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火銃

“火銃,臣會,臣就自己製作過一把火銃,咱大明軍械製作局裡面就有批量的火銃,火銃,有時又稱火筒,在野戰當中,威力是趕不上建奴的鐵騎硬弓的。”徐光啓談到火銃的時候,並沒有很興奮,如果無法提高射程和威力的話,這樣的東西,不但做工費事,成本增高,還沒有人家的武器厲害,根本就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啊。

崇禎皇帝朱由檢知道,火銃是中國最早的金屬射擊火器,屬於火門槍。中國宋元時期對火銃的發展和使用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元代和明代前期對金屬材質管形射擊火器的通稱。有時又稱火筒。火銃通常分爲:單兵用的手銃,城防和水戰用的大碗口銃、盞口銃和多管銃等。火銃是中國古代第一代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它的出現,使熱兵器的發展進入一個的階段,也對後來的戰爭形式和軍事技術的發展開展了新的篇章。中國元朝和明朝前期對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的通稱。有時又稱“火筒”。火銃以火,藥發射石彈、鉛彈和鐵彈,是在南宋長期使用的各種火槍的基礎上,隨着火,藥,性能的提高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是元明時期軍隊的重要裝備。元朝時,管形火器得到發展。

火槍,火炮的竹管改用金屬製作, 起初是用銅鑄造,叫做銅火銃,後來又改用生鐵鑄造,稱爲鐵火銃。這時金屬管形火器不僅裝填火,藥,而且還裝有球形鐵彈丸或石球。從而開創了在金屬管形火器中裝填彈丸的先例。是中國勞動人民對兵器發展的重要貢獻。這一時期火銃的發展。大量生產和裝備軍隊。特別是專用火器軍隊的組建,使交戰雙方開始發生了變化。火器的巨大作用,已便它成爲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知道,徐光啓說的沒有錯,這只是在攻防戰中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真的到了野戰當中,作用還是很有限的。

元朝製造的火銃最早始於何年,目前尚缺乏文獻記載。現存最早的有銘文的元代火銃。火銃採用青銅鑄造管身。能耐較大膛壓,可以填較多的火,藥和較重的彈丸,因而大爲提高了火器的威力。火銃使用壽命長,能反覆裝填使用發射。因此,在發明以後不久就成爲軍隊的重要裝備。

“在元代火銃問世後,發展很快,元末,太祖爺建立我大明朝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大明朝建立後。大量製造火銃,加強了邊防、海防和城防設施。並於永樂年間組建了專用火器的神機營,促進了明軍訓練和作戰方式的改變,創造和發展了火銃同冷兵器相結合的戰術。嘉靖以後,明軍裝備的輕型手銃和重型火銃,逐漸被鳥銃和火炮所取代。”說起自己知道的東西,徐光啓當即讓人拿來一把目前在徐光啓手裡面最先進的火銃,跟皇帝介紹着,實際上,按照皇帝的要求,大明的御林軍,所有步兵都裝備的是火銃,這一萬多一點人馬,還是足夠裝備的,只是火銃的射程近,威力也不大,完全用於裝備軍隊,比起八旗鐵騎來,其實沒有什麼優勢,人家的弓箭比你的火銃都要厲害的!

這也是爲什麼清人入關後,對火器並不重視的原因。在原本的歷史中,火器在明末戰場上,並沒有成爲主角。

在這個時期的歐洲,火槍則發展的比較快,15世紀初,歐洲開始出現最原始的步槍,即火繩槍。到16世紀,由於點火裝置的改進發展,火繩槍又被燧發槍取代。從16世紀至18世紀的300年間,囿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步槍都是前裝槍,使用起來費時費事,極爲麻煩。

1825年,法國軍官德爾文對螺旋形線膛槍作了改進,設計了一種槍管尾部帶藥室的步槍,並一改過去長期使用的球形彈丸,發明了長圓形彈丸。德爾文的發明對後來步槍和槍彈的發展都具有重大影響,明顯提高了射擊精度和射程,所以恩格斯稱德爾文爲“現代步槍之父”。但德爾文步槍仍是從槍口中裝彈的前裝式槍。

