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奧斯曼之行(二)

奧斯曼帝國境內的道路狀況相當糟糕。雖然蘇丹自詡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並且也繼承了羅馬人在帝國境內大力鋪設道路網的傳統,但到了17世紀的今天,很多早年修建的道路早就損毀得很嚴重了。

高摩一行人騎馬走在泥濘不堪的道路上,路邊不時路過一輛慢悠悠的牛車或騾車。偶爾他們還能看到一些駝隊,奧斯曼人似乎很喜歡使用駱駝,他們在歷次與歐洲人的戰爭都大量使用這種性情不穩的動物。它們負重能力極強,毫不在乎爛泥地,比馬匹更不覺得累或渴,只需要極少的照料。15世紀的奧斯曼軍隊就大量使用駱駝馱運軍用物資,而不使用傳統的馬車,這使得他們的推進速度極快。而到了後來,就連希臘等地的農民都發現了駱駝的好處,他們也飼養了一些駱駝來馭使。

高摩等人騎乘的馬匹是產於保加利亞多瑙河南岸拉斯切克地區的馬。這種馬耐粗飼,且特別適應奧斯曼帝國境內廣泛分佈的堅硬、崎嶇的山地岩石地形,因而在巴爾幹山地區被廣泛使用,甚至就連奧斯曼帝國的騎兵部隊都大量使用這種馬。

“在很多年前,蘇萊曼曾經規定,國內的道路網建設必須使得政府的信使能在幾個小時之內從一個地方趕到另一個地方,並且能夠找到替換的馬匹或住宿的地方。不過這套系統到了現在已經逐漸運轉不靈了。”看到高摩等人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艱難前行的樣子,哈桑略有些尷尬地解釋道:“很多地方貴族尤其是魯米利地區的貴族並不是很熱衷修理那些年久失修的公路,這些野蠻的基督徒領主們認爲道路狀況不良能夠加強他們對領地的防禦。而那些無知愚昧的農夫們對此也持同樣的看法,他們認爲這樣就能夠阻止徵稅官員們靠近他們的村莊。所有這一切都導致了道路狀況的急劇惡化,這對我國國內的軍事調動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蘇丹陛下目前已經重視到了這個問題,他已經下令開始重新整修國內的交通道路網絡了,而這也是我們和貴國合作協議的一部分,不是嗎?”

“是的,糟糕的道路設施不光影響了國防安全,甚至也影響到了經濟發展。巴爾幹山區羣山林立,並不適合開鑿運河,因此這裡只能依靠陸上交通。如果道路都是這種狀況的話,貴國淤積在廣闊的內陸地區的木材、糧食、牲畜、羊毛、獸皮等物資將無法有效利用。這些本應都是可以大量出口換取錢財的,但現在都爛在了閉塞的鄉間,真是太遺憾了。”高摩故作遺憾地嘆了口氣,說道。

哈桑所說的合作其實目前還只是一個意向而已,遠遠談不上協議。奧斯曼人要求向東岸共和國進口大量瀝青、水泥等建築物資,並同時聘請一些道路交通建設方面的技術人員,首先協助奧斯曼人修建起一條從伊斯坦布爾直達西部重鎮埃迪爾內(亞得里亞堡)的高品質公路,如果將來道路使用狀況良好的話,雙方可能會繼續將這條路延伸到普羅夫迪夫。

高摩對於奧斯曼人提出的這個請求當然欣喜若狂,不過奧斯曼人將其與“巴耶濟德”號戰列艦的建造捆綁在一起,這令高摩有些撓頭。雖然他是全權外交特使,但這麼重大的事件他也不敢擅自答應,必須先請示國內。不過這個談判嘛,倒是可以先期進行一下,尤其是在奧斯曼人將諸多商業利益與建造戰列艦捆綁在一起的時候,總不能因爲這個事將其他商業交往都攪黃了吧?

