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趕緊救啊

錦州,自從塔山被毀之後,就是關寧防線最前沿的大明城池。

薊遼總督洪承疇如今就在錦州,親臨第一線,等待前方戰事的的結果。

他要等的,是兩處地方的消息。一是吳三桂所部去遼河平原接應孔有德,解救被掠的大明百姓;二是皇上那邊的戰事。

雖然他也有派出夜不收,可從前段時間以來,建虜探馬的力量得到加強,並且進逼錦州附近。

洪承疇就知道,怕是皇上那邊要進行大戰了。只是很可惜,自己手中的兵力守城有餘,進攻不足,沒法給予皇上以策應。雖然同樣領兵打仗,可自己終歸也只是文官而已,不像那個盧象升,更像是武將,能親自上陣,領軍衝陣。如此一來,盧象升之軍,更具進攻性,而自己,則偏向守護一側了。

要是有可能,洪承疇當然希望隨駕身側,一起征戰建虜,這樣能爲他以後仕途打下最爲堅實的基礎。對此,洪承疇是非常遺憾的。

不過好在自從擔任薊遼總督之後,至少去年的草原之戰,是由自己這邊發起,功勞也算是可以,纔沒有讓盧象升一人專美。相比較而言的話,當初的三人中,應該算孫傳庭最碌碌無爲了吧!

想到這些,洪承疇的心裡又好受了一點。自己這邊,也不是一直乾坐着什麼事情都沒有做。至少從寧遠到山海關一線的糧田,在自己傾注了心血之後,收成也還算是可以。就如今而言,大明還是一直要以農事爲重才行,這是根本……

他正想着,忽然,城外傳來急促地馬蹄聲。

坐在箭樓裡的洪承疇,一聽就知道有急事,便急步行至窗前往城外看去。

果然,有一名夜不收正飛馳往錦州而來。

看到這情況,洪承疇心中一緊,有點擔心,千萬別出事?

不過很快,他就知道自己白擔心了。

只見那名夜不收離城近了,開始減速等待吊橋放下之時,就已經大聲吼開了:“回來了,救回來了,吳大帥所部救人回來了……”

一聽到這喊聲,頓時,錦州城頭上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

當初,吳三桂所部就是在錦州待命,得到皇上飛鴿傳書的旨意之後,就立刻出發,繞道草原去救人。當時,那可是大手筆,轟動一時的。兩萬來匹空馬被吳大帥帶走,只是爲了去救人。這種事情,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錦州的軍民,他們的人心當然都是肉長的。被掠去的大明百姓,要是能被救回來,他們當然是高興的。在皇上不惜以身吸引建虜注意,又用如此大手筆去救人時,這個救人的事情,就提升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了。很多人,哪怕平時不關注自己家以外事情的,也開始關心起這個事情來了,這也算是一種輿論的作用吧!

不過自從吳大帥走了之後,錦州就封城了,他們也只能在錦州城內討論而已。說實話,要遠到遼河平原那麼遠的地方,把幾萬百姓救出來,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很多人擔心,怕路上出意外,怕被建虜追殺等等。

這時候,突然聽說幾萬人被救回來了,這麼一個好消息,讓無聊的他們,頓時就猶如打了雞血一般,狂歡起來。

洪承疇當然也是高興,立刻傳令,讓城內燒火做飯,要給歷經苦難回家的大明百姓,好好地吃上一頓。

在他命令傳下去沒多久,隆隆的馬蹄聲,猶如天邊的驚雷,從極遠處隱隱傳來,慢慢地越來越大,甚至連地面都感覺到隱隱在震動。

城頭上,洪承疇走出了箭樓,靠近着城垛,循聲遠望。

只見在遠處山腳拐彎處,先是出現了穿着紅色鴛鴦戰袍的明軍將士,至少有百來騎,開道出現。在他們的身後,則是騎在馬上的各色百姓,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歡呼起來的城頭守軍,慢慢地都安靜了下來,這輩子,估計也就只有一次看到這種場景的機會吧!

離錦州越來越近了,城頭上的人,也能看得清楚。他們發現,這些百姓,一個個雖然都是年輕人,可都是瘦骨嶙峋,一看就知道他們經歷了不知道多少苦難。

不過此時,這些骨瘦如柴的人,擡頭看着飄揚着大明旗幟,站滿了官軍的錦州城時,一個個都是開心地笑着,不少人在笑着的同時,還流下了淚水,怎麼擦都擦不掉!

誰能想到,這輩子還能回來,還能回到大明的地方!

不少百姓到錦州城外之後,翻身下馬,跪在地上,伏下身去深深地吸一口自家泥土的氣味!不管怎麼樣,這裡泥土的氣息,就比充滿羶腥的遼東泥土要好聞得多了。

經過確認沒有問題,吊橋放下,一隊隊的明軍將士排列兩邊,放這支風塵僕僕而來的隊伍入城。

看到經過自己面前入城的百姓,不少明軍將士不約而同地會對他們說道:“回來啦!”

“回來就好!”

