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

1638年底才設立的棉農鄉、鎮遠鄉(已撤堡設鄉)這兩年來在農業部、紡織工業總局、西北墾殖銀行派出的大量流動業務員、技術員的幫助下,兩地近四千居民目前已經初步站穩了腳跟。

其中棉農鄉陸續開闢出了棉田三萬畝,1640年全年預計收穫皮棉1500噸,再加上兵團堡及平安鎮附近開闢的一些棉田,目前已經能夠供應國內三分之一的棉紡織原料需求了。不過這個比例在周大河看來還是太小,至少要提高到70%以上才靠譜。

棉花對於如今已經成了華夏東岸共和國財政支柱的紡織業(軍工出口不穩定)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保證原材料的供應安全,則是整個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令人欣慰的是,國家領導人目前的思路很清晰,對東岸共和國孱弱的原材料海上供應線也看得極爲清楚,這兩年來一直在努力提高棉花、羊毛的自給率。

無奈紡織業發展增速太快,這幾年來棉布年出口量從最初的十餘萬匹一直增加到去年的超過五十萬匹,與之相對應的是,對原材料棉花的需求量也急速增長。儘管國內已經大力開闢了許多棉田,但缺口仍然巨大,甚至於連法屬聖多明各(海地)的棉花產量都有些不足,紡織工業總局開始轉向巴西、佛羅里達等地進口一些當地棉花,當然這同樣帶動了兩地殖民莊園主們大力投資棉花種植業。

近來政務院、紡織工業總局、棉農鄉政府一直在大力投資基礎設施,開闢新的棉田。但苦於人手的不足,棉田規模增長有限,最近他們更是開始向執委會申請了奴隸配額,以儘快提高國內棉花的產量。在周大河看來,也許過不了幾年,東岸的棉花自給率就能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馬車仍然在不緊不慢地開着,而車上的人都陷入了沉默。不過好在路程並沒有太遠,不過才一個小時出頭,馬車便穩穩地停在了鎮遠堡南門外的公交車站。所謂的公交車站,其實也就是三間磚瓦平房外加一個帶圍牆的院子而已。院子內停放車輛,三間平房中一間存放零件、工具,一間是馬棚,還有一間則供值班人員居住。

“劉技術員”一把拽住正站在車站門口東張西望的周大河,嘴裡直嚷嚷道:“走,小兄弟,這都晌午了,咱先去吃飯。”

周大河這會兒肚子正也餓了,便沒有推辭,和劉技術員一起朝城內走去。

鎮遠堡南城門口站着幾名警察,其中一人更是穿着內務部警察的黑色制服,棉農鄉的間諜大案剛過去沒多久,作爲鄰近地區的鎮遠鄉也不敢怠慢,對於外來人口的盤查極爲嚴格。這不,那名內務部警察拿着周大河的身份證、報到證以及由西北墾殖銀行總行開具的介紹信仔仔細細看了很久,這才面無表情地交還給了他,放行過去。

緊鄰南城門的就是鎮遠堡的商業區。說是商業區,當然沒法和定遠堡、東方港以及平安鎮那種大地方相比,這裡的所謂商業區也不過就集中了一家中等規模的雜貨鋪、一家專營糧油乾果的糧鋪以及幾家小飯館罷了。劉技術員告訴周大河,雜貨鋪和糧鋪都是政府開辦的,用於向老百姓平價出售生產、生活消費品,而那些小飯館則是私人開辦的。

周大河和劉技術員一前一後地走着,地面是碎石子路,看起來還算平整。路的左側是幾間倉庫模樣的石質平房,劉技術員告訴他,這是城內的軍械庫和物資庫,存放着一些火槍、大炮之類的武器以及糧食、棉花等物資。果不其然,周大河觀察到了這些房屋的門口都有着持槍民兵在值守。

