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與突破(二)

1645年6月2日,煙臺港。16艘東岸船隻漂浮在港口外海海面上,由於碼頭狹小,目前只容8艘船隻同時靠泊,因此16艘船想要卸完貨卻還得依次來。

首先登上碼頭的自然是莫茗率領的陸軍弟兄們了。他們這六千多人(包括2500名軍夫)回到闊別兩個多月的煙臺港時,一個個都很興奮。煙臺堡守備司令李文長親自前來碼頭迎接莫茗,與他一同前來的,還有部分中高級軍官。

“莫隊長,你們終於回來了,我煙臺堡上下望各位回師可是如望穿秋水啊。”一上來李文長就有些肉麻地說道,讓莫茗無端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莫茗將軍刀和手套隨手扔在李文長的懷裡,然後摘下軍帽,斜睨了一眼他,說道:“咋的了?讓豪格嚇破膽了?”

“他還沒這能耐。”李文長訕笑了聲,然後解釋道:“你們走後豪格倒是派軍又試探着攻過兩次,後來見我軍守禦嚴密,沒有便宜可佔之後就退回去了。目前他們的主要工作還是在這邊築城,準備長期圍困我們,使得煙臺堡失去在陸地上的影響力,同時也截斷我們獲取人口與物資的能力。”

“他倒是挺能扛啊。”莫茗有些驚訝地說道,“四萬步騎加上幾萬夫子,還有大量的馱獸,這消耗的物資可不是什麼小數目。居然堅持到現在還沒有斷糧,這方大猷真是好本事啊。呵呵,現在登萊等地怕是已經天高三尺了吧。”

“幾萬人在這肯定支應不了。事實上我們這些日子來一直在燈塔上用望遠鏡觀察過清軍大營,他們應當是撤了部分兵力回去了。按照瞭望哨那邊觀察得出的結論,清軍很可能是撤了五千馬隊和一萬步卒,目前這裡的清軍數量當在二萬五千人上下,其中馬隊五千。至於豪格本人還在不在這裡不清楚,因爲很早我們就沒見到這位親王的旗幟了。”李文長向莫茗彙報着這些時日來老對手的變動情況。

“二萬五千人……”莫茗右手摩挲着下巴,思索了下後還是搖了搖頭:“我們能夠放心帶上陣進行野戰的戰兵也不過才五千人,而清軍還有着一支五千人的馬隊、以及一面已經具有一定防禦能力的半成品磚牆,還有一定數量的火炮,打起來我們未必能夠佔優。而即便能夠佔優的話,兵力損失應該也不會小。如果死傷人數在五百人以上的話,那麼就是我們的極大失敗,本土兵力也不富餘,你以爲他們還會派部隊過來麼?很難了!”

“那是要謹慎點了。”李文長附和着說道,然後他又開始抱怨:“不過被困在這裡也很鬱悶啊。移民線路被截斷、情報來源被截斷,也沒法出去徵糧,這個要塞,是廢了,清軍的目的也達到了!”

“別光看到我們的難處,清軍也很難受啊。”莫茗一邊朝城內走一邊說道,“動員幾萬夫子來修城牆,來回運輸的馱獸也有幾千上萬頭,再加上兩三萬士兵,以登萊二府如今的情形是不可能養得活的,即便加上青州府也夠嗆。除非方大猷不顧老百姓死活,將他們最後一點口糧也搶走,不然就必然要去那些大地主手裡化緣。地主們嘛,總是善財難捨的,這個時候滿清就會撕下自己一直以來僞裝的對地主縉紳階層溫情的面紗,轉而手握刀把子強徵錢糧了。哈哈,總之對我們是好事。”

兩人一邊說話一邊走到了煙臺堡北城門口,北城門外四個中隊的挺身隊士卒正在出操。莫茗跟所有小隊長以上的指揮官都握了握手,然後勉勵他們勤加苦練,接下來就輪到他們跟隨自己出海作戰了。

