尚書之類的呢,

沒有尚書,至少也得有左右侍郎吧,但是現在就這麼個官,如果說是重賞,那實在是名不副實。

馬士英見弘光皇帝不悅,知道弘光皇帝是感覺拿不出手,便立即又道:

“皇上,禮部左侍郎劉漢文劉大人年事已高,早前曾上書皇上,請求致士,此事皇上日理萬機,一直未準,不如趁此機會皇上準其所奏?”

弘光皇帝大喜,也是把這事想了起來。

原來前些日子禮部左侍郎劉漢文便上書,因爲自己年紀大了,又有了眼疾,於是請求回家養老,弘光皇帝因爲迷戀戲曲,一直沒時間批覆,現在卻是沒想到瞌睡來了送枕頭。

“愛卿所言甚是有理,朕這便準了劉愛卿。”

而後弘光皇帝便是立即在旁邊太監的幫助下,找出了劉漢文的摺子,提筆高興的批覆了。

批覆完後,弘光皇帝便是對堵胤錫道;“堵愛卿,禮部左侍郎的官位可是不小,愛卿以爲如何?”

禮部別看只是負責一些大典儀式,還有外國使者來了後,安排接待之類的事務,看着細碎,沒什麼好大作用,但禮部卻是六部之首!

有道是禮樂崩壞,禮樂崩壞,這“禮”乃是古人最看重的,所以很自然,禮部的地位便是最高,即便是掌管百官升遷的吏部,儘管實權最大,但在名義上還是比禮部矮一頭。

所以弘光皇帝說禮部左侍郎官位不小,這也不是空話。

不過縱然禮部地位非常崇高,但是在如今這樣的亂世,禮部對這個天下局勢所起到的作用,實在是非常有限,

所以很顯然,堵胤錫志不在此。

但是君王所命,堵胤錫又不可能去討價還價,失了臣子本分,所以堵胤錫縱然心裡也是並不情願做這個官位,但還是答應了下來。

畢竟禮部左侍郎這個官位也不小,可以在朝堂上有一個站腳的地方,以後也可以直接參與朝堂上的事務,總比在家裡蹲着強。

弘光皇帝見堵胤錫並不十分高興,自然也是知道堵胤錫的想法。

這堵胤錫時常發表長篇大論,說的都是救國救民的道道,在私下裡堵胤錫也曾經說過,若是能夠在兵部有一席之地,這樣就可以提調大軍,爲朝廷征戰,爲天下做事情。

但是現在兵部已經滿滿當當,也安排不進人,所以弘光皇帝也是沒辦法。

要說奸臣之所以能夠成爲奸臣,並且能夠得到皇帝的信任和依賴,那不是沒道理。

這時候馬士英見弘光皇帝這樣的神情,立馬也是瞭然於胸。

而後馬士英便又站出來,道:“皇上,兵部右侍郎馬良馬大人本是禮部出身,對我朝各項典章禮儀皆是熟悉,如今在兵部任職,反而是纔不對章!

不如便升馬良馬大人爲禮部左侍郎,讓其從事自己熟悉的植物,而後再委任堵胤錫堵大人就職兵部右侍郎,不知皇上以爲如何?”

弘光皇帝聽了,大喜,看馬士英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這個辦法可真是好,一下子便是皆大歡喜。

“愛卿以爲如何?”弘光皇帝高興的對堵胤錫問道。

堵胤錫見如此安排,自然也是非常高興,儘管兵部右侍郎在官職上沒有禮部左侍郎的官階高,但是官階的高低一直就不是堵胤錫所關心的,

他真正關心的是能不能辦事!

所以堵胤錫聽得自己可以就任兵部右侍郎的官職時,便是極其高興的答應下來了。

而後弘光皇帝又和堵胤錫閒話了幾句家常,最後纔是讓堵胤錫退下。

第四百四十五章 針尖對麥芒第兩百五十七章 天意第五百零三章 城頭議戰第三百零六章 爲大清江山清理門戶第三百章 廝殺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下大義第三百三十五章 寵臣張廣延第兩百八十章 反目第四百七十一章 陰謀暗生第四百一十四章 再見佳人第六百八十三章 動人的談話第兩百四十五章 我輩責無旁貸第兩百六十章 廷議第七百八十七章 殺虎第四百八十七章 姐妹情深第七百五十一章 命裡有時終是有第四十五章 路遇強盜第三百五十四章 火冒三丈第五百一十八章 得意的馬士英第三百九十二章 事有反常即爲妖第六百九十二章 君臣論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軍心不穩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變則變第五十三章 未請教好漢大名第兩百八十九章 這是真的嗎第兩百四十七章 崇禎帝的罪過第四百七十一章 陰謀暗生第六百六十五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兩百四十八章 罪己詔第六百三十八章 不好對付第兩百四十六章 高處不勝寒第四百一十七章 志得意滿多爾袞第五百六十一章 統籌規劃第兩百一十一章 爾等責無旁貸第三百七十九章 縣官不如縣管第四百二十章高風亮節第三百零八章 兩軍陣前 一觸即發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胤錫勸進第六百一十五章 李起入川第四百七十八章 事遭變化第六百三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七百八十七章 殺虎第六百零三章 伴君如伴虎第五百零九章 爾等何以安社稷第七百二十七章 驚訝的李起第六百二十九章 瞬間萬變第一百六十二章 古人處世第四百二十三章 能否打響頭炮第五十二章 吉人自有天相第五百二十二章 心腹之患第一百四十四章 擴編第一百一十四章 進山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下大義第十一章 回軍山海關第七百一十三章 迴光返照而已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事不好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常的李起第二十八章 崩潰第二十六章 多爾袞第四百四十四章 義薄雲天第五百三十六章 堵胤錫石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屬下冤枉第四百三十五章 看破不說破第三百八十五章 鬼辯第五百章 最是無情負心郎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訝的李起第兩百六十三章 好狠的心啊第兩百零三章 地獄鬼魔第三百三十章 皆大歡喜第九十三章 可笑至極第五百四十九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八十五章 自取其辱第一百三十六章 放手一搏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巖第三百零三章 咬牙切齒的多爾袞第兩百二十章 哭笑不得第八十一章 落湯雞第六百七十七章 張獻忠之死第兩百四十四章 無巧不成書第兩百七十七章 感動的陳圓圓第一百二十五章 止步不前第七十五章 俘虜第三十八章 死能改變什麼第六百四十三章 輸了不認帳第六十七章 我不怪你們第四百八十一章 奇女子第五百八十三章 戰果不俗第七百一十一章 存在即合理第兩百八十四章 一夜異主第五百零六章 城頭劇變第十三章 黎玉田之死第一百四十五章 難道是搞制衡第三百六十一章 吳軍內訌第九十二章 我像是那樣的人嗎第三百三十三章 別樣意味第九十一章 騎虎難下第兩百七十八章 驚爲天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不合時宜就要廢除第六百零五章 李起也爲難了第七百一十四章謀略高低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