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1)

軍規3

學先進,傍大款,走正道

榜樣的力量在於,在試圖登上巨人肩膀的攀登過程中,我們已經學到了很多。成功了有經驗,失敗了有教訓,一次成功的創業背後可能是很多次的失敗。陶然寫的“學先進,傍大款”就是找榜樣的意思:學的是方法論,傍的是世界觀,而非必須照搬某個商業模式,重要的是對商業規則的尊重以及堅韌精神的繼承,對於陶然的看法,我深以爲然。

王樹彤

敦煌網創始人、CEO

微語錄

#崑崙的侖#:

36條創業軍規歸根到底就是一條:學先進,傍大款,走正道。要善於向優秀的同行學習,要追求與強者合作,要堅守規範經營的原則。投機取巧看似佔便宜,其實是吃大虧,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走正道纔是成功的捷徑。

1創業必須走正道

#崑崙的侖#:所謂英雄就是有所爲有所不爲,所謂梟雄就是爲達目的不擇手段。做企業必須做英雄不能做梟雄,沒有道德底線的企業不可能成爲一個偉大的企業。

正道纔是捷徑

馮侖先生認爲做企業要“學先進,傍大款,走正道”:“學先進”是爲了自己成爲先進;“傍大款”是爲了結交好企業、自己成大款;“走正道”是爲了避免走彎路,鑄造永續經營的堅實基礎。

我非常認同,36條創業軍規歸根到底就是一條—走正道,如果說成功有捷徑的話,走正道就是唯一的捷徑。

中國用戶未被滿足的需求很多,也意味着中國市場機會很多。練好公司的內功打造一個戰鬥力強悍的公司,只走正道錢都賺不完。

所謂走正道,首先要守法經營,恪守道德底線。

企業的道德底線永遠是最重要的。創業不能走歪門邪道,一朝採取了不規範的方法,就如同撒了一個謊,需要不斷地用各種謊去圓,走歪門邪道一定會付出代價的。雖說做企業是成敗論英雄,但企業家必須要有道德底線。大家都知道販毒販軍火掙錢但不能做,而誨淫誨盜的事情又如何能做呢?對社會無正向意義的事情做了又何益呢?盜亦有道,何況創業家。

柳傳志先生的聯想一直以實業報國爲企業之道,朱立南在主管聯想投資時以“富而有道”爲其價值觀之首,要求堅決不投資遊戲,因爲他認爲遊戲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諸多的負向價值。雖然爲此聯想投資錯失了很多在遊戲公司投資賺錢的機會,但是贏得了更多創業者的尊重,聯想投資也最終發展爲中國風險投資行業令人尊重的龍頭企業,這就是對道德底線的堅持。

我曾經受邀爲稻盛和夫的書《敬天愛人》寫導讀。我寫道,我個人非常認同“敬天愛人”的經營理念。所謂“敬天”,我的理解是企業的經營必須遵循“天理”、“天道”。我們得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普遍的公理,存在公認的道德底線。一個企業不管所處哪個行業,出何種產品,都應該遵循這些公理和道德底線。對於某些涉及最廣泛公衆利益的公司尤其如此,例如谷歌公司,其經營理念“不作惡”就非常有道理。試想一個提供搜索服務的公司如果“作惡”,這個世界豈不是是非顛倒、乾坤混亂了?

企業必須有道德底線,而且必須要堅守。餐飲行業,食品安全就是道德底線,金融服務行業,資金安全、誠信無欺就是道德底線。如果我們不遵守商業道德底線,對破壞商業道德底線的行爲予以容忍、默認,甚至褒獎,總有人會自食其果。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理念,不同的經營理念會形成不同的企業文化,進而形成不同的企業戰略與行爲,並最終決定一個企業的成敗與境界。

