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偉大的航行(四)

“斬波”號甲板上,一名隨船道士正站在那裡,嘴裡不停吟誦着什麼東西。而隨着他的聲音,四名水手將一個紮好口的麻袋緩緩扔進了海中。這是出發以來死去的第九名八旗武士了,這些生長於南非大草原上的孩子也許無法適應長期顛簸的海上航行,自出航以來很多人就一直萎靡不振,少數熬不住的更是直接就死去了。不過幸好船上的水手們和那些八旗武士軍官們一直都嚴密關注着他們身體健康狀況,一旦發現有人死去立刻就會將屍體投進海里,因此沒讓船上爆發什麼傳染病。

儀式結束後,李毅戴上了自己的軍帽,然後走進了三樓艦橋,開始下令:“現在我命令,船隻轉向正北,全速航行,如果發現陸地輪廓,第一時間彙報。”命令下達後,軍官們很快各就各位,並且把消息通過信號旗傳遞給了後面的“破浪”號。

調整好帆桁的兩條探險船以6節的速度全速向正北方向航行,並於4月8日清晨由“斬波”號的瞭望手首先發現了一片連綿的陸地。得知消息的全體船員們頓時歡呼雀躍,在海上漂泊了20天了,雖然這對於經常一個多月上不了岸的東岸水手們來說實在算不了什麼大問題,但誰讓這次是探索陌生航線呢,而且還是如此荒涼偏僻的一條航線,大家的精神壓力從一開始就相當大。

出航時有很多軍官懷疑自己手上的那份手繪地圖到底精不精確,那片傳說中的名叫“澳洲”的大陸到底存不存在,以及這條航線到底能不能走通。如今這一切的疑問都煙消雲散了,毫無疑問大家發現了大片的陸地,而且看起來這片陸地並不是某個島嶼,因爲它看起來綿延出去很遠,直達遠方的海平面盡頭。

兩艘船已經很久沒上岸了,在風浪較大的南印度洋航行了這麼久,不光那些八旗武士們有些暈,渴望下船上岸休整休整,就連很多水手們也迫切地希望能夠將腳踏上堅實的陸地。而且不光如此,大家還希望能夠補充一些新鮮淡水,水艙裡那些充滿了可疑綠色懸濁物的淡水他們可是不想再喝了。

“斬波”號降下了所有風帆,改用全蒸汽動力航行。她在前面領着頭,“破浪”號緊隨其後,兩艘船此時開始轉向正西,逆着風向和洋流緩慢地航行着。岸邊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色,李毅站在船艉甲板頂上用望遠鏡觀察着,發現這裡是一片平坦的大草原地帶,看得出來比較乾旱,航行了大半個小時竟然連樹木都很少見到。

兩艘船就這樣以2-2.5節的低速沿着海岸朝西航行着,一直到了下午天色將黑的傍晚時分,岸邊的陸地上纔開始出現了大片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李毅翻了翻手頭的資料,覺得自己可能已經很接近澳洲大陸的西南角了。這裡是地中海氣候,不像澳洲大部分地區,這裡每年的降水還算豐富,因此孕育了岸邊的大片原始森林。考慮到天色將黑,兩條船可不敢在這種不熟悉的近岸海域摸黑航行,萬一觸礁或者擱淺了那可不是鬧着玩的。因此,兩條船都關閉了主機,下了首尾雙錨,就這樣停泊在海面上過夜。

4月9日清晨六點鐘,剛剛吃完早餐的水手們在軍官的大聲命令下收起了船錨,發動了蒸汽機繼續朝前航行。而兩條船上的航海長和實習籌謀們早就站在艦橋內,舉着望遠鏡仔細觀察着岸邊的地形,開始繪製地圖,並且與手頭已有的地圖進行比對,以確定如今自己到底身處什麼地方。

在穿過一片島羣后,幾名實習參謀在對比了手頭的地圖後,終於確定了自己的位置——他們一致認爲如今船隊正位於大澳洲灣內的格蘭德角附近,李毅在聽取了他們的分析後也認可了他們的意見。既然確定了自己的位置,那麼事情就好辦多了,李毅攤開了手上一份密級很高的大比例精確地圖,在仔細尋找了一番後,直接將手指往地圖上某處一點,說道:“就這裡!繼續向前航行150海里,我們在這裡下錨上岸。”

“遵命,長官!”強森上士瞄了一眼那份地圖。那份地圖是用鉛筆畫的,看起來很精確,精確到海岸線的每個褶皺都描繪了出來。上面很多地方還標註了經緯度,一些較大的河流也被畫了出來,據說是國內那幫貴族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海圖。

也不知道他們的祖先當初花費了多少努力,歷經了多少艱難險阻才完整地探索出了這片海岸,強森上士都有些肅然起敬了。不過此時顯然不是感慨這些東西的時候,強森收起了自己的情緒,大步走出了艦橋,他要去向水手們傳達命令了。

兩艘探險船在4月12日中午終於抵達了李毅在海圖上敲定的地點。這裡是一片優良的避風港灣,一道斜插如海的半島將洶涌而來的海浪阻隔在外,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避風灣。兩艘船上同時放下了許多小艇,強森上士帶着水手們划着小艇進入了海灣內,開始測量水深、標註航道。

在忙活了大半天后,一直到天快要擦黑時,強森上士才終於帶着水手們回到了大船上。很快,兩艘探險船一前一後沿着標註好的航道駛進了這個天然港灣內,然後選擇一個近岸處下錨停泊。謝天謝地,這裡的海底不是堅硬的石頭,而是有粘滯性的淤泥,這使得鐵錨能夠牢牢固定在海底。

