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不愧是李定國,小小年紀竟然完成了一場經典戰役,隱隱地已經有漢時驃騎大將軍的影子了!不錯,不錯!自己以前對他的培養,值了!
崇禎皇帝非常欣喜,又得知楊嗣昌已經派出滿桂前去接應,便對楊嗣昌的這個安排也很滿意,回覆表揚了下,而後,才私聊李定國,詢問具體戰況,又到了那裡,感覺是安全的,這才放心下來。
欣喜過後,再稍微想了一會,崇禎皇帝便有了決定,立刻臨時拉起一個聊天羣,把在聊天羣中的官員,不管職務大小,全都拉進一個臨時羣,而後就把李定國這一仗的具體經過和戰果的對話,全部貼到羣裡,並把李定國所拍的現場照片也都轉發了。
這麼一來,頓時羣裡的文官武將等等,全都震驚了。
霍去病之所以會成爲傳說,成爲中原王朝的驕傲,就是因爲他的戰績幾乎沒有人能夠複製。可是如今,就在自己生活的大明朝,竟然同樣有一位十七歲的少年,領着八百騎,在極西之地消滅了上萬敵人,而自身的損失,幾乎就微不足道。這次的戰事,只要知道霍去病的,無不把他們兩人聯繫了起來。
誠然,李定國這一仗,可以說因爲之前的影響,已經具備了一定勝仗的基礎。比如喀爾喀部族的驚弓之鳥的心態,但是,如果換了其他人,未必有膽子能抓住這樣的機會,又充分利用這樣的機會,最終以少勝多,成就一場經典。
羣裡的人震驚之餘,紛紛向崇禎皇帝恭喜,大明也有了一個驃騎大將軍!
當然,不少人知道崇禎皇帝以前對李定國的超乎尋常的培養,因此,他們也紛紛拍皇上的馬屁,慧眼識英雄,有了皇上的知遇之恩,纔能有李定國的不凡戰績!
崇禎皇帝聽得很高興,這確實算是他心中的得意之作了。哪怕以後的史書,提起李定國這場戰役的時候,必然也少不了要對他這個崇禎皇帝提上幾筆。
如果說霍去病是天生將才,那李定國可是他崇禎皇帝培養出來的,至少有一點,在名將的養成上,他崇禎皇帝絕對要比漢武帝出力地多!
崇禎皇帝決定,對於這次的戰事,對於李定國的事蹟,一定要大力宣傳。雖然不用像後世一樣來個英雄全國巡迴報告,可有廠衛系統,驛站系統,也已經有足夠的傳播途徑了。
對於李定國的功勞,必須要重賞!
不過談及這個的時候,就有人反對了,說李定國畢竟才十七歲而已,如果賞賜過重的話,怕會拔苗助長,不利於李定國的成長。
但是,崇禎皇帝沒有聽。他比其他任何官員都關注李定國,也就比其他人都要了解李定國。那是一個少年老成的傢伙,有可能是因爲少年時候的經歷,遠比一般少年要多嘗過人生百態,因此要成熟地多。以崇禎皇帝對李定國的瞭解,必然不會因此而飄飄然!
而且,崇禎皇帝重賞李定國,也有另外一個用意。就是要把李定國樹立成軍中的一個榜樣。
李定國算是實際和理論,也就是戰爭磨練和武備堂學習相結合的代表了。他小小年紀就能取得如此成就,說明這條路子是對的。必然會吸引更多的軍中精銳渴望進入武備堂學習。而重賞李定國,又會讓渴望拜將封侯的大明將士,更爲渴望戰功。
在滿桂接應到李定國,進一步確認戰績,並把情況稟告給朝廷之後,崇禎皇帝下旨,因此功績,封李定國爲明威伯,天省副總兵。也就是說,李定國小小年紀,便爲一伯爵,而軍中職務,更是從一個總旗升爲了可以稱之爲“大帥”的副總兵。
這個賞賜頓時又震驚了所有人,特別是軍中將士。可以說,他們在震驚地同時,更多的是羨慕。
李定國才十七歲啊,就因爲軍功封侯拜將了,再看看自己,多大年紀了,還沒什麼成就。封妻廕子,光宗耀祖什麼的,什麼時候才能實現?