有所爲,有所不爲,是爲有爲;無所不爲,爲所欲爲,即便能風光一時,也絕不可能風光一世。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可惜近些年被我國的很多企業忽略了。他們認爲“強勢即真理”,他們認爲依靠資本的支持,依靠不計成本的市場投入,依靠對善良消費者的“忽悠”就可以獲得巨大的銷量和利潤,認爲有了市場佔有率,市場和監管部門就得“迎合”他們。這種觀點和做法曾一度甚囂塵上,也一度佔據上風,但是問題終究是問題,假的終究成不了真的。隨着近期媒體不斷揭露出“添加劑事件”、“信用欺詐事件”、“流氓軟件事件”等,很多曾經一度在聚光燈下風光無限的企業紛紛“受傷”,其企業經營過程之中的不當做法紛紛暴露出來,這是必然的。企業經營理念的偏差必然會讓企業的發展受到傷害。

其次,要按照商業的邏輯和規律經營,要做對人類進步有正向意義的事。

凡事都有其邏輯,企業也有其發展速度和規律,高買低賣可以爲繼嗎?用欺詐方式圈來的用戶可以持續嗎?企業的經營內容應該是對社會的進步有積極意義的,應該是對人類的生活有正向價值的。對於企業而言,同樣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應該投放到正向的方向上,生產和提供正向的產品。如果一個企業把其技術和財力用在生產物質或者精神“鴉片”上,那就是“倒行逆施”了。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說過,優秀的管理者最重要的特徵是正直感。正直感不是一種單獨的美德,而是所有美德的綜合,美德決定了商業上的成功,使人們從商務行爲本身獲得自由與幸福。

最後,如果成爲老大,就要擔負起老大的責任和義務。

如果你有幸進入精英階層,你就要關注自己的使命,對自己提出比一般人更高的要求。

如果你有幸成爲行業的龍頭企業,你就必須擔負起老大的責任。作爲行業的老大,你尤其要樹立一些標杆,不能只爲自己企業考慮,你必須爲整個行業、整個產業鏈的健康考慮,你必須意識到你的一言一行不僅僅代表你自己,還代表整個行業,有時候你需要犧牲一些本企業的小我利益來爲這個行業做些事情。甚至,你的價值觀會影響到整個社會。

我們在不是老大的時候,學習好的榜樣,而在成爲行業老大的時候,應該感覺到身上有更重的責任,這個責任是你要去做給別人看,代表這個行業的頂級水平。

對手不正當競爭,不等於你也可以不正當競爭

雖然市場競爭其實是爭奪消費者的“心智”之戰,但是很多企業還是習慣將焦點放到競爭對手身上,期望通過對競爭對手的“戰鬥”來獲得營銷的勝利。

這就是市場的現實。

這其中最讓領先者難受的戰法就是“貼身肉搏”。後來者知道自己武功不行、人脈不行、資源不夠、正面作戰勝機不大,所以他們更寄希望於亂拳打倒老師傅,通過死纏爛打、貼身肉搏亂中取勝。我當年操盤商務通時,雖然我們的市場佔有率一度超過80%,但競爭對手採取的這些手法,還是一度讓我非常難受,左右爲難。

作爲領先者,你有很高的道德底線,有三件事情你絕對不會去做。第一你不會自吹自擂、誇大其詞;第二你不會顛倒黑白、反話正說;第三你不屑於無中生有、趨炎附勢。而與此相反的三招兒正是最容易被攻擊者所採納的,一旦他們使用出來,你如果應對不當就會陷入攻擊者的步調,步步被動。當然,也有行業的領先者道德底線很低,他們經常主動使用這三招兒,雖爲君子所不齒,確也屢屢佔得便宜。

領先者在遇到後來者的“貼身肉搏”時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要淡定,冷靜應對,不要自亂陣腳。要看清對方此招兒的本質就是等你針鋒相對地還擊,只要自己陣腳不亂,攻擊者幾乎沒有機會。你必須清楚,你的魯莽應戰本身就是攻擊者的目的。