路的右側是雜貨鋪和糧鋪。雜貨鋪內商品種類繁多,大到農具砍刀,小到針頭線腦,從生產工具到生活消費品,幾乎應有盡有。而糧鋪內的商品也很豐富,除了少量昂貴的大米以外,小麥由於被軍方大量徵購供應也不是很充足,不過普通百姓大量食用消費的東岸土豆、南非高粱則是敞開了供應。主食之外,副食的供應也不遜色:鹹魚幹、香腸、皮蛋、南非鴕鳥蛋、羚羊肉乾等把貨架擺得滿滿當當的。

除了這些,店內最受歡迎的當屬各地運來的水果了。幾個月前鎮遠堡本地居民剛剛將剪下來的羊毛統一拿到了紡織工業總局的羊毛收購站進行出售,因此他們手頭如今都有了些餘錢,很多節儉了多年的老百姓在吃穿不愁的情況下如今也對水果這類以前的非生活必需品產生了一定的消費需求,這從水果貨架前略顯密集的人羣就可以看得出來。

周大河稍稍瞥了一眼,只見貨架上擺放了許多本地出產的葡萄乾、大棗、板栗,以及巴西運過來的一些熱帶水果,甚至就連新華夏地區的椰子都堂而皇之地擺放在了貨架上。

“嘿嘿,沒想到吧?”看到周大河被糧鋪裡熙熙攘攘的人羣吸引住,略顯自豪地說道:“本地的老百姓家家戶戶養羊,年底的時候大家都會殺一頭沒法剪毛的山羊來過年,這不,這才過年沒幾個月,大家早就吃這玩意兒吃膩了。恐怕你還不知道吧,在鎮遠堡,豬肉的價格是羊肉的三倍。嘿嘿,爲啥,豬少啊!都得從南邊定遠鄉那裡用小火輪運過來,能不貴嘛!對了,這水果可也不比羊肉便宜多少啊!尤其是這從新華夏地區運來的椰子,個大肉厚,吃起來口感不錯!新華夏地區知道麼?那可是咱國家又打下來的一塊地啊,聽說那邊富得流油呢,土人天天睡大覺不用幹活也從不餓肚子。”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由於東岸處在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相反。因此,政務院便組織人手花費數年時間編制了一份東岸曆法。此歷仿中國農曆,由史志辦公室的白斯文白大主任依據本地氣候編制出了新的二十四節氣,與西曆並行,具有指導農業生產的意義。東岸歷頒佈施行後,春節的日期一般也就從年初挪到了年中,因此纔有劉技術員所說的本地老百姓剛過完年沒多久的說法。

聽到劉技術員這麼說,周大河嘿嘿笑了笑,沒有吱聲。他當然知道新華夏殖民地,因爲他的一個一起從大明逃難來的哥們如今正在陸軍101連當排長。一月份的時候他還在家裡種土豆呢,二月份就被緊急徵召起來進行集中訓練,然後他們全連就被裝船運往了南非,再後來就去了新華堡。

上個月他從新華堡寫的一份信件隨着南非過來的船隻運到了東方港,然後被郵差送到了周大河的手裡。他的哥們在信裡先是訴了一下苦,都是說那裡蚊蟲多麼多麼要命、天氣多麼多麼不好以及奴隸多麼多麼蠢笨之類的抱怨,然後又詳細敘說了那邊土地的富饒程度、海灣裡魚蝦的豐富程度,說得周大河都有些動心了。要是當時西北墾殖銀行去那邊開分支機構的話,周大河他肯定會第一個報名。

兩人又往前走了一段,此時路兩邊露出了幾家私人小飯館,劉技術員帶着周大河走進了第一家。說實話,這家店並不大,只有五六張桌子而已,此時正是飯點,店裡坐滿了人。劉技術員四處看了看,然後便拉着周大河坐到了裡邊角落裡的一張桌子旁。

這張桌子邊已經坐了一個人。周大河隨便一看,便被雷得不輕。此君身上穿着一件破破爛爛的衣衫,渾身散發着一種難聞的異味,看樣子已經有很多天沒洗澡了。如今的東岸共和國境內還有混的這麼悽慘的人?

