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

正在吃飯的士兵們在看到長官來了後,立刻起身立正。裴欽二人微笑示意大夥接着吃飯,然後沿着一條小路邊走邊聊起了天。

“從煙臺出發時我數過,一共2503個弟兄,連帶家小一共3718人。”王家忠率先打破了沉默,“前些日子隔離期結束後我看統計,只有1888個弟兄還在,連帶家小也不過2720人,好多人死在了路上,當然也有些人留在了澳洲、新華夏島和南非。過兩天我就要去京裡上任那勞什子顧問了,剩下的這不到兩千個弟兄……你要幫我看好了,大家一起在山東打生打死的,現在漂洋過海來到這裡,真的不容易。都是熟悉的面孔,折損了哪一個我都受不了。”

裴欽聞言也有些沉默。這個順軍出身的甘肅漢子拍了拍王家忠這個前山東馬匪的肩膀,然後說道:“不就是去那個拉什麼塔的地方幹一仗麼,聽說那裡的西班牙人的兵力不超過四千之數,而我軍守兵卻有兩千五百餘,且補給充足、士氣高昂。本來軍部準備等小麥夏收後再動員兩千戰兵支援過去後發起總攻的,如今我軍抵達後,差不多就能即時發起反擊了。這仗好打地很,當不會有什麼傷亡,放心吧。”

四千五百名從遠東出發的士兵,漂洋過海來到本土後如今也只剩下了三千五百餘人。這些人雖然不習火器,不懂現代戰爭之道,但在山東也與清軍屢次交鋒,戰鬥經驗還算不錯。此番來到本土後,本來按照陸軍部的意思,是要先整訓個兩三個月,並將其中部分較精銳的部隊火器化,然後才拉到聖菲去參與對西班牙軍隊的反攻的。

不過聯合參謀本部經過研究後否決了陸軍部的意見,他們決定立刻將這三千五百人投入到聖菲戰場,歸屬江志清指揮,並儘快向當面的西班牙人發起大規模反擊,徹底擊潰這股西班牙人,結束當面的戰事——大家已經對無休止的戰鬥感到厭倦了。

而依據上級的命令,裴欽被任命爲這支新編成的部隊的指揮官,他將親自率領部隊於1月20日之前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全軍在這裡換裝後即刻乘船抵達聖菲城,然後服從江志清上尉的指揮。今天已經是1月14日了,也就是說裴欽這兩天差不多就要安頓好官兵們的家屬,然後率部登船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港。

小路盡頭是一大片荒涼的草地,草地上間或有一小叢樹林點綴着,偶爾也能看見一些水窪和小溪流,一些水獺、狐狸之類的動物就棲息在溪流和樹林間。

路邊栓着兩匹高大神駿的安達盧西亞馬,在徵得看守馬匹的人同意後,二人翻身騎上馬匹,慢慢地在草原上騎行了起來。青島港以北完全是人跡罕至的內陸荒原,而在以西數公里處卻有一處規劃中的小城鎮,二人很快就騎馬趕到了此處。

“此處便是上峰劃給我們的土地了。”王家忠遙指前方地平線處豎起的一根高高的旗杆說道,“之前陸軍部的廖部長在接見我時提起過,說那裡是一處好地方,我們過去看看。”

裴欽點了點頭,然後與王家忠一起策馬馳到了近前。旗杆插在一處小土包上,四周的草地似乎已被粗粗清理過一番,到處都是用石灰粉劃好的幾何圖案。二人略微思索了下,頓時明白這些用石灰粉標註好的地面應當就是以後本地城堡、官署、倉庫、商鋪等所在的位置。

前方不遠處隱隱傳來波濤的聲音,那麼這裡應當離海不遠。城堡北方還有幾條縱橫交錯的河流,其中一條的河面甚至還很寬闊(聖盧西亞河),翻着白浪的河水嘩啦啦地流進了海灣內。河兩岸的樹林倒是挺茂密,不時有一些動物穿梭期間,看起來生機勃勃。

“就是這裡了。”王家忠沒有下馬,而是控制着胯下戰馬在原地緩緩地踱着步,說道:“這裡要修一座城堡,據說名字叫歸義堡,紀念我們這幾千人萬里歸來馳援本土。”

“哈哈,好一座歸義堡。”裴欽大笑兩聲,然後策馬衝到河岸邊,細細觀察了一番後又折了回來。接着他又翻身下馬,爬上插着旗杆的一座小土包,看了看遠處的海灣以及靜靜流淌着的聖盧西亞河,期間他甚至還俯身到地面上抓起了一把泥土攤在手心裡仔細看了看。

“地不錯!”良久後,裴欽才簡明扼要地說道:“這裡水窪、小溪不少,大夥一起加把勁修個坡塘水庫什麼的蓄水池,再挖個十七八道溝渠,差不多就能灌溉幾萬乃至十餘萬畝良田了。這地,真比俺老裴在甘肅老家時看到的莊稼地要好,若是好好拾掇然後種上小麥的話,打下的糧食怕是還能多出不少剩餘來。這確實是好地啊!”

