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渾水(二)

爲了擴大影響,莫茗在和煙臺堡內的軍官們商討一番後,決定趁趙應元在青州發難的機會攪一攪渾水,爭取將局面鬧大一些。最好能將青州整個砸爛,讓清軍野無所掠,那樣就更妙了。到時候撈不着給養,看那些清軍怎麼辦?徵稅麼?那老百姓又跑山裡去了;不徵稅?那吃什麼?難道學李闖拷掠縉紳?那樣就政治不正確了!

從10月下旬出兵後開始,東岸人這支總計4600多人(不含軍夫隊2500人)的部隊進軍神速。他們從煙臺出發,經福山、棲霞、萊陽三縣直趨入萊州即墨縣境,僅僅花了一個星期。而且一路未做任何交戰,各縣的地主武裝望風披靡,沒有任何人敢於阻擋。而更令人噴飯的是,這一路上他們竟然幾乎未消耗任何糧食,因爲每當路過沿途的一些莊子時都有人送上一些糧食、草料、豬羊和銀兩絲絹之類的財貨前來“****”——其實說是送瘟神更準確些,因此他們的糧食不減反增,令莫茗等人暗爽不已。

不過這一路上行來的所見也讓衆人大爲驚訝,原本以爲登州已經夠殘破了,如今他們陡然發現經過上半年張大雅、張千出的十餘萬匪軍這麼一鬧,這萊州府的鰲山衛、即墨縣、膠州、靈山衛等地竟然比登州還要荒蕪。策馬在鄉間馳騁個把小時,入眼所見之處均是無人照料的荒蕪農田,偶爾遇見的一些種上了越冬小麥的農田也都集中在一些鄉下寨堡的旁邊。鄉間村落內少有人居住,反倒是附近的山林裡盜匪衆多,也許說他們是盜匪也不準確,因爲這些盜匪也自己在山裡進行耕作,看起來詭異無比。

當東岸人的大軍於11月3日到達膠州城外的時候,一直奔馳在外的治安隊斥候再次傳回了消息,而這個消息令莫茗等人都有些意外。

“趙應元攻下了益都縣。”莫茗有些驚訝地說道,“翟五和尚的信使說趙應元向王鰲永請降,王鰲永這廝竟然答應了,然後趙應元帶了數百人入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制了全城。然後全城大索,揪出了躲在城內縉紳家裡的滿清戶部、工部侍郎,主持招撫山東河南兩地的王鰲永,這位王大人及其隨從……已經被就地處斬。”

“這麼……奇葩!”茅德勝不可置信地說道。他們也不知道歷史上趙應元是如何攻陷青州城的,甚至連青州有沒有被趙應元攻陷也不清楚,此時乍一聽聞趙應元賺開城門抓住了王鰲永,衆人都有種難以置信的感覺。王鰲永是最早投降清廷的一批官員,此人在山東勞心勞力,四處奔走,幾乎爲滿清招撫山東廢盡了心血,清廷甚至都覺得此人敢擔風險、功勞奇大,都準備給他封爵了,如今竟然倒在了“黎明”前,這不得不說是生活給王鰲永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如今我們怎麼辦?”茅德勝再問。

“怎麼辦?按計劃辦!”莫茗從腰間抽出了指揮刀,肅然說道:“說實話我一直沒看得起趙應元那個牆頭草,可沒想到他膽子這麼大、王鰲永那麼蠢,如今青州府城被攻克,還死了一個督撫大臣,這滿清要是再沒點反應那就說不過去了。好吧,還是按計劃行事!王鰲永死了,滿清在山東羣龍無首,巡撫方大猷在濟南自顧不暇,膠州鎮總兵柯永盛又深陷剿匪治安戰中,那麼我們就仗義地幫趙應元這廝一把,先把這膠州城攻下。柯永盛的老巢,我就不信沒點好東西。現在,我命令,進攻膠州城!”

