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四章 新的拓殖(四)

其實,新柯尼斯堡這座去年年初才設立的定居點之所以獲得瞭如此快速的發展,與這一年加班加點修建完畢的2號公路是脫不開關係的。爲了及時搶通這條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公路,四百多名南非勞務工因爲勞累、疾病或事故而長眠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

新柯尼斯堡與河口鄉之間的2號公路連通後,目前已經增加到1500多人的南非勞務工又開始了2號公路的二期建設。這次是從新柯尼斯堡出發,前往位於後世皮拉蒂尼方位的中山堡(意爲山中的堡壘)。目前這個地方已經有上百名民兵帶着五百多名新來的大明河北農民在平整土地、修建房舍了。修建完自己的居舍後,他們將和第二批分來的五百名女奴一起開始從中山堡方向往新柯尼斯堡平整土地、修建道路,以期儘快將公路修通。不然以目前令人蛋疼的交通條件,從新柯尼斯堡往這裡輸送給養的效率實在太低。

除了丘陵地區外,一直是政務院各位官員們眼中焦點的伊河地區及其衍生出去的西北鐵路沿線自然是重點移民區域了。首先是峽谷堡、百尺崖堡、梅洛堡等地的人口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尤其是開發較早的峽谷堡,目前經過一些人口補充後已經有了將近兩千居民,只比南方三十公里外的下伊河堡少了七八百人,算得上一個“人煙稠密”的地區了。

從下伊河堡方向不定期開過來的火車每次都會拉來許多物資和移民,到峽谷堡下車後,這些移民將驅趕着馬車、牛車等一切交通工具浩浩蕩蕩地往西北方的百尺崖堡和梅洛堡而去,並在那裡屯住下來,一邊種地一邊修建房屋。當然了,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還將承擔極爲繁重的鐵路修建勞役,以便儘快讓火車能夠直通到百尺崖車站,這樣運輸物資的效率可就大大提高了。

今天的太陽比較大,但正午的氣溫依然只有30度,再加上不時有清風拂過,總得來說還是比較舒服的。陸軍元老、伊河地區專員彭志成在一幫隨從們的簇擁下來到了峽谷堡車站,他們可不是坐火車過來的,而是一路騎馬騎過來的。

彭志成雖然已經快49歲了,但身手依然矯健,騎上兩小時的馬非常輕鬆。此刻抵達目的地後,他臉不紅氣不喘地翻身下馬,然後將馬鞭交給緊隨着他而來的前任秘書樑建,瞥了他一眼,說道:“小樑,你比我小十歲,這身體怎麼這般差勁?聽說你暗地裡還包了一對俄羅斯姐妹花,別是把身體給搞垮了吧?幸好我沒把西北墾殖局局長的位置交給你,不然就你這身體,怕是到梅洛堡來回走一趟就得累趴下,那還幹個屁的活!”

“什麼破西北墾殖局,就是一種田的地方,我纔不要呢。”樑建一把接過馬鞭,隨意地說道:“我還是好好地當我梅林縣縣長的職位吧,這可是全國第五個縣,又是開發成熟的地帶,可比去西北山裡當山大王舒服多了。這次真的要謝謝彭哥了,沒有你小樑我絕對搶不到這個位子,那幫白襯衫豈是好相與的。”

樑建所說的梅林縣是上個月剛剛報經執委會批准成立的東岸第五個縣級行政單位,下轄梅林港、奇山鄉、丘伊鄉、養馬堡、沾化堡五個鄉鎮,總人口九千五百餘人。境內主要以水產養殖和捕撈、大豆種植、家禽飼養爲主,此外在養馬堡還設有一個軍馬場及良馬培育中心。整個縣域環繞着米林湖南半部分並南抵至內格拉澙湖畔,不算很富饒,至今糧食仍無法自給,需向鄰近的東方縣進口。

梅林縣唯一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坐落於梅林港的南方車輛廠了。該廠目前是華夏東岸共和國境內唯一一家蒸汽機車製造廠家,最初的時候,從下到鐵軌、螺絲釘,上到火車車體,幾乎全是該廠自己生產。沒辦法,缺乏配套廠家、技術力量嚴重不足,可不是就只能靠自己來了麼?

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幾名穿越衆合夥在梅林港開了家機加工作坊。他們從北方逃過來的英格蘭工匠中網羅了幾個人,接着又招了一幫學徒,然後從聯合工業信貸銀行貸款買了幾臺第一機械廠淘汰的老舊機牀,便開始加工起了鐵路或火車上專用的螺栓、螺帽、連接件之類的小玩意。他們運氣不錯,正趕上了東岸修建鐵路的高峰期,因此半年下來生意相當之好。這不,他們這會兒又繼續招人並把廠房做抵押貸款買了兩臺嶄新的磨牀,開始加工起了滑動軸承、活塞連桿之類的部件,產品線是越發豐富了起來。

現在梅林港以南方車輛廠爲核心的一整條火車產業鏈在經過幾年時間的積澱後,算是漸漸有了雛形了。這其中既有作爲核心企業的南方車輛廠、鐵路機械廠(第二機械廠一部搬遷至梅林港成立,專事生產鐵路用蒸汽機傳動系統、輪對等核心部件),同時也有爲這兩家企業做配套的基礎零部件加工作坊。和鎮海港的造船產業鏈一樣,這裡的火車產業也是以兩家或三家大型國有骨幹企業爲核心,輔以大量私人小企業、小作坊進行配套生產。相信假以時日,梅林港的經濟必定會因爲火車的大量普及而愈發興旺發達。

