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策應(一)

1647年4月25日,長江口,晴。

從去年十月開始的移民運輸季終於結束了,在匆匆做完船隻的維護保養後,莫茗立刻在控制區內下達了總******,然後大批早就準備好的物資開始一一裝船,物資裝完後是人、畜。在四月中旬完成出征準備後,東岸人除了留少許兵力鎮守煙臺外,其餘主力(包括陸軍、黑八旗、挺身隊)傾巢出動,準備在長江流域發動一次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以策應如今形勢越來越不妙的福建、江西和湖廣戰場。

今天的鎮江附近江面上,戰船雲集。已經擴充到8艘的“阿穆爾河”級內河炮艇剛剛從前方返回,她們在鎮江、儀真一帶江面上突襲了清軍的兩處水寨,猝不及防的清軍水師一鬨而散,大批小船被焚燬。雖然清軍可能在內河港汊裡還藏有大批小船,但短時間內是威脅不着東岸船隊了。

說起“阿穆爾河”級內河/近海通用型炮艇,絕對是莫大帥手頭的一大利器,裝備了十門中小型口徑大炮的這種船隻火力強、吃水淺,很多大船去不了的地方都能去;而且航速快(10節),標準排水量也才250噸(滿載排水量330噸)。其中,船自重還不到90噸,加上火炮、食水、鍋爐、蒸汽機、人員、燃煤以及備品備件也纔將將160噸左右(其中燃煤30噸,緊急情況可伐木燒炭),可謂輕盈無比。兩座燃煤鍋爐每小時一共耗煤300千克(如果換成塔城精煤煤耗更低),標準情況下能連續航行100小時以上,續航力接近1000海里。

如果80噸的貨物儲放空間內再額外加裝一些燃煤的情況下,那續航力再度大幅度提高甚至翻一倍也是很輕鬆的事情。也就是說,這種炮艇是具備在長江上的獨立作戰能力的。當然了,大部分情況下“阿穆爾河”級炮艇都會伴隨着蒸汽機帆船一起行動,因爲燃煤裝多了彈藥就少,彈藥裝多了燃煤就少,很難做到兩全。

今天早些時候8艘炮艇在長江出海口附近脫離船隊,然後一路溯江而上,連續在江陰、鎮江、儀真等地擊毀清軍多個水寨,擊沉、焚燬清軍那種噸位不超過10噸的小船上百艘,清軍水師兵丁也在突然打擊之下傷亡慘重、一鬨而散。而由於這種炮艇航速超快,清軍下游水寨遭到打擊後,往往信使還沒來得及趕到上游,東岸人的炮艇就已經搶先趕到那併發起攻擊了。不知道在遭此一番痛擊後,清軍痛定思痛之下會不會在長江兩岸廣設煙墩示警,真要那樣做的話就太有喜感了。

擊毀這幾處水寨後,8艘炮艇開始往南京方向撲去,不過總算這回清軍行動迅速,搶先將小船撤進了地形複雜的河汊內,東岸炮艇不敢追擊,只得怏怏而返。

而就在清軍水師東躲西藏以保存實力的時候,分乘九艘機帆船、兩艘武裝運輸艦、兩艘笛型商船以及18艘中型漁船(150噸級)的大批東岸部隊開始了登陸行動,而登陸地點就選在揚州以東的泰興、靖江兩縣交界處。在登陸船團外圍,兩艘快速巡航艦和兩艘護衛炮艦則在緩緩遊弋着,江對岸的江陰縣駐紮着一支清軍馬隊,必須嚴密注視別讓對方潛越偷渡了過來。

此番出征的部隊包括久經戰陣的挺身隊第一大隊全部及聯隊部、新兵居多的第三大隊4箇中隊、精銳的治安隊和騎兵大隊全部,共6100戰兵;東岸陸軍第102連、104連、105連、煙臺炮兵連(超配16門火炮)亦全部出動,計有920名戰兵;此外,“忠心耿耿”的南非八旗新軍也出動了大半,計三個步營2300人。最後,濟州島上的翟從諤也帶着他的兩千部屬一起來到此地。總而言之,東岸人控制下的武裝力量八成以上幾乎都用在了這裡,一萬一千多戰兵外加一萬五千多夫子(7500軍夫隊+8000濟州島朝鮮夫子),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差不多是東岸人發動的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作戰行動了。