“好好歇歇,放心好了,沒事了!”

“……”

如果在以前,他們可能會冷血,會因爲看慣了生死離別而變得麻木不仁。

可是,如今是皇上費勁心思救了人回來,這其中的人心暖意,同樣是能干擾人的。這和將熊熊一窩的道理,其實是差不多的。人類內心原本所擁有的同情善良之心,就都表現了出來。

城裡頭,不少錦州的百姓,也同樣如此,男女老幼,全都出門,在街道兩側看着回來的這些苦命人,一個個同樣安慰着他們。

面對這一切,這些曾經絕望過的大明百姓,一個個激動不已,含着淚水,或者流着眼淚,除了點頭,還是用力點頭。此時的他們,內心感動之餘,也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人世間,就應該充滿溫暖!這纔是盛世該有的吧?城頭上,洪承疇看着這一幕,心中不無感慨道。

此時的他,已經獲悉吳三桂和孔有德等人並沒有迴轉,而是要牽制建虜,掩護這些迴歸的百姓,還有策應皇上那邊的戰事。對此,他有點擔心,不過此時,卻也沒有表現出來,反而是去接見了孔有德的家眷,安撫了他們。

兩天之後,錦州城再次迎來了喜訊。

“大帥回來了,大帥回來了……”

隨着夜不收的稟告,錦州城再次轟動了起來。

洪承疇以總督之尊,也親臨錦州城頭前去觀看。

他知道,吳三桂真回來了,這一次的功勞就不小,至少在皇上那邊,絕對是受重視的一員武將了。

蹄聲如雷,一隊隊地明軍將士出現在城外遠處,“吳”字帥旗,迎風招展,格外的醒目。

看到軍隊人數不少反增,就知道吳三桂所部並沒有遇到建虜的強烈攻擊,都平安歸來了。於是,錦州的百姓,再次興奮了起來。這樣的結果,他們是最喜歡看到了。

救的人,回來了,救人的人,也回來了,並沒有出事,這是最好到了!

等到了洪承疇面前,風塵僕僕的吳三桂當即抱拳行禮稟告道:“末將在救得遼河平原的百姓之後,直襲瀋陽,掘了叛逆努爾哈赤的陵墓,圍攻瀋陽……最後,按皇上旨意所交代,在建虜信使連續突圍,估計到達海州之後,便撤軍回來了。”

吳三桂打不下瀋陽,就以瀋陽爲中心,禍害了方圓百里,能破壞的都給破壞了。莊子,糧田,溝渠、水井等等,還把努爾哈赤這個罪魁禍首的骨灰也撒了,聽着這一切,洪承疇不由得笑容滿面。皇上安排吳三桂所做的這個事情,絕對是對建虜最沉重的一擊!

在吳三桂的身後,是孔有德,他在又一次見到大明穿緋袍的封疆大吏時,就想起了以前對他不錯的登萊巡撫孫元化,就感覺對不起孫元化,也爲自己投降建虜的事情,心中隱約有些不安。此時,他低着頭,等待吳三桂和薊遼總督說完話。

不過洪承疇自然早就注意到他了,在聽完吳三桂的稟告之後,他就親自走到孔有德的面前,和藹地問道:“你就是奉旨攬了建虜糧倉的活,回頭又一把火燒了建虜糧倉的孔有德?”

他沒說你是東江軍的參將,也沒說建虜的恭順王,只是就孔有德迴歸大明所立下的這個大功爲開場白,這讓孔有德聽到,不由得心中鬆口氣,連忙跪下去,低頭請罪道:“迷途罪將孔有德,見過總督大人!”

“哈哈哈……”洪承疇見此大笑,伸手扶起孔有德道,“皇上下旨,務必把你一家老小都給平安地帶回來,由此可見,在皇上心中,你是功大於過。以前的事,就不用提了,真要有什麼事,你自己回頭見了皇上再說也不遲!”

他心中其實明白,孔有德這次立下大功,皇上肯定是會賞的。因此,對於手下這些武將,他也是態度和藹,以拉攏爲主。當然,如果換成孫傳庭的話,估計說話就不會這麼和藹了,這也是他們性格不同,做事方式也不錯的原因。

“你的家眷也都在錦州城內了,一會回去好好團聚下吧!”洪承疇笑眯眯地拍拍孔有德的肩膀,在孔有德站起來之後,再次說道。

孔有德聽了,卻沒接這個話題,而是臉上露出關心之色,立刻問洪承疇道:“總督大人,不知道皇上那邊打贏了沒有?”

一聽這話,洪承疇不由得沉默了下,隨後搖搖頭道:“建虜探馬屏蔽,至今未有消息!”

