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無題

洪都城,一場‘血戰’正在發生。

攻城時,古人講究圍三闕一,高玉瑤也遵循此法,洪都城西面並沒有安排兵力。

而眼下,洪都城西,朱雀大旗飄揚,在其他三面盡皆歇息的情況下,徑直對城池發起進攻。要知道,現在不過還是晨曦剛出的時刻,黎明的太陽不過剛剛冒出一點尖兒。

數萬人的喊殺不可能沒有動靜,不多時消息便傳入其他三面軍中的統將面前,不過任誰都是發笑,洪都城若是那麼好攻打,他們又怎麼最拖到現在。

大梁軍隊數十萬都沒順利拿下的城池,就潭州那由女子帶領的區區兩萬拿的下?簡直不要太笑話……

然而這個想法剛剛落下,不多時立刻就有人來報,言潭州軍已經攻入洪都城,緣由是城內又內應,城門直接被打開。

“什麼!?快,點齊兵馬,攻城!”顧不得震驚,三位統將在沒有任何交流的情況下做出同樣的選擇。

潭州軍已經攻入城中,不用問,頭功他們已經是不用想了,但怎麼也要喝口湯吧,不然豈不是顯得他們太無能?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在明明有軍隊攻入城中的情況下,三面城牆的防守依然嚴密,壓根就攻不上去,轉念一想,爲何不分兵繞西,從西門入城?非得在這死磕?

然而派出的探子卻是回稟,西城門已經關閉,城頭大旗仍舊是魏國的旗幟。

難不成是潭州軍中了計謀,衝進去全軍覆沒了?

只是身處戰場,喊殺震天,倒也聽不真切城內是否有廝殺聲。

“停止攻城!”

待戰場終於安靜下來,城內果然安安靜靜,想來八九不離十,基本可以肯定,那支潭州軍定然是……

額……

果然又見打臉,就見城頭魏國的旗幟扯下,換上的是‘樑’字大旗,除此之外,除了朱雀大旗外,居然還有三位統將的大旗。此外,遠遠的也能看見,濃烈的黑煙從洪都城內升起。

下一刻,城門大開!

城外的大梁將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都行?

更讓三位統將沒有想到的是,緊接着他們收到潭州軍的來報,言洪都已破,連帶陳復玄在內的所有親眷以及其大多屬臣,盡皆焚於魏國宮殿或是自己家中。

第一個想法便是不信,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不相信還能有什麼可能?反正裡頭確實是燒死人了。

然而待確認並無陰謀之後,大軍入城,看見的卻是即將出得西城門的潭州大軍,以及他們所護送離開的一車車箱子以及大量的百姓。

“潭州發生叛亂,本將必須速速回師救援。”

“軍功於我無益,朱雀大旗已經撤下,諸位將軍大可將破城之功攬下。”

“沒人願意背井離鄉遠離故土,本將帶走之人,不過是衣食無依的難民,絕無魏國餘孽!帶回去只不過是缺少人力做工而已。箱子?哦,不過一些土特產罷了。”

“總之,諸位將軍隨意,莫要阻攔我等便可。”

這話簡直不要太胡扯,土特產?神一般的土特產!誰信吶!

但話雖爲明言,卻意思卻也表達的很清楚。

第一條,乃是離去的藉口解釋。

第二條,是交易的許諾。

第三條,則是交換的條件。

而第四條,也是表明不管你們怎麼選,反正東西我們是帶走了,而且人也要!

也就是說,高秀君用破城之功,換取這些人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高玉瑤現在又沒在,只要幾位將領合謀,趁着大部分人還不明就裡之時,僞造些東西出來並不難。畢竟城頭上早早就掛上了三位統將的旗幟。

能這時候擔任攻城主將的,勢必是高玉瑤有所信任的心腹,忠心肯定能夠保證。然而忠心可以代表不叛變,可以代表寧死不退,但是,不代表不貪功!

道路人家已經鋪好了,只需自己接過稍稍動那麼一點手腳,將自家隨軍子侄心腹安排一番,屆時只言是與潭州軍合作,合力破開西門即可,自己還有功勞可拿,何樂而不爲?

至於錢財百姓?魏國不過是初建,國庫空虛並不是什麼合理的事情,而且,城中糧草,人家可是一點沒動,那數量可不算少,足以交差。而百姓,高玉瑤也關注不到這上邊來。

反正人是高秀君帶走的,大不了推到她頭上便是。

“居然真就這般輕易的答應了。”遠遠的離開洪都城,高秀君到現在還有點不敢相信。“若是大梁將領皆是如此……”

“非也。”辛憲英一身男裝,羽扇綸巾的,還真有那麼點意思。“那三位雖是高層將領,卻不能代表一切。”

“願聞其詳。”高秀君面色一正,雖然辛憲英比她小許多,但對於這位軍師一般的存在,如今算是徹底信服了。

“許是與高玉瑤出身有關,觀其主政以後,即便大肆打壓不聽從效命之人,但新提拔的文臣武將,皆有一定出身,也就是說,並無寒門!

