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師出有名

大旱之年,原本未必會有大的蝗災。就算適合蝗蟲繁殖,可只要把地犁一遍,翻過來就能把埋在土裡的蝗蟲卵給殺死。

但是,在明末這個時候的大旱,會因爲百姓活不下去而餓死,或者當了流賊,導致沒有人去做這些預防措施,以至於蝗蟲成災。在崇禎末年,幾乎是連年都有蝗災出現,導致糧食方面雪上加霜。

這個道理,等崇禎皇帝到了西安府時候,已經理清楚了。也因此,更讓他覺得,要必須儘快地平定流賊之亂,否則惡性循環之下,局勢只會越來越糟。

原本的歷史,說明朝滅亡存在很多偶然因素。可崇禎皇帝通過穿越這段時間,特別是走出了京師之後,在路上的所見所聞,已經深刻地認識到,大明其實是撐不下去了。哪怕不是崇禎十七年滅亡,那估計也就是崇禎十八、十九年的問題而已了。

大軍在西安府休整了兩天,然後再度南下。在這期間,崇禎皇帝親自去了一趟藩王府,見了封在西安的秦王朱存樞。

這次的會面,朱存樞可以說是戰戰兢兢的。

瑞王的事情,他們這些宗藩心裡都有數。要說瑞王仗着自己是藩王,對大明文武官員無理一點也是有的,自己田租被搶了,要鬧一鬧也是有的。可是,要說瑞王是和流賊勾結,想要造反,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如今的事實是,朝廷按在瑞王頭上的罪名就是和流賊勾結而謀逆。不但瑞王一系再沒有榮華富貴可言,就瑞王本人還自己“上吊”身亡。

對此,秦王非常清楚,根本原因就是瑞王不想拿出錢糧而已。而這次皇帝親自駕臨,要召他覲見,他心中也有數,恐怕還是爲了錢糧的事情。

果不其然,崇禎皇帝在見到他之後,先是和他談論了當年太祖從微末奮起,歷經千辛萬苦才奪得了天下,奠定了大明萬世基業。說到最後,崇禎皇帝嘆道:“這大明江山,來之不易啊!”

秦王聽了,忍不住心中誹謗,大明江山來之不易,可又不是自己這一系坐天下!不過表面上,他當然是附和的。

崇禎皇帝見此,便又對秦王說道:“如今大明內憂外患,你在秦地,這些年的民變,應該比朕都熟悉,經久不滅,長期以往,大明江山社稷可慮啊,我們身爲太祖子孫,都是有責任要維護這祖宗留下的基業,是也不是?”

“是個屁,那是你的事情好不好?”秦王心中想着,表面上卻是唯唯諾諾,並無多話。

崇禎皇帝看着他,還不知道他心中在想什麼,突然冷笑一聲道:“可惜有的藩王卻認不清這一點,他們也不想想,要是大明江山社稷不保的話,難道他們藩王的位置還能繼續坐得下去,難道他們還能無憂慮地繼續享受榮華富貴?你說朕有沒有說錯?”

聽到這話,秦王終於愣了下。說實話,他還真沒往這點上考慮過。此時聽了,終於認識到,大明安危,也確實和他們這些藩王是有關係的!

“是,陛下說得對!”這一次,秦王終於看着崇禎皇帝的眼睛,很快就回答道。

崇禎皇帝聽了,又微笑着說道:“朕知道,很多藩王對於大明皇家銀行是心存疑慮的。覺得朕拿大明皇家銀行發行的銀票和糧票來換錢糧,其實是在搶錢。有這個想法是不對的,朕是什麼人,堂堂大明皇帝,又豈會做這等事情,你說是不是?”

“……”秦王聽得無語,心中想着,皇上這是在說自己?他連忙回奏道,“陛下,絕無此事!”

“其實,不在京師的,對大明皇家銀行心存疑慮,朕是理解的。”崇禎皇帝聽了,卻是搖頭說道,“不過朕既然路過這裡,就可以和你嘮叨嘮叨,這大明皇家銀行發行的銀票和糧票,那是絕對能兌換回銀子和糧食的,這一點,朕可以保證。不過在各地的分行,還需要時間才能籌備成立。等到時候成立了,你就能看到,朕所言絕非虛言!”

看到秦王還想說話,崇禎皇帝用手一擺,阻止了他,而後繼續說道:“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就算如此,可朝廷用豐年的糧食換取如今災年的糧食,這對各地藩王來說,也是不划算的。對此,有這種斤斤計較的人來說,朕肯定會很生氣的。真要這樣介意這點,朕覺得,他也不配成爲朱家子孫,那穩固的大明江山所帶來的榮華富貴,也沒必要享受了。”

秦王一聽,連忙點頭,這一點,之前皇帝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於情於理,皇帝真要這麼做的話,再處置幾個瑞王,估計也沒人敢說什麼。

見他這樣子,崇禎皇帝便交代他道:“有些事情,由朕來說,可能會有人有逆反心理,覺得朕太過小氣,虧待自家親戚。因此,朕和你說這些,就是希望你能幫朕講清這個道理,就公開上個奏本。朕相信這麼一來,其他藩王就容易接受了。朕不想宗室之間,最終都鬧得不愉快。當然了,要是有人想讓朕不愉快的,朕當然也不會讓他好過的。畢竟,這是爲了祖宗傳下來的社稷江山,朕狠心一點,揹負罵名,那也是認了!”

