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黑暗議會的真相

三個文明的的前身都是維克拉聯邦,由於大資本主義腐蝕,絕大多數人的財富集中在了少數人的手中,其中又以最會做生意的鄂特拉人爲最。於是出於對鄂特拉人的嫉妒聯邦中曾多次發生針對鄂特拉人的集體暴動,人口占維克拉聯邦少數的鄂特拉人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鄂特拉人開始插手政治和軍隊,依靠金錢腐蝕逐漸掌握了聯邦的政權與軍權。於是更加不平等的財富分配徹底激怒了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塔米人,在塔米共和國第一任元首的號召下於聯邦邊緣的一座星系宣佈獨立並建立由塔米人組建的政權,並侵吞了那裡所有鄂特拉人的資產。

這一行爲激怒了鄂特拉人但是卻贏得了塔米人的支持,聯邦多次圍剿不但沒有成功反而有更多的地區宣佈脫離聯邦並加入塔米共和國。最終塔米共和國從聯邦中分裂出來,於是聯邦和共和國之間的衝突持續下去最終變成了連綿萬年的交戰。而這時成功激起民族仇恨情緒的激進派領袖塔米共和國元首終於撕下了僞善的麪皮宣佈登基稱帝,從此塔米共和國徹底進入皇權時代,也就是如今的塔米帝國。

雙方連綿萬年的交戰讓三族人民苦不堪言,聯邦控制的塔雲星域宣佈脫離聯邦退出戰爭建立普塞爾聯盟,聯邦的勢力進一步被消弱。而這時一部分反對專制制度的麗絲人也脫離了塔米帝國,並戰勝了塔米帝國的平叛軍宣佈加入普塞爾聯盟,聯盟控制的疆域擴大爲兩個星域,實力一舉超過聯邦和帝國。

這時的聯邦已經病入膏肓,大財閥的壟斷,財富分配不均等等問題凸顯。爲了防止聯邦再次分裂鄂特拉人決定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度,將軍權徹底抓住,不讓人民有半點防抗的機會。

偉大的科學家米昂曾說過,當絕對武力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的時候民意將不再可怕。已經徹底成爲大資本家一言堂的維克拉聯邦將斯特拉卡家族推上了王位建立斯特卡拉王國。但另一個絲毫不遜於斯特拉卡家族的魔雲家族卻沒有獲得斯特拉卡家族登基前承諾的利益,於是暴怒的魔雲家族另起爐竈在魔雲星域建立了魔雲王國。

塔米人與鄂特拉人的仇恨連綿萬年,塔米帝國的皇帝也需要依靠鄂特拉人轉移國內矛盾,激化民族情緒來維護統治。所以塔米帝國對鄂特拉人的征戰從未停止。單獨的國度無法抵抗塔米帝國,最終兩個由鄂特拉人建立的王國宣佈合併,由兩個家族輪流執政,也就是如今的維克拉聯合王國。

由塔米人佔主體建立的塔米帝國,麗絲人爲主體建立的普塞爾聯盟、鄂特拉人爲主體建立的維克拉聯合王國最終在混亂中逐漸走向秩序。

古老的維克拉聯邦分裂的原因實際上財富分配不均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卻是國家疆域太過廣大中央無法有效控制,最終造成了聯邦的徹底解體。吸取這一教訓後三個國度便不再追求開疆擴土,四周被欺負多年的低級文明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

塔米帝國爲了增強國力徹底壓倒另外兩國便開始扶植其他文明,採用扶植傀儡政權的方式掠奪他們的財富。其他兩國有樣學樣也開始了這種行爲,這便是黑暗議會的萌芽。

最後由各自發展了數萬年已經成爲獨立文明的三國的高層都意識到即使自己打敗對方也沒用。六個星域的廣大國土根本就不是一個國度可以操控的,所以三國之間的戰爭逐漸減少。

不過爲了防止再起爭端,三個文明便決定建立一個仲裁和調解矛盾的地方,黑暗議會隨即建立,隨後三國控制的衆多從屬文明也被邀請加入。黑暗議會的力量開始擴大。

通過壓榨黑暗議會成員國來進行資源掠奪的方式經過多年的實驗發現極爲可行,而且這也是三個文明找到的最有效統治廣大疆域的方法,隨後黑暗議會便開始了擴張行爲,最終發展成爲了如今這個佔據了十三個星域的龐大組織。

