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小星星

不用說,這支軍隊是來自關寧軍,主將爲前鋒右營副將吳三桂,共領騎軍一千五百奉旨到京。

之前的時候,關寧的祖大壽聽說薊遼總督駐地要移駐山海關,就非常地不滿。他和遼東巡撫方一藻相處得很好,甚至還讓他外甥和方一藻的兒子結拜兄弟。結果,薊遼總督要來,這不是多了一個頂頭上司麼,還是最大的!

爲此,他和方一藻進行商量,而後方一藻就上奏朝廷,說如今大明遼東就只剩下錦州、寧遠和山海關三座堅城以及附屬小城而已,目前他已經在這邊,應該就足夠了。建虜經常從薊鎮那邊入關,由總督大人親自盯着,纔是上策。

結果這個奏章上去之後,壓根就沒有迴應。反而新的薊遼總督確認了,是自請陝西巡撫,在陝西搞清屯充餉的那個孫傳庭。這一下,祖大壽就更不滿意了。

對於這個孫傳庭,他當然是有所耳聞的。知道這人就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在陝西那邊,甚至都不怕得罪任何人。如今要到山海關來管着他們,進了祖大壽的一畝三分地,這讓他非常地難受。

方一藻也是一樣,總督竟然是孫傳庭,他也難受啊!如果有可能,他們兩人都不願意孫傳庭就任薊遼總督。

可是,他們的歪心思還沒起,就聽到說,孫傳庭暫代京營總戎,京師戒嚴期間,在抓捕謀逆案犯的過程中,是孫傳庭掌着京營軍權,這足以說明孫傳庭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哪怕是以前曾非常受皇帝信任過的袁崇煥,都沒有這個經歷。

對此,方一藻和祖大壽就沒有辦法了,也只能商議孫傳庭就任薊遼總督,到達山海關之後該怎麼應付?

要知道,如今的關寧軍中,祖家是第一大勢力,特別是聯姻了吳家之後,就更是了。如果用句不客氣的話說,從山海關到錦州的這一畝三分地,姓祖要多過姓朱。

不過讓祖大壽鬆口氣的是,孫傳庭到了之後,並沒有立刻推行他的清屯充餉之策,甚至連提都沒提,在見過各地將領和官員之後,就只是在看有關薊遼總督職權內的公文事物。

雖然暫時沒有麻煩,祖大壽卻也知道,孫傳庭新官上任,肯定是要立威的。眼下看着人畜無害,只是因爲他還在熟悉而已。爲此,祖大壽都暗中提着神,防着孫傳庭。

可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皇帝一道旨意過來,指明要調吳三桂領本部騎軍入關。

這個事情,又讓祖大壽等人意外了。一羣人,當時緊急商議了一下,猜着會不會和孫傳庭有關。如果要和孫傳庭對抗的話,他們最好是手中有足夠的本錢。因此,他們的本意,是不想讓吳三桂入關的。

爲此,遼東巡撫方一藻準備上書朝廷,說遼東建虜威脅太大,不宜從寧錦一線分兵。

在孫傳庭過問此事的時候,方一藻甚至還“據理力爭”,強調建虜的厲害。萬一建虜又圍錦州的話,到時候救援錦州就會缺少兵力。

就在山海關這邊,以前的時候,有設置遼東經略一職。這個經略,其實和總督相近,不過相對而言,都弱督師一籌。因爲他們的加銜有高低之分。

天啓年間,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不合。結果,熊廷弼鬥不過王化貞,制約之下,導致遼東戰事一敗塗地。

雖然總督是巡撫名義上的上級,但一般來說,巡撫是有和總督分庭抗禮的資本,都是大明的封疆大吏來的。他們都有權力,可以直接上奏皇帝。因此,一般情況下,總督是不會把巡撫真正地當手下人那麼使喚的,如果有不同意見,也是會考慮的。