而出身代表了家族,並非說大家族出不了死忠之人,然而再忠心,往往都有着一些毛病,有人貪念權力,有人心念家族,不管如何,大抵可歸結於,以家族爲中心,壯大延續。方纔之交換,正中這一點,自身軍功,以及家中晚輩提攜,又無太大風險,即便有什麼事,也有我等來背鍋。這才得以順利。”

說到這,辛憲英頓了頓,無論怎麼說,她辛家,就是名門望族。而三國時期,最不缺的就是各大家族,論瞭解,自然是深有體會。

更莫說來到大梁之後的眼界開闊,別的不提,單是史書,就足夠她看出不少東西。

爲何之後歷代帝王都要費盡心思削弱世家門閥?難道他們不知道越是大家族就越容易培養出人才麼?以唐朝爲例,縱觀宰相之位,有多少出自於大家族,這固然和世家勢大分不開關係,但是若當真無本事,也是不可能身居高位的,哪怕是羣相制,那也是宰相不是。

原因就在於這裡了,能力再高,本事再大,再忠心,可說到底,必要時哪怕不爲自己,也會爲家族着想。而家族勢大,個把兩個還好,數量多了,那就是對皇權的威懾!

“若是高玉瑤當真一直之看中出身到也好說,此等王朝要覆滅起來並不算難,然而從高玉瑤的任命提拔上來看,高玉瑤已經開始重視真正的寒門弟子,只不過如今位低不顯而已。待他們成長起來,還想像今日這般輕易過關,怕是不大可能了。”辛憲英最終搖頭道。

縱觀華夏曆史,她最佩服兩人,一爲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此乃雄主,能文能武。開創三省六部制,建立科舉制度,帶來的是近一千五百年的影響。只可惜其子楊廣雖有謀略,卻心性太急,與其說楊廣亡於暴政,不如說亡於世家。

另外佩服的便是武則天了,以女子之身登基爲帝不說,心狠手辣毫不留情,將那些所謂的大家族弄的生活不能自理,而華夏史上真正的世家削弱,便是從她手上開始的。

當然了,若是以前,辛憲英肯定不會這麼想,怎麼也是辛家人。但現在不同,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如今的位置可是不同,周少瑜勢必是要登頂的,那麼她的立場必然也是站在周少瑜這一邊,那麼自然而然的,大家族,也是她所需對付削弱的對象。

聽完這些,高秀君到是沒有太多的想法,就是覺得辛憲英辛苦。每一份從金陵遞來的情報,辛憲英都會詳細分析且牢記,單此一項,就不是她高秀君能做到的,甚至都沒法肯定,辛憲英這小腦袋裡,已經記住了多少人,然後又有多少人,已經通過其事例的分析從而分析出其大致甚至具體的性子。

辛憲英如今纔多大?若是真等她成長起來……

高秀君都有點不敢想了。

“好了,距離差不多了,秀君姐,咱們暫且別過。”辛憲英笑了笑,拿着羽扇拱了拱手,道。

“多注意安全,實在不行便先行退卻,總歸周郎是有法子保命的。”高秀君還真有些頗爲心疼,辛憲英的努力她是看在眼裡的,不過這本身也是人家興趣所在,倒也不可能說勸她別操心云云。

辛憲英帶出來的人並不多,不過二百人而已,且一半還是女軍,這也是爲了掩人耳目,更好的裝扮流民。而目的地,就是周少瑜目前所在的小城,自然也是高玉瑤位置所在。

對高玉瑤下手完全沒可能,人家大軍守着呢,便是救周少瑜都困難。不過此行的目的不過是爲了接應,想要離開,還得靠周少瑜自己。

辛憲英趕到的時候,城內的一系列處置已經進入尾聲,人頭落地不少,而高玉瑤也恰好收到了洪都城的傑報。老實講,高玉瑤是不高興的,她在的時候怎麼打都打不下,她一走,反到拿下了,這算什麼?而且又有潭州軍隊的事!這更不爽。

不過也怪不到周少瑜頭上,指派潭州軍的事情,壓根就沒對周少瑜說,高玉瑤也相信周少瑜沒可能有機會接收到外界的消息。好吧,常人誰能想到居然有人能夠遠距離溝通?

不過不管如何,雖未親眼所見,但潭州軍的戰力已經讓高玉瑤有些忌憚了。所向披靡啊簡直。

洪都城破,高玉瑤自然要擺駕前往,離開時卻不見周少瑜新收的幾個女婢的身影。

“許是逃了吧。”周少瑜一臉無奈。

反正人都沒見了,還不是說什麼便是什麼。

事實上由於周少瑜這幾日每天都外出閒逛分發一些米麪,大夥也早就習以爲常,且城內到處皆是戒嚴巡邏的士卒,逃跑是可能的,所以暗中監視的力度算不上多大。幾番安排,將幾個壓根不受到重視的女婢送走,這並不是什麼難事。

畢竟人家的目光都盯着周少瑜和身邊最親近的幾個女子而已。

大軍開拔,中途歇息一晚,不曾想,待第二日清晨,周少瑜所在的營帳已經空空蕩蕩。

大怒之下的高玉瑤自然派人尋找,只是人沒找到,卻是發現了一本不大一樣的善懷閣詩集,從日期上來看,顯然這是一本還未刊印出售的版本,而內容麼……

贛州戰事幾乎一應俱全,雖未直接貶低大梁朝廷什麼,但卻擡高了周少瑜以及潭州軍的身份作用,而其中一條,也解釋了周少瑜的離開。

受朝廷委派,周少瑜臨危受命。將再次前往北地對抗突厥。

啪……!