其實裴欽說的不錯,這塊地在後世是烏拉圭的首都蒙得維的亞市的聖地亞哥-巴斯克斯小鎮。政務院將歸義堡設在這裡,看中的就是這裡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這片被聖盧西亞河衝擊形成的平原土質較肥沃,年降水也達800毫米以上,附近河流縱橫,稍加改造便是上好的灌溉水渠,進行農業開發的潛力較大。

在執委會的規劃中,青島港是以後華夏東岸共和國的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這麼大一個區域核心城市,其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口乃至外來客商等流動人口的數量必將是巨大的,因此其必然需要一些純農業鄉鎮爲其提供糧食、蔬菜、肉類、禽蛋等各種食品,而歸義堡就是其中之一了。

另外一個與歸義堡承擔同樣職能的是位於青島港北方數公里處的托萊多鎮,當然,這個小鎮此刻被命名爲新鄉堡——意爲新的家鄉。新鄉堡的農業條件也相當好,附近到處都是平坦的大荒原,新鄉河(托萊多河)環繞其間,而且這條河的下游出海口北岸便是新修建還不到一年的兵團二堡——目前已經有了上千名學兵在內學習、訓練。等將來人手充裕後,還可以組織人手將這條河流疏浚、拓寬一下,以便通過水路溝通兵團二堡和新鄉堡兩座城鎮。

那些順軍遺孤及王家忠部官兵們的家屬總計1500餘人就將被安置到新鄉堡,他們將在此地開荒種地,同時修建城堡、住宅。而等到拉普拉塔方面的戰事結束後,王部的那一千多名士兵也將結束自己的軍旅生涯,暫時退役回到新鄉堡定居。

至於裴欽嫡系的那一千六百名原挺身隊第二大隊的官兵們,基本都是光棍的他們則被指定定居在歸義堡。這裡面向外海,又是聖盧西亞河出海口,地理位置較爲重要。海軍部在考察這裡後,決定在河口附近的老虎島(Isla del Tigre)上修建一座大型燈塔和一座小型炮臺,部署大約十餘門火炮,以防備可能出現的敵情。

燈塔和炮臺修建完畢後,駐守的步兵和炮兵們當然是要從歸義堡的這些前挺身隊官兵們裡面選拔了。而且這裡地處要衝,是青島港的側翼,由這些前軍人們集體退役後定居墾荒,如同後世的生產建設兵團一般,從安全性上面來說也是非常不錯的。

他們長期在一起生活、作戰,退役後也聚居在一起,建制、組織都未被打破,再加上東岸在全國推行的嚴格的民兵訓練制度,這些人的戰鬥力在退役後也未必會退化多少。因此有他們在,青島港的左翼就將是安全的,敵人若是想從這裡想辦法,那麼註定將碰得頭破血流。

按照政務院的計劃,今年年中時分,就會優先往這裡發大約一千名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女奴,以讓這些計劃中的“生產建設兵團”的官兵們落地生根,繁衍後代。第一年來就能很快分到媳婦,這種優厚的待遇就足見執委會和政務院對他們的重視程度。當然反過來說,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執委會對青島港的重視程度。

裴欽與王家忠二人又隨意閒逛了一會,然後便雙雙馳馬返回了青島港內。交還完馬匹回到博覽會館建設工地上時,官兵們此時都已吃完午飯,遠遠望去這些傢伙正三五成羣靠坐在一起閒極無聊地笑鬧呢。王家忠笑眯眯地看着他們,此時他幾乎已經完全放任不管了。裴欽見狀嘆了口氣,然後迅速將幾名中下級軍官召了過來,命令他們即刻下去整隊。光天化日之下坐在地上笑鬧,成何體統,這特麼的還算軍隊麼!

離登船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大概還有兩三天時間,這兩三天也不能讓大家閒着了,得給自己麾下的這幫丘八們找點事情做做,不然軍紀豈不是要渙散。想來想去,裴欽決定讓這三千多精壯小夥子們立刻分組去將滿地的建築垃圾(碎磚、碎石塊、石子、土方什麼的)用馬車裝起來,然後統一拉到海邊去填海造碼頭棧橋,也算是爲青島港的建設添磚加瓦了。

第二百二十八章 瘋狂的棉花第二百二十章 熱帶沃土(六)第六十四章 所謂的偷渡航線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二)第三十二章 東岸見聞錄(一)第四十四章 戰備第四百九十一章 篳路藍縷(一)第八章 大建設(一)第二十八章 大開發:墾殖第六十九章 海軍與海盜(四)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場(一)第一百十章 煙臺(五)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場(二)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軍第三百二十章 策應(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戰區(七)第九章 大建設(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漂洋過海(十)第一百六十三章 羅洽(二)第四百零八章 風吹麥浪(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南太平洋(二)第一百零九章 煙臺(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六十四章 決戰:主題(二)第三十六章 波爾多的王黨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島,新生活(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二百十章 血肉磨坊(九)第十二章 大建設(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變幻的風雲第一百二十七章 亂局(二)第七十四章 探險船隊的出發第三章 新起點(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義(一)第六章 狼羣(一)第一百十八章 鬆前藩第四章 安齊拉納納(四)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果阿(二)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場(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炮臺,三日而下!(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十三章 西大荒(三)第五十二章 戰備之船舶(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羅夫的抉擇(二)第八十五章 偉大的航行(十)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去國離鄉(三)第一百零七章 哥薩克與滿洲人第四十四章 戰爭結束的曙光(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十九章 濟南(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過海(三)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爾家族第十一章 外交抗議第一百零五章 新華夏、新危機(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七十二章 決戰:高潮(二)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島,新生活(四)第一章 非洲航線(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線(續四)第二百十章 血肉磨坊(九)第六十二章 炮艦外交(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五十二章 追逐戰(一)第十四章 夜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製革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亞(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社會變遷(六)第一百五十五章 序曲(一)第二百七十章 澳洲的牛鬼蛇神第十六章 執委會的體面第三百五十九章 虎兕出於柙第一百六十六章 捕鯨(三)第七十六章 參謀旅行(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東線無戰事(二)第七十八章 參謀旅行(四)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二百二十章 熱帶沃土(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捕鯨(二)第三百零二章 戰爭歲月(三)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第五十七章 黑水大開發(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亞(一)第五十六章 “破浪”號的首航(一)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八十一章 大河以西(四)第二十九章 大開發:貿易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