“……”秦王再次無語,你皇帝的話,帶着威逼利誘的,還苦口婆心地說話,我區區一個藩王還能說什麼?不就是想讓我來當這個出頭鳥,替你揹負各藩王的罵名麼!直說便是!

雖是這麼想着,可等到他真迴應的時候,秦王還是“誠懇”地說道:“陛下所言句句在理!”

崇禎皇帝聽了,滿意地點點頭。這個秦王,自己聽聞就是比較膽小的那種,就順便過來和他淡淡,看來還是有收穫的。

之所以要趁着在西安的時候,和這個秦王談談,由他牽頭把這個事情再解釋一下,是因爲他馬上要領兵進入河南了。而河南那邊,也封了不少宗室。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就是福王,也是他的皇叔。

這個皇叔的份量,那就不是瑞王這個皇叔可比了。當年的時候,這福王差點就成了大明皇帝。是萬曆皇帝三番兩次一直想立的太子,羣臣反對,經過很多年的鬥爭之後,才最終還是崇禎皇帝他爹接替了皇位。

由此,爲了補償福王,萬曆當年一次賞賜莊田就有四萬頃。可以說,至少洛陽附近的糧田,基本上都是福王的了。河南這邊,甚至藩王的糧田不夠多,只能把鄰省的糧田也划過去。

崇禎皇帝這次入河南,就是要福王等人好好破財一番。不過對於福王,他不能像瑞王那樣簡單粗暴地處置。

主要是瑞王先是自己作死,給了崇禎皇帝以處置的藉口。後面的其他藩王,像這樣的藉口就不好找了。

另外一個,從名義上來說,福王都已經讓出了皇位,結果你這一系還要逼他,在人情倫理上,崇禎皇帝就會吃虧。

這種事情,雖然崇禎皇帝已經掌握了軍權,橫着來,福王也沒辦法。可要是名聲不好了,所帶來的隱形損失還是很大的。一個簡單的例子,要是發生了這種事情,就絕對會被李自成或者滿清,還有那些被崇禎皇帝處罰過的讀書人等所有潛在敵人所攻擊。老百姓多是盲從的,知道皇帝是暴君,連自家親戚都這麼不放過,如果他們有了別的選擇時,這就將是改變他們決定的因素了。

名義上的正義,自古以來都是國人所看重的。所謂師出有名,就是指這個道理。做事不要臉的那種,最終的結局都不會很好。

因此,崇禎皇帝覺得順便做件事情,就能解決這些潛在因素的,他不介意做一下事情。

說完了這個事情,他或者也來了興趣,又繼續和秦王談起了家常,問他有多少子女,孫子什麼的,過得怎麼樣?

聽到這話,秦王心中一動,連忙開始訴苦,說他的幾個小兒子,朝廷至今還不給錄入《天潢玉牒》,這不錄入《天潢玉牒》,就沒有名份,沒法封爵,就不能領俸祿。他這秦王一系,還有其他支脈,沒有錄入《天潢玉牒》的就更多了。

說到這裡,他甚至趕緊讓人去把他的那幾個小兒子喊過來見駕,認個臉熟。至少在他看來,這個機會難得,說不定就能因此錄入《天潢玉牒》,從而了了一番心事。

對此,崇禎皇帝一直笑呵呵地,也見了他的幾個兒子,誇了一番將來必有出息之類的客套話之後,就讓他們下去了。

等大殿內又只剩下秦王的時候,在秦王期待的眼神中,崇禎皇帝就彷彿沒有想起要把他們錄入《天潢玉牒》的事情,只是嘮家常一般,似乎是隨意一提道:“其實從我大明開國以來定得宗藩制度,在經過將近三百年的時間後,朕以爲已經有些不適用了!”

聽到這話,秦王又是一愣,在嘉靖朝的時候,其實已經有過一次對宗藩制度的革新,出臺了《宗藩條例》,算是限制了不少宗藩的利益。此時聽皇帝說話,怎麼好像要開始新一輪限藩了?

這麼想着,他一時沒有回答,只是默默地聽着。

崇禎皇帝也不管他,自顧自地繼續說道:“你看,皇帝的兒子除太子之外都要封藩王,而藩王世子世襲之外,都要封郡王,郡王世子世襲之外又都要封鎮國將軍……如此下去,在開國之初,其實還不算什麼,可如今都這麼多年過去了,宗室人數比起開國之初,翻了六十多萬倍不止。朝廷國庫一年收入,真要說起來,還不夠開銷各地藩王宗室的。可如果按照歷年來的拖欠不交,朕覺得也對不起自家親戚。因此啊,朕就想着,就從朕開始,宗藩制度,要從根本上變一變才行!”

