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三章 且戰且退(二)

而在北方,進軍神速的新任登州總兵佟養量、臨清總兵宜永貴也率軍五萬開進了德州、臨清州一線——五萬餘人的軍隊從清廷下詔開始只過了一個月就動員完畢,然後行軍至山東北部,在古代軍隊中也是難得的高效率了。至於保定總兵魯國男,現也已籌集完畢糧草軍械,開始兼程南下,準備在濟南府與其餘數路清軍匯合。

清軍既來,正在濱州一帶搶運物資的東岸人也匆匆撤退了。來自大順的掌旅蔡華澤帶着手頭幾百人加上五百名東岸軍夫,驅趕着大羣濱州左近的百姓,押運着收割完畢的糧食,也緩緩向青州方向退去。沿途的清軍勢力已被掃蕩一空,即便有僥倖沒被撲滅也都嚇破了膽,因此他們這一路上也還算安全。

清軍調動頻繁,而這些莫茗都還不知道,因爲此時他正在濟寧州城下親自指揮攻城戰。十多門加農炮圍着城牆一次排開,猛烈的炮火大頭牆體上磚石橫飛,大片城牆露出了內部黃色的夯土。守城的清軍知州將自己妻妾子女全部斬殺,然後號召城內士紳出糧出人,誓死抗擊黃衣海寇。同時也在城內散播謠言,說黃衣海寇殺人不眨眼,食人心、吃肚肺,很是蠱惑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上城助守。而當有少數人指出黃衣賊在登州將地主士紳的田地分給無立錐之地的貧民時,這些人很快便被扣上了海寇奸細的帽子當場正法。

激烈的戰鬥繼續進行,城頭的清軍大聲吼叫給自己壯膽,但莫茗卻視若無物。自己的部隊又不是紙糊的,還怕打不過這些清軍臨時召集起來的雜七雜八的地方丁勇?況且,這些被一時蠱惑而血氣臨頭的鄉勇們在面對黃衣大炮發出的金屬風暴後,多半便會血氣消散一走而空。在山東打了這麼多年,莫茗見多了這些情況。

12月25日,濟寧東城牆大面積坍塌。任復性派來的杜衝所部主動請纓,要求攻入城內直取州衙,莫茗嘉許慰勉後下令其部進攻。只不過不知道是清軍鄉勇守衛家鄉戰意頑強呢,還是杜衝所部實在太菜,在一開始攻進城區後又被逆推了回來,死傷了三四百人,士氣也爲之大損。

杜衝部敗退了回來,莫茗並不着急,他立刻將謝遷拎了出來,下令即刻進行攻擊。謝遷跟清軍早就勢不兩立了,此時也無二話,帶着四千多弟兄分批殺了過去。他的部伍經過稍許整訓,裁汰了一些老弱和兵油子,戰力有所提高,因此這次總算沒被逆推了出來,反而仗着人多勢衆步步爲營殺了進去。

而就在這時候,早就被莫茗派出去的丁明吾也率着自己的上萬部屬從北城用蟻附攻城法攻了上去。濟寧州的清軍兵力薄弱,且大半被吸引到東城,此刻猝不及防之下頓時一擊而潰,竟然讓丁明吾精挑細選的數百名選鋒佔住了一處城頭。

丁明吾部佔據城頭後立刻依託源源不絕的援軍,將增援過來的少許捕快、衙役之流的清兵擊潰,然後打開了北城門,將自己的主力部隊放了進來。至此,清軍大勢已去。

衝進城內的“義軍”立刻開始了劫掠,甚至杜衝所部還與丁明吾的一些部屬爲爭奪戰利品而打了起來。不過很快東岸挺身隊入城,抓捕了一些鬧得太過分的杜、丁二部的士卒並當場斬殺,這才很快止住了混亂的局面,濟寧州也終於免掉了成爲第二個滋陽縣的噩運。

