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

野外響起了蒸汽犁的轟鳴聲,那是大荒農場租賃過來用於挖溝排水的機器。

今天已經是第四天了,這裡依舊在進行着平整土地、開挖溝渠的活計。黎達彥感覺再也看不到新鮮的東西了,於是便收拾起行囊,與這些的拓荒者們告別,然後繼續向西,朝下一個目的地——位於後世何塞?巴特列?奧多內斯小鎮附近的灌木農場而去。

灌木農場顧名思義,就是一片從灌木叢裡清理出來的農場。這個農場設立得比大荒農場稍早,投資也更爲巨大:該農場引進了包括退伍軍人、大商人和穿越衆在內的40多名投資者,共募集資金超過了三萬元。他們聯合註冊了一個名叫灌木農業開發公司的單位,並以此爲依託向財大氣粗的東岸公司發行了總額爲一萬元的十年期公司債券,用以作爲前期農業開發的準備金。

從這上面就可以看得出來,灌木農場資本充足,發展前景會相當不錯。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自從五個多月前灌木公司在這裡圈地承租後,一系列大規模的開發行動便次第展開。首先是他們使用一種用多頭公牛拉着的重力滾筒機械將荒地上的灌木叢通通壓倒,然後點火全部燒燬。當然,這種粗糙的行動肯定是不徹底的,地裡面一定也會留下許多木樁,不過這不重要,等耕種上兩年後,地裡面的根系就會被徹底破壞。而在第一季糧食收穫完畢後,耕作者們還可以再放火焚燒一遍土地,這樣泥土裡殘留的樹芽就徹底沒了。

灌木公司目前招募到的人手並不多,大概只有八九十人的樣子,都是來自蘇格蘭和愛爾蘭的窮鬼。他們被活躍在熱拉爾山脈間的著名葡萄牙籍經紀人門德斯介紹而來,看起來比較能吃苦,於是便談妥了以每月四元的工資一氣簽訂五年的僱傭合同,五年後灌木公司可爲這些人申請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國籍。

黎達彥等人自從8月1日抵達這裡後,就爲這些蘇格蘭、愛爾蘭人艱苦的勞動所吸引。他們每年早上啃黑麪包,中午吃點高粱米飯——如果活重的話會額外加一條鹹魚或一碗肉湯,晚上吃的是蔬菜黑麪條。伙食條件不算好,但活非常不輕鬆,以至於黎達彥想不通到底是什麼支撐着他們在這裡幹了下去。

農場的一名管理人員向黎達彥揭開了問題的答案:首先,大多數拓荒者來自舊大陸人口過剩的地區,他們以前的生活水平很低,在家鄉的時候可能也非常貧困,另外他們本人也缺乏必要的勞動技能,除了農業工作外他們只能投身建築行業。

其次,獲取東岸國籍進而獲得面積爲五畝的免費土地,這種政策對他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他們在農場主們那裡工作,包吃包住每月還有四元錢的工資,也就是說理論上他們一年能剩下48元的現金,這個淨收入即便在倫敦這樣的城市也足夠體面了,可以比得上一個出師的手藝人,但他們只不過是最卑賤的農夫而已。

最後,他們在這裡不用擔心會被隨時捲入戰爭,也不用擔心被因爲戰爭而行將破產的國王和貴族們徵收重稅。他們大多來自蘇格蘭和愛爾蘭,他們受夠了那些貪婪的貴族和無休止的戰爭,因此新大陸的生活讓他們感到無比安逸,特別是在他們有希望獲得一塊自己的土地的時候。

“以上這些構成了他們甘於艱苦勞動的直接原因。”灌木農場的管理員如是說道,“而他們在安頓下來後無疑會將消息傳回舊大陸,進而吸引更多的無地農夫坐船前來我國。據我所知,我們華夏東岸共和國似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給新移民提供土地、房屋甚至女人的國家,而且我聽在首都工作的堂兄說道,政府內部似乎在醞釀將這些內容立法成文,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哦,名字似乎都想好了,就叫《宅地法》。”

《宅地法》黎達彥當然知道。他作爲《真理報》的資深編輯,對政府的各個出臺的、未出臺的政策都非常關注。老實說,《宅地法》目前爭議頗多,能不能順利推出還在兩可之間。該法的主要內容爲:任何人只要在華夏東岸共和國境內居住滿五年,並取得國籍後,那麼他將在政府未開發的地區免費獲得一塊麪積爲三十畝的土地(前五年免稅),如果他繼續在這片土地上連續耕作滿五年的話,那麼他就將永久擁有這塊土地。

《宅地法》將政府免費贈送給新移民的土地從五畝變成了三十畝,但範圍也牢牢限定在了政府未開發的地區,這在東岸一般是指西嶺以西的大片草原地區。在對歐洲移民越來越嚴格的今天,這部法律幾乎是歐洲男性移民唯一的一條獲取土地的途徑。畢竟就這幾年東岸的移民政策來說,除了東方的明人和購買來的女奴自動獲得國籍以外,歐洲移民——尤其是男性移民——想要獲得國籍就很困難了。

目前,東岸共和國也就在立窩尼亞少量招募一些移民(男女都有)而已,這些人走的是政府統一安排的渠道,即政府將他們安排至新建的定居點,免費分配五畝土地,同時平價提供一套房屋(可按揭貸款)。至於自發涌進東岸境內的歐洲各國移民,除了與東岸國民結婚這一條獲取國籍的捷徑外,就只有老老實實地等居住滿五年了——當然特殊人才的引進不在此列,那是當場授予國籍的。