北城外的沙壩上也有很多居民在勞作着,他們從西邊沼澤泥地裡挑來了大量淤泥,將這邊的沙壩土質大大改善了一番,然後在這上面種植蔬菜,以供應整座堡壘日常消耗所需。如今煙臺堡的居民經過上一個運輸季的搶運後剩下的已經不多了,截止6月初,煙臺堡北城外芝罘島上的移民安置區內尚有一萬八千人、崆峒島上尚有三千餘人。之所以人這麼少,只要還是由於四月份移民運輸船隊返航後,從煙臺地區拉了大批人去黑水地區屯墾,因爲五月份就要開始種植土豆以及春小麥了。

其中,大泊地區的流民數量目前已經增加到了一萬三千餘人,他們將在那片黑土地上進行春播。他們居住着老一輩移民留下的木屋,使用着老一輩居民遺留下的工具和糧種,耕種着老一輩居民們留下的農田,並等待着初冬時節的來臨。到了那時候,就輪到他們登船前往新大陸了。此外,利尻島上的春小麥種植要比大泊早大半個月左右,因爲這裡的春天氣溫回升較快,目前島上也住着三千名流民。這麼一統計下來,目前遠東地區掌握在東岸手裡的流民數量竟然只剩下三萬七千人了,就這還是算上了新近拉來的近五千名在一路攻克的縣城內招募來的志願墾荒人員了,不然只會更少。

相較於人口,目前煙臺、利尻以及黑水三地的倉庫內還存有總計約3200噸各類糧食。這裡面小麥、粟米、土豆、紅薯、玉米、黑豆、魚蝦、凍肉幾乎什麼都有,如果算熱量的話肯定不止3200噸小麥能夠產生的熱量,畢竟那些海魚以及肉類能夠產生的熱量遠超糧食。這些存糧基本能夠保障現在煙臺、黑水等地所有人吃三個月了,但是這得刨去春播要消耗的大量種糧,因此三個月是肯定不夠的了。不過到了下個月中下旬,大馬哈魚的漁汛又將到來,今年東岸人的漁船比去年還多,將達到7-8艘,漁獲量將會大大增加。因此,在這個季節裡,東岸人是不應該缺少食物的。

所以,還是趕緊多拉些人要緊。現在是跟時間賽跑的時刻呢,誰知道下一刻局勢會變成什麼樣,接下來換一批人繼續出擊,如果招募的志願墾荒人員不足的話,少不得要使用些強制手段拉人。對於那些木匠、鐵匠、醫生之類的有一技之長的人,更是一句廢話也不會和他們多說,直接強行擄走。

秉承着這樣一種宗旨,莫茗等所有人都上岸後,立刻宣佈放他們三天假。三天後挺身隊15-18中隊將上城頭換防,將那些駐守煙臺堡已經多時的3-6中隊換下來。接下來這些之前留守煙臺堡的部隊將出海輪戰,以持續鍛鍊所有部隊的作戰能力。

至於這次出戰的部隊,初定爲陸軍第102連、補充連約400人,八旗新軍第一、三營1550餘人,挺身隊第3-10中隊2000人,煙臺炮兵連全部200人,騎兵大隊全部500人,治安隊斥候150人,軍夫隊軍夫3000人,總兵力7800人,其中戰兵4800人。屆時除了兩艘炮艦留守煙臺港外,其餘十艘大船外加四艘150噸級的中型漁船將悉數出動,進攻的重點依舊是山東和北直隸兩省。遼東因爲人煙稀少、補給不易,被莫茗果斷放棄了,也許只有當他們在其他地方取得了重大戰果後,他纔會出於某種惡趣味而率軍登陸遼東進行一番誇兵耀武。

出擊的地點依舊是處於煙臺清軍以及天津清軍之間的濟南府北部,以及河間府東部沿海州縣。不知道清軍在上次吃過虧以後有沒有往這邊增兵佈防,如果沒有的話那麼免不了要再受一次屈辱。莫茗的計劃是在河間府與濟南府沿海地區活動個一陣子,待吸引大批清軍主力過來後再拍拍屁股上船走人,憑藉船隊無與倫比的機動性再跨海突襲別的地方,讓清軍顧此失彼、防不勝防,徹底攪亂北方形勢,動搖清廷的統治基礎。