徐光啓一邊跟皇帝說着大明的火槍知識,崇禎皇帝朱由檢也在跟徐光啓說着這段時間當中,全世界的武器變化,進步。

突火槍出現在宋理宗開慶元年(公元1259),以粗竹筒爲槍身,內部裝填火,藥與子窠(鐵砂、碎瓷片、石子、火,藥等的混合物,其實就是反射彈藥,突火槍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爲是散彈槍)。突火槍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脹的部分是火,藥室,外壁上有一點火小孔;後段是手持的木棍。發射時以木棍拄地,一手手扶管身,一手點火,發出一聲巨響,射出碎石或者彈丸,未燃盡的火,藥氣體噴出槍口達兩三米。因當時生產技術上的限制所用火,藥的推力相當有限,射程也就百米左右,它的射擊精度和射程較難控制,再因爲其槍管爲天然竹管,在射擊了幾次之後,槍管末段的竹質就會因爲火,藥燃燒時的灼燒而變得十分脆弱,甚至直接導致炸膛,所以突火槍的真正實戰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火銃初創於中國元代,它是依據南宋火槍尤其是突火槍的發射原理製成的。雖然長期以來對火銃創制的年代無據可依,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蒐集到的出土和傳世的元代火銃日漸增多,從而爲分析其創制的時期和有關問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資料分析表明,火銃應是中國最早的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元代創制和使用的火銃,使中國管形射擊火器出現了由原始的竹筒火槍向金屬材質鑄造的火槍的一次飛躍性過渡,同南宋創制的突火槍相比較,它們在構造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反映了火銃對突火槍的繼承性。也可以認爲元火銃是突火槍發展的產物。相比宋代的突火槍。火銃的優點無疑是明顯的,突火槍用的是天然的竹筒,火銃是金屬鑄造,在使用壽命、使用安全性和射程上突火槍都是難以比擬的。突火槍是最早自發運用發射原理的管形射擊火器,元火銃也是自發運用發射原理的較爲先進的金屬材質管形射擊火器。

元火銃與突火槍相比,有許多改進之處。首先,元火銃的使用壽命較長。金屬製元火銃銃壁的熔點高,耐燒蝕性好。抗壓力強,不易炸裂,能夠適應因火,藥性能的改良和裝藥量的增多而增加的膛壓,所以一支元火銃能夠使用多次而無須更換,使用壽命大爲延長。其次,元火銃的製造規格易於統一。元火銃是按一定規格進行成批鑄造的,同一批火銃的各部尺寸事先都有設計,除了因製造工藝不平的限制所產生的誤差外,其他誤差甚小。這樣便可嚴格控制火銃藥室的尺寸,保證裝藥量達到標準。既能保證發射威力,又可提高發射時的安全性能和控制射程、設計精度。再次,元火銃的構造比較合理。在外形上已能明顯區分出銃膛、藥室和尾銎三個部分,各部分的橫截面都呈圓環形,口徑、銃長、銃膛長、藥室長之間,雖無準確的數量比值,但其外形結構已反映出適合發射需要的粗略的數量關係。如藥室部呈燈籠罩式隆起,內外徑大於銃膛的內外徑,因而使藥室具有較大的容積和橫截面,這種構造的特點,能使火,藥在較大橫截面的藥室內迅速燃燒,增大了橫向燃燒面,提高了燃燒的瞬時性,瞬間生成具有較大壓強的大量高溫氣體,並被擠壓(壓縮)入截面較小的銃膛中,使壓強再次增大,從而提高了發射力和彈丸飛行速度及殺傷力,最後一點,元火銃的射速較快。元火銃的內壁較光滑,發射後殘存於銃膛內的藥渣清除較易,費時較少,因而提高射速。由於火銃的優越性,所以在創制成功後,便裝備軍隊,用於作戰,不但元軍使用,而且元末農民起義軍也多有采用,尤其是朱元璋率領的起義軍使用最多,爲其奪取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火銃在元代創制以後即被用於作戰,到元末時期使用逐漸頻繁。

由於火銃在元末戰爭中顯示了較大的優越性,所以在明代前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其間又可分爲兩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以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爲開端,以建文帝失位而結束。建明之初,朱元璋不斷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發展兵器製造,把元代創制的初級火銃,加以規範統一,根據實戰的需要,發展成包括大中小三種類型在內的洪武系列火銃。洪武系列火銃按形體大小、構造特點和作戰用途可分爲三類:其一是裝備單兵使用的手銃,其二是裝備於戰船和關隘守備用的中型碗口銃,其三是專用於城防要塞的大型銃炮。