聽到這話,秦王終於驚訝地重新看向崇禎皇帝,他不知道,皇帝這是要怎麼變?

“你幫朕看看,這樣可以不可以?”崇禎皇帝似乎是推心置腹地說道,“從朕的兒子開始,不再襲封,藩王之後,朕的孫子只能是郡王,朕孫子的兒子就是鎮國將軍,就這麼下去。朕知道,朕這麼做,估計會讓朕的兒子們不滿。可這事關大明江山社稷,他們就是不滿,朕也決定是要做。你做得如何?”

“……”秦王啞然了,感覺面前這個年紀輕輕的皇帝,對藩王狠,對自己的兒子也狠啊!要按照這麼說得話,那自己的兒子豈不是也要這麼做了。

對於這個,他當然不願意了。可是,他也知道眼前這皇帝的“心狠手辣”,要是自己不如皇帝的意,信不信會步瑞王后塵?再者說了,皇帝是搬出祖宗社稷江山爲重,他自己兒子也要這麼搞,難道自己還能說不行?

想來想去,秦王還是謹慎地說道:“陛下,這……這會不會讓陛下受宗室非議,陛下爲了祖宗留下的社稷江山,是不是付出太多了?”

崇禎皇帝對那些兒子,說實話,肯定是有一層隔閡的,哪怕是和原本的崇禎皇帝的靈魂融合了,也終歸是有一些的。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明末時候,宗室確實已經成爲朝廷非常大的一個負擔,必須要處理才行了。

因此,聽到秦王這話,崇禎皇帝嘆口氣說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你看連你藩王府,都有這麼多沒有錄入《天潢玉牒》的,爲什麼?還不就是朝廷實在沒錢糧,錄不起啊!而且朕還聽說了,有一些爵位低的宗室,甚至都有餓死的了。因此,不革新這宗藩制度,實在是不行的。”

說到這裡,他停了停之後又道:“當然,朕也考慮過了,以後爵位低的那些宗室,就放開成祖當年的限制,就歸結到民籍去,有本事的可以做官,沒本事的種田也成,做點小買賣也可以,終歸是可以養活自己不是?”

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是在這崇禎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崇禎皇帝就開了這個口子,授宗室朱謀超中書舍人,由棣俱爲知州。敏灞、謀堡、華通判、常淺、鼎涇、常渾,俱爲知縣。

430 曇花一現957 巴黎會議624 世界第一967 求來的鎮南城協議268 馬祥麟和吳三桂的安排23 猛虎330 漢奸940 流星火雨401 戰事的關鍵584 狠人79 二麼?468 天縱奇才342 你可知罪776 明軍必死458 艱難的抉擇592 不對勁啊576 想要赤壁之戰930 被嚇的882 國運之戰762 誰都不是善茬599 紙幣807 明軍變了啊663 釜底抽薪764 要死125 清屯充餉63 其心可誅725 今時不同往日293 失足落水139 血債血償(爲唐鐵光盟主加更1/11)673 未必不是機會870 老套路624 世界第一426 誰讓他血多618 死得意外984 小心思546 奴婢心思陰暗了269 不用三大總督是有理由的40 東廠之痛443 鰲拜的心都涼了546 奴婢心思陰暗了535 閱兵366 竟然睡了?824 未雨綢繆882 國運之戰611 出其不意738 荷蘭人的經驗71 獎勵786 說滅你就滅你312 再打“晉商”237 大明官員學習的榜樣(爲五月月票八百加更)512 上下一心604 解決問題114 忠君報國的證明821 一定不會給你們添麻煩160 保重(爲老衲欲成魔長老加更2/4)164 勝負已定(爲老衲欲成魔長老加更4/4)246 盟主720 爲殿下賀771 攀科技625 兵力優勢241 蝗蟲倒黴了244 兄弟637 新官上任666 我只想喊666(爲護法無虞倫比777加更2/3)434 震怒419 濟爾哈朗之死646 以夷制夷224 明狗太囂張了496 夜襲259 地龍翻身805 接管科倫坡968 第一次世界大戰528 落後就要捱打407 朕意已決102 微服出宮568 看來倭人還是很重視他們的盟友191 啞巴虧128 惡報71 獎勵813 唯大明獨尊476 宣撫極西之地262 流賊的處理1 太祖託夢929 阿巴斯二世的死法902 神814 又被震驚了394 不近人情960 忽悠623 本官還是先睡了!634 兒臣想要!298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972 國力的碾壓802 錫蘭719 我家主公叫愛新覺羅811 就這麼完了857 獨孤求敗414 真不愧是秦地好漢810 見面禮377 又一個八百里加急(感謝丁尼格菲一候賽雷的萬賞)773 一把老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