不過這事還沒個結論,緊接着,崇禎皇帝第二道旨意又到了。中原流賊復叛,催吳三桂即刻入關。

這份旨意的語氣就嚴厲了,催促之意也非常明顯。孫傳庭便立刻下令,吳三桂必須立刻入關,否則就是抗旨不遵。

而祖大壽這邊,算是明白調吳三桂入關原來不是孫傳庭搞得鬼,是流賊又在鬧得原因,他們纔算鬆了口氣。

對於流賊,他們倒不擔心什麼。於是,心思一轉,就又轉到吳三桂的官職上來了。

以前的時候,只要是關寧軍這邊入關的,比如祖寬、曹文詔等人,都是會被封爲總兵官的。而吳三桂此時的軍職,只是相當於副總兵。如果想再往上升一升,這可是一個好機會。

因此,祖吳兩家商量之後,就沒有再想着抗旨,讓吳三桂立刻領着本部一千五百騎軍入關。

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是二十七歲。已經褪去了年少熱血,在祖吳兩家的耳提面命之下,算是“成熟”起來了。

他的心思,也是在升官上面。到了京師郊外之後,就在等着,皇帝應該會封賞自己,至少像祖寬那樣,給一個援剿總兵官吧?

不過讓他失望得是,皇帝知道他到了之後,並沒有讓他進京覲見,也沒有封賞下來,只是讓他在城外紮營候命。

對此,吳三桂不由得納悶起來,連忙派了家丁脫去軍服之後,入城內找他爹吳襄去問情況了。

吳襄在崇禎四年八月的大淩河之戰中,被孫承宗派去救援他大舅子祖大壽,結果卻是當了逃跑將軍,以至於大淩河之戰,明軍慘敗,祖大壽投降滿清,當然後來又逃回。

這一戰,連累孫承宗被罷免官職,回家養老;吳襄這個逃跑將軍也沒逃掉,被下了大牢。但是,吳家有錢啊,很快就出獄,當了個無業遊民,也沒影響他兒子的官途。如今這個時候,就是在京師吳府內聽曲看戲。

天還沒黑,家丁就緊急趕回了城外軍營,向吳三桂稟告道:“少爺,老爺說了,皇上已經下旨,御駕親征那些流賊,因此,如今正在忙着呢!應該在出徵之前,會給少爺以援剿總兵一職。”

事實上,這個也是慣例來的,至少祖寬和曹文詔都有得過。

吳三桂一聽,很是意外,有點不信地問道:“你說什麼,皇上要御駕親征?”

這個消息,其實不止是吳三桂,而是所有人聽了後,都會非常吃驚。

往前數數,除了正德皇帝有過御駕親征的經歷之外,就只有在開國時候有徵戰經驗的那幾位皇帝了。至於英宗皇帝,那是一個笑話。

於是,家丁肯定地回答道:“皇上說這一次要徹底解決流賊作亂,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寧,因此定下了御駕親征。”

“哦!”吳三桂聽了,心中不由得有點佩服崇禎皇帝。

他是個武將,佩服地當然也是有膽識的人。如果說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前,他更多的只是對於皇帝身份的敬畏,但此時,知道皇帝要御駕親征時,對於皇帝本人敢去戰場的這個事兒,在意外之餘也是有點佩服,心中對皇帝開始重新有了估量。

這麼想着,他也不急了,就在城外安心等着。

而在京師城內,皇帝御駕親征的情況下,各項準備都非常高效。御馬監轄下三大營,能換裝的,都進行了換裝。全部軍卒,多了一套軍服之外,就連鐵甲,都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有了。這些鐵甲,原本是庫存留着,大漢將軍在大朝議時候穿的,這是朝廷的臉面,倒也沒人敢打主意。此時,御駕親征的情況下,都從倉庫中拿了出來,用到了他們真正要用的地方。