進攻膠州城的行動很是乏善可陳。這座萊州府的普通州城在四個月前剛剛被十多萬人圍攻了很久,後雖解圍,但城牆一直殘破不堪。而清廷任命的膠州鎮總兵柯永盛在招撫了萊州部分地區後,就立刻率軍開始剿滅膠州本地的韓繼本、高密縣單之賞、即墨縣黃宗賢、週六等人的土匪武裝,而當時在平度州一帶逗留的翟五和尚也被打擊得夠嗆,一路跑到登州境內才堪堪躲開了追殺。柯永盛的膠州鎮軍急着剿滅土匪,自然也沒有對膠州城多加修繕。因此,此刻面對外層包磚都已經脫落了許多的城牆,東岸人的炮兵就輕鬆多了。

當8門長管加農炮被拉出來一一擺放整齊後,城頭本就稀稀拉拉的少數膠州鎮軍就差點跪了。天可憐見,他們在一兩個月前還是明軍呢,這才吃了幾天飽飯、過了幾天舒爽日子,咋就有賊人打上門來了呢?而且這賊人也太囂張了,居然有大炮!還一擺就是八門,這他娘滴還是賊人麼?官軍也沒這麼闊啊!

膠州城殘破的城牆禁不住12磅長管加農炮的猛轟,更何況東岸人的火炮是拉到城牆下的抵近射擊,已經露出內部夯土的城牆在被八門大炮蹂躪了一下午後,露出了一個長達十來米的崩塌區域。其實這還不算誇張,圍攻太原的清軍集中紅衣大炮轟擊太原西北城門,愣是轟塌了整整三十餘丈的城牆。與之相比,威力比清軍紅衣大炮還略強一些的12磅加農重炮這才轟塌了幾丈的城牆,簡直就是小兒科。

幾名治安隊的斥候疾馳着回來向情報參謀報告了一些情報,情報參謀詢問清楚後又立刻向莫茗請示。莫茗聽取彙報後開始向作戰參謀下達命令,很快,早就整裝待發的500餘名騎兵在楊明陽的率領下開始緩緩加速,朝膠州西門方向而去。在騎兵出發後,早就列陣在炮兵陣地前方的7箇中隊1750名挺身隊士兵在軍官的命令下開始向城牆崩塌處前進;八旗新軍兩個營1500餘人早已披上了重甲,拄着長矛列陣在炮兵陣地兩側,而陸軍兩個連的士兵則圍護在輜重車隊兩側,他們與八旗新軍是預備隊,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出擊的。今天這場戰鬥,本來也就是有檢驗這些挺身隊戰力的意思在內。

不過很顯然今天這場對於挺身隊的摸底考試太過簡單了。膠州城內不多的清軍在城牆崩塌的那一刻就打開了西門,然後奪門而出。一開始他們的撤退還算有些秩序,至少還多多少少維持着一個鬆鬆垮垮的陣型,不過在看到數百名黃衣騎兵舉着明晃晃的軍刀逼近過來後,他們立刻慌了。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清軍率先逃跑,他們的逃跑立刻帶動了其他人,更多的人開始扔下武器、剝下盔甲向四野裡逃去。漢軍旗出身的清軍軍官們大聲吼叫、怒聲叱喝,但剛接手部隊一個多月的他們威信還不夠重,這個時候這些前明軍士卒們根本不願搭理他們,開玩笑,他們總共還不到一千步卒,那邊起碼有五六百騎兵,這仗還怎麼打?

戰鬥就這樣還沒開始就結束了。擁擠在西門外的近千名清軍步卒陣型散亂,既無阻擋騎兵的長矛,也無大量遠射程的步弓,五百名騎兵在靠近清軍人羣密集處後陸陸續續打響了手中的手槍,然後一個迴旋再次兜了回去。他們都是在馬上玩了多年的老手了,這種簡單的戰術在出徵前只稍稍訓練了幾天就差不多都掌握了。數百杆手槍在密集的清軍人羣中造成了巨大的殺傷,至少一百多人在這輪打擊中倒了下去,而他們軟弱無力的弓箭反擊只掀翻了寥寥數名騎手。

在看到這些繞回去的騎兵似乎又停在遠處給手銃裝彈後,他們立刻崩潰了,這個時候就連那些漢軍旗的軍官們也失去了繼續抵抗下去的信心,畢竟不是誰都能忍受幹捱打不能還手的痛苦的。他們扔下了武器,脫下了衣甲,大部分人四散朝城外跑去,少部分人則退回了城內。往城外逃跑的清軍在騎兵的追擊下一個個被砍倒在地,尤其是那些漢軍旗的官兵們,他們彷彿又重溫了一下當年在關外對陣清軍失敗潰散後被清軍騎兵追殺的噩夢。而退入城內的大約不到三百人則遇到了已經衝進城內的挺身隊官兵,驚慌失措的他們只草草抵抗了幾個回合便敗下陣來,然後紛紛投降。於是,一場稱不上戰鬥的戰鬥就這樣結束了,從陸軍開始出動到結束,歷時不過半個多小時。

