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二章 人生難得一回博

李起這話一出,頓時便是在一衆鄉紳,還有一些圍觀百姓裡面引起了一陣的驚動,人人都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可憐這些個圍觀的百姓本來是想要看看祈福求雨的典禮儀式,哪成想遇上了這檔子事,現在是走又不能走,留也不敢留,早知道這樣,打死他們也不敢來了。

“三皇子?他說他是先帝崇禎皇帝的三皇子,這是真的嗎?”

“韃子說崇禎皇帝的幾個皇子都死在了李自成的手裡,都被李自成在撤退的時候殺了,他說他是三皇子,這不會是冒名頂替的吧!”

“誰說不是呢,這皇子身份尊貴,哪個不想當,別不是這人想來個渾水摸魚吧!”

許多人不信,但是也有人信,畢竟千人千面,什麼樣心思的人都有。

“我看這人身上就透着一股子貴氣,說不定還真是三皇子殿下。”

“我看也像,這年頭哪個敢亂冒認皇子啊,不怕掉腦袋嗎?”,,,

見一衆鄉紳和百姓都是議論紛紛,有的人還說出了大不敬的言語,何寶生大怒,對衆人喝道:“爾等放肆,定王殿下乃是先帝龍裔,豈容爾等誹謗搬弄!爾等可是要謀逆!”

這何寶生還真是句句誅心,這不過是幾句議論的話語而已,他竟然是把這些話語上升到了謀逆的高度,這如果真按照謀逆來審辦,還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頭落地。

果然,這何寶生的大棒一打出來,立即是把一衆人等嚇得個個不敢言語,哪個人還敢說話。

不得不說,封建皇權走到現在已經是幾千年了,這幾千年下來,這皇權的威嚴地位真不是蓋得,隨便一嚇,就能把人給嚇趴下。

“何老爺不必如此,幾位鄉紳還有百姓,他們有疑惑也是應該的,即便是換做我,也是不會輕易信服的。”

李起對何寶生說着,大手一張,身邊的劉桃樹便是從腰間掏出一塊用絲綢包裹的物件,將之送到了李起的手裡。

李起將之打開,赫然便是黃金與漢白玉鑲嵌的四方印璽!

這般印璽即便一衆鄉紳和百姓沒見過,那也是個個屏住呼吸,不自覺間,呼吸都是重了幾分。

這時候李起大聲道:“先皇御賜印璽在此,爾等還不聽命!”

說着,李起將印璽一番,只見印璽上面赫然印着“定王之寶”四個大字,字體威嚴而不失飄逸,簡潔而不失厚重,真真是出自大家手筆,一看就不是凡品!

“武浩義拜見定王殿下,定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何勤之拜見定王殿下,定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張永年拜見定王殿下,定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草民拜見定王殿下,定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一衆鄉紳百姓見到李起的定王印璽,再也是沒有異議,一個個的無比激動,臉“噌”的一下就是通紅,齊齊跪拜在地,口呼千歲。

這時候的他們個個可謂是心中無比熱烈,一團火皆是在他們心中燃燒,一個希望也是在冉冉升起,看向李起的眼神,也是要燒着了一般!

曾幾何時,他們在韃子的屠刀下選擇苟活性命,他們以爲自那時起,他們已經是死了,認命了,但是這時候遇見定王真身,他們又是活了!

三皇子,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只要三皇子登高一呼,應者必定景從,那時候,京畿之地必定掀起一波滔天巨浪,韃子還想安穩嗎?韃子還想站住腳跟嗎?想都別想!

而那時候他們將會是什麼?

有道是功高莫過於從龍!

有什麼樣的功勞比扶保一個人當上皇帝大?

沒有!那時候的他們就是扶保李起登基的功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富貴榮華還得了!

不得不說,儘管這些鄉紳和百姓對李起無比恭敬和期待,這裡面除了有不甘韃子統治的心願在,除了有思念大明外,還有想扶保李起,以實現自己人生跨越,達到鯉魚跳龍門!

他們有這樣的心思,那一點也不奇怪,要知道歷史上永王朱慈炤逃離京城後,一直東躲西藏,如此這般逃了二十多年,那時候天下各方漢家勢力已經是被韃子消滅了,韃子坐天下的局面任誰都是看得清楚。

但是這一年朱慈炤逃到了一家旅店,他的身份無意之中被店家知道了,那店家的第一句話便是“永王,我們起兵吧,光復大明,鼎定天下,不成功,便成仁!”

朱慈炤嚇得魂飛魄散,而後趁着店家聯絡人員的空當,跑了。

如此故事朱慈炤還遇上了好幾次,他們無一例外的皆是慫恿朱慈炤起兵反清,那時候天下局勢已經是明朗了,但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爲的是什麼?

