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超時代之坑

羣裡這些人,身處大明各地,都對南邊的事情熟悉,通過聊天羣,能把他們都集中到一起來議事,這種會議的效果,遠比沒有聊天羣,就一羣在京師的臣子討論要強多了!

崇禎皇帝不由得想着,自己還要再多多加人,到將來有一天,有什麼事情,都可以隨時找來相關方面的問題專家議事,如此一來,呵呵,大明朝發展的效率,將會領先全球幾個世紀!

這次的會議,便圓滿結束,整套方案與之相關的人員,都各自去忙碌了。

不過,有的時候,事情總不可能按照所想的發生。就比如福王這邊,當他聽說朝廷改變策略,不給他練兵再去拿下安南,而是直接派出各地衛所軍隊時,就提出問題,說這些派出去的衛所軍隊,以後是不是就是福國的軍隊,是屬於他的了?

對於這邊,負責去和福王談的首輔溫體仁,就沒法給出確切答覆。雖然他知道,那些衛所軍隊是不大可能給福王的,但誰知道,現在皇上會有個什麼想法?於是,就這問題,他上奏崇禎皇帝,請皇上定奪。不過,他自然也不會直接拋了問題給崇禎皇帝,奏章中,也有他的意見。

溫體仁認爲,各地衛所軍隊,已經是大明能拿的出手,比較精銳的軍隊了。經過戰火歷練,相信能成爲真正能打仗的精銳。而大明的南方,是需要這些軍隊的。如果把這些軍隊都劃給了福王的話,福國的軍力就過於強大,他認爲此舉對於大明控制南方,並不穩妥。這裡面的隱藏意思,是怕福王手中兵力強大之後,並不安分守己,或者是不聽大明的,甚至幹更出格的事情來。

對此,崇禎皇帝心領神會。其實,不用溫體仁來提醒,既然用衛所軍隊的意思,是要把他們練成真正能打仗的精兵,他自然就不會拱手給別人的了。

因此,他特意下旨,這個事情由他親自來和福王談。

文華殿內,福王父子和溫體仁分站兩邊,聽着御座上的崇禎皇帝在說道:“安南發生了叛亂,且在佛郎機人的鼎力支持下,打得北方鄭氏難以招架,鄭氏已經向朕求援。不過朕還了解到,安南阮氏還暗中勾結了雲南反叛土司,準備對升龍府的鄭氏進行東西夾擊,一舉奪佔整個安南。如果被其得逞,到時候,朱總督所練之新兵,打下安南恐怕需要更多時間。”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頓了頓,直視福王說道:“朕當初答應過,卿等出錢,由朝廷爲卿練兵,拿下安南的。雖然形勢有變,但朕不會食言,就決定調用各地衛所軍隊先把安南打下來,而後卿再慢慢練福國之兵也是不遲。”

福王聽到這裡,便開口想說話。不過他還沒說出口,就聽到崇禎皇帝又搶先一步提醒道:“另外朕還考慮到一點,如果安南境內的戰事曠日持久的話,以後卿就藩的福國,要從原地上重建,所花的錢和精力,都得更多的付出。說起來,卿是朕之叔,朕自然要多爲卿考慮之!”

福王世子朱由崧聽得連連點頭,他去過唐國,看到的,就是唐王在忙碌各地的善後,從南到北一路過去,到處都是兵災之後的重建。以後的福國也會是他所有的,他自然不希望福國日後也是重蹈覆轍的狀況。

福王聽了後,則是沉吟了一下,而後才感激地奏道:“臣對陛下的照顧之恩,感激不盡。當臣有兩個顧慮,此前已和首輔談及過。”

“其一,這次朝廷出動衛所軍隊之多,涉及省份之廣,似乎都是前所未有。不是臣哭窮,實在是拿不出那麼多錢用於衛所軍隊的軍費。臣的這點錢,還要用於以後福兵的訓練,還有福國的戰後重建,處處都是需要錢的。”

“其二,臣聽聞南洋那邊,已多爲西夷所佔。而西夷之陰險狡詐,殘暴兇狠,那早也是頗有名氣的。臣擔心,福國之兵未曾練好,西夷便已打過來了,朝廷軍隊又不可能長久在福國,到時候戰事一起,朝廷要是救援不及的話該如何是好?”

聽到自己父王說得這些,朱由崧也不由得點點頭,這些確實是個問題來的。

崇禎皇帝聽了,看了溫體仁一眼後,便轉回頭看着福王,微笑着說道:“第一點,相信溫卿已經說過,軍費可以由朝廷分擔一部分,具體的分擔比例,卿和首輔去商量好了。這裡,朕要明確一點,之所以派出的軍隊之多,乃是看在卿的面子上,其他藩王,朕也不會如此興師動衆,原因,朕剛纔已經說過了。”

所有藩王之中,福王是崇禎皇帝的親叔叔,而他這一代中,也就他和天啓皇帝兩兄弟,原本崇禎皇帝自己是個藩王,他哥掛了,他才從藩王登基爲帝,他這一代中就沒有其他藩王了。因此,所有藩王中,血緣關係最近的,就是福王了。就是因爲這個原因,崇禎皇帝纔再三表示要給福王照顧了。

福王聽了,雖不知道心中是怎麼想的,至少表面上,他對於崇禎皇帝的好意,還是先行謝過。與此同時,他看了一眼對面的溫體仁,心中無奈,要是有可能,他纔不想和老奸巨猾的溫體仁去談費用的分擔問題。

崇禎皇帝則沒管他心中所想,又繼續回覆他的第二點道:“第二個問題,其實也不難解決,就仿唐國例,在福國最南端,最容易被南洋西夷侵佔的地方,劃出一部分,由朝廷來管理,朕會派精銳之軍駐紮在那裡。西夷要是對福國有什麼想法,都繞不開朕派過去的軍隊。如何?”