東岸大部隊一直到天微微擦黑才全部進到了城內。作戰參謀自動開始分配部隊控制全城,情報參謀則開始提審俘虜,後勤參謀開始清點府庫、分派人手做飯,聯絡參謀則開始帶着傳令兵四處到各個部隊傳遞命令,總之一切井井有條,專業的參謀們大大減輕了主官的勞動強度,使得他們有更多時間來考慮其他方面的事情。

後勤參謀很快就把莫茗最爲關心的問題報告了上來。經過他們緊張的清點,府庫內大約還有三千多石存糧(兩百多噸),數量不是不多,但也不少了。如今你要想在山東地面上找三四千石糧食出來,你非得去濟南府、東昌府等富裕的府縣找不可,在萊州可不容易。不過這裡畢竟算是柯永盛的本部,有一些存糧和後勤輜重也算是正常。

“城內還有一些武器、盔甲,但質量較差,與挺身隊現有裝備大致相當。我已讓他們將手頭不合的兵器予以汰換,剩下的如何處理還請長官示下。府庫內還有兩萬五千多兩明國庫平銀、三百多匹各類絲絹、大車七十五輛、有用的馬騾三百八十餘匹、豬羊兩百餘口。”後勤參謀繼續彙報。

“糧食、財物連夜開始打包,通通裝上大車。牢裡的罪犯全部釋放,另外在城內開始抓人……算了,我們自己的糧食也不寬裕,先這麼着吧。”莫茗說道。

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五十一章 繳公糧第七十五章 參謀旅行(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火燒營房事件(一)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艱難的談判(五)第三十九章 平安堡(一)第二百章 山雨欲來(二)第四十八章 戰備之軌道(一)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勢(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篳路藍縷(三)第三十八章 血河(一)第三十章 新華堡(三)第六十章 塔城煤礦(一)第二十八章 大開發:墾殖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動的年代第一百零四章 南非新境況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鐵公司(一)第二十三章 百萬法郎戰爭(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虎兕出於柙第七十六章 決戰:尾聲(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區(五)第三百四十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亂局(二)第二章 非洲航線(二)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統治與朝鮮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響(三)第三十七章 爲王前驅(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亂局(八)第七十七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網(一)第八十六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九十六章 山間的戰鬥(二)第三十四章 燧發槍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託兒所”第五十四章 漂洋過海(十六)第四百三十九章 艱難的談判(六)第四章 荷蘭紀行(二)第四十九章 火地島之行(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慘淡經營第八十五章 財富與銷贓(三)第三十一章 西進與鐵礦(一)第三十九章 河中堡的困境(三)第三十七章 河中堡的困境(一)第七十二章 烏江之畔(三)第六十八章 南巴塔哥尼亞(六)第二十三章 漂洋過海(十三)第六十五章 非洲航線(續五)第六十三章 決戰:主題(一)第九章 穩定增長的經濟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三百三十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一)第一百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九十六章 附屬地建設(三)第六十三章 決戰:主題(一)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八十三章 偉大的航行(八)第三十七章 產業發展規劃第一百零五章 新華夏、新危機(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資本(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第一百十八章 見聞(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第十二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四)第三章 非洲航線(三)第七章 狼羣(二)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戰鬥第一百七十二章 移民起運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策應(二)第四十章 “東岸之鷹”號第四十七章 外交與危機(二)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湖西(二)第二十八章 聖奧古斯丁(六)第一百零六章 新華夏、新危機(二)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微調(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登州新氣象第六十九章 農業問題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亂象(二)第一百十章 煙臺(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經濟調查(一)第七十五章 南方戰區(二)第七十三章 決戰:高潮(三)第三十四章 燧發槍第一百九十五章 棉花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鐵公司(二)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貿易第三百六十章 震動全魯第五十五章 目標:太平洋!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