第二天天一亮,兩艘船上便放下了好幾艘小艇,水手們划着小艇將大批八旗武士送上了岸。這些八旗武士手持長矛、步弓,將四周仔仔細細搜了個遍,並沒有發現任何人類活動的蹤跡。在確認這是一塊荒無人煙的土地後,李毅也乘坐着小艇上了岸。

他用腳上的牛皮軍靴使勁在地上蹬了蹬,然後咧嘴笑了。這裡就是後世西澳地區的奧爾巴尼港啊,一座天然良港。而眼前這塊不大的海灣應該就是所謂的皇家公主灣了,皇家公主灣東面的海灣應當就是後世的喬治王峽灣了,這裡應當也是後世西澳地區最早有歐洲人活動的地區。當然,如今這裡歸東岸人了!兩名水手在海灘上埋下了一塊石碑,正式宣示了華夏東岸共和國對這裡的主權要求。

既然宣示了主權,那麼李毅接下來就過起了給這片新“發現”的土地命名的癮。這個地方大概是此刻地球上最孤獨的地區了吧,嗯,那座孤零零的山就叫孤山,這片海灣就叫孤山灣吧。一名海軍實習參謀站在李毅身後,在聽到他的話語後立刻忠實地在一份新繪製的地圖上寫下了這個名字。

水手們在一些八旗武士的護衛下上岸尋找水源去了,而剩下的四百多名八旗武士此時也已經悉數上岸。在踏上堅實的陸地上,他們中很多被風浪折磨得快要發瘋的傢伙們幾乎都快感動得哭了。八旗武士首領莫大勇奉李毅命令,帶着一幫精神頭還算好的八旗武士開始去內陸森林邊緣砍伐一些樹木。

按照李毅的想法,部分身體狀況實在太差,已經不適合繼續跟隨船隊航行下去的八旗武士將被臨時安置在這裡。而現在大家需要做的,就是爲他們修建一道簡單的防禦和居住設施,比如木柵欄、房屋什麼的。一些沒有活幹的水手們也加入了進來,他們從船艙內搬出了很多拉鋸、伐木斧,然後去森林邊砍樹。

大夥兒就這樣一直忙活了好幾天,直到爲即將留守此地的大約七八十名八旗武士建起了一道木柵欄圍牆、兩座瞭望塔和一排十來間木屋後,才終於準備收工回船。莫大勇在留守此地的八旗武士內任命了一正一副兩名管理者,囑咐他們在此地堅守崗位,如果有餘力的話最好再在海岸邊修起一座木質棧橋,以方便下次有船隻來到後停靠。

探險船隊給他們留下了足夠吃兩年的糧食、一公一母兩頭駝峰牛、一些糧種農具、工具武器以及鹽巴布匹等生活物資,甚至還遺留了兩門4磅小炮給他們。雖然這地區沒發現有土著活動,而且就算有的話多半也處於石器時代,但有備無患總沒錯不是。

一切都安排妥當後,4月15日,休整了好幾天的探險船隊離開了那些孤獨鎮守在此地的數十名八旗武士,離開了孤山海灣,開始順着洋流與西風,繼續朝東前進。這次有了東西方向綿延的澳洲陸地做參照物,沿着大澳洲灣海域向東航行的東岸探險船隊的旅途便順利了許多。沿途風浪也不甚大,洋流、風向都給足了面子,這往澳洲東海岸而去的航行當真是愜意無比。

第六十一章 決戰:插曲(三)第二百十六章 熱帶沃土(二)第十九章 春耕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第四十二章 波爾多來信第二十五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一)第一百章 本土的準備(一)第二百七十章 澳洲的牛鬼蛇神第四十四章 波爾多風雲(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變的局勢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七十三章 決戰:高潮(三)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二十一章 訓練第五十六章 波爾多風雲(十三)第五十七章 “破浪”號的首航(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三百七十七章 困境第七十六章 決戰:尾聲(三)第四十一章 血河(四)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變化第二百四十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一)第八十八章 偉大的航行(十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應(七)第二十章 人代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創業與發展(三)第一百零七章 哥薩克與滿洲人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國人(三)第七章 風起雲涌(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合作(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網(二)第十四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十章 聖奧古斯丁(八)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過海(三)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禦第四十四章 貿易與殖民(三)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亞(五)第四章 公司在行動第二十三章 深固根本(九)第四百五十六章 談判指導方針第三十三章 西進與鐵礦(三)第十九章 深固根本(五)第二十八章 烏江之畔(一)第三十五章 戰爭機器(四)第三百五十章 撤退(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創業與發展(一)第四百章 新青島,新生活(一)第九十二章 南方戰區(四)第三百一十章 貿易往返第七十章 突然惡化的局勢第五十章 戰備之軌道(三)第七十三章 決戰:高潮(三)第七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一)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場(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渾水(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熱的經濟(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橋口屋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一)第六十九章 決戰:間奏(二)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四章 公司在行動第二百四十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一)第二十二章 百萬法郎戰爭(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博覽會(二)第五十六章 齊洛埃島第二百五十九章 與生意人的外交(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聖菲,指日而克!(一)第二十七章 本土:外交(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從南到北(三)第三十四章 戰爭機器(三)第三十章 航海學校第四百九十一章 篳路藍縷(一)第五十六章 南方的英國人(四)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四十章 杭州灣(一)第九十四章 附屬地建設(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應(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亂局(六)第四十九章 恢復性發展(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鹼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線(續四)第七章 安齊拉納納(七)第七十六章 決戰:尾聲(三)第二十三章 深固根本(九)第四十五章 西班牙補給船第一百七十一章 奧斯曼之行(三)第二百十三章 福爾摩沙來客(一)第四十五章 西班牙補給船第三章 新起點(三)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創業與發展(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五十六章 齊洛埃島第二十二章 漂洋過海(十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從南到北(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與航運(一)第二十五章 貿易摩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