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殿下三思

只可惜這時候的大明朝廷還是有許多的人看不清大局,處處作梗。

內有同僚排擠磨難,外有韃奴軍事壓力,最後堵胤錫心力交瘁,於永曆三年吐血身亡。

彼時,聽聞堵胤錫病故,三軍慟哭,如喪父母!

這樣的一個人,李起在心裡自然是對他無比的尊敬,現在他特意來見自己,這自然也是讓李起激動了。

但是李起激動,別人卻是不這樣,甚至還非常反感堵胤錫的到來,這其中便是以謝升和吳天明兩人最爲態度明顯。

只聽謝升道:“殿下,想那朱由鬆趁着京城失陷,先帝諸子下落不明之機,悍然登基稱帝,公然不顧禮制宗法,若是殿下接待堵胤錫,那無疑便是承認了朱由鬆的皇位,這萬萬不可啊!”

吳天明也是跟着說道:“不錯,這皇位於情於理都是殿下您的,怎可由他朱由鬆坐江山!”

在謝升和吳天明的眼裡,皇位就應該是李起的,所以他們自然是無比反對弘光皇帝,在稱呼上都是直呼其名,以鄭重表明自己的態度。

他們兩人一說完,嶽來忍不住也道:“殿下,當初我們抗清的時候,那朱由鬆還沒登基稱帝,他登基稱帝了,我們也不知道。

而且後來殿下派曹順去請求他們出兵牽制韃子,但他們卻是按兵不動,絲毫不把我們,還有抗清大業看在眼裡。

既然這樣,如今我們又何必去認他!”

嶽來這樣說,一旁的戚正,黃廷,郭雲龍等人雖然是沒有說話,但是卻也點頭贊同,都是認爲皇位就該是李起的,輪不到別人。

他們有這樣的想法,那也不奇怪,

一來李起是先帝皇子,最正統的皇位繼承人,他朱由鬆算老幾。

二來他們和李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裡面的每一天,大家都是在刀尖上走來的,彼此之間的感情自然是深厚,

在李起和朱由鬆之間,他們自然是更加傾向於李起了。

再說了,李起當皇帝,和朱由鬆當皇帝,那對他們這些人來說,前途命運能一樣嗎?

當然,他們能夠不顧生死的一心抗清,那也不是爲了自己的個人利益,這一點自然是不用質疑的。

幾般之下,他們有這樣的態度,不管是從個人的感情上講,還是從個人的利益上講,都是一件再淺顯不過的事情,各人自然也是不難做出取捨。

衆人之中,唯有那顧炎武眉頭緊鎖,看向李起,也是意味別樣。

見此,李起道:“先生,你如何看?”

衆人齊齊將目光看向顧炎武,大家都是知道李起對顧炎武很重視,他的意見李起是極容易聽進去的。

顧炎武見李起問話,心知此時已是重要時刻,一言一行,都極有可能影響到天下形勢的走向,不敢有絲毫怠慢,顧炎武便是對李起鄭重拱手,道:

“殿下,當今之世,韃奴乃是我漢家最大之敵人,我漢家當全力抗清,方可保得天下不失,人民無恙。

而如今,弘光皇帝已然是登基稱帝,天下百姓也是承認這一事實,若是再起皇位之爭,必將現那親者痛,仇者快之不忍之事!

還請殿下以天下大局爲念,捨棄個人利益得失,置家國利益於最高之上!”

說完,顧炎武便是“撲通”一聲,對李起鄭重跪拜下去,重重的便是一個響頭磕在地上。

顧炎武突然行如此大禮,李起見了,顧不得回話,趕緊是走過去將顧炎武扶起,道:“先生,你這是做什麼?你我之間,還需如此嗎?”

顧炎武見李起言語真切,心裡很是感動,正要說話,卻是被謝升搶先一步,

只聽謝升道:“顧先生,殿下的身份擺在這裡,我等不認朱由鬆,這並不是我等要依靠殿下攀龍附鳳,實乃是若殿下承認朱由鬆,一旦日後朱由鬆爲鞏固地位,加害殿下,那我等又將如何?”

這句話真不是杞人憂天,實乃是一句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大實話,並且也是以後極有可能出現的局面,不得不防。

自古以來,皇權之爭便是人世間最殘酷的爭鬥,多少人爲了皇位,父子相殘,兄弟相殺,殺的那叫一個狠。

父子兄弟尚且如此,李起和朱由鬆不過是叔侄關係,而且連面都沒有見過,說親,也是親,說不是親,也不是親,這樣的關係,如果朱由鬆要害李起,那真是一點顧慮都沒有。

嶽來,黃廷,戚正,郭雲龍等人聽了謝升的話,自然也是爲李起的性命大爲緊張,對顧炎武也是不由的光火起來。

若不是這些時日顧炎武幫助李起搭理地方政務,勞心勞力,有目共睹,只怕現在大家就要對他開罵了。

黃廷道:“不錯,殿下仁義,但是別人卻未必這樣,現在我們不認他朱由鬆,我們還有的說,一旦認了,以後再反覆,那我們可就都成了亂臣賊子!”

