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蝦夷地的謀算

“總經理,這次事情辦砸了,請責罰!”釧路港唯一的一座三層小樓內,東岸日本公司總經理陳碩面對着幾個跪坐在他面前的日本浪人,頗感到些無奈。

這幾個臉上帶着風霜之色的中年人是日本公司網羅的一羣浪人首領,他們都是東岸人自己通過一些偶然的渠道招募的,非是那種由鬆前藩介紹來的日本在野武士或浪人——因爲通過這種方式來到東岸人這裡的,難免會有鬆前家乃至伊達家派出的間諜。

但這些人就不同了,他們是東岸人自己招募的,相對比較可靠。再加上這些人都是在社會上飽經風霜的不得意之輩,對幕府本身談不上什麼感情,因此能爲東岸人幹一些別人所無法做的“恥度”較高的事情,比如前往日本內地綁架幕府官員或地方上的大名。

說起來他們這次做的事情,倒也算得上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了。你一定想不到,黑水開拓隊副隊長、憲兵隊副司令魏博秋竟然私下裡通過自己的學生陳碩(東岸日本公司總經理,實際主持蝦夷地的開發工作,與日本人接觸較多)展開了一項令人瞠目結舌的行動——由魏博秋私下授意,主持東岸日本公司業務的陳碩聯絡了一幫私下裡募集的浪人(很多對幕府有着切齒的痛恨),讓他們跑去日本紀伊藩綁架藩主德川賴宣,該行動所需的經費和器械均由日本公司暗地裡支付。另外,爲了保障行動能夠順利,陳碩還利用日本公司的名頭,將一艘公司租借的船隻調派過來,以探險爲名,實則裝載了數十名全副武裝的浪人,前往和歌山綁架德川賴宣。

這件事情在不瞭解內情的人看來,實在是有夠費解、夠無厘頭的。德川賴宣是什麼人?日本德川幕府現任將軍的叔輩,德高望重,名聲極大!魏博秋瞞過邵樹德,私下裡指示自己的學生組織人手綁架此君,所爲何來?難道他們有仇嗎?顯然不是!

魏博秋之所以幹冒大險,做下這等“奇事”,其實還是有深層次的考慮的。首先,綁架德川賴宣這麼一個素孚衆望的大名,並不是要將他弄到東岸控制區來,而是打算趁着歷史上今年在江戶發生的一場旨在針對幕府將軍的未遂政變中,假借德川賴宣的名義,在江戶城內儘可能地製造混亂。

那場政變因爲種種陰差陽錯,而與成功失之交臂,政變主要策劃者由比正雪被迫自殺,不幸被捕泄密的丸橋忠彌被幕府殺害。尤其是前一位由比老先生,其人曾經拒絕了幕府開出的高官厚祿,而矢志不渝地踐行推翻幕府的大志,麾下學生最多時有數千人,可謂是一呼百應。如果此次政變成功的話,搞不好幕府將軍就得人頭落地,江戶城內的局勢也將發生劇烈的變動。

在此之後,忠於幕府的軍隊(多駐紮在城外)與由比手下的浪人勢必會發生激戰,這個時候如果德川賴宣能夠出來振臂一呼的話,佔據着大義和大勢的他——不管是自願還是不自願——必將給江戶城帶來更大的混亂。這幾乎是肯定的,因爲你以爲賴宣麾下的家臣們在看到幕府將軍人頭落地,江戶一片混亂的時候,不想自己的家主更進一步嗎?

甚至於,在某些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把這種混亂蔓延到其他地區,很可能就會製造出一個波及多個地區的大混亂。你別以爲這是危言聳聽,在如今的日本,失業武士幾乎已經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些人有能力、有武力、也有組織,但是缺乏時勢,如果日本國內局勢發生動亂的話,保不齊就有人出面挑唆這些武士浪人什麼的起事,最終釀成全國性的動亂。這樣一來,就給很多人創造了機會——當然也包括紮根在蝦夷地的東岸日本公司。

陳碩作爲魏博秋的學生,自然知道自己老師的一些謀算。比如,這些年來他的老師一直在試圖結好鬆前藩的一些中上層武士或家臣,爲此不惜一擲千金。而他做這一切的最終目的,說出去真有些駭人聽聞,那就是把自己在山東新娶的小妾生下的一個兒子,過繼給鬆前家,最終達到控制鬆前藩的目的。

陳碩一直對自己老師的這個“宏偉構想”有些無奈,他自己私下裡覺得這個計劃基本無任何成功的可能。但自己的老師既然着了魔一樣地想要執行這個計劃,那麼作爲他教導多年的學生,也只有捏着鼻子幹下去了。什麼?你說鬆前家還有別的繼承人?沒關係,讓他們出家做和尚好了。什麼?你又說幕府不會承認鬆前家的繼承人?呃,這就需要鬆前家好好表現了,總之事在人爲嘛。而且,陳碩一直懷疑,這個鬆前家與德川家有些拐着彎的關係,自己老師不會想讓他兒子最終當上幕府將軍吧?當然,這個想法太荒誕了一些,陳碩明智地沒有多想下去。

不過呢,現在的情形倒真像陳碩自己實現想象的一樣——基本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這不,偷偷派往紀伊藩綁架德川賴宣的這幫浪人們鎩羽而歸了!他們在紀伊藩發動了一些老關係(全是相熟的浪人),打聽到某月某日藩主欲到某地,因此便提前埋伏了起來,打算半路上將賴宣劫走藏起來——反正按照日本人的尿性,藩主十天半個月見不到人影是常事,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

