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網(三)

“我軍最後一次得到李自成部順軍的消息已經是去年十月了,而這個消息本身就有一定的滯後性,因此嚴格說來我們的情報很可能是非常不準確的。”儒尼奧爾少尉先來了這麼一段開場白,然後接着說道:“當時我們得到的消息是,李自成在湖北對陣阿濟格部清軍,連戰連敗,兵馬損失衆多。負傷未愈的大將劉宗敏等人被俘殺,其本人更是受傷,後率軍往湖南方向逃遁,與南明何滕蛟部多有衝突,目前據有半個湖北、小半個湖南,我們得設法與他們取得聯繫。”

“取得聯繫後再對他們的近況做一個全面瞭解。”儒尼奧爾先說了一遍有些模糊的順軍現狀,然後又斬釘截鐵地說道:“湖南暑熱,八旗兵頗爲不耐。因此,目前清軍阿濟格部最善戰的滿八旗兵丁至少有一半已經調往東面攻打江西、南直隸,策應多鐸部清軍,先後收編了明軍左夢庚、袁繼鹹等部十幾萬人。現在留在湖北的,也就部分收編的明軍、順軍爲主的部隊,佐以部分三順王、蒙古藩部兵馬而已,順軍的壓力大減。我想,我們應該趁機與他們聯繫上,然後設法資助他們一些裝備,儘量恢復他們的元氣。”

“怎麼與他們取得聯繫?萬一他們已經被滅了或者投靠了南明呢?”新任第一聯隊聯隊長的少壯派陸軍軍官張旭東突然發問道。

張旭東今年35歲,穿越前還是一名留學意大利的大學生,英語很好、意大利語湊合,也勉強會說一些西班牙語。原本懵懂的一名學生,去國外留學兩年後生生成了一名******、強烈的民族主義者,穿越後一直在陸軍部裡廝混,也是陸軍肇建時期的元老了。後多番活動之下調來了遠東,擔任挺身隊第一聯隊聯隊長的職務,軍銜上尉,也算是遠東地面上有頭有臉的陸軍高級軍官了。

“回張長官,李自成若是沒死,那麼他們必定不會投靠南明,甚至就連相安無事都很難做到;若是李自成不幸身死,那麼其部衆多半會分裂,到時候我們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總之還是要先設法與他們取得聯繫。”儒尼奧爾一板一眼地回答道,“至於如何與他們取得的聯繫,經過我們反覆磋商,考慮到清軍已經掌握了相當數量的內河小船,具有一定的內河江面攔截能力,我們決定還是派遣兩艘‘阿穆爾河’級內河蒸汽炮艇沿着長江往上走,然後設法到岳陽、荊州、常德一帶尋找順軍部隊,以便與其取得聯繫。”

“阿穆爾河”級內河蒸汽炮艇是全蒸汽動力,馬力強勁(140馬力)、吃水淺(0.8米)、航速奇快(設計時速10節,極限達12.5節)。即便是在長江、湘江等內河航道上,也具備極強的突防能力。可以想象一下,當兩艘蒸汽炮艇以10節的標準航速航行在長江上的時候,即便被清軍遇到,他們那種航速奇慢、操縱遲緩的小船也拿東岸這種快艇毫無辦法,也來不及組織船隊圍捕東岸人的這兩艘船。甚至他們就連六百里加急傳遞消息的速度都趕不上東岸的這兩艘船的航速,因此,當他們在江面上發現“阿穆爾河”級蒸汽炮艇蹤影的時候,基本也就只能目送了。

一艘“阿穆爾河”級內河炮艇標準排水量爲250噸,由於不是專業的運輸船,因此其滿載排水量只有區區330噸。也就是在去掉標配的備用火炮、機器零部件、燃煤、食水、彈藥以及其他雜物後,該船隻能搭載重約80噸的貨物,兩艘船加起來也只能搭載160噸。不過這個重要合理利用的話倒也差不多夠了,至少能爲李闖的部隊運送相當數量的盔甲、火槍、大炮以及彈藥了,能夠極大地改善他們的處境。李闖的部隊可不是南明那種渣一樣的部隊,還是具備相當戰鬥力的,至少他們不會輕易成爲運輸大隊長,將東岸人贊助的火器裝備白白送給滿清。