如何不怒?怎能不怒?

這說明什麼?說明周少瑜一直都有和外界溝通的能力,所謂監視不過笑話!不僅如此,還敢假傳旨意!受朝廷委派?她什麼時候委派過!

問罪?不可能的。

善懷閣詩集的影響力有多大,高玉瑤很是清楚,次數一旦大肆刊印發賣,天下人便皆知此事。若是她跳出來問責,言從未有過此事,對周少瑜有多大影響還未可知,但對於高玉瑤而言,卻是很難承受。

無論怎麼看,驅趕並殺死突厥前可汗阿史那隼的周少瑜,是對抗突厥再次入侵的不二人選,而這時候高玉瑤卻要問責?這不是明擺着將人家逼反麼。

對於潭州軍的戰力,高玉瑤本就有些忌憚,而此刻突厥已經再次入侵,高玉瑤現在要做的是守備好青州徐州,別的都可以壓後。不然北有突厥南有潭州,高玉瑤還沒準備好全面開展的準備。

這個虧,不吃也得吃。而且若是周少瑜當真背上對抗突厥,對於大梁一方而言,未必不是一個好事。而依據目前的瞭解,這麼做的可能並不小,無論如何,既然敢如此宣揚,總歸是要做出一個表率纔是,不然一直以來的仁義之名豈不是不攻自破?

罷了,想再多又有何用,總歸人都沒了。

高玉瑤用力調整自己的心緒,而與此同時,另一人也在調整自己的心態。

此人便是魏國皇帝陳復玄了。

好吧,如今自然也算不得是皇帝。

立國,然後迅速覆滅,這魏國立的,簡直有點像笑話,哪怕在朝中還有他們隱藏的人,照樣沒用。

陳復玄算是發現了,自己並沒有當皇帝的本事,至少,沒有當開國皇帝的本事。

只是,此次前往潭州,陳復玄也沒有把握自己的將來到底會如何,哪怕有他的女兒鳳姬在。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四百七十四章 謀逆第二百八十八章 內政第二百五十九章 末路第五百五十七章 蜀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發展第二百六十一章 伏筆第五百一十八章 李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犬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伏筆第七百三十二章 驚!第二百七十六章 尾巴第99章 試試第五百三十八章 迴歸第二百八十六章 蒔竹第六百零五章 依計第三百九十四章 換畫第七百三十五章 玫瑰第178章 三李第七百七十八章 對射第七百零九章 衆議第112章 哆嗦第91章 賣弄第三百七十三章 師叔第六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208章 穿越第二百三十九章 金芝第二百六十二章 得逞第二百零九章 開挖第57章 憤怒第92章 不打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飛第六百七十二章 太多第八百一十六章 嫉妒第六百九十四章 汪汪第八百七十五章 誤解第三百四十八章 蔡邕第五百四十一章 蜀州第39章 易安第四百零六章 噗……第三百八十九章 忽悠第187章 玉京第五百一十九章 吃醋?第八百零二章 棋子第八百零八章 交易第四百二十七章 聖旨第七百四十七章 故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魚乾第三百零九章 犀利第五百八十九章 突厥第六百二十二章 強攻?第六百九十八章 宋國第21章 勾搭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前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來第206章 蟒衣第36章 吃貨第六百零九章 懸樑第六百二十六章 練師第五百六十八章 咋整第二百八十九章 練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雅渡第五百五十六章 鴛鴦第五百七十一章 臺階第三百八十二章 又比第四百一十六章 逗樂第八百六十四章 道士第七百零九章 衆議第五百八十六章 啪啪第五百四十二章 對視第五百一十九章 吃醋?第142章 姓戚第165章 暗號第62章 反詩第四百四十九章 姽嫿(四千大章)第124章 絕招(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全套第七百九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五十九章 興武第四百四十一章 突變第七百七十一章 法子第162章 對唱第140章 蘿莉第七百四十五章 困擾第八百零六章 獻策第二百六十六章 發展第二百五十八章 分道第四百三十三章 藥膏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飛第四百二十七章 聖旨第八百九十章 邀買第11章 離開第八百八十二章 計謀第八百五十五章 擔憂第97章 皮厚第二百零七章 百戶第58章 納妾第四百四十一章 突變第三百一十四章 有毒?(第一更)第148章 歪歪第八百九十七章 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