爲了防止黑暗議會中的文明再次出現能夠威脅到三大文明的文明國度,三大文明開始不斷在暗自挑撥議會中的三級文明交戰,本就矛盾重重的議員國頓時戰火連天。而這些議員國損耗國力的同時也更難以違抗議長國的命令,三大議長國的統治得到了加強。而一旦有某一個文明太過強大那麼就會遭到黑暗議會的壓制最終走向毀滅。所以黑暗議會幾十萬年的歷史都不曾出現過第四個四級文明。

伯勒爾聯邦的毀滅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同時將魔法文明、生物文明、能量科技文明發展至頂峰的科爾伯人已經犯了三大議長國的忌諱,所以伯勒爾聯邦的滅亡看似偶然實際上是必然。根據阿茲莫丹的記憶伯勒爾聯邦是在一場最終決戰中損失掉了所有的主力戰艦,這本身就漏洞百出,可以肯定那場戰役三大議長國暗中插手了。

楚恆也正是因爲這一原因才從相信轉變爲如今的堅信三大四級文明不會與蟲族死磕,畢竟即使佔領了羅雲星域三個四級文明也不可能親自統治。他們的文明程度決定了兩個星域的統治範圍已經是極限,所以最終的結果還是便宜那些議員國,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們是不會做的,最多也就是出兵打擊蟲族,或者將蟲族趕出納爾星域。

而如果單單讓那些高級議員國和蟲族死磕顯然也不行。擁有立場科技的蟲族不可能敗於這些小魚小蝦之手。三大議長國親自出手也不合適,萬一和蟲族打個魚死網破黑暗議會中那些蠢蠢欲動的三級巔峰文明恐怕就壓不住了,換位思考一下楚恆都爲他們頭疼。

“黑暗議會最多會再試探性的進攻幾次賽卡倫,如果我們不敗他們便會放棄和我們死磕。不過這樣對於三大議長國的威信打擊很大,所以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雖是試探性攻擊但力度絕對不小,很有可能會有十幾個四級艦隊同時加入戰場,所以絕不能掉以輕心。”這是楚恆對莫甘娜的原話,爲此楚恆甚至已經開始籌劃組建四級艦隊,畢竟單靠一個九頭蛇還是太過單一了。

比亞格勒星。

這是一個巨大的戰場,範圍包括比亞格勒星在內半徑達到了驚人的七十萬公里。太空之中已經佈滿了大大小小奇形怪狀蟲族屍體,同樣也佈滿了各種鋼鐵碎屑和一些奇怪人種的屍體。甚至還漂浮着一個長達兩百公里的鋼鐵廢墟,那是克格勃族的太空堡壘,就在不久前被一羣飛龍給徹底擊毀了。

如今戰場上極爲安靜,除了死屍和戰艦殘骸之外別無他物。而戰場的兩邊則分別有這兩個龐大的軍隊互相對峙着。一方是無數大大小小鋼鐵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其中擺在最前方的是一艘只有甲板的航空母艦。母艦之上停的卻不是戰機,而是一個個臉色陰沉黑衣白髮的阿卡拉人,足有兩百之數,站在沒有任何空氣的真空之中雙臂交叉抱在胸前,冰冷的注視着遠方。

而在這個艦隊的對面則是由數百個長相奇特而恐怖的怪物組成的陣營,如同渾身長滿眼睛的鯨魚,一截截身體不停抖動的蜈蚣等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巨大無比,其中最大的一個生物足有三四十里長,是除了戰場上那個長達兩百里的廢墟之外最龐大的怪物。

而在這個怪物的腦袋上也站着兩人,一個一頭金髮閉着雙眼盤膝而坐,彷彿整個世界都與他無關,而另一個則抱着長劍凝視着遠方,臉上更是殺氣凜然,他們二人就是伯魯斯和米迦勒。

“哼,要不是莫甘娜女皇那裡戰雲籠罩,我真想現在就把這些阿卡拉人全部斬殺。要不是主宰大人的命令我怎麼會退出洛洛克星?他們還以爲我們怕了不成,竟然如此得寸進尺。”看着阿卡拉人一副不將自己趕出比亞格勒星誓不罷休的架勢伯魯斯就一陣惱火,猩紅的雙眼幾乎被殺意完全籠罩,現如今哪還有一點曾經銀眼劍神的瀟灑?

