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困難與希望(二)

1650年5月10日,波羅的海的明珠——里加港內,鄭勇剛剛吃過晚飯。雖然這裡是西歐人眼中的“蠻荒邊緣”、標準的窮鄉僻壤,雖然瑞典人在這裡橫徵暴斂,但作爲東岸共和國的高級駐外特使,鄭勇的生活水準其實並不低。

他住在買下的一座歐式別墅內(位於東岸商站隔壁),有國家情報總局暗探充當的警衛,有從本土外派來的大明廚子,還有幾個波蘭女僕——這都是他的妻子從波蘭老家僱傭來的。晚餐中西合璧,既有他喜愛的中式炒菜,也有本地流行的醃鯡魚、烤牛排,相當豐富。至於飲料麼,當然是他最愛的南非河中大麴十年陳釀了。

他的波蘭妻子維羅妮卡前些日子剛剛從但澤搭乘一艘商船返回,並且將鄭勇的兩個兒子也從波蘭一同帶了回來,準備過些日子就舉家前往阿爾漢格爾,陪同丈夫視察當地商站的開拓工作,順便也進行一番旅遊。當地的俄羅斯人可是盼東岸人盼了很久了,處於蠻荒邊緣的他們對於來自西方文明世界的一切都極其渴望,既有對商品的渴望,也有對技術的渴望,甚至還有對所謂的時尚的生活方式的渴望。

這種情緒起源於這些年來他們在西方世界面前的屢次失敗,比如與波蘭和瑞典之間的戰爭。這些恥辱的失敗促成了俄羅斯貴族們的反思,他們覺得自己的國家也許真的需要一些變革了,而這首先應當從軍事方面展開。

在斯摩棱斯克戰爭中敗於波蘭後,這些年來俄羅斯人一直在臥薪嚐膽,意圖洗刷恥辱。爲此,他們一邊大肆採購西方武器、聘請西方教官訓練軍隊,一面在圖拉建立兵工廠,試圖發展自己的軍工產業。只可惜他們沒有自己的鐵礦(鐵礦石需從瑞典進口,但瑞典也是敵人……),因此進展一直十分有限,武器裝備目前仍然主要靠外購。

在四十年代前期,俄羅斯人進口武器的主要來源是英國和荷蘭,畢竟只有這兩個西方國家與他們之間開闢了不定期的航線。即便有少量出口到莫斯科公國的東岸陸軍武器,也是經由荷蘭人轉手的。不過到了最近幾年後,隨着東岸但澤、里加商站的日漸紅火,以及俄羅斯人成功地從阿爾漢格爾航行到了北海和波羅的海,東岸人開始與他們之間開展了直接貿易,雙方的交易成本均大大降低,而這自然而然地導致了莫斯科精銳的射擊軍裡使用東岸武器的比例大大提高。

東岸武器之所以被俄羅斯人青眼有加,自然不是沒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就是其超高的性價比——價格僅比英國荷蘭所產的貴15%左右,但壽命(主要是槍管壽命)卻要高出30%,並且還免費附送一把刺刀,外觀亦較爲精美,這競爭力自然不是別人能比的。東岸武器不但俄羅斯人喜歡,奧斯曼人、韃靼人甚至烏克蘭哥薩克們也非常喜愛,這都是其超卓的質量積攢下來的名聲。

甚至於,雖然現在波蘭人已經與東岸斷絕了一切商貿聯繫,但一些地方貴族仍在偷偷與東岸之間進行着藕斷絲連的地下貿易。這些貿易主要集中在優質金屬農具、高檔紡織品、藥品等民用消費品上,現階段規模不大,但貿易額卻呈逐月上升之勢,令人不由得感慨波蘭這個一盤散沙的國家的中央政府真是控制不了地方貴族,早晚他們要死在這個體制上。

不過波蘭人的死活可不管東岸人什麼事。即便他的妻子就是波蘭人,但鄭勇如今對這個國家的印象也是糟透了,無他,因爲波蘭政府勒令關閉了鄭勇管理下的原本最掙錢的但澤商站,這使得他的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他今年才三十五六歲,還想上進,但波蘭人的舉動無疑使得他的“政績”大大蒙塵,這令他很是惱火。

