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農業問題

硝酸鉀的出產使得無論是軍工部門還是農業部門都歡飲鼓舞。

軍工部門欣喜的是他們終於有了能夠自產火藥的希望。說實話,在硝酸鉀和硫磺二者之間,硫磺好進口,硝酸鉀就難弄了。主要還是因爲歐洲的硝土產量本來就有限,而這有限的產出更是幾乎全被拿去製作了火藥。如今有了硝酸鉀,軍工部門只要派船去智利或秘魯地區拉一船硫磺回來——這玩意兒那裡多的是,智利的火山口、秘魯的科隆羣島(火山島)上面這類天然硫磺很多,一次拉個幾百噸回來製成火藥就夠東岸海陸軍用很久了。

除了軍工部門欣喜之外,農業部門也是高興萬分。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爲硝酸鉀也是難得的複合肥料呢(同時含有氮、鉀),對於植物生長有着難以估量的作用。因此,當北方火藥廠第一次出產硝土的時候,農業部長金科拉可是到場的唯一一位中央委員級別的高官——他是來看他未來的化肥的。

1639年1月3日,當硝土車間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們將那些純白色的晶體放在衆人面前的時候,金科拉是第一個跑上去仔細看起來的。

“金部長,每畝硝田收穫純淨硝酸鉀300公斤。”前中學化學教師張澤成得意洋洋地說道,“馬上天氣轉熱,硝田會進入快速出產期,半個月就可以刮一次硝土,每畝的產量也會有所提升。折算下來,這十畝硝田每年產量預計將達到80-90噸,運氣好的話能上百噸,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啊。”

他身後是兩名站地畢恭畢敬的明朝匠戶移民。這兩個灰不溜秋的前匠戶此時一人手裡拎着個錢袋,錢袋裡放着三百元現金,這是上頭獎勵他們貢獻制硝土方法的獎金。其實說實話,他們原本提出的製作硝土的方法很原始,也很粗陋,真要按照他們那種方法收集硝土,那效率將低得嚇人。好在穿越衆中的一些化學老師知道這些硝土產生的原理以及土壤中硝酸細菌的作用,因此將他們的方法做出了重大改進,這樣一來才大大提高了硝酸鉀的產量和速度。

“一年纔不到一百噸?”金科拉一聽有些急了,“這怎麼成?!一百噸硝酸鉀也就能造一百二十噸黑火藥,這點產量維持海陸兩軍以及炮臺火炮的正常訓練都夠嗆吧?這不成!要提高產量!我還等着拉些硝酸鉀回去當化肥用呢。”

聽了金科拉的話化學部門的幾位負責人頓時面面相覷,最後還是張澤成出面問道:“金部長,這最初製取硝土的時候可沒提到要拿來做化肥啊?我們這個廠可是生產火藥的,不生產化肥。”

“我當然知道。”金科拉有些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說道:“你們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現在國內耕地總面積纔剛剛達到三萬一千畝,其中東方縣有一萬畝小麥、三千畝土豆和六千畝大豆;平安縣有五千畝水稻;河中堡那邊有五千畝高粱和兩千畝小麥。這麼點地按照去年的糧食產量估算下來,今年如果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的話將收穫各類糧食約七千五百噸,其中接近一半是土豆。可你們算算我們每年要消耗多少糧食不?”

“多少?”張澤成有些傻乎乎地問道。

“在新來了數千人口後,目前我國人口總量歷經歷史性地突破了三萬人。”金科拉揮舞着右手,聲音激越:“三萬人,按每人每天吃兩斤糧食來算,一天就要消耗糧食30噸,一年就是一萬多噸,你算算糧食缺口有多大?”

“我勒個去!我們不是已經消滅飢餓威脅好幾年了嗎?前兩年我記得還出口糧食創匯來着。”張澤成有些傻了,“這纔過去多久,我們的糧食就又不夠吃了?”