郭雲龍也道:“不錯,什麼弘光不弘光的,我們打生打死的時候他弘光在哪?現在聽說我們打下了山東,就跑來摘桃子,這算什麼!”

黃廷和郭雲龍的話引來了衆人的一致贊同,大家的立場也是越來越鮮明。

顧炎武自然也是知道他們說的有道理,李起承認弘光皇帝,這對於李起來說,確實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

但是現在這樣的時候,這又有什麼辦法呢,難不成真的彼此決裂,然後打一場?

這最後便宜的又是誰!

顧炎武對此,只能是對李起說一句話,“殿下,天下爲重!”

說完,顧炎武只是跪拜,深深的將頭埋在地上,不再言語。

顧炎武會跪,誰不會跪?

謝升也是當即對李起跪拜在地,道:“殿下,自古能夠威脅到皇位的人,或自爲皇帝,或必死無疑,絕無他途,還請殿下三思啊!”

吳天明也跟着跪道:“殿下三思啊,皇位不可讓啊!”

而後嶽來,戚正,黃廷,郭雲龍等人也是齊齊跪拜在地,口道:“皇位不可讓,請殿下三思!”

第五百二十章 四大軍頭進京第九十五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八十八章 驚恐牛金星第三百零二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字害死人第五百四十一章受阻第六百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百章 豈有此理第七百三十一章 從來沒有忘記他們第一百三十七章 吳三桂大怒第兩百四十三章 乃祖風範第五百零二章 兵臨城下第兩百三十三章 劉叔第五百六十一章 統籌規劃第五百七十章 該說的還是要說第七百五十四章 人心惶惶第九十一章 騎虎難下第兩百五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七章 吳三桂第兩百五十六章 賭一把第六百九十二章 君臣論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堵胤錫添堵第四百七十八章 事遭變化第九十九章 不情之請第三百八十章 尚有轉機第五百七十四章 如此結局第七百零二章 堵胤錫也靠不住第七百五十章 你也有這時候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腳大亂第八十二章 馬長樂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百五十五章 百密一疏第五百一十一章 口口相傳 都是人才第四百二十四章鰲拜第六百二十三章 驚變第十八章 降而復叛第八十一章 落湯雞第三百七十九章 縣官不如縣管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假亂真第四百二十六章 悔恨惱怒的多鐸第四百七十二章最忌諱夜長夢多第兩百四十章 衡王朱由棷第四百七十二章最忌諱夜長夢多第六章 初遇關寧鐵騎第六百七十八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三十一章 什麼事情就怕有第一次第四百三十三章 洪承疇大驚第一百八十六章 絕路陳永福第兩百三十二章 兄妹相見恨別離第五十四章 罵了也是白罵第三百四十一章 憂心的馬士英第一百六十四章 謝升之驚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比賽第二章 這是哪第五十六章 亂世存活第七百一十三章 迴光返照而已第四百二十三章 能否打響頭炮第四百八十二章 寇白門的見解第兩百八十三章 這沒道理啊第七十九章 廢除肉刑第七百零一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四十九章 武清舉事第兩百六十二章 殺意起第二十一章 見到手下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下大義第七百二十章 騎虎難下第十章 少做少錯 不做不錯第三十八章 死能改變什麼第七百一十六章 是真是假第七百八十七章 殺虎第一百九十九章 夜戰第兩百一十一章 爾等責無旁貸第兩百六十六章 天下人當管天下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論勢第六百二十七章 一會張獻忠第五十九章 反清復明第一百二十章 憤怒又有何用第兩百七十六章 何苦自己嚇自己第三百三十八章 李起之言第四百七十七章 論罪第六十一章 軍事編制第七百七十六章 班師還朝第九十三章 可笑至極第六百二十六章 黃雀在後第六百五十七章治他還不容易嗎第七百七十六章 班師還朝第四百七十五章 樂極生悲第六百五十一章 盡力就好第六百二十四章 打鐵趁熱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常的李起第四百八十六章重逢第三百三十章 皆大歡喜第三百零六章 爲大清江山清理門戶第兩百八十七章 民怨沸騰第九章 蒙古馬第十六章 唐通第四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戰第五百五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兩百三十章 哪來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