李定國的事蹟,讓不少人爲之慚愧,而後又紛紛涌起不甘之心,也想着立下軍功,建功立業。一時之間,軍中渴望打仗立下軍功的將士,又一下激增了起來。
在倭國駐軍中,就有不少將士紛紛請戰,要求東渡太平洋,前往美洲和西夷打仗,爲大明開疆拓土,也爲自己有一個立功的機會。
在天省,留守的將士士氣高昂,紛紛請戰,要早日討伐沙俄,也爲他們自己有一個立功的機會。
正在進行果阿戰事的明軍將士們,則猶如打了雞血一般,主觀能動性一下大大提高,戰事的進度,一下得到了很大的推進。
就連一直待在晉地擔任遊擊的張獻忠也慚愧地閒不住了。他沒想到,才幾年過去,自己曾經的那個義子,竟然在方方面面,都把他給比下去了。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張獻忠就這麼自嘲地點評一句,心思就活絡開了。
讓他調往西域,去參與對沙俄戰事,他有點不好意思去。可以預料地到,李定國既然被提拔爲天省副總兵,那以後肯定是和滿桂一樣成爲對沙俄戰事的主要統帥。到時候,所有對沙俄作戰的軍隊,基本要在李定國或者滿桂的手下聽令了。他張獻忠感覺丟不起這個臉。
於是,他就把心思打到了遠在美洲的那個地方。爲大明開疆拓土,這樣的軍功也容易立!
在這個時候,中國人對西夷可沒有什麼心理自卑,不像滿清時候,更不像民國時候。不就是西夷而已,大明能打得他們倆爹媽都認不出來!
除了軍中如同張獻忠這樣渴望立下軍功之外,李定國這次具有傳奇色彩的戰事,也在民間進行了廣泛傳播。在這民間的傳播中,自然是要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比如會把對手誇大一點,這樣才能顯得李定國更爲厲害。一個大明驃騎大將軍的標籤,就印在了李定國的身上,併爲各地傳誦。
據地下勢力的頭子吳二狗奏報,說他手下的不少江湖中人,都在想着加入軍中,也像李定國一般搏個封妻廕子的功勞出來。
就這樣,不知不覺間,大明的尚武風氣,在悄然無息地影響着大明。而這,也是崇禎皇帝願意看到的。
不過,李定國的事蹟傳開之後,也有人爲之有點酸酸的。比如,此時,田貴妃就纏着崇禎皇帝說道:“陛下,妾身兒子以後可怎麼辦啊?”
崇禎皇帝聽得一愣,一時沒有明白這沒頭沒腦地話,便問道:“什麼怎麼辦?朕的兒子,又豈會虧待了?”
田貴妃爲崇禎皇帝生了個兒子,已經快兩歲了。也種了牛痘,身體健康着。
田貴妃聽了,撒嬌式地說道:“現在大明周邊的地方,都已經分封掉了。就連南洋也已經分封了藩王。以後我們的兒子,陛下難道是想讓他去酷寒的沙俄那邊麼?”
按照朝廷目前的國策,打下的地盤,大都都是用來分封藩王的。
崇禎皇帝還沒有來及回話,田貴妃又繼續說道:“還有,陛下能培養出一個驃騎大將軍,我們兒子以後要出外就藩,是不是也要培養下,這樣他才能在藩國過得好一些?”
“你這是哪和哪啊?”崇禎皇帝聽得有點哭笑不得,才兩歲的屁孩,就操這麼多心了!
田貴妃一聽,就急了,連忙提醒道:“陛下,等我們的兒子長大了,這……這天下那還有地方可以分封啊!”
崇禎皇帝一聽,不由得搖搖頭道:“你別瞎操心了,朕還留着一處地方給兒子們的,絕對不是酷寒之地!而且,周邊也不會有強敵!”
田貴妃聽了,心中一喜,便試探着問道:“陛下,該不會是那什麼美洲吧?”
美洲也是要分封藩王,不過崇禎皇帝想得不是這裡,而帶着笑意說道:“不是,那個地方還沒有被世人發現,面積就猶如我們以前大明那麼大,氣候絕對不會嚴寒,且周邊沒有強敵,只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那就安全地很!”