攻佔濟寧州後,莫茗首先下令黑人重步兵控制府庫。濟寧州是大運河上的重要節點,同時也是繁華的商埠,城內官倉府庫內多有錢糧,甚至還有一些軍資。此外,城內士紳商家也很多,各家存在宅子裡的錢糧也是不少。莫茗讓清軍俘虜挨個指認,凡是資助過已自焚身亡的清知州守城的士紳商人一律鎖拿,並當場明正典刑,家產亦予以沒收。

在處理這些瑣事時,打探軍情的偵騎也是四處出擊。庫爾漢麾下的斥候們有三百五十騎之多,這些來自白山黑水的獵人弓馬嫺熟、裝備精良,穿上繳獲的清軍棉甲、避雷針後看起來比真韃子還真。他們在兗州府一帶東跑西竄,一邊打探各路消息,一邊趁機繪製地圖。而在他們的努力下,各方面的消息也次第傳來。

12月20日,清河南(河南省黃河以南的部分)總兵高第率部進入兗州府曹縣,一舉擊破了數千名正在此圍攻縣城的榆園軍張七麾下部分兵馬,然後又派出馬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襲至單縣,一舉擒殺榆園軍小渠首二人、破其部伍數千,斬首八百餘級。

高第麾下以山海關遼兵爲老底子的部隊一進入兗州府便兩戰兩勝,如此耀眼的戰績頓時要一羣前陣子還搶得很歡實的榆園軍各部噤若寒蟬,也讓這些烏合之衆們認識到,他們也許能和清軍地方鄉勇比劃兩下,但對上戰場經驗豐富的清軍綠營也一樣是渣。

幾年前當李自成帶着六萬老營去攻打山海關的時候,當時對抗大順的便是山海關總兵高第和寧遠總兵吳三桂,當時吳三桂有寧遠兵三萬餘人,高第有關門兵一萬多人,二者相加約五萬人。在李自成攻打山海關的戰鬥中,吳三桂的兵馬死傷過半(一片石之戰結束後只餘一萬多人),而高第的兵馬也死傷慘重,戰後已不足萬人。

兩人的下場後來都不是很好,吳三桂被投閒置散、而高第也只被封了個河南總兵,地位甚至還不如關內一些投降清朝的前明地方軍隊。在開封、歸德二府休養生息了一段時間後,高第的兵馬也擴充到了二萬餘人,且因老兵衆多其戰鬥力還算可以。此番進軍兗州府,拿幾支小股賊軍開刀,自然是手到擒來了。

得知高第所部進入曹縣、單縣一帶後,莫茗頓時有些心動。他自己麾下如今有三萬三千多兵馬,雖然烏合之衆甚多,但戰鬥力較強的東岸陸軍、南非八旗新軍及騎兵大隊也爲數不少,此外挺身隊第一大隊也久經戰陣,可堪大用。這樣算下來,即便高第所部兵馬較爲耐戰,但吃掉對方也不是沒有可能。若是吃掉這股冒進的清軍前鋒,想必還在歸德府內剿匪的河北總兵孔希貴將嚇得魂不附體,這樣一來七大總兵也就去掉兩個了,東岸人後面的轉圜餘地也就大了許多。

不過這裡面的危險也是不言而喻的。孔希貴的兩萬多兵馬就在歸德府,離曹縣、單縣不過兩三日的行程,若是不能快速解決高第所部,怕是要被這二人纏住。這個時候若是濟南的清軍再南下,東岸人可就要被包餃子了。即便東岸士卒訓練有素,戰陣熟練,清軍一時攻之不破,但他們只需圍而不打,並不斷髮起小規模襲擾,後路被斷的東岸軍隊一旦彈藥糧食不繼,便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在思考了一晚上後,莫茗最終還是沒敢冒險。不過他也沒立刻撤退,而是讓不堪戰的丁明吾、杜衝、謝遷等部兵馬押着繳獲的大批物資先期往鄒縣、滕縣一帶而去。而他自己則親自坐鎮濟寧州,派出大量使者前往魚臺、嘉祥、鉅野、鄆城一線,聯絡榆園軍的大小渠首,邀請他們到青州暫避。