聽聞儒尼奧爾這麼說,張旭東沒說什麼,只是仍舊皺着眉頭。也許他是覺得派這兩艘快艇孤軍逆流而上比較危險,不是很靠譜,不過他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再加上這個計劃的制定莫茗本人估計也有參與,此時倒也不方便再說什麼,因此乾脆閉了嘴。

“與李自成部搭上關係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畢竟我們現在還掛着個大順寧海防禦使的頭銜呢。我們的挺身隊系統內也有相當數量的順軍出身的軍官或士兵,他們在李自成部的順軍內肯定有很多熟人,搭上關係毫不費力。”儒尼奧爾少尉解釋道,“不管怎麼樣,我們總得嘗試一下。大順軍隊是南方不多的能對滿清勢力造成威脅的軍隊了,資助他們就等於是在幫助我們自己,對於我們維持大陸均勢的戰略極有幫助。畢竟,他們的軍隊數量都是以萬計的,我們自己的力量還相當有限。”

話說去年十月中旬,本土再次往遠東增調了數艘船隻,除了雷打不動的兩艘蒸汽機帆船外,還有一艘快速巡航艦和兩艘內河蒸汽炮艇——就是“阿穆爾河”號和“遼河”號。與船隊同來的,還有大約300多名波蘭老兵、300多名韃靼騎手;100名來自本土的補充兵;以及一個營的南非八旗步兵——這也是最後一支來自南非的援軍了。

這些官兵到來後,東岸共和國在遠東的兵力更加雄厚了,計有陸軍4個連(含補充連)940餘人、炮兵約160人、司令部參謀警衛及雜役人員60餘人、治安隊斥候200人(已補充)、南非八旗新軍4個營(含補充兵)3400人、黑水港駐防黑人士兵230人、利尻島駐防水兵50人、憲兵50人、各地巡警80多人,以上共計將近5200人,算是東岸人自己可以充分信賴的武裝力量了。

挺身隊系統目前共有官兵6100餘人、騎兵大隊(加上新來的)1200餘騎、煙臺要塞區各炮臺炮兵400餘人(加上新近增募的),以上總計7700人,是接受東岸人直接領導與控制的,忠誠度較高,但不如本土以及南非來的部隊受信任。

最後還有依附於東岸人的附庸武裝,即佔據着濟州島的翟從諤、王家忠、秦尚行三部5500人,恆袞寨、廟街兩處羈縻地丁壯約500人,總計約6000人。這些人中除了翟從諤部兩千人較忠誠外,其餘皆不足信,只能利用。

各部數量加起來也一兩萬了,看起來不少,但真正能拉出去野戰的並不多,大概也就2400名黑人士兵、900名東岸陸軍、騎兵大隊加斥候隊1400人,大約4700人。這四五千人如果再好好練一練,並且配合默契的話,莫茗還是有信心帶着他們與同樣數量的八旗兵進行野戰並取勝的。

至於挺身隊各大隊,戰力參差不齊,成立早的能和戰力較強的清軍綠營進行正面戰鬥,成立晚的大隊雖說已經跟着東岸陸軍出去輪戰過幾次了,不算菜鳥,但戰鬥力仍然堪憂,只能和戰鬥力不咋滴的綠營打打,難堪大用。那些附庸武裝更是沒法說,除了阿穆爾河流域的野人較爲能戰外,那些前青州抗清義軍也就只能欺負下朝鮮人吧,甚至打濟州島上朝鮮人當初都是佔了個出其不意,如果正面戰鬥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呢,可知其戰力如何。