“親愛的,我的一個要好姐妹嫁在庫爾蘭公國,她託人問我如果在我們商站內購買軍械,我們能給出什麼樣的價格?”把兩個孩子都安頓着去睡覺後,維羅妮卡坐到鄭勇旁邊,突然輕聲問道。

“哦?是他的丈夫想做生意吧?”正在自斟自飲的鄭勇聞言微微一愣,然後又滿不在乎地說道:“既然是你的姐妹,那麼我就給他大批發商的價格,嗯,就和他們那個大公雅各布一樣。這個價格的軍械,若是賣到波蘭去,利潤空間還是不小的。正好現在商站內物資充足,本土的船隻運過來的商品中最多的就是軍械了,隨便買,只要他給得起錢。”

維羅妮卡一聽丈夫這麼說,立刻高興地點了點頭。

話說離里加近在咫尺的庫爾蘭公國,如今在東岸人的商業版圖中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重要了。蓋因自從波蘭王國斷絕與東岸人的一切貿易聯繫後,很多波蘭、荷蘭商人開始通過普魯士公國、庫爾蘭公國等渠道,迂迴進口來自東岸的商品——主要是優質陸軍武器——然後再轉售回波蘭。

如今波蘭王國正在秣馬厲兵,準備殘酷鎮壓起義的烏克蘭人,因此對軍械的需求量極大(因爲波蘭軍隊在之前的戰鬥中幾乎全數覆滅,目前正在重建)。再加上波蘭王國政府的財政也不是很寬裕(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穀物的價格在西歐處於緩慢下跌狀態),因此對於來自東岸共和國的價廉物美的軍械也是愛恨交加,不敢輕言說不要這種性價比最高的好東西。因此,在多方思慮之後,波蘭王國政府終究還是對這種進口自“普魯士公國和庫爾蘭公國”的陸軍武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而這,顯然也導致了東岸陸軍裝備於北歐地區的銷售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停滯後,又猛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東岸人、庫爾蘭人、普魯士人以及部分波蘭、荷蘭商人(常年經營波蘭生意的荷蘭批發商)在其間輾轉倒騰,都發了一筆不小的財。而鄭勇的妻子所說的好姐妹的丈夫,顯然就是這種在看到別人發財後,眼紅而想加入進來的傢伙。

不過在鄭勇看來,她老婆閨蜜的這個丈夫,其眼光實在不如他們的君主——庫爾蘭大公雅各布長遠。因爲,目前庫爾蘭公國境內轉售東岸商品的商人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就是這位公爵了。他至今已經向波蘭出口了一萬五千枝燧發步槍、四千五百套胸甲、二十七門各種口徑的火炮、一千六百捆止血繃帶、一千把燧發手槍以及其他一些諸如帳篷、馬車、藥品、軍用毛毯之類的東西,總獲利超過了八萬元,讓人佩服無比。

鄭勇最近聽人說,這個小發了一筆財的公爵及其家族本來就是經商能手呢。他們最先依靠往荷蘭出口木材、索具、亞麻、牲畜以及穀物積累原始資本,然後大力介入商業轉口貿易,將來自西歐的廉價工業品出口到波蘭、普魯士等地,大發其財。到了最近,隨着雅各布繼任庫爾蘭大公,這個國家也開始涉足東岸商品在波羅的海地區的銷售,漸漸成了東岸里加商站下面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批發商,令鄭勇很是看重。

而且,隨着經濟實力的增強,以及造船航運業的大發展——庫爾蘭大公雅各布名下目前有超過十艘能夠進行遠洋航行的商船,庫爾蘭公國對前往遙遠的新大陸進行貿易甚至殖民也頗感興趣。鄭勇就隱約聽說過,這個國家曾經試圖在加勒比海的多巴哥島進行殖民,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他們顯然還沒有徹底死心,因爲雅各布目前就在各地大力招募熟悉遠洋航行的船員,並建造新船,隨時準備再度前往外界進行殖民。