前一段微博上流傳一個段子:與禽獸打仗的三種結果:贏了,比禽獸還禽獸;輸了,禽獸不如;平手,也是禽獸。這個段子的反面是多年前的一個段子:和拳王阿里打一場拳賽本身就是目的,贏了,成新拳王;輸了,是僅次於拳王的人。這就是“死纏爛打”這招兒的本質,後來者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挑起和行業老大的戰爭,就是讓你左右爲難,等着你自亂陣腳而獲益。

其次,領先者的應戰是有原則可循的,走正道是核心。

第一,只做不說,反擊戰是在市場上而非輿論上打贏的。針對後來者的攻擊,應該立刻採取市場上的反應,而不是開口去打嘴仗。兼容不兼容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攻擊者的資源有限,而且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你不加入口水仗,對方的聲勢很難起來。其實很多時候你感受到的對手的輿論影響力是被高估了,那是因爲你身處局中,對手的每一句話你都非常敏感,因而自我放大了實情。實際上,你們之間的爭鬥只是行業內的焦點,社會和廣大消費者並不關心。

第二,必須說的時候,儘可能少說,並且一定要說自己想說的話,不理會攻擊者,更不要試圖去和攻擊者辯論。如果領先者不迴應,攻擊者就失去了攻擊的目標,所以一定會加大力度繼續攻擊。如果事態發展到必須出來表態了,領先者也必須正面應對,開口講話。但是切記言多必失,發表個聲明,表明態度足矣,說完就閉口,把精力放到市場競爭上去。表態的時候,直接表述自己的觀點,對攻擊者的蔑視是最好的反擊,切記不要去爭論和迴應對方的具體問題。

第三,說話的時候,處處高舉用戶利益大旗,重複正確的話,不迴應攻擊者,不反擊攻擊者。遇到攻擊後,唱高調是必須的,沒有人關心你的話是不是回答了對手的攻擊,是不是反擊了,對手的注意力都在抓你的話柄呢。所以,佔據道義的最高點,高舉用戶利益的大旗,反覆重複吧。

第四,堅持桌面上出牌。這時候,你就如同處在聚光燈下,越是緊張、情況越是危急,越要使用桌面上的招數,不要去搞歪門邪道。能夠化解旁門左道武功的一定不是旁門左道的招數,堅持桌面上出牌,堅持你的道德底線是正道。

總之,作爲市場領先者,承受各種攻擊和考驗是必然的。不要抱怨,不要煩躁,淡定應對,市場上決戰,最終獲勝的還是領先者。要知道,國際上的統計數字是:向市場領先者發起進攻,只有花費領先者歷史上投入的三到五倍纔有取勝機會,而取勝概率不足三分之一,你有什麼可擔心的?

2學先進要全盤學習

第17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5)第9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1)第26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3)第11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3)第35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4)第15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3)第28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5)第7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1)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第20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2)第23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2)第8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2)第11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3)第8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2)第6章 自序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第40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5)第41章 代跋1第7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1)第28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5)第11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3)第9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1)第34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3)第38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3)第28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5)第4章 推薦序4第22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1)第6章 自序第26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3)第20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2)第20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2)第4章 推薦序4第10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2)第5章 推薦序5第34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3)第8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2)第35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4)第8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2)第25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2)第38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3)第33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2)第17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5)第19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1)第23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2)第41章 代跋1第5章 推薦序5第18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6)第21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3)第33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2)第23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2)第40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5)第25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2)第18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6)第17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5)第3章 推薦序3第37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2)第1章 推薦序1第32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1)第30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7)第37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2)第30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7)第2章 推薦序2第5章 推薦序5第6章 自序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第24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1)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第21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3)第4章 推薦序4第24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1)第12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4)第39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4)第14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2)第20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2)第9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1)第38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3)第12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4)第22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1)第22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1)第36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1)第4章 推薦序4第36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1)第29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6)第29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6)第25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2)第16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4)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第1章 推薦序1第4章 推薦序4第11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3)第17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5)第40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5)第41章 代跋1第37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2)第31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8)第38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