總的來說,以如今東岸軍隊的規模,若是全軍出動,正面對上個兩三萬山東、北直隸以及江北的綠營,基本上還是能夠取勝的,但再多就有些麻煩了,畢竟雙拳難敵四手嘛。而滿清的軍隊如今算下來可就嚇人了,不算滿、蒙、漢八旗拼湊出來的十餘萬人,單就收編的明、順降軍就有六七十萬了,這個數字堆也堆死你了。所以說,還是要找幫手啊,李闖手下雖然屢遭打擊,但湊個能戰之衆十餘萬以上不成問題。這十多萬人再加上拉的民夫,湊個二三十萬人完全沒問題,也能正面扛一扛綠營武裝,絕對是東岸人不容忽視的潛在幫手。

“綜上所述,北方的節點由我們自己直轄的武裝力量組成,西南方的節點由李自成部大順軍組成——也許還得加上將來可能出現的大西軍,東南方的節點由南明政權以及鄭家組成,三面發力、節節抵抗,盡最大努力遲滯滿清統一全國的步伐。”儒尼奧爾少尉將手頭的文件合上,然後擡頭看着講臺下的衆人做結束語道:“南方暑熱,八旗兵丁極其不適應,因此將來南邊的很多戰役還是要靠綠營來打。如果好好資助一下這些幫手,我們也許是真的有機會編織成這套針對滿清朝廷的大網的。滿清一旦無法迅速統一全國,以如今他們激進、壓迫的各種政策,我想這片古老的東方大陸上的戰局也許會起一些新的變化——有利於我們的新變化。”

第三百十六章 軍隊與財政(一)第七十四章 決戰:尾聲(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渾水(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四百零七章 風吹麥浪(一)第四十八章 外交與危機(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羅洽(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來自荷蘭的好消息第六十一章 決戰:插曲(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戰爭與和平(三)第四百七十章 冷凍和麻醉第二百零八章 血肉磨坊(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與突破(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二百零五章 血肉磨坊(四)第九十六章 附屬地建設(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網(五)第三十章 航海學校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斷(一)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四百零八章 風吹麥浪(二)第二十五章 貿易摩擦(一)第二十九章 大開發:貿易第一百二十八章 亂局(三)第三十六章 爲王前驅(一)第六十章 東岸主義(四)第九十四章 附屬地建設(一)第一百零八章 煙臺(三)第三百十九章 傳教實踐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戰鬥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鳥第九章 穩定增長的經濟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九章 狼羣(四)第三十七章 河中堡的困境(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社會變遷(四)第七十三章 目標:蘇伊士港(一)第六十三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策應(四)第一百五十章 亂局(十二)第二十七章 本土:外交(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岱山島第一百五十六章 序曲(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捕鯨(二)第一百零六章 煙臺(一)第二十八章 新華堡(一)第六十二章 決戰:插曲(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燒營房事件(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灼熱的經濟(二)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第六十三章 決戰:主題(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業與外交(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四)第三十九章 平安堡(一)第四百十三章 且戰且退(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一)第七十四章 目標:蘇伊士港(二)第三百十九章 傳教實踐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二百三十七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五十六章 南方的英國人(四)第八十章 偉大的航行(五)第八十一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一)第七十四章 決戰:尾聲(一)第四十八章 外交與危機(三)第二十三章 聖奧古斯丁(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來自荷蘭的壞消息第三十八章 血河(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篳路藍縷(二)第二百九十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一)第八十二章 偉大的航行(七)第五十四章 布宜諾斯艾利斯炮擊事件第二百五十四章 “訪問”(一)第三百十八章 軍隊與財政(三)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第十三章 西大荒(三)第三百零五章 第勒尼安海(二)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方戰區(十)第四百八十九章 風起雲涌(一)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八章 風起雲涌(五)第五十三章 追逐戰(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篳路藍縷(一)第九十三章 南方戰區(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西北走廊(二)第三十二章 西進與鐵礦(二)第二百五十章 危險的發端第一百四十四章 哈巴羅夫的抉擇(一)第四章 艱難的開始(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發展第三十三章 戰爭機器(二)第四十四章 戰備第四章 公司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