只是他們的運氣實在是太差了一些,平素裡隨從不過數人的德川賴宣那次身邊竟然跟着大羣侍從,結果將這幫驟起發難的浪人打得抱頭鼠竄,前後共死了十餘人,最後才狼狽撤退到海邊登船逃出生天。至於計劃麼,自然是流產了,德川賴宣經此一劫,下次出門的時候想必身邊會多不少侍衛吧,再想綁架他已幾無可能。

“算了,此非戰之罪,賴宣手下侍從如雲,你們不能得手也很正常。不過呢,你等未能及時發現賴宣身邊侍衛人數的增減,至計劃功敗垂成,有不察之罪,不能不罰。這樣吧,一人罰薪半年,回去後你們立刻收拾東西,帶上家人,準備登船回東岸本土,這裡不能再待着了。”陳碩心灰意懶地揮了揮手,說道。

現在計劃失敗,也是該想想後果的時候了,即他們所進行的這場陰謀是否已經敗露,而又會產生什麼後果。陳碩對此有些不確定,東岸人的船隻打的是荷蘭旗幟,而船隻也是東亞海面上最常見的荷蘭笛型船,很容易就會讓人懷疑到荷蘭紅毛頭上。而出戰的浪人們也都是嘴巴嚴實之輩,應該不至於主動泄露自己的底細,再加上也沒有人被敵人生擒,那麼事情就好辦多了——即便日本人依據某些蛛絲馬跡懷疑到東岸人的頭上來,那麼東岸人大可抵死不承認,反正人家也沒有證據。

“呼……”在這羣浪人諾諾告退後,陳碩長吁了一口氣,開始思考起了下一步的盤算。如今東岸日本公司基本上已經在釧路港一帶站穩了腳跟,定居人口(多來自山東青州府)有了數千人,煤礦也進入了穩步生產的狀態,城市郊外的農田也有了一定的規模(雖然產量參差不齊,但多多少少有了產出),這些都意味着公司的事業開始蒸蒸日上。

現在所要做的,應該就是持續吸引投資,然後繼續從大陸上運更多的明人到蝦夷地島來,接下來碼頭的擴建、水利的興修、牧場的規劃、漁場的開發、建築材料廠的興建,哪一樣都是需要海量的資金與人員的。陳碩有信心,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只要給他五到十年的時間,他就能在蝦夷地東部建立起多個定居城鎮,讓公司的盈利水平進一步上升——至不濟,他也能以釧路港爲核心建立起一個縣來,讓日本公司能夠維持不虧損。

如今唯一可能組織陳碩實現自己計劃的因素,大概就是日本人的反應了吧。

“要是這幫浪人此番成功就好了。”想到此處,陳碩又輕聲嘆了口氣:“老師給我的密報裡說由比正雪今年要發動政變,但經此一番折騰,怕是不但紀伊藩震動,就連幕府將軍都要震怒了吧。接下來一段時日,聚集在江戶、京都和大阪的那羣數量龐大的浪人們,怕是要倒大黴了,幕府多半會好好收拾他們一頓。就是不知道由比正雪老先生在此不利形勢下,還有沒有勇氣發動旨在推翻幕府的政變了,應該是不大可能了吧……”

“算了,多想無益,如果幕府真的遷怒到我們身上,然後指使鬆前藩給我們找麻煩,那我們接着就好了,難不成還怕了他們?大不了銅錢生意不做了!反正銅錢貿易加上其他零碎的生意,一年利潤也不過才二十多萬元,且還是政府的生意,與我們何干!”陳碩驅散了腦海中的負面情緒,然後坐到了辦公桌前,籌劃起了建築材料廠磚瓦輪窯興建的一應事宜,這事對他來說,可比在日本搞風搞雨重要多了,關係到釧路港接下來幾年的建設,可馬虎不得。

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方(一)第五十一章 戰備之船舶(一)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二百二十章 熱帶沃土(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捕鯨(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七十三章 烏江之畔(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五十七章 決戰:前奏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與突破(四)第八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十一)第三十一章 西進與鐵礦(一)第五章 鴨子湖(一)第八十五章 財富與銷贓(三)第五十章 獵殺第四十八章 火地島之行(上)第四十九章 恢復性發展(三)第四百十三章 且戰且退(二)第六十五章 非洲航線(續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燒營房事件(三)第五十一章 特遣艦隊第二十七章 大開發:“剿匪”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鹼第二十九章 大開發:貿易第三百十六章 軍隊與財政(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家坡第六十九章 農業問題第三百零八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二)第七十一章 決戰:高潮(一)第五十章 南非駐屯軍第二十二章 深固根本(八)第三百八十四章 東線無戰事(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起義(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識形態第七十五章 經濟圈第四十三章 這就開戰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渾水(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區(五)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亞的關閉第六章 狼羣(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資本(一)第六十二章 塔城煤礦(三)第二十一章 訓練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七十三章 烏江之畔(四)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線(續四)第九十六章 遠航船隊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第十六章 南方共同市場(一)第五十八章 眼花繚亂的局勢第九章 新移民(二)第六十一章 非洲航線(續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圍困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十七章 混亂與秩序(三)第一百二十章 見聞(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統治與朝鮮人第十四章 新發展(三)第五十六章 “破浪”號的首航(一)第七十三章 決戰:高潮(三)第九十八章 重返黑水港(二)第六十二章 炮艦外交(二)第八十二章 大河以西(五)第三十五章 談判(三)第二十六章 餘波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覽會(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六章 狼羣(一)第四百十三章 且戰且退(二)第七十章 突然惡化的局勢第四百十六章 抱犢崮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社會變遷(六)第二十八章 烏江之畔(一)第二百四十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網(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第九十三章 馬島開發計劃(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經濟學(二)第三百零七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一)第四百十二章 且戰且退(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義(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亂局(四)第四十一章 杭州灣(二)第四十八章 恢復性發展(二)第四十八章 戰備之軌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