《宅地法》的推出目前阻力重重,一心想要推行這部法律的多是企業主、大農場租賃者、建築公司等單位或個人,他們對勞動力極端渴求。可以說如果不是政府明文禁止的話,這些人就敢引進黑奴來幹活,他們只要勞動力,別的一概不關心,因此他們對於貌似能夠吸引更多外來人口流入的《宅地法》的推出非常熱心。

而至於反對方呢,則是以保守主義者或民族主義者爲主,這些人對於可能會逐年增多的歐洲男性移民持警惕態度,認爲這些人的大量涌入會導致華夏東岸共和國“變色”,因此他們極力反對《宅地法》的頒佈施行。只不過以目前的局勢看來,貌似他們略微處於下風,形勢不是很樂觀,這主要還是因爲如今國內工商業大發展,很多穿越衆大力投資,利益牽扯之下屁股坐到哪一邊也就不難理解了。

“《宅地法》如果能夠推出的話,影響應當是極爲深遠的。”黎達彥嘆了口氣,事實上他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表面上看政府似乎可以坐等外國涌入的新移民免費開拓荒地,但實際上外來人口的過多引入絕對會對東岸國內的交通、醫療、教育甚至安全方面構成較爲嚴重的威脅,而且還很有可能會改變國民的民族構成。但另一方面,這對加速東岸國內工農業發展無疑也是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的,至少西部的大農場和活躍在國內各處的修路大軍的人力缺口是會得到很大的彌補了。

“其實,作爲農場管理者和股東來說,我是很希望能夠大量引入來自舊大陸的廉價勞動力的,這毋庸諱言。”東岸土生土長的管理員很實在地說道,“但從個人感情的角度來說,我又很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環境周圍涌入大量的異族人,哪怕我的父輩、母輩以前就是這麼來的。我的父親來自明國,我的母親來自瑞士,但我現在對來自這兩個國家的人並不感到多麼親切。好吧,我承認我就是這麼一個矛盾的結合體。”

黎達彥很敏銳地注意到了年輕的農場管理員話語中的民族情緒,這位也許從小接受了完整的東岸主義教育,也許他的周圍也有那麼一羣和他有同樣認知的人羣,這些都令黎達彥模模糊糊地認識到:也許新的族羣意識甚至是民族意識已經在他們這些新一代的年輕人腦海中紮根。這個時候如果有有心人再加以着力培育,並堅持貫徹個兩三代人的話,嶄新的東岸民族將在這裡徹底成型。

也許,與外國的一些戰爭還會加速這個過程呢。

和這位年輕的農場管理員告別後,黎達彥總算記起了自己的任務,於是便帶着自己的手下們開始活躍在農場各處,一邊觀察、一邊採訪,以儘量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要知道,他們正在撰寫的這些採訪稿,可都是要作爲《真理報》內參的形式上報給政務院和執委會諸位大官們閱覽的。空洞無物肯定不行,必須要言之有物。

8月8日,在農場住了一個星期後,黎達彥一行人終於和這裡說再見,然後在一羣正好巡邏至此的騎兵護衛下,朝離這裡最近的一個定居點寧津堡而去。到了寧津堡後,他們將繼續騎馬前往下伊河堡,然後搭乘內河汽船和火車返回首都東方港。

第六十七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三)第六十章 塔城煤礦(一)第三十五章 棉布市場(一)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六十八章 南巴塔哥尼亞(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班牙的凜冬(一)第十八章 深固根本(四)第八章 狼羣(三)第六十五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發展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國人(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與航運(一)第十六章 執委會的體面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動的年代第一百零五章 打草谷(二)第八十七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三)第四十四章 貿易與殖民(三)第七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一)第四百七十章 冷凍和麻醉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戰區(七)第一百零七章 煙臺(二)第二十九章 本土:鄉間(一)第三章 新起點(三)第六十七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灼熱的經濟(二)第六十二章 決戰:插曲(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集中護航(二)第六章 政治與生意第十二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四)第一百零五章 打草谷(二)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二十六章 貿易摩擦(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鐵公司(二)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針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國人(三)第七章 狼羣(二)第三十八章 濟南(五)第四章 荷蘭紀行(二)第四百八十章 南鐵公司(三)第二百二十章 熱帶沃土(六)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調(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炮臺,三日而下!(二)第二百十五章 熱帶沃土(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從南到北(二)第二百零一章  山雨欲來(三)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變化第八十八章 表兄(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七十九章 好望堡的未來第五十八章 眼花繚亂的局勢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四百八十六章 漂洋過海(十)第七十七章 西線無戰事第四十九章 火地島之行(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序曲(三)第六十二章 炮艦外交(二)第十章 庫艾特的到來第七十四章 決戰:尾聲(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班牙的凜冬(二)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十六章 混亂與秩序(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業與外交(二)第十二章 新發展(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爭催化(一)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登州新氣象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斷(二)第三百零一章 戰爭歲月(二)第一百九十章 丘區(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工作(二)第三百零八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二)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國人(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圍困第二百零五章 血肉磨坊(四)第九章 新移民(二)第二章 新起點(二)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變化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方(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移民起運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二十三章 本土:財稅第三十六章 爲王前驅(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經濟調查(一)第三十八章 河中堡的困境(二)第十三章 新華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八十四章 偉大的航行(九)第二百四十一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