崇禎十二年六月初九日,天氣晴朗,除了病卒之外,所有御馬監轄下三大營將士,都在校場集結。皇帝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駕臨,甚至連皇后都帶着太子跟隨。

三大營的將士們,那些老兵都已經見過好幾次這樣的場合。

他們一直記得非常清楚,第一次是在他們勤王趕到京師郊外的時候,皇帝出人意料的前去視察,就走在他們中間,對他們做出了承諾,讓他們第一次真正認識了他們的皇帝。

第二次,是凱旋的時候,皇帝檢閱,給他們解圍,把他們真正地放在心上,甚至連傷卒都是非常地關心,並且兌現了承諾。這樣的皇帝,以前就是聽,也是沒有聽說過的。那個時候,他們就感覺,有這樣的皇帝效忠,真是這輩子地幸運。

再之後,皇帝還是經常會來看他們,讓他們都感覺,皇帝一直在他們身邊。他們就再也沒有遇到過以前在當邊軍的時候,會遇到的一些糟心問題。

在三大營中,不但吃得飽,穿得暖,而且軍餉比以前高,並且沒有一點剋扣。因此,他們全都非常珍惜這樣的生活,努力訓練,哪怕訓練量比起以前要遠超,也一個個都沒有一絲怨言。

因爲他們還記得,皇帝曾經還說過,要帶他們御駕親征,踏平遼東。他們要是不努力的話,有朝一日,皇帝真要兌現這個諾言的時候,就可能會讓皇帝失望。這是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如今,皇帝是要御駕親征那些流賊,三大營的老兵一個個都是信心滿滿。不要說現在了,就是以前他們當邊軍的時候,都能追着那些流賊殺,他們相信,如今的他們,更強大的他們,一定不會辜負皇帝的期望。一定會讓皇帝看到,他們沒有辜負皇帝的期望。

而三大營中的新兵,雖然他們沒有老兵那麼多有關皇帝的印象。可是,他們是當初被掠去遼東的難民,在天津之戰中被救下來的。家破人亡之際,對於建虜都恨之入骨,恨不得立刻去和建虜拼命,就更不用說,現在要去打弱一些的流賊了。

他們同樣珍惜如今自己的一切,知道這是皇帝的原因,纔能有如今的一切。到御馬監轄下之後,他們也都有看到皇帝會不時過來看他們訓練,因此一個個在敬畏的同時也在認真訓練,這不但是要讓皇帝看到他們刻苦的一面,也是要爲以後報仇雪恨而練好殺敵的本事。

同時,他們自然也從老兵那裡聽到皇上的點點滴滴,也瞭解他們能被老兵救下,皇帝在那一戰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還有後來,皇帝第一時間派出誠意伯去安置他們,也讓他們感覺到了來自皇帝的重視。

因此,此時的他們,雖然沒有和老兵一樣的經歷,可卻不妨礙他們對於皇帝的感激。一個個都激動地站在那裡,看着他們的皇帝上了點將臺。

只見崇禎皇帝一身戎裝,看着更是英武不凡。三大營的將士,看到皇帝的這身裝束後,就感覺更是多了一點親近之感,眼神中隨着皇帝的身影而移動,帶着一絲狂熱。

崇禎皇帝上了點將臺,掃視底下將士,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愛戴,心中很是欣慰。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今感覺,這種軍隊就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

他也不想多廢話,靜站片刻之後,忽然拔出腰間寶劍,斜指向上。

底下的三大營將士們看着皇帝,看到那寶劍在陽光之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甚至連皇帝身上穿着的盔甲也同樣反射太陽的光芒,金光閃閃,猶如天神一般。就在那點將臺上,站着一個偉岸的身影,耀眼奪目。

這是我們的皇!幾乎所有將士,都情不自禁地在心中自豪地說道。

崇禎皇帝大聲喊道:“衆將士,隨朕征討賊寇,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寧,可願否?”

沒有事先通氣,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齊聲高呼道:“願意!”