奧斯曼宮廷一位蘇丹的近臣透過哈桑向高摩透露,如果東岸人允許爲奧斯曼帝國建造“巴耶濟德”號戰列艦,那麼他們將允許東岸人在帝國境內的薩洛尼卡、士麥那、布爾加斯以及蘇伊士四個地方修建商館,銷售各類商品,同時可以開展女奴貿易。除此之外,他們甚至還允許東岸人投資修建一條位於卡法(即刻赤)鐵礦的貨運軌道鐵路,如果這條鐵路運行起來後被證明效率很高的話,那麼蘇丹陛下就會將其買下,然後在全國各大礦山內推廣東岸人的這種鐵路。當然了,以上各種誘人的商業利益都需要一個前提——即巴耶濟德號戰列艦的開建,如果東岸人迫於壓力不願意向奧斯曼帝國出口這種強大的戰列艦的話,那麼一切就將作罷。以後東岸人只允許在士麥那和蘇伊士的港口交卸數量有限的布匹、皮具、武器等商品,其他的深入商業交流都將被禁止。

這是一顆裹着蜜糖的毒藥。高摩有些哀嘆,奧斯曼人對戰列艦的執着令人感到詫異。也許這和他們面臨的局勢有關,前陣子他們的蘇丹剛剛率軍去攻打克里特島,目前戰事應當還在繼續當中。可能他們害怕教皇再次應威尼斯人的請求號召組建基督聯軍,在愛琴海地區再來一次勒班陀海戰,將奧斯曼帝國海軍徹底擊潰。因此,他們急需這種幾乎可以稱做海上堡壘的鉅艦。

話說到這個份上其實大家都已經很清楚了。如今高摩在等待國內的迴應,而奧斯曼人則在等待高摩的迴應。而在此之前,雙方還在就一些其他的商業合作進行着商談,比如女奴貿易等等。

保加利亞的鄉間非常荒涼,在道路兩側,到處是長得老高的青草以及在青草叢中四處出沒的動物。很多雜草的高度幾乎到人的手肘,令人驚歎這片土地是如此肥沃的同時也對這裡的開發程度之低大感震驚。

不遠處隱隱出現了一個村落。高摩等人策馬過去,只見這個村落的農舍異常簡陋。當地的保加利亞農民往往就是在編好的樹枝牆壁上面覆蓋上樹葉,活脫脫的一個茅屋,比東岸人最初在南非見到的那些科薩人的居舍強不了多少。而聽說瓦拉幾亞地區的農夫還要更加貧窮與落後,他們往往就是在地上挖個洞,然後再在洞上方做個屋頂,一個房屋便成了。他們的農具很多還是木製的,如犁和車輪,一千年來幾乎毫無進步。在西歐地區日益發展的今天,他們已經大大落後於時代了,而這其實也是如今整個奧斯曼帝國的縮影。雖然它表面上仍然如鮮花着錦、烈火烹油一般輝煌無比,但就骨子裡來說已經開始慢慢落後與崩塌了。

這樣的老大帝國市場正是適合東岸人發展的市場!高摩很快做出了判斷,這個帝國遲緩、保守而龐大,對於工商業的認識也相當膚淺。這從他們的經濟最初被猶太人、亞美尼亞人把持,到後來又被英法等外來資本把持就可以看得出來,英法兩國躺在奧斯曼帝國龐大的身軀上面吸了上百年的血,極大地滋養了國內的工業,那麼東岸人同樣也可以做到!而這將從東岸的商品在奧斯曼國內傾銷以及逐步滲透進奧斯曼的港口、道路以及礦山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中開始,而這一切的前提都是答應奧斯曼人海軍方面的合作要求。

該死的!現在一切問題的癥結都在這裡了。高摩有些頭疼,其實他內心是有些傾向於與奧斯曼人合作的,法蘭西人並不是一個良好的合作對象。他們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有自己的雄心壯志,對很多事物的見解也相當超前,因此東岸人在那裡的生意註定不會長久。