歸根結底還是一句話,人生難得一回博啊!

局勢明朗尚且如此,如今韃子纔剛剛入關,根基還遠遠談不上穩固,這般從龍機會擺在這些人的眼前,這叫他們如何能夠放過,如何能夠不激動!

李起見衆人皆是對自己匍匐跪地,態度無比恭敬,心裡也是滿意,心說這煌煌大明三百年,正統地位還真不是蓋得,

怪不得歷史上崇禎帝死後,那些明朝大臣隨便推一個宗室出來繼承大統,就又能維繫地方,原來這皇明的牌子這麼好用啊!

當然,這些人想要藉着這次機會攀龍附鳳,這一點李起也是看得出來,這沒什麼,誰還能沒點私心,管你們有什麼心思,只要你們一心一意的抗擊韃子,那就足夠了。

而後,李起也是不敢怠慢,立即是大聲道:“如今武清城還有九百韃子兵,爾等立即回家號召鄉鄰舉事,隨本王殺入武清!”

“遵命!”,,,

一衆鄉紳百姓各自回家,立即便是開始了動員,號召鄉鄰親族響應定王舉事。

老百姓對韃子早就是恨之入骨,都是恨不得生吃其肉,幹喝其血,要不然,前翻黃廷和武嘉潘在武清舉事,那也不能那般順利。

第三百七十七章 客氣不得第五百八十二章 鹿戰第六百八十八章 脣槍舌戰第六百九十四章 汗流浹背的洪承疇第七百五十一章 命裡有時終是有第五百三十四章 吃驚的堵胤錫第六百零三章 伴君如伴虎第一百八十三章 固山額真葉臣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比賽第兩百五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七百章 警示世人第四百零一章 本藩不信第兩百八十七章 民怨沸騰第三百九十章 拉下去給我狠狠的打第兩百四十章 衡王朱由棷第七百八十三章 鄭森第三百一十章 內外有別第七百二十章 騎虎難下第六十一章 軍事編制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負使命第四百八十二章 寇白門的見解第五百五十三章 聽天由命第七百四十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三百四十一章 憂心的馬士英第七百二十章 騎虎難下第兩百一十六章 故人相見第七十七章 進雲蒙山第六百七十二章 前夜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起瞬間石化第一百三十四章 軍心動盪第三百一十三章 毒計生第兩百一十九章 古人和後世第三百零八章 兩軍陣前 一觸即發第六十章 佔領縣城第六百一十八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第五百九十五章 老底子在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清的罪人第兩百九十六章 不堪入目的阿濟格第一百六十四章 謝升之驚第四百零八章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六百八十六章 兵發山海關第七百一十一章 存在即合理第四百七十二章最忌諱夜長夢多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還得了第七百零一章 班師回朝第五百六十五章 擡起頭來第四百八十章 皇權威勢大如天第四十章 糧食和鐵最重要第一百八十五章 再逼吳三桂第五百零六章 城頭劇變第三百零三章 咬牙切齒的多爾袞第兩百一十三章 直取武清第五百四十三章 失望的顧炎武第七百零九章 蛇鼠一窩第五百六十六章 論勢第三百一十二章 君臣密謀第五百一十四章 捨我其誰第一百五十五章 共赴國難第七百零六章 內疚的李起第三百零八章 兩軍陣前 一觸即發第六百二十四章 打鐵趁熱第兩百一十五章 緊急部署第五百五十章事起變化第七百五十章 你也有這時候第五百六十章 氣度第兩百四十二章 毒計生第四百七十九章 新皇登基第六百三十一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三百零三章 咬牙切齒的多爾袞第一百六十八章 計較議定第七百三十三章 不合時宜就要廢除第兩百四十章 衡王朱由棷第三十八章 死能改變什麼第三百一十四章 君王無錯論第一百二十二章 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大難問題第一百五十三章 再戰滿達海第三百四十一章 憂心的馬士英第七百四十八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八十六章 絕路陳永福第四十九章 老於世故第九十八章 陳圓圓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胤錫勸進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玉兒第三百七十九章 縣官不如縣管第四百二十二章 戰前部署第十八章 降而復叛第兩百零九章 祈福求雨第七百六十二章 沒那麼容易第六百一十三章 武進侯第兩百八十七章 民怨沸騰第三百七十四章 合理的推斷第兩百四十一章 囂張跋扈趙應元第兩百八十七章 民怨沸騰第三百八十六章 議定第四百八十六章重逢第五百零一章 再見寇白門第六百二十三章 驚變第六百零一章本王一力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