“陛下,這是哪裡?”田貴妃一聽,不由得欣喜地問道。
崇禎皇帝卻不告訴她,對她說道:“這你就不用操心了,你該操心地是,好好服侍朕就是了!”
田貴妃聽出他話中的決然,知道不能再說了,便聽話地又開始好好服侍皇帝。
第二天一早,崇禎皇帝便神清氣爽地帶着文武百官前往通州。這種事情,放在以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可如今,不但皇帝出宮已經成爲常態,就連文武百官都能離開京師了。當然了,各衙門當中,那些實際做事的官員,卻還留在衙門辦公的。
一衆人等,其實也就是一火車的事情,就坐在火車中聊聊天,不知不覺間,很快就到達了通州。這交通,相比起以前,也是好得多了。
“算一算,從皇上下旨開始打造這蒸汽輪船以來,這過去幾年了,如今總算是有了一個真正的結果了!”
“沒想到啊,我們大明前幾年纔開始造那麼多風帆船,如今,就又要淘汰掉了!”
“話也不是這麼說,那些風帆船,更多地是適合大海大洋上航行,如今這蒸汽鐵甲船,還是太小了,不適合大海大洋上的。”
“對啊,不過聽說皇上今日聖駕御覽之後,就準備在南京造船廠打造大型的蒸汽鐵甲船,那纔是淘汰風帆船的。”
“……”
這基本上是文官們之間的討論,另外車廂內,那些武將的討論,卻要熱烈地多。
“鐵甲戰艦啊,還不用藉助風力,這一旦成了規模,以後大海上,誰還是我大明的對手?”
“不要說鐵甲戰艦了,就如今,我們大明的風帆戰艦海,都能淹死任何一個對手!”
“看如今這個局勢,誰能想到,剛成立的大明海軍,似乎有後來者居上,超過我們陸軍的態勢,什麼時候,我們陸軍也有這麼好的交通工具,哦,不是,快速戰艦?”
“這可不一定,你們聽說了沒有,皇上在南京的那個徒弟,真正的天子門生,正在搞飛艇,據說已經有譜了,搞不定什麼時候就真能搞出來。到時候,我們陸軍也是有大殺器了。你們想想,我們大明軍隊和敵人在兩軍對陣的時候,突然天上飛來了我們大明軍隊,哈哈,都能嚇死對手了!”
“你不要高興地太早了,據說那些飛艇搞出來之後,是要建立大明空軍,就是空中的軍隊,不是屬於陸軍的。”
“什麼,不會吧,難道以後的三軍,是要指海陸空三軍了?”
“……”
就在文武官員的聊天中,火車汽笛長鳴,蒸汽噴灑,冒出濃濃地霧氣,到達了通州火車站。
崇禎皇帝帶着文武百官,很快就到了通州造船廠。如今的他們,對於蒸汽鐵甲船,都已經不再驚奇了。畢竟試驗了這麼多年,都已經被他們所接受了。
這一次,是蒸汽鐵甲船真正成功接受檢閱的一次,崇禎皇帝覺得有紀念意義,才帶着文武百官一起過來見證下這個歷史時刻。
在通州河的對岸,同樣聚集了無數看熱鬧的百姓。本地人比較少,更多的也是提前從京師,或者更遠的地方趕過來的百姓,他們對於蒸汽鐵甲船還是比較稀奇的。不過,如今科學技術知識得以普及,倒也沒有人會發出“鐵怎麼可能會浮在水上”這種幼稚問題了!
接下來的一切,都是順理成章,蒸汽鐵甲船在通州河上來回表演,證明其性能已經足夠可靠。崇禎皇帝對此,並不意外,知道以後大明的大江大河上,應該要開始普及這種蒸汽船了。下一步,就是要打造更大的蒸汽鐵甲船,這個,通州河這邊太小,沒條件,他準備讓南京造船廠和天津造船廠兩處地方,分南北開始研發大型可以用於海上的蒸汽鐵甲戰艦。
以後,凡是海洋所及地方,必須要有大明國旗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