說實話,鄭勇對這個只統治着一個二十多萬人口小國的雅各布大公還是頗感興趣的,對於他矢志不渝地進行海外殖民的行爲也表示萬分理解。爲此,他還曾經寫過一封信託人轉交給庫爾蘭的雅各布大公,建議他不要一根筋地前往美洲殖民,也可以把目光轉向遙遠的黑非洲。那裡同樣很富饒,同樣能種植甘蔗、菸草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

甚至如果你能力足夠的話,還可以通過貿易、戰爭等手段征服一些黑人土著部落,並將其中的精壯男子販賣給新大陸的種植園主們,這可是一條賺錢的好路子。再不濟,東岸國內的基建工地上正缺乏大量身強力壯的奴工們,只要價格合適,他們是不介意購買一些黑人來使用的。反正都是消耗品麼,至少他們比印第安人“耐用”多了,而且使用完了還能扔給南非的黑八旗部落,補充他們的丁口,真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只是這位雅各布公爵至今還沒有回信,這讓鄭勇頗爲惆悵,也不知道這個奇葩的男人收到信沒有。

1650年5月18日,在處理完里加商站的一應事務後,鄭勇乘坐買來的舊船,帶着家人與隨從,走上了前往莫斯科公國阿爾漢格爾港的航路,準備視察一下那邊商站的開拓進度。要知道,這個商站如今可是鄭勇盤算的擺脫困境的希望之地啊,可馬虎不得。

第二百八十六章 聖菲,指日而克!(一)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場(一)第五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十二)第六十五章 決戰:主題(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篳路藍縷(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鐵路(三)第一百零八章 煙臺(三)第一百零二章 開拓總局(二)第二十三章 百萬法郎戰爭(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果阿(一)第七章 安齊拉納納(七)第三百十七章 軍隊與財政(二)第二十五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一)第三百零二章 戰爭歲月(三)第九十二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創業與發展(二)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發展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路時代(二)第二百四十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一)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四十八章 恢復性發展(二)第一百零六章 新華夏、新危機(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渾水(十)第一百七十一章 奧斯曼之行(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東南太平洋(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過海(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與突破(四)第六十五章 決戰:主題(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圍困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七十二章 烏江之畔(三)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九)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印度公司(二)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八十二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二)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第四十九章 恢復性發展(三)第三十五章 太平洋貿易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網(五)第一百十五章 曾撫臺的憂心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八章 大建設(一)第一章 政治任務第三百四十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路時代(二)第六十一章 炮艦外交(一)第四百九十章 風起雲涌(二)第七十四章 目標:蘇伊士港(二)第三十八章 河中堡的困境(二)第五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十二)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六十七章 海軍與海盜(二)第二十三章 百萬法郎戰爭(二)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六十八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四十章 平安堡(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爭催化(一)第六十六章 新一屆政府第四十章 “東岸之鷹”號第九十六章 山間的戰鬥(二)第一百零九章 煙臺(四)第九十三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調(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策應(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印度公司(一)第九十一章 登萊第二十二章 百萬法郎戰爭(一)第二十一章 深固根本(七)第一章 非洲航線(一)第四百七十章 冷凍和麻醉第一百三十章 東南太平洋(三)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篳路藍縷(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北墾殖局(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羅夫的抉擇(二)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十二章 鬚鯨港的戰鬥第一百零一章 開拓總局(一)第二百五十章 危險的發端第四百九十四章 篳路藍縷(四)第五十七章 決戰:前奏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三百七十五章 燃燒的瓦爾迪維亞第三百十六章 軍隊與財政(一)第六十章 南方的英國人(八)第八十九章 表兄(二)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六十一章 非洲航線(續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四百七十四章 從南到北(三)第七十五章 南方戰區(二)第五十六章 黑水大開發(二)第一百八十章 渾水(九)第十九章 進擊的艦隊(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六十四章 困難與希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