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1 勞動力問題(第三更)

最後這道旨意,自然是糾正引導江南奢華之風的那份司禮監出的奏章內容了。不過崇禎皇帝還加了一條上去,就是助學。捐助幼童上童校一年並能畢業的,就有優待。

這份旨意,以祖製爲基礎,對於有錢人家不是一棍子打死,只是給出了衆多條件,卻又導人爲善。對於有特權的官吏,又能突顯出身份地位,倒是阻力最小。不過要是換了以前的話,估計會有不少人嘀咕,皇帝管得太寬了。但在南潯鎮這邊的背景之下,誰敢對皇權說三道四?

當然了,這些旨意只是綱要,具體條陳,還是要走正規流程,宣告天下的。

崇禎皇帝忙完這些事情後,一天就過去了。

第二天一早,他特旨提拔陳友明爲南潯鎮鄉長。之所以是特旨,是因爲陳友明只是一個普通小老百姓,因此賜個功名,又讓他在本地爲官,就是特旨了。

崇禎皇帝不想這次的事情最終影響南潯鎮的湖絲貿易,他又熟悉陳友明,而陳友明又熟悉湖絲交易,本地的那些豪強都被他誅殺的誅殺,流放的流放,又有皇帝給陳友明撐腰,因此他有理由相信,陳友明能最快把南潯鎮的事情,重新導向正途。

於是,陳友明的意外之喜,就是成爲了大明鄉長第一。第一個鄉長,也是背景最大的鄉長。

忙完了這些,崇禎皇帝公開了身份,自然不可能繼續微服私訪下去,便打道去了蘇州府,準備返京了。

至於海貿的事情,藉助這次的事件,錦衣衛搜出了很多來往商人的信息,對於那些交易額大的,都已經發去東廠提督王承恩,由他那邊繼續暗地追查。

當然了,崇禎皇帝從湖絲的生意上,也能看出海貿的前景會有多大。對於海貿賦稅這些,也有了一些想法,在聊天羣中拉了溫體仁和孫傳庭進行溝通,差不多也有了結果,由孫傳庭那邊進行實施。和葡萄牙人以及荷蘭人的第一次正式官方的交易,也很快就會結束,總得來說,雙方都比較滿意。

崇禎皇帝在蘇州就只是休息了幾天便準備返京,臨走之前,兵部給事中劉懋匆匆趕來覲見。

崇禎皇帝看着他似乎白胖了不少,心中有點不喜,便冷冷地問道:“劉卿,朕把大明路橋公司給你掌管,讓你爲大明多修些路的。可朕在江南這些天,可沒看到有什麼跡象動工。該不會是應酬之下,忘記了正事吧?”

劉懋一聽大驚,連忙躬身回答道:“微臣得陛下重用,自是盡心盡力辦差,絕無半點有忘聖恩。”

表白了一番心跡後,他又連忙解釋道:“微臣到了江南,便按例召集富戶,宣講路橋之政。可江南之地於北方不同,以至於微臣修路之進程,遲遲未有進展。”

“哦,這是何解?”崇禎皇帝聽了有點意外,便略微好奇地問道。

按照他的親身經歷,江南這邊,一有下雨,路上多泥濘,來往人車皆有不便。水泥路的好處,在這江南應該是最能體現了!怎麼反而北方那邊施工沒耽擱進程,到了南方這邊,卻耽擱了進程?

一開始的時候,原本是打算劉懋直接南下,修建大明第一條水泥路。但北方戰事變化之快有點出乎意料,因此水泥廠的人力物力,全都用在了北方,最終第一條水泥路,就修在了京師和通州之間。

劉懋聽到崇禎皇帝問話,便連忙回答道:“回陛下的話,江南的富商對於水泥修路確實很有興趣,但他們一則有點擔心路修好了朝廷政策要變,把屬於他們的份子拿了回去;二則江南這邊修路,比起北方要貴很多,富商出得錢多,需要湊集的資金也就有點多了。三則地方官府也多有不配合,種種情況……”

崇禎皇帝聽他這麼一解釋,反而更糊塗了。第一條理由他能理解,這不是問題;第二條,第三條是什麼鬼?南方修路比北方怎麼會貴很多?地方官府怎麼會不擁護這種有利地方的舉措?

或者劉懋早就想到了這點,他在說完之後,從袖子中抽出一份奏章,轉交給方正化呈給了皇上道:“陛下,箇中緣由,微臣皆有記錄,事實俱在,請陛下御覽!”