“呀,早知道就應該多騷擾盛京,不該這麼早回來了!”孔有德一聽,頓時就擔心地說道,“建虜盡起全國之兵,下至十五歲,上到五十歲,全部徵發趕赴海州決戰的。”

聽到這話,吳三桂心中頓時有點不高興。

事實上,也確實是,在撤軍的時候,孔有德曾有說過,還可以再堅持幾天,夜不收放遠點,有消息再撤好了。但是,吳三桂沒有答應,說旨意就是讓他要撤退的,因此他們就撤了。

此時,孔有德這麼一說,就顯得他吳三桂有點不在意皇上安危的意思。或者孔有德沒有這個意思,但他這麼說了,吳三桂就能感覺到這個意思。

洪承疇之前並不知道建虜是集全國之兵和皇上去決戰的,因此,這一聽之下,頓時就大吃一驚,立刻皺了眉頭說道:“竟然如此?那建虜軍力豈不是幾倍於皇上所領之軍?難怪建虜會加強探馬,要遮蔽消息……”

“大人,末將願領軍趕往海州增援!”吳三桂沒等洪承疇說完,就立刻急切地稟告道。就算打斷了洪承疇的說話,他也沒有顧忌。

洪承疇並沒有在意這點,聽到吳三桂的話,轉頭看了下還在陸續進城的騎軍,緊皺的眉頭並沒有鬆開,搖搖頭道:“你部騎軍已是疲憊不堪,須得休整才能再戰!”

吳三桂所部騎軍,從出發之後,其實就沒有好好休息過了。特別是從遼河平原到瀋陽的這段時間內,更是連續作戰,再匆匆撤回來,那是絕對衣不解甲,隨時做好打仗的狀態,精神的弦是一直繃着的。

吳三桂當然是知道軍中情況的,不過此時,他看了孔有德一眼,然後又立刻對洪承疇說道:“如此,末將願挑選精銳,從驅逐建虜探馬開始,否則末將寢食難安。”

洪承疇聽了,這次倒是點點頭,同意了他的請求。與此同時,洪承疇自己也開始準備起來,一旦騎軍休整過來,他這邊也決定出兵增援。

他是文官,是封疆大吏,在知道皇上身陷險境之時,哪怕有旨意讓他守城,他也得去救才行。

隨後,這個消息很快就在城內傳開。

錦州百姓和平安歸來的百姓,聽到皇上還在和幾倍於自己的建虜大軍打仗,他們也都立刻擔心了起來。

“皇上這是爲了能救出我們,才把建虜的兵力都吸引了過去,皇上可千萬不能有事啊!”

“是啊,當今皇上這麼好的皇帝,一定不會有事的!”

“要我說,怕建虜幹什麼,要比人多,我們大明的人多的是,他們能從十五歲到五十歲的,難道我們大明就沒有?”

“錦州城都有五萬軍隊吧,皇上有難,還考慮什麼,趕緊去救啊!”

“……”

86 廠衛新氣象286 爲朕所用(爲推薦票6萬加更)446 值得銘記的一天928 否極泰來414 真不愧是秦地好漢700 誰能大得過皇上?675 發動人民戰爭173 晉商的反擊399 李存勖第二512 上下一心608 西南羣魔953 黃禍649 血淚教訓304 倒黴167 實力地較量672 封賞252 最爲輝煌的時候到了216 小星星313 明末最有爲官員之一239 狗皇帝好對付(爲推薦票五萬加更)204 窮富(爲推薦票一萬加更)160 保重(爲老衲欲成魔長老加更2/4)690 豁出去了505 他怕!141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爲唐鐵光盟主加更2/11)90 駕臨御馬監軍營64 只會擾民433 棄暗投明464 按皇上的說法729 血債血償295 怒火中燒61 威風凜凜427 只是想靜靜539 結盟314 天助我也952 克倫威爾的對策198 這些晉商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爲打賞次數200加更)567 敵襲(爲songshy萬賞加更)482 什麼鳥王爺22 不是誓言勝似誓言812 試航793 生育之策269 不用三大總督是有理由的408 血債血償205 鄭芝龍的決定516 詭異841 這是什麼情況?271 內應657 陳述事實700 誰能大得過皇上?189 抓人371 戰爭就是這麼殘酷882 國運之戰345 明軍已經爛透了758 豪格之威315 天災不斷448 有性命之憂528 落後就要捱打130 激勵(爲chinakobe8的萬賞加更)260 救災913 希望312 再打“晉商”581 何以數典忘祖668 吾皇萬歲320 王爺,恭喜啊766 掌控棋局675 發動人民戰爭141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爲唐鐵光盟主加更2/11)303 皇帝已非當年的皇帝946 里斯本之戰210 陳奇瑜113 喜出望外644 抱對大腿了(爲堂主鬥神迴歸加更2/2)797 計劃620 鄭成功674 兵貴神速是不對的410 提頭來見581 何以數典忘祖965 兵不血刃306 三人成虎193 重現洪武盛況162 狼煙起(爲老衲欲成魔長老加更3/4)452 天煞孤星(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4/11)677 錦囊妙計421 瑞雪兆豐年266 一一發落796 宗藩899 奧斯曼帝國957 巴黎會議75 表功885 內應569 一蹶名王737 野心759 賦詩一首562 恭送上路之建虜版598 大賞47 對付晉商818 迎頭一棒705 濠鏡澳協議435 記憶深刻的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