莫茗是個乾脆利落的人,他不想無聊地窩在煙臺堡與對面的清軍大眼瞪小眼。清軍爲了徹底孤立煙臺堡,目前已經在南方大興土木,開始修建大量炮樓,炮樓與炮樓之間用兩道土牆或磚牆連着,看樣子是不把煙臺這個黃衣賊軍的據點徹底封死不罷休了。他們打算依靠這些堅固的工事與火炮,與煙臺堡的東岸人形成針鋒相對的僵持局面。

莫茗對清軍的舉動有些無奈。煙臺自從被圍困以來,斥候隊的斥候們出去收集情報都不方便了。以前時不時有一些山東地方抗清武裝偷偷派人過來聯絡、交換情報什麼,現在也都歇菜了,就連德州的那位羅國士羅大人也沒法再與東岸人取得聯繫,這還是讓東岸人比較鬱悶的。這真有點像當年黎塞留指揮的法國大軍圍困拉羅謝爾的胡格諾新教徒一樣,一口氣修了18座堡壘在拉羅謝爾港外圍,將該港封死,徹底變成了一個封閉區域。豪格雖然不是法國人,但並不代表他沒智慧,因此他修建這一連串炮樓和城牆以圍困煙臺堡就很容易理解了。

1645年6月5日夜,已經登船完畢的東岸大軍靜靜坐在船艙內,然後14艘大小船隻在芝罘島和崆峒島上兩座燈塔的指引下悄悄拔錨起航,離開了煙臺港,朝渤海灣而去。

第二十二章 百萬法郎戰爭(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炮臺,三日而下!(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捕鯨(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墾殖局(一)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場(三)第一百十章 南方戰區(六)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線(續二)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二十六章 餘波第一百七十四章 渾水(二)第一百十八章 鬆前藩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變的局勢第十四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五章 安齊拉納納(五)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經濟學(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亂局(十)第二百八十九章 集中護航(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亞的關閉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調(二)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四十九章 戰備之軌道(二)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第九十六章 遠航船隊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十一章 大建設(三)第四十六章 外交與危機(一)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軍第九十二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二)第一百零四章 打草谷(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亞的關閉第四十三章 貿易與殖民(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社會變遷(七)第九十六章 附屬地建設(三)第四十三章 貿易與殖民(二)第六章 鴨子湖(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戰爭催化(二)第六十五章 非洲航線(續五)第二百九十一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八十三章 偉大的航行(八)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二十五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奧斯曼之行(一)第八十二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錐(二)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三十七章 河中堡的困境(一)第八十二章 偉大的航行(七)第五章 護航分艦隊第九十六章 附屬地建設(三)第八十三章 偉大的航行(八)第九十三章 馬島開發計劃(一)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場(一)第三十四章 南鐵速度第四十二章 貿易與殖民(一)第一百四十章 商業與外交(三)第六十六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二)第六十八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四)第四十三章 貿易與殖民(二)第六十一章 炮艦外交(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勢(一)第七十二章 聯合艦隊第三百一十章 貿易往返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十二章 鬚鯨港的戰鬥第七十五章 參謀旅行(一)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亞(八)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九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社會變遷(六)第四十一章 海試第四百九十三章 篳路藍縷(三)第四十六章 聖維森特協定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線(續三)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三百七十四章 二打奇洛埃島第七十二章 大掃蕩第六十一章 非洲航線(續一)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興趣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線(續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區(五)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八十七章 偉大的航行(十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漂洋過海(七)第六十一章 非洲航線(續一)第三百九十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鐵公司(一)第十九章 春耕第六十章 塔城煤礦(一)第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經濟工作(四)第六十章 塔城煤礦(一)第一百章 本土的準備(一)第三十五章 戰爭機器(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經濟工作(四)第五十八章 決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