只可惜榆園軍多是地方土賊,讓他們離開家鄉遠行去他處是難之又難。而且他們現在還抱有幻想,覺得清廷可能拿他們沒什麼辦法,因爲清軍在這幾年內也屢次征剿他們,但都無功而返。因此他們認爲這次也是一樣,僅僅只有少數幾個嗅覺靈敏的渠首感到這次事態嚴重,因此連夜帶着劫掠來的財貨、丁口渡過運河趕至濟寧州,準備與威震山東的莫大帥聯合行動。

12月29日,在先頭輜重部隊回報進佔鄒縣後,莫茗也不願再等下去了。他下令全軍東撤,帶走了濟寧州城內繳獲的最後一批物資,以及大量技工、船伕、郎中等有一技之長的人。甚至,一些濟寧城內當紅的窯姐也被極好拍馬屁之道的陳之龍下令裝進了轎子裡,一併帶回登州。

1648年1月1日,莫茗率部緩慢行軍至鄒縣,此時前鋒謝遷部已報攻佔了清軍棄守的滕縣;而清河北總兵孔希貴也終於剿滅完了歸德府境內的土寇,其前鋒業已開進至曹縣,至於高第所部,則不知道是傻大膽還是自信怎麼着,竟然置周圍多如牛毛的土寇於不顧,率主力直趨金鄉、魚臺一線,既似要北上收復濟寧州,又似要東進渡河截斷黃衣賊南下歸路。

就在莫茗思索着要不要跟高第這廝幹一仗的時候,從青州府方向有斥候來報,煙臺守備司令李文長率步騎4500餘人及大量輜重來援,目前已行軍至青州府益都縣。

第二十四章 百萬法郎戰爭(三)第十三章 新華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十五章 新發展(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龍江的新秩序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國離鄉(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六十七章 決戰:主題(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二)第二十八章 新華堡(一)第二十二章 百萬法郎戰爭(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風起雲涌(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二十七章 貿易摩擦(三)第二十一章 訓練第一章 安齊拉納納(一)第九十六章 遠航船隊第一百六十七章 橋口屋第八章 風起雲涌(五)第十三章 西大荒(三)第二十七章 聖奧古斯丁(五)第二百七十章 澳洲的牛鬼蛇神第四百四十四章 漂洋過海(七)第二百三十九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三)第七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場(二)第三百一十章 貿易往返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能放棄的土地第一百三十章 東南太平洋(三)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場(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軍的意志第六十八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鳥第十四章 夜襲第七十一章 決戰:高潮(一)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網(三)第五十五章 訛詐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亞的關閉第一章 新起點(一)第二十二章 百萬法郎戰爭(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網(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談判指導方針第四百三十九章 艱難的談判(六)第九十七章 附屬地建設(四)第十三章 糧食問題第一百四十章 烏江之畔(八)第一百三十六章 創業與發展(一)第七十四章 海軍與海盜(九)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四十章 杭州灣(一)第二十八章 大開發:墾殖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二)第四十三章 這就開戰了?第一章 非洲航線(一)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民族(一)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戰爭催化(二)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第四十六章 外交與危機(一)第一章 必須是穿越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五十二章 狼來了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鐵路(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工作(二)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貿易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經濟學(三)第三十章 航海學校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七章 鴨子湖(三)第三十九章 善後會議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亞(七)第二十六章 貿易摩擦(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穩固的後方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六章 狼羣(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禦第十三章 糧食問題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四)第七十四章 目標:蘇伊士港(二)第四十七章 恢復性發展(一)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十二章 大建設(四)第二十一章 濟南(四)第四十八章 外交與危機(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燒營房事件(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聖菲,指日而克!(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軍的意志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五十五章 目標:太平洋!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四)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