崇禎皇帝一聽,好奇心更甚,便快速展開奏章看了起來。看完之後,他才恍然大悟,明白劉懋是真沒騙他。

原來,江南這邊商貿繁華,如果要修路的話,特別是修那些繁忙的路,要改爲水泥路,那影響就大了。耽擱地貿易額,就絕對不是小數目。這是其一!

第二,南方這邊比起北方,百姓更爲繁忙,不說種地有兩熟三熟之分,就是普通老百姓,也多有早晚忙碌,哪怕是普通人家的婦女,都能通過紡織等活賺取銀錢。江南這邊的百姓,要說真有閒暇之時,也多是秋收之後。

因此,一般來說,官府不會在農忙時候徵發百姓服勞役,地方官府的反對,其實也是基於這一點,並不是私心作祟。劉懋所說的南方修水泥路成本高,就是基於第一,修路期間的間接成本高,第二,勞動力成本高。

就是因爲這些原因,劉懋在去年冬修完京師到通州的水泥路後,來江南這邊一段時間了,還是沒有修成路。

看到崇禎皇帝看完了,劉懋便再次躬身奏道:”陛下,修水泥路,需要大量的人手,實在是這段時間內不方便大量徵發。要是有足夠的人手,微臣再修不好路,甘當領罪!“

這個時候修水泥路,沒有後世的工程機械,自然是要靠人力去堆了。劉懋的話,集中到一個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人力問題。

崇禎皇帝聽了,不由得微皺了眉頭,沉思了起來。

如果修路影響農事,哪怕是妨礙江南百姓的紡織養蠶等活,崇禎皇帝也是不願意的。可江南這邊,要是每次都等到秋收之後再動手,那也是不妥當的。畢竟這樣一來,一年到頭修路的時間就少了。而且秋收之後,江南也冷下來,到時候土地凍得硬邦邦地,也會加重修路難度……

他想着想着,忽然想起了他之前有過的決定,這一下聯繫起來,不就剛好解決了麼!

周打賞人次17,周推薦票847,要加兩更,那就是3個欠更,還了這更,就還有兩個欠更。感謝anniexie,fugudoku,Darkwind,藍黑戰士L,紫箐玉蓉,吾皇嬴政,徐沐君,藍色勿忘我,進攻之潮,anniexie,花中的小屋,風蹤影的打賞!

913 期待討價還價1055 老夫比廉頗強多了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826 心不在焉845 黑眼圈228 互懟(第三更)572 挖坑讓你跳1162 沒關係7921095 帶個話407 意氣風發302 瀋陽的八卦123 初步規劃371 新軍配屬699 我要發呆(第三更)293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222 糧食危機106 你全家都是送死的517 又不會懷孕(第四更)584 對策134 親自審問780 出戰1147 一心只讀聖賢書931 考覈指標896 人心538 沒有穩重老臣的勸諫啊1327 圍魏不是救趙1227 永遠銘記的一夜813 明末王成80 奉旨逛怡紅院1076 皇太極的死法164 難題不少(第五更)1107 蒸汽船1064 陷阱?458 大決戰還太早了點916 黃雀在後1080 魂兮歸來兮1172 崇禎皇帝新的發財之道1235 裡子面子都要1179 漠北三族1012 通虜者死906 遭遇(第四更)906 遭遇(第四更)588 檢閱608 來自瀋陽的告誡104 昌黎危急890 鄉長童校1202 海軍陸戰隊1206 周皇后的心思410 死戰401 知易行難119 知人善用762 此戰禍根1021 年底算賬了653 會盟(第五更)91 高應元的情報333 俠之大者(第四更)1233 少小離家老大回977 返老還童1285 火拼1069 終於懂事了790 絕世重寶67 冒死彈劾1250 奇葩的猜測784 瀋陽京師(第三更)332 控制手段(第三更)1009 出兵洞吾1049 滿清壯大之跡象567 舉賢不避親(第三更)1049 滿清壯大之跡象328 反轉114 宋之楊再興345 榜樣1140 第一戰7 皇帝發飆908 皇太極的轉變1092 盛京之變649 朝鮮納入版圖的好處834 佈置(第三更)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1008 實實在在地感覺到蝴蝶效應了1265 短板182 晉商會議845 黑眼圈929 原來傳說是真的747 目瞪口呆746 擾亂軍心335 對付賊人的簡單法子433 和張獻忠的比較366 攘外必先安內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302 瀋陽的八卦1332 井底之蛙1242951 誰的責任774 一視同仁(第三更)131 豈會言而無信1182 當野人滅了589 第二次聯席會議(第三更)231 文字模式竟然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