第二個階段自朱棣稱帝至正德末年佛郎機傳入前爲止。朱棣稱帝后,對火銃的發展尤爲重視。他利用發達的手工業、礦冶業所提供的技術和原材料等有利條件,大力推動火銃製造業的發展。火器研製者也根據當時的需要和可能,把研究的重點放在火銃結構的改進、質量的提高、品種的增加、性能的改良、威力的增強等方面,從而使火銃得到長足的發展,成爲明軍的制式裝備。朱棣以後的各代繼承者,也都利用其成果,不斷加以發展,直到製成重達千斤的大型銃炮,從而形成大中小相結合的永樂系列制式火銃,把洪武時期的火銃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其改進之處有:外形的改進,前膛由直筒改爲由筒口到藥室逐漸增大的形狀,即藥室壁加厚,使設計更加合理,也更加科學,反映了當時的科技水平。其二是增加了火門蓋,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利於作戰。其三是增配了裝藥匙,使藥量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避免了藥多或少帶來的危險。四是增加了“木馬子”,用以壓實火,藥,增加爆發力,增大射程。總之,在火銃的製造和使用上,更加規範、合理和科學。自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佛郎機炮與火繩槍傳入後,興盛兩百餘年的中國火銃纔在明軍中退居次要地位。(想知道《崇禎盛世》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啓微信,點擊右上方“+”號,選擇添加朋友中添加公衆號,搜索“zhongwenwang”,關注公衆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

第898章 高德猛發胖了第764章 不再掌控第107章 狂犬病第254章 無法收場第391章 講課第153章 重點還是在京師第122章 火箭炮第869章 性急的皇帝第764章 不再掌控第154章 闖營第392章 秘密任務第656章 敬畏第410章 你是什麼境界第523章 藐視皇權1100 阿部忠秋第725章 嚴婷的邀請第270章 滾蛋第271章 張偉業的自尊第936章 曲子第919章 王承恩不信第685章 排頭兵第594章 抱着睡第744章 蘑菇雲第836章 惠安伯張慶臻的案子第851章 禍根!第469章 貴妃第792章 思路第1024章 我身上香嗎第369章 是誰派的人第147章 王承恩將張富民打入天牢第653章 技術第242章 魏明波沒陽氣了第782章 有所保留第950章 車廂峽第372章 宮廷服飾第205章 劉鴻訓第575章 朕想抱一抱你第381章 雪災第546章 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第621章 以死效命第53章 錦衣衛大陣1097 曹大將軍第1016章 崇禎你出來第124章 天火第340章 用嘴第907章 一圈團結的羔羊1096 這樣悽美第993章 跟天鬥第476章 承天門第883章 家的感覺1112 黛琳求婚第577章 怎麼選第267章 救高德威第508章 抽籤搖號第163章 懿安皇后受擠壓第827章 聯合反對皇帝第552章 助理第198章 手電筒第804章 一條鞭法第830章 三句話第398章 聖眷第939章 史上最大海戰第18章 京師保衛戰第747章 解救北京城第150章 每一個決定都艱難而關鍵第159章 光有忠心是不夠的第710章 銅錢第317章 嘰嘰嘎嘎第627章 反敗爲勝第332章 心理博弈第628章 史上最邪惡皇帝1129 施政爲民第1066章 最後時刻第35章 崔應元第821章 奪權第786章 信心重新提振!第923章 橡膠樹第358章 一次次的失望第870章 忠勇老臣第205章 劉鴻訓第703章 客棧第332章 心理博弈第319章 桃運第122章 火箭炮第796章 鄭月琳的價值第1055章 左良玉賀人龍第902章 強者太多第1037章 帝國前途第398章 聖眷第645章 不加徵第143章 大火拼第533章 實力第191章 藍琪薇和魏蔓婷不是親母女第462章 攪屎棍1099 文昭晉升第174章 讀書人的心寒了第754章 萌動的反民們第669章 古董花瓶第167章 紀綱九毀第1010章 江戶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