“你可別瞧不起西北墾殖局。”彭志成有些恨鐵不成鋼地看了一眼樑建,然後無奈地說道:“現在你就算求我我也沒辦法了。上個星期政務院剛剛下發文件,西北墾殖局從伊河地區轄下剝離出來,歸政務院直管,以後看起來是大有前途。真是可惜了,要是當時你坐上了那個位置,這些將要兌現的好處豈不都是你的,可惜了啊。按照我的判斷,目前西北墾殖局下轄的百尺崖堡、梅洛堡以及正在規劃的河津堡(位於內格羅河東岸,後世烏拉圭44號公路與內格羅河交界處)、成山堡(後世烏拉圭比查德洛鎮)、鐵嶺堡(科拉萊斯礦區)都會承接大量人員和物資進行大規模開發,機會可是相當之多啊,以後升格爲地區也是遲早的事情。你小子啊,真的是錯過了一次坐火箭的機會,白白便宜別人了。”

聽到彭志成這麼說,樑建的臉色頓時也變得有些不好看,不過他很快又調整了過來,苦笑着說道:“沒這個運氣就是沒這個運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我既然當上了梅林縣的縣長,那麼就好好幹,將這個縣好好整治一下,不說追上東方縣、平安縣這些老牌強縣,至少也不能比羅洽縣差吧。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也要提高,至少這糧食就先要自給起來。伊河畔那麼多肥沃衝擊平原,即便不實行三茬輪作制度也能有不錯的收成。如今按照農業部的規劃,這裡起碼能平整出數以十萬畝計的良田,只要上頭給我撥下足夠的農業人口,再給我一些時間,我有信心將這裡整成繼湖西農業區後全國第二個農業基地。”

“農業個屁!”彭志成當場罵了句樑建,然後說道:“梅林縣的核心是什麼?是他娘滴南方車輛廠啊!不是他娘滴什麼農業種植基地!你到底搞沒搞清楚?要說伊河地區的適合種田的地方,新設立的大沼鄉(寧津堡以東二十餘公里、塞沃亞蒂河西岸沼澤區)、河陽堡(伊河、塞沃亞蒂河交界處附近,伊河北岸)哪個先天條件不比你梅林縣那幾個地方強?這些地方都是肥沃的河畔衝擊地,土壤肥力強、灌溉取水方便,同時還適宜發展養魚、養鴨,這纔是真正適合發展農業的地方啊。聽我一句勸,上任縣長後好好和南方車輛廠的廠長祁永傑聯絡聯絡感情,人家有什麼困難儘量解決。然後在縣裡大辦教育,發展機械技校,給火車產業區提供大量合格的機加工人才,這纔是你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考慮什麼糧食自給之類的狗屁倒竈的事情。對了,聯合工業信貸銀行那裡你也要多跑跑,那些給南方廠配套的廠家也不容易,你揀選揀選,上道的就幫扶一把,說服銀行給他們多貸一些款子,以便讓整條產業鏈上的各道環節都快速發展起來。”

“至於人手和師資力量的事情你不用太過操心,這事情我會幫你想想辦法。”彭志成繼續說道:“兵團堡那邊我還有些交情,讓他們支援一些專業對口的畢業生過來不難。另外一機廠、二機廠的職業技校也有不少學生,我也會向他們打招呼,多少也能弄一些人過來。人過來後就看你的了,梅林鐵路職業專門學校的牌子年底前一定要給我掛起來,學校也要正式開課,一期招收的學生不得低於五十人,否則看我怎麼收拾你!記住了,鐵路是這個國家的未來,梅林縣的未來就是一切圍繞着鐵路做文章,懂了麼?”

第九十九章 重返黑水港(三)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市場(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奧斯曼之行(一)第八十一章 偉大的航行(六)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統第四百七十七章 外交風險(二)第四百八十章 南鐵公司(三)第十四章 新華夏殖民地的春天(二)第七十一章 換血計劃第四百五十八章 登州新氣象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鐵路(三)第八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十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場面第四十一章 杭州灣(二)第二十二章 百萬法郎戰爭(一)第五十七章 決戰:前奏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二百六十六章 網(四)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設第六十四章 決戰:主題(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四十八章 戰備之軌道(一)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島,新生活(二)第二十九章 烏江之畔(二)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點第七十八章 邊貿市場(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經濟調查(二)第一百十六章 烏江之畔(五)第四百十三章 且戰且退(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鐵路時代(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業與外交(二)第三章 艱難的開始(一)第一百四十章 商業與外交(三)第二十二章 百萬法郎戰爭(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渾水(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區(二)第三十六章 波爾多的王黨第二百零五章 血肉磨坊(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七十三章 海軍與海盜(八)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九章 大建設(二)第九十四章 附屬地建設(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區(三)第九十一章 登萊第一百四十四章 亂局(六)第七十三章 烏江之畔(四)第三百零三章 戰爭歲月(四)第六十八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四)第八十六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一)第十三章 西大荒(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八十八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應(七)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經濟學(三)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場(三)第五十一章 繳公糧第一百四十八章 亂局(十)第一百零九章 煙臺(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業與外交(五)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日(六)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日(六)第四百三十九章 艱難的談判(六)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難的行軍(十三)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社會變遷(七)第四百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一)第七十一章 海盜與海軍(六)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一)第九十九章 東方戰略的開啓第四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亂局(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渾水(七)第二百十二章 遊擊(二)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三百章 戰爭歲月(一)第六十九章 農業問題第二十章 濟南(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鄉行動第二百五十八章 與生意人的外交(一)第十六章 執委會的體面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統治與朝鮮人第二十九章 聖奧古斯丁(七)第四十六章 聖維森特協定第二百五十九章 與生意人的外交(二)第四章 公司在行動第七十二章 聯合艦隊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