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人心

5月5日,晴。

烏拉圭的秋天一直是金科拉最喜歡的天氣,因爲這往往意味着收穫。

3000畝大豆已經到了收穫的時節,以往這個時候,金科拉早就求爺爺告奶奶地跑到執委會要求調撥人手,然後忍受着各部門負責人難看的臉色和各種風言風語,艱難地進行着糧食收穫。

而今年金科拉的運氣比較不錯,他輕而易舉地就找到了收割的人手。400名剛剛結束港口防波堤工程修建還沒來得及被分配出去的移民被金科拉第一時間截了下來。其實,這也變相說明東岸公司如今的人力資源已經小有規模了。連建築隊都能輕易組織幾百人,還不影響其他部門的正常運作,這本身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其實,現在人口對於執委會來說真的是一個挺矛盾的話題。

一方面是穿越衆對於人力的極度渴求,另一方面卻是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般永遠懸掛在穿越衆頭頂無法擺脫的糧食危機。穿越衆的糧食儲備永遠是在低位徘徊的,每次剛收穫了些糧食打底後,又很快被快速增長的人口數量所抵消。

根據最新一輪統計,截止1632年5月5日,穿越衆轄下的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3169人。其中穿越衆及自由民928人,戰俘奴隸317人,契約奴移民1924人。這麼多人口,每天需要消耗的糧食及魚類就接近萬斤。

而目前東岸公司倉庫裡的糧食儲備有多少呢?在4月份開拓大隊第2和第3生產隊各500畝土豆、第4生產隊500畝小麥播種完畢後,倉庫內存量糧食約爲:土豆24萬斤、各類魚製品9萬斤和小麥0.6萬斤,算起來也就是35天左右的糧食儲備,剛剛夠撐到6月上旬第1生產隊的1000畝土豆收穫。

還好這期間每天還有3000多斤的穩定漁獲,使得大家的糧食儲備不用繃得那麼緊、那麼懸乎。如今可以說是執委會極爲脆弱的時刻,再來個幾百移民就將徹底擊潰東岸公司脆弱的糧食鏈條。瞭解瞭如今的糧庫有多麼的空虛,你就能充分理解如今這即將收穫的3000畝大豆對於東岸公司的重大意義了。

400名還沒分配出去的芬蘭人和捷克人被組織起來進行了搶收,三天時間這些勤懇的農夫們就將大豆收割、脫粒完成。入庫時統計,3000畝大豆共收穫了16.5萬斤,稍稍超出了金科拉的預期。

收割大豆的時候,航海學校和新成立的定遠陸軍軍官學校的100多名學生也被拉過來幫忙,算是他們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這140名學生兵年齡最小的10歲,最大的不超過15歲,正是可塑性極強的時候。執委會對於他們寄予了厚望,因爲這是傳遞及維護穿越衆核心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重要嘗試。

除了定遠陸軍軍官學校和航海學校以外,執委會還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建了三所普通小學,並強制要求所有適齡兒童入學就讀。送孩子入學的父母除了可以讓孩子享受免費的一日三餐之外,還將得到每年兩元錢的補助;而違反規定的父母,得到的則將是繁重的勞役懲罰。

學校推行漢語教學,並且鼓勵學生們回家也儘量說漢語。學校的課程都是教育委員杜雯親自審定核發的,目前共有語文、數學、自然、社會、藝術等課程。還好穿越衆這邊教師多,這回他們總算能做回老本行了。

除了對下一代展開同化教育外,穿越衆對於現階段占人口大多數的成年移民們也使用了各種方式爭取凝聚力。

按照執委會1631年規定,每位移民必須定期參加夜校學習漢語和各項規章制度。當然,夜校學習內容也不全是這兩樣,偶爾也會有一些變動,比如教授一些穿越衆的價值觀、思考問題的方式。不過這些手段對於思想已經成型的成年人來說效果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對付他們還是經濟手段和憶苦思甜更有效。

“1626年,華倫斯坦在上匈牙利開徵戰爭稅,超過25000人破產;1627年,西里西亞2000名農夫遭到華倫斯坦軍隊搶劫謀殺;1628年,梅克倫堡被攻克,城內居民遭到華倫斯坦軍隊的洗劫,超過500人死於謀殺。”

“1627年,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盧特戰敗,倉皇撤退的丹麥人將周圍洗劫一空;1629年丹麥與奧地利簽署合約,爲了支付賠款,在挪威、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施泰因地區大幅增稅,大量農民破產,很多人死於疾病與飢餓。”

“1631年,蒂利伯爵攻佔馬格德堡,一番洗劫殺戮後馬格德堡人口減少了四分之一。”

“1631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在波美拉尼亞大量徵發男丁入伍。”

“1631年,布拉格被薩克森人攻破,僱傭軍在城內大肆搶劫,死亡人數不詳。”

……

這些三十年戰爭交戰各方的黑材料由外交委員高摩編寫整理,然後下發到北德意志地區移民集中的第1、第2和第3生產隊,由教育部宣傳科派出的工作組在夜校中廣爲宣傳。由於這些材料都是基於事實,而這些事又大多發生在這些移民的身邊,所以很能引起這些德意志移民的共鳴。