之所以發動如此之大的攻勢,主要還是爲了策應如今已經越來越不妙的大順和南明兩股勢力。先說南明,自從潞王政權被蒙古馬隊擊滅於杭州後,浙江、福建一帶的明軍形勢急轉直下。先是魯王、唐王政權互相攻擊,給了清軍寶貴的調整部署、收拾人心的時間。而在理順收降明軍內部頭緒、糧草物資準備完畢後,已經南下坐鎮南京的洪承疇(接替多鐸)從容調撥兵力,以投降的南明江北四鎮、袁繼鹹江西兵(其本人未降)、左夢庚部爲主體,迅速擊潰魯王勢力,佔領了浙江大部分地區。

在這個過程中,福建的唐王本不想坐以待斃,奈何手下兵力最雄厚、靡費軍餉最大的鄭芝龍部首鼠兩端,並不願意與清軍硬拼。無奈之下唐王欲西行前往贛州,但廣西、湖南等地的明軍對其態度極爲冷淡,似欲擁兵自重,唐王的一番恢復大志就在這些地方督臣、軍閥的推諉和避戰之中功虧一簣,直到清軍攻入福建兵敗爲止。

而在湖廣戰場,原本與孔有德、尚可喜、沈志祥等人在荊州、嶽州一帶打得有聲有色的順軍內部出現了大變故。李自成因爲傷勢難愈,在今年年初死於長沙郊外。李自成死後,順軍各大軍頭之間的關係就很微妙了。雖然李本人指定了李過爲接班人,但他畢竟不是李自成,兵力雄厚的外系將領郝搖旗、王進纔等人(分別擁兵七萬和六萬)態度**,似乎不願承認李過的領導權,同時他們與已經遠躥衡陽的何滕蛟勾勾搭搭,形勢更是微妙無比。

而支持李過的除了一同從寧夏、甘肅殺回來高一功等人外,李自成的老人袁宗第、劉芳亮、劉體純等人分別都只有兵數千至萬餘不等(名頭大,被清軍追殺甚烈,兵員損失多),在這個講究實力的年代,他們的影響力大爲減小。

外系將領郝搖旗等人的意見不一致必然會導致大順集團的分裂,而目前已經有這種苗頭出現了,除了郝搖旗等人在和南明勾勾搭搭以外,袁宗第等人也在和屯駐於武昌的清固山額真佟養和商議投降事宜(李自成死後阿濟格已率軍返回北京)。再加上大順集團的文官日益逃散,地方治理不力、財政困窘,現在的大順真有了些山窮水盡的意味。

沒想到李自成死之前還勉強罩得住的局面在他死後竟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第一時間得到急報的莫茗待移民運輸行動一結束,便立刻組織起了大軍,開往長江流域,準備在清軍兵力相對薄弱的江北地區發起一次大規模的攻勢,以牽制策應一下這兩處戰場。只要在江北打幾個勝仗,攻破幾座州縣,那麼清軍的威望必然會大損,各地抗清武裝的士氣也會得到提振,那樣一來也許一些投機分子就不會那麼快降清了。