但奧斯曼帝國就不同了,他們最近開始的地方分權體制使得他們做出任何一項全國性的改變都顯得相當困難,而且這個國家宮廷內有皇太后干政,宮廷外有弄權的大維齊(相當於後世總理),此外還有林立的地方軍閥,桀驁不馴且屢次叛亂、廢立蘇丹的加尼沙裡近衛軍團,使得這個龐大的帝國給人一種亂糟糟的感覺。這種種的一切使得高摩敏銳地感覺到只要慢慢擺平了奧斯曼國內的種種勢力,並讓渡部分利益大家一起發財的話,也許真的比在法國做生意容易多了。至少這個問題重重的多民族國家從目前來看衰落已不可避免,內憂外患之下也許他們會更加珍惜與東岸人的合作關係。

把奧斯曼帝國變成東岸人的第一大市場!就如後世的印度之於英國一樣,讓奧斯曼帝國也成爲東岸共和國統治世界的皇冠上的明珠吧,高摩隱隱有一種這樣的衝動。

這個村子裡的居民大多是保加利亞人,也有少部分是土耳其人。可以看得出來,這兩個民族之間相處得還算比較融洽,這從兩族婦女之間經常串門來往就看得出來。而且這個村子裡面的很多保加利亞人都是基督徒,而土耳其人卻是******,這都能玩到一起,不得不佩服土耳其人的世俗化做的是相當好的。但如今的情況顯然是在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世俗化在消退,宗教思想在擡頭,奧斯曼帝國何去何從讓人困惑不已。

“你們的‘貨物’在村子後面的營地內,那裡都是一些常年欠稅的異教徒,現在我們從他們的家族中開始徵收女人作爲稅收。”哈桑轉頭朝高摩說道。

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鐵路(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過海(五)第十九章 春耕第一百七十六章 渾水(四)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二百十一章 遊擊(一)第八章 風起雲涌(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識形態第二百五十五章 “訪問”(二)第六十八章 南巴塔哥尼亞(六)第七章 安齊拉納納(七)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過海(一)第二十二章 私掠第七十四章 目標:蘇伊士港(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路時代(二)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四十五章 貿易與殖民(四)第八十二章 大河以西(五)第二百十七章 熱帶沃土(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響(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渾水(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亂局(四)第九十八章 重返黑水港(二)第二章 非洲航線(二)第二十一章 濟南(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將軍的報告第六十章 塔城煤礦(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章 波爾多風雲(七)第三十六章 波爾多的王黨第三十七章 產業發展規劃第八十九章 漂洋過海(十七)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覽會(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護航(一)第九章 大建設(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過海(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動的年代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一百零三章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第二百二十一章 經濟工作(一)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動的年代第六十二章 塔城煤礦(三)第二十八章 大開發:墾殖第十八章 鑄炮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經濟學(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社會變遷(七)第四十九章 火地島之行(下)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十五章 新發展(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經濟學(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捕鯨(三)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針第四百三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四)第六十一章 決戰:插曲(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見聞(四)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線(續四)第五十一章 繳公糧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鹼第二十六章 貿易摩擦(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網(四)第七十七章 集體婚禮第一百七十一章 奧斯曼之行(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湖西(三)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二十七章 貿易摩擦(三)第一百零六章 煙臺(一)第四十二章 河中堡的困境(六)第八十五章 財富與銷贓(三)第十三章 新華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四章 新起點(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戰爭催化(二)第七十三章 目標:蘇伊士港(一)第二十七章 本土:外交(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南太平洋(二)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遊戲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鹼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義(一)第十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九十三章 南方戰區(五)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班牙的凜冬(一)第三百零五章 第勒尼安海(二)第五十六章 齊洛埃島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二章 非洲航線(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方戰區(十)第八十四章 偉大的航行(九)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線(續四)第四十章 “東岸之鷹”號第三百三十七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一)第六十四章 困難與希望(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戰爭催化(二)第十七章 混亂與秩序(三)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