這個聲音,雖然簡短,卻匯聚了所有將士們的心聲,震耳欲聾,迴盪在校場上空,迴盪在所有文武百官,皇后太子的心中。

只要眼睛不瞎,耳朵不聾,就都能感覺到這些將士們對皇帝的愛戴。

皇帝,在軍中威望,是他們以前怎麼樣都沒有估計到的!

看着這一幕,就連剛剛十歲的太子,都看得眼神中滿是小星星。他的眼中,點將臺前的那個人,不再只是那個讓他害怕的嚴父!甚至連周皇后,都第一次看到了崇禎皇帝的另外一面,眼神中帶着對自己男人的愛意。

臺上的崇禎皇帝,看着底下將士,用他自己的情緒大喊道:“萬勝!”

“萬勝!”這一次,迴應皇帝的,不但是三大營將士,甚至還有那些隨駕而來的武將。他們都有一種衝動,就想跟隨皇帝一起出徵!

隨後,皇帝就沒有再說多餘的話了,一聲令下,三大營開拔。

軍隊從軍營開出,在外面的街道上,京師的百姓早已等候多時,看着這支天子勁旅出征,看着英武不凡地皇帝的身影,他們不由自主地喊了起來:“萬勝!”

而城外的吳三桂,已經得到通知的話,已經領着手下騎軍做好了出發的準備。聽到京師傳來的動靜,聽着那一陣陣的“萬勝”喊聲,不知爲何,原本已經消失的熱血,似乎又有點在身體中涌動了。

皇帝,要來了麼?

985 大結局30 磨刀750 崇禎皇帝的誓言942 對策711 速戰速決154 拿下(爲唐鐵光盟主加更9/11)492 強大的攻勢899 奧斯曼帝國892 最後一戰487 挖個大坑把建虜埋了956 奧斯曼帝國太難了629 此戰勝負已定125 清屯充餉271 內應431 世襲罔替314 天助我也408 血債血償155 大收穫(爲唐鐵光盟主加更10/11)584 狠人485 孔有德之秀524 吊打范文程110 勃然大怒710 因勢導利975 一炮糜爛幾十裡911 皇上來了450 刺激530 掌舵93 君父318 明軍打來了啊啊啊170 陰招(爲月票200加更)363 軍隊精銳與否的體現800 嫁妝60 老太監出手260 救災832 做夢214 形勢急轉直下961 後悔啊685 強弩之末389 非得把這口氣給撒出來不可622 真假17 聖旨到181 晉商有麻煩了(爲堂主文淵閣大學士餘加更1/2)806 給你們一個機會870 老套路24 議和的話就太好了651 該回家看看了413 要想出城,就從老子身上踏過去430 曇花一現216 小星星948 葡萄牙藩國504 傾國之戰687 虛兵634 兒臣想要!462 一個很大的局516 詭異369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225 峰迴路轉,皇上聖明(爲5月月票200加更)650 靜極思動264 雁過拔毛560 猴展693 洞吾巡撫83 朕就看看823 他做夢了572 以逸待勞(爲songshy萬賞加更)442 典型561 朕同意(爲岳氏肥牛萬賞加更)938 麒麟896 搞定美洲113 喜出望外39 痛哭流涕767 高興的太早了點542 飛車645 暗度陳倉601 吃飯看病862 歃血爲盟158 建虜跑了(爲老衲欲成魔長老加更1/4)423 貸款之意外93 君父355 崇禎十四年到了113 喜出望外350 今朝有酒今朝醉151 修理勳貴391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807 明軍變了啊569 一蹶名王713 真沒見過世面855 這是怎麼回事876 快成了726 實錘了850 明奸751 你們身爲明人就該死而已349 朝鮮反正296 翻臉802 錫蘭282 皇子的教育問題316 誰阿彌陀佛76 對比56 九頭牛都拉不回292 滿載而歸467 專門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