聽到金科拉算出來的糧食缺口,一直站在一旁沒說話的化工方面負責人之一宋強也以充滿了疑問的語氣問道:“金部長,糧食缺口怎麼一下子變得這麼大了?河中堡和本土不是還在用糧食釀酒來着?這如果糧食不夠的話怎麼可能允許人們拿糧食去釀酒?”

金科拉的臉皮一紅,欺騙兩位化工“宅男”確實令他感到少許尷尬。其實東岸地區由於出產大量的魚蝦,再加上不時從拉普拉塔進口的便宜牛肉,以及畜牧局及農民自己飼養的大量肉牛、生豬、山羊、家禽,東岸老百姓每日裡其實用不着消耗兩斤糧食,真實吃下去的可能也就一斤多一點而已。

不過到底當了這麼多年部堂高官,金科拉很快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板着臉說道:“你們啊,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天到晚只知道搞研究。你們也不看看,這兩三個月來,國家驟然間多了多少人口?兩千多法國移民、五百多海盜、一千多明朝移民、八百多法國兒童以及幾百名剛納入國家治下的土著印第安人,這可是足足多了五千人口啊!佔原來兩萬五千人口20%的五千人口啊!一下子多了五千張嘴,這要吃掉多少糧食?而且現在很多原本種土豆的高產地都改成了種小麥的低產地,這進一步降低了糧食產量。”

“而且,你們也說了,如今國內釀酒成風。”說到這裡,金科拉是真的有些咬牙切齒了,他本人滴酒不沾,因此特別痛恨那些拿寶貴的糧食拿來釀酒的人,“那些人也是可惡,好好的糧食都被他們糟蹋了!尤其是河中堡,仗着山高皇帝遠,死了命地釀酒,好好的高粱米都變成了酒精!要說這烈酒海軍需求旺盛還可以理解,而那些純粹爲了滿足口腹之慾而釀酒的人就無法原諒了!這股歪風我一定要想辦法打壓下去!”

兩名化工宅男自動過濾了金科拉的部分話語,然後碰頭苦逼地一算,覺得按金科拉說的情況,這明年的糧食還真是不夠吃的呢,難怪他要打化肥的主意。

“金部長,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張澤成點了點頭,然後問道:“每年你們農業部門大概需要多少化肥?先說明了,這裡只有硝酸鉀,沒別的了。”

“我也不要多,每畝小麥田給我60公斤硝酸鉀,再輔以一些鳥糞石,我能把現在小麥畝產提到400斤以上。”金科拉約莫估算了下後開口說道。

不過他這個數字顯然嚇住了面前兩個化學組的負責人。

“每畝60公斤?”張澤成喃喃說道:“光東方縣就有整整一萬畝小麥田,這就需要600噸。再加上其他那些雜七雜八的田,合着我們一年要生產一千多噸硝酸鉀纔夠你們揮霍的啊。一千多噸啊,這得要多少硝田纔夠滿足你們的胃口啊?1000畝?還是2000畝?我勒個去!”

“沒辦法。”金科拉雙手一攤,無奈地說道:“我們現在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不多,我即便是想開墾更多的土地也找不到足夠的人力。誰叫咱們國家的經濟這麼畸形呢,一切爲了工業發展,看看我們的第一產業都被擠壓到何種程度了?所以啊,我今天來找你們,你們千萬不要以爲我是來找你們麻煩的,確實是現在形勢很嚴峻啊。耕地就那麼多,還要養活這許多人口,不想辦法提高糧食單產是萬萬不行的。”

“我們倒是能理解你,只是你需要的硝酸鉀數量實在是太過於龐大了,我們沒法制取這麼多。”張澤成解釋道,“不說別的,就算我們開闢個兩千畝硝田出來,可從哪兒找來這麼多人畜糞尿以及動物屍體呢?沒有這些東西,是很難制硝的。而且,如果我猜的不錯,農業上也是需要大量人畜糞便作爲基肥施加在田裡的吧?這又分掉很大一塊。如今國內本土這邊也就不到三千隻羊、九百多頭牛、七百匹軍馬以及五百多頭豬,哦,對了,還加上三萬人口,這每日裡產生的糞便有多少?消耗又有多少?”