“邪門歪道取得的力量永遠都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只有信奉主宰才能獲得這個世界上最純淨的力量。”米迦勒依舊盤膝而坐,雙眼也沒有睜開,但從他的話語中卻不難聽出對伯魯斯的蔑視。

如今伯魯斯已經達到了16級,這樣的晉級速度不可謂不驚人,可惜在米迦勒眼中早已被劍魂將思緒弄得完全混亂的伯魯斯只是一個高級野獸罷了。

聽到這話後伯魯斯的身上頓時被劍氣籠罩了起來,幾乎實質化的劍氣將腳下的二級利維坦黑磷刮出一道道白色的印跡。要知道這種黑磷的防禦力可是月神合金的數倍,如果不是因爲無法塑形恐怕早就取代了蟲族的生物合金以及生物硬鋼合金。

第8章 山谷陷阱第102章 大反攻第143章 大決戰(二)第146章 燃燒的羅雲第17章 兵蟻第126章 抉擇第46章 蟲族的奴隸第18章 黑曜神殿第101章 強攻第84章 黃雀在後!第327章 魔法傳送陣第256章 貴族子弟第85章 最後的戰鬥第166章 征服洛洛克第356章 夢魘第65章 紫魅危機第67章 拉娜婭戰役(一)第57章 湛藍星戰役(五)第35章 一萬億第285章 艾普瑞斯第162章 白令海戰第63章 靈魂之軀第121章 精靈王庭之戰(十三)第22章 主宰到來第133章 貝希摩斯第158章 帝國的黃昏第157章 征服之戰第87章 星河獸第82章 空戰第29章 潰退第89章 女王到來第157章 毒牙計劃第33章 影子毀滅第24章 收官第112章 精靈王庭之戰(四)第30章 初入紅葉城第180章 生意第225章 洛斯卡攻防戰(五)第115章 精靈王庭之戰(七)第264章 戰雲密佈第133章 暴怒的沙羅曼第216章 全部就緒第239章 無意義的抵抗第152章 星辰隕滅(三)第250章 心靈震盪炸彈第185章 目標,湛藍星!第112章 挑釁第157章 毒牙計劃第150章 大決戰(九)第48章 波利維爾第24章 密謀第338章 魔蓮到手第98章 莫甘娜的逾越第56章 湛藍星戰役(四)第136章 開戰之始第10章 再次遇襲第26章 戰局第88章 傲慢的管家第26章 秩序神教創立第284章 戰火再起第38章 蟲族的發展方向第234章 燃燒的納爾第105章 靈魂通道新構架第69章 大撤退第112章 一觸即發第37章 潰敗第85章 黑暗領域第13章 星際戰艦第253章 準備撤吧!第120章 長槍如林第86章 逆轉第153章 星辰隕滅(四)第104章 毒辣的桑德拉第151章 星辰隕滅(二)第189章 蟲族新艦羣第43章 紫魅第31章 防線第204章 精神入侵第335章 絕對屏障第131章 答拜克拉第31章 畢須博須第139章 驅趕第87章 威廉古堡第129章 決鬥第283章 墮落羅斯來襲第43章 紫魅第2章 叢林危機第129章 迴歸的落裡齊奧第82章 螳螂捕蟬?第28章 龍鷹軍團第61章 最高權限第21章 掌權第116章 精靈王庭之戰(八)第105章 靈魂怒火第349章 棋子第40章 探險隊第8章 混沌幽能第151章 巨石城杜萊茵第102章 大反攻第41章 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