宣傳科然後又加了把火,將他們移民前後的生活做了對比。並由幾個暗中被收買的移民上臺現身說法,訴說自己之前在北德地區各邦國之間因爲戰爭而顛沛流離、掙扎求生的生活,和移民到烏拉圭之後安定祥和的生活。由於這完全是移民們的本色出演,所以效果看起來相當不錯。

除此之外,民事委員肖明禮在自己的管轄權力內還新成立了一個宗教事務處。目前編制爲5人:助理牧師葉永星、弗朗西斯牧師、裴德羅神父(就是在查魯亞人村落裡被抓獲的那傢伙)、註冊道士王寶、於慈,處長由葉永星兼任。

這些宗教人士或是穿越衆,或是投靠過來的歐洲神棍,節操什麼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就完全是浮雲。

宗教事務處的葉大處長將這些人分配到不同區域發展信徒,同時通過宗教這個切入點在各個場合向移民們宣揚夾帶穿越衆私貨的言論。於潛移默化之中一點一滴地改造他們的思想。

由於那些歐洲移民們大多已經有了穩固的信仰,所以王寶和於慈兩人乾脆把因爲最近不斷捕獲,人數已經達到將近300的查魯亞人作爲傳教對象。這些查魯亞人都被判了五年勞役,目前被集中安置在大魚河兩岸,男人負責伐木,女人在農業部門的指導下種植蔬菜,小孩則被送到學校強制進行漢化教育。

由於他們兩人是穿越衆,所以往宗教事務處和民政部門跑資金、跑政策非常容易。這不,爲了提高傳教成功率,王寶二人不但從宗教事務處葉永星那裡跑來了50元的資金和一些物資的調配權,還從內務部獲得了信仰道教可以獲得減刑的承諾。

這項逆天的政策使他倆的傳教事業如同安上了火箭發動機般一飛沖天,不但查魯亞人很多入了教,就連在石灰岩礦山苦逼地挖礦的那些歐洲戰俘們都有不少表示願意信仰太上老君真神。

裴德羅神父看到這樣的情況大爲眼紅。由於移民們大多是新教徒,裴德羅神父根本吃不開,再加上宗教事務處對他申請傳教經費的事情拖拖拉拉,敷衍了事,這個沒節操的傢伙乾脆秘密跑到王寶面前表示願意歸信太上老君真神。

哭笑不得的王寶將情況上報給了葉永星,葉永星對這個死皮賴臉卻又利慾薰心的神父也很無語。最後,安慰了一番,並許諾以後會追加給他傳教經費,讓他安心去做執委會的招牌。

1632年5月31日,第一座道觀在大魚河南岸建成,百餘名教徒參加了道觀的落成典禮。

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三百九十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三)第四百五十章 社會變遷(二)第三十六章 波爾多的王黨第二百六十四章 網(二)第七十一章 換血計劃第四百三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經濟學(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華夏、新危機(五)第十二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場面第三百六十六章 合作(三)第六十五章 頹勢與調整(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西北走廊(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燃燒的瓦爾迪維亞第十章 庫艾特的到來第二百十六章 熱帶沃土(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訪問”(二)第七十二章 大掃蕩第七十五章 南方戰區(二)第三百零四章 第勒尼安海(一)第六章 安齊拉納納(六)第四百五十章 社會變遷(二)第三章 艱難的開始(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鄉行動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二百十三章 福爾摩沙來客(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班牙的凜冬(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護航(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移民起運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方(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僵持與突破(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業與外交(四)第一百十八章 鬆前藩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場(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經濟調查(二)第三十六章 東岸見聞錄(續)第五十章 戰備之軌道(三)第二十二章 漂洋過海(十二)第五十章 戰備之軌道(三)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三章 艱難的開始(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魯艦隊的絕唱(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奧斯曼之行(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七十三章 目標:蘇伊士港(一)第三十章 新華堡(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七十二章 海軍與海盜(七)第一百十四章 河間奴(一)第五十六章 “破浪”號的首航(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識形態第六章 安齊拉納納(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網(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響(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國離鄉(二)第一百零七章 哥薩克與滿洲人第六十二章 塔城煤礦(三)第四十一章 杭州灣(二)第六十三章 困難與希望(一)第二百十六章 熱帶沃土(二)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八十二章 偉大的航行(七)第四百六十一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一)第二百章 山雨欲來(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能放棄的土地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二十四章 卡瑪部落第五十五章 訛詐第四百八十七章 漂洋過海(十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變幻的風雲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班牙的凜冬(二)第四十四章 戰備第十章 庫艾特的到來第二百九十五章 去國離鄉(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二)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十一章 新移民(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合作(一)第二十一章 深固根本(七)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一百十四章 河間奴(一)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九十一章 登萊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與外交(六)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亞(一)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二十九章 新華堡(二)第七十章章 明輪船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禦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義(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貿易與消息第八十五章 偉大的航行(十)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爭催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