“阿爾巴尼亞人,叫博格丹,前些日子從西邊越境過來的。”劉技術員和周大河小聲說道:“現在在城外替人收集羊糞,平安鎮那邊專門有人來收購。這人據說以前在阿爾巴尼亞也是名門之後呢,會讀書寫字,也會算術,而且聽說還和土耳其人幹過仗,後來逃到了奧地利境內,沒想到又被奧地利人給送到了西班牙佬的拉普拉塔。嘿嘿,也真夠悽慘的。按說以前呢,他這樣的人也不至於這麼落魄,找個一般的工作也不難。可誰讓前陣子出了個間諜大案呢,如今像他們這種能寫會算、來歷不明的歐洲人,已經沒人敢僱傭了,呵呵,算他倒黴。”

兩人說話間,博格丹擡頭看了他們一眼,然後又低下頭繼續吃他那碗牛肉粉絲湯。

周大河哦了一聲,剛纔博格丹擡頭的一瞬間他看了一眼,這人臉上有道刀疤,看起來極爲嚇人,但眼神卻極爲堅毅,大概是常年在逆境中和土耳其人作戰鍛煉出來的緣故。

“老闆,來兩碗牛肉粉絲湯,再來一盤醬牛肉,兩碟小菜。”劉技術員大喊了一聲。這家店老闆據說是從安徽淮南地區來的明朝移民,小店主打牛肉湯,後來又參照東岸飲食習慣在牛肉湯內加入了由土豆粉製作的粉絲,便成了牛肉粉絲湯,生意據說還不錯。

第四十二章 平安堡(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聖菲,指日而克!(一)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渾水(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軍的意志第六十二章 塔城煤礦(三)第一百十八章 鬆前藩第六十四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捕鯨(一)第二十二章 百萬法郎戰爭(一)第十章 南巴塔哥尼亞(三)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七十七章 西線無戰事第六十五章 決戰:主題(三)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太平洋(五)第五十章 金融市場(二)第七十三章 烏江之畔(四)第八十五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一百零九章 遠東根基第九十六章 山間的戰鬥(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區(二)第七十四章 決戰:尾聲(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錢荒與票據(一)第一百八十章 渾水(九)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設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九十六章 山間的戰鬥(二)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三十七章 河中堡的困境(一)第三十一章 黑河之濱(二)第四百九十章 風起雲涌(二)第二百七十章 澳洲的牛鬼蛇神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合作(三)第六十二章 東岸主義(六)第一百四十九章 亂局(十一)第四十八章 波爾多風雲(五)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銀行體系第二百章 山雨欲來(二)第七十五章 決戰:尾聲(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過海(六)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線(續二)第二章 安齊拉納納(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護航(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一)第三十六章 東岸見聞錄(續)第二百三十二章 穩固的後方第八十五章 偉大的航行(十)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會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市場(一)第六十九章 決戰:間奏(二)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十七章 混亂與秩序(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應(三)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五十四章 波爾多風雲(十一)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針第七章 狼羣(二)第一百零一章 開拓總局(一)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飢渴症第四百八十章 南鐵公司(三)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烏江之畔(七)第五十二章 追逐戰(一)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島,新生活(四)第九十六章 附屬地建設(三)第六十五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三)第一百四十章 商業與外交(三)第十五章 新發展(四)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應(七)第五十章 波爾多風雲(七)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渾水(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義(一)第二十章 進擊的艦隊(二)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經濟學(一)第五十八章 決戰:發展第二百二十八章 瘋狂的棉花第一百十章 煙臺(五)第五十八章 “破浪”號的首航(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亂局(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三十二章 西進與鐵礦(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岱山島第四十章 杭州灣(一)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十章 庫艾特的到來第二百六十四章 網(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六十三章 鎩羽而歸的艦隊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三百十八章 軍隊與財政(三)第十五章 新發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