不過這也只是莫茗等人的一廂情願,真實效果如何真的很難說,以目前滿清在全國勢如破竹的形勢,那些人比如鄭芝龍不降清還就真的怪了。不過正所謂成事在天謀事在人,現在也只有死馬當活馬醫了,誰讓本土從遠東抽走了4500名戰兵、同時每年還動不動有半年時間沒法用船呢?形勢敗壞至此也和東岸人這一年多來攻勢減弱很有關係啊。於是,現在船隊剛一閒下來,莫茗就立刻出動大軍出來打滿清的草谷了,順便牽制一下清軍,給大順和南明喘口氣。他估摸着自己要是再不動一動的話,南明和大順的有生力量還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清軍佈置在江北的兵力並不多,因此東岸人的登陸行動並沒有受到大的阻礙。事實上此時清廷布置在江南的兵力也不太多,除了南京有約1-2萬八旗兵駐守外,南直隸其餘州縣的清軍都不多。目前江南地區大部分清軍都已經被調往了贛南、浙東、福建一帶,以清剿那裡的南明武裝勢力。而至於湖廣戰場,負責指揮當地戰局的孔有德、佟養和兩人更是連連求援,請求南京調撥真滿洲官兵和大量綠營往攻嶽州。

李自成死之前孔有德等人剛剛在荊州與順軍大戰一場,雖然擊敗了順軍並奪回了荊州城,但損失也不在少數,急需補充大量軍械和兵員。特別是被大順擊毀的幾門紅衣火炮,更是讓孔有德心痛到了極點,此刻面對已經在嶽州及以南區域修築城塞的大順集團,孔有德急需得到新的支援。而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何武昌方面目前對大順各將領是以政治誘降爲主了,實在是力有不逮啊。其實這個時候李過等人也不是沒動過投降的念頭,清軍使者頻繁進入順軍營地就是明證,只是因爲要剃髮易服所以大部分順軍將領暫時都沒有接受。佟養和對此也頗爲遺憾,但也不敢對這個政策多說什麼,只能繼續派人勸降。

因此,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東岸大軍開始在富庶的揚州一帶大舉登陸,同時截斷了附近江面,可想而知應該會對清軍的全盤戰略造成不小的影響。

第二百六十七章 網(五)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三十八章 棉布市場(四)第七十三章 海軍與海盜(八)第六十六章 海軍與海盜(一)第四十六章 巴西局勢(二)第五十章 獵殺第七十九章 好望堡的未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三)第一百零七章 煙臺(二)第四十八章 戰備之軌道(一)第七章 風起雲涌(四)第四百十四章 且戰且退(三)第一百章 本土的準備(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調(一)第四十四章 貿易與殖民(三)第七十一章 換血計劃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勢(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場(三)第四十五章 貿易與殖民(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渾水(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二百四十五章 經濟調查(二)第五章 鴨子湖(一)第一百零一章 本土的準備(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果阿(二)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第三十七章 產業發展規劃第一百零九章 遠東根基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班牙的凜冬(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輿情洶洶第三十九章 善後會議第一百三十章 東南太平洋(三)第九十七章 山間的戰鬥(三)第十三章 新華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伊河(二)第二十九章 聖奧古斯丁(七)第七十三章 海軍與海盜(八)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虛的山東第一百零九章 煙臺(四)第五十三章 漂洋過海(十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穫的里昂第七十四章 決戰:尾聲(一)第三十九章 河中堡的困境(三)第五十章 南非駐屯軍第六十五章 頹勢與調整(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過海(六)第五十四章 波爾多風雲(十一)第三十六章 波爾多的王黨第一百五十章 亂局(十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三)第十八章 南方共同市場(三)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五十章 金融市場(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調(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登州新氣象第七章 狼羣(二)第四十章 “東岸之鷹”號第二百六十六章 網(四)第六十四章 所謂的偷渡航線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過海(八)第十二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路時代(二)第十九章 進擊的艦隊(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二百九十九章 起義(三)第七十七章 西線無戰事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社會變遷(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湖西(二)第二十九章 聖奧古斯丁(七)第四百十四章 且戰且退(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調(一)第一百零二章 開拓總局(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六章 狼羣(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錐(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響(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斷(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挖掘根基(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約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國離鄉(一)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亂象(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八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十一)第八十三章 偉大的航行(八)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魯艦隊的絕唱(一)第四十章 平安堡(二)第三十五章 戰爭機器(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三)第三十三章 戰爭機器(二)第六十三章 困難與希望(一)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