“你們說的也有道理,不過還是先照着一千畝硝田的規模來弄。我回去後會跟執委會彙報這件事的,爭取讓上面給你們調更多的人手與資金過來,在這裡乾脆建個大型養豬場,既能產肉,又能造糞,實在是一舉兩得啊。這樣一來,你們就可以儘快擴大硝田規模,生產出更多的硝酸鉀來了。”金科拉想了想後說道,“還有,經過一個冬天,現在國內那些城鎮內的公共廁所、農村的家庭廁所都該清理了。回頭我就組織人手去這些地方掏糞,將它們都集中起來,一部分用作農田施肥,一部分運給你們這裡的硝田使用。擦,都是好東西啊!得趕快組織人手去掏!”

張澤成、宋強二人看到金科拉對那些公共廁所的糞便情有獨鍾時便感到一陣惡寒,這也太那啥了。別人都說化工部門的人是變態,可如今看堂堂金大委員對糞便的癡迷程度,張、宋二人頓時跪了。

1月10日,金科拉剛剛離開火藥廠不過一個星期,上頭就派了三百多個科伊桑人來到了平安鎮桔樹村。與他們一同前來的還有兩船臭不可聞的糞便以及一隊建築工人,糞便是運來給硝田用的,而施工隊則是來興建硝田及養豬場的。

金科拉果然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看來是鐵了心要整化肥了。張澤成搖了搖頭:愛咋整咋整吧,反正硝田規模大了老子臉色也光彩,就這麼着吧。

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一百十九章 見聞(二)第八十章 偉大的航行(五)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興趣第九章 狼羣(四)第三百零二章 戰爭歲月(三)第二十七章 大開發:“剿匪”第三百零九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僵持與突破(一)第六十八章 海軍與海盜(三)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創業與發展(三)第二百十七章 熱帶沃土(三)第九十八章 附屬地建設(五)第八章 狼羣(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區(二)第二百零一章  山雨欲來(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二)第七章 第一件工業製成品第三百八十一章 戰爭與和平(二)第二十章 進擊的艦隊(二)第四百章 新青島,新生活(一)第六十一章 東岸主義(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動的年代第三十七章 戰爭機器(六)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四百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一)第七十六章 目標:蘇伊士港(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策應(四)第一百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太平洋(五)第三十四章 西進與鐵礦(四)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八十八章 表兄(一)第八十三章 財富與銷贓(一)第八十六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東線無戰事(一)第六十四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二)第二百二十章 熱帶沃土(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二百八十五章 布城,不堪一擊!(二)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四百七十章 冷凍和麻醉第一百十章 煙臺(五)第九十六章 附屬地建設(三)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十四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二十四章 漂洋過海(十四)第一百七十章 奧斯曼之行(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南太平洋(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民族(一)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戰鬥第二百零五章 血肉磨坊(四)第四十六章 巴西局勢(二)第五章 鴨子湖(一)第二十四章 聖奧古斯丁(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車輛廠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場(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與突破(三)第六十一章 塔城煤礦(二)第一章 非洲航線(一)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二百十二章 遊擊(二)第四十三章 貿易與殖民(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訪問”(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穫的里昂第七章 狼羣(二)第五十六章 “破浪”號的首航(一)第三章 非洲航線(三)第六十二章 東岸主義(六)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第六十六章 決戰:主題(四)第三十一章 新華堡(四)第四十七章 外交與危機(二)第五十六章 齊洛埃島第六十九章 決戰:間奏(二)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爾家族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太平洋(五)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五十九章 艱辛的建設第三章 安齊拉納納(三)第五十四章 波爾多風雲(十一)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十章 新移民(三)第四百十六章 抱犢崮第一百四十四章 亂局(六)第一百零六章 煙臺(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斷(二)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三百零一章 戰爭歲月(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農業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伊河(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十三)第八章 大建設(一)第五十六章 波爾多風雲(十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