“那真是太好了!”朱由崧一聽,忍不住欣喜道,“唐王就曾對臣說過,他不用操心外事,只關注唐國民生即可,要不真是會無暇顧及!”

福王一見,不由得看了自己這個世子一眼。心中想想,兒子說得也不無道理。

上面的崇禎皇帝聽了,便笑着說道:“如此一來,朝廷軍隊駐紮在朝廷管轄的地方,軍費什麼的,自然就不用福國再分擔,全部由朝廷自己解決,如何?”

聽到這話,福王不由得很是欣喜,看來皇上對自己還真是不錯,有時候,說到底,一家血緣關係擺着的,也確實是有好處。當然了,他是如此想的,他的子孫對此會如何想,那他就不知道了。

在懷着感激的心情下,福王便同意了朝廷最新的方案。

崇禎皇帝見這個事情得以和諧地解決,便又好心地提醒道:“卿的錢要是不夠的話,可以去向大明建設銀行借貸。安南那邊,好東西不少,只要卿隨便抵押一點,都能借到錢的。這個事情,別人也沒法說朕偏袒,畢竟都是按銀行已定規則行事而已。”

事實上,唐國那邊,就已經在這麼做了。唐王用糧食、礦山的產出,用來抵押給大明建設銀行雲南分行,已經借貸了十萬兩銀子。當然,銀子運輸不便,最終給出的,都是大明紙幣,很方便。而且已經證明,這紙幣不會貶值,那是放心地很。

不知不覺間,崇禎皇帝已用這個時代人所意識不到的事情,在偷偷給他們這些海外封建的藩國挖坑。不但有軍隊駐紮,還讓藩國都使用大明紙幣,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都將依賴大明母國。

這種情況,說得好聽點,就是大明這個母親照顧分家的孩子,說得難聽點,就是分家的孩子一個個都不是開拓的主,離不開大明這個母親的眷顧。

忙完了此事的第二天,崇禎皇帝便又收到了一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私聊。雲南那邊的錦衣衛消息,說阿迷州的土司夫人萬彩蓮,領兵到達土弄山後,這女人不知道用什麼詭計安撫了普名聲,得由她親自出面,勾結土弄山土司沙源的大兒子沙定海,又唆使沙定海把他爹給幹掉了,讓自己當上了土弄山土司,而後和阿迷州聯合起來造反,從而打通了他們前往安南的通道。

對此,崇禎皇帝想了想後,也不覺得奇怪。既然安南阮氏有那個東西夾擊的打算,自然會考慮阿迷州能否通過土弄山土司的領地出兵,搞不好,沙定海的這些舉動,背後就有安南阮氏在作怪。

另外一點,大明的土司,其實也是內部亂得很,爲了權力,互相之間,爭權奪利的事情,甚至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都太平常不過了。畢竟往大里說得話,這土司的位置,其實是相當於土皇帝的位置,誰不想當,誰不眼紅。

之前的時候,之所以有改土歸流,都是因爲當地土司爲了土司這個位置,互相殘殺,最終鬧到連個繼承人都沒有,反而便宜了朝廷,直接宣佈改爲流官制,由朝廷派流官進行管理,完成了改土歸流。

崇禎皇帝想到這裡,不由得心中冷笑,且讓你們這些土司囂張吧,落後時代的制度,必然會淘汰,阻止大明中興,拖累大明中興的垃圾!遲早會被清除。那些心懷不軌居心叵測的土司,且看你們一個個跳出來,朕已佈下了天羅地網等着你們!

在他想着的同時,遠在唐國的白杆軍,已經在第一時間通過張鳳儀接到了崇禎皇帝的旨意,全軍北上,準備到雲南平叛。

一路上,領軍統領忠烈伯秦良玉有些皺眉頭,她等兩天之後,最終還是把兒子馬祥麟叫到身邊問道:“我的兒,爲何這幾日都悶悶不樂,可是有什麼心思?”

馬祥麟聽了,連忙展顏一笑道:“孩兒哪有,這都平定了洞吾,我們不但沒什麼損失,還立下了又一份大功,孩兒高興着呢!”

秦良玉一聽,只是微微一笑,任憑戰馬緩步而行,看着馬祥麟說道:“你是我的兒,是娘拉扯長大的。你心裡想什麼,我這個當孃的,還能不知道?”

說到這裡,她伸手示意了一下,周圍的親衛自覺散開,保持了距離,給她們娘倆留出了談話的空間。甚至連張鳳儀這個兒媳婦也沒有留着,一樣讓她離遠了點。

在白杆軍軍中,秦良玉的威望最高,對她的安排,其他人都是無條件服從的。張鳳儀也不敢有意見,避開到一旁,隨着大軍北上。但在她的心中,卻還是有點好奇,不知道這娘倆要聊什麼,竟然連自己都遣開了。

看到這個架勢,馬祥麟便知道,自己的心思怕是瞞不過娘了。

果然,秦良玉等周圍就只有她娘倆之後,就聽她對馬祥麟說道:“自從來雲南之後,你就有心思了。如今奉旨回雲南平叛,你的情緒更爲明顯。娘問你,可是因爲改土歸流?”

馬祥麟是名義上的石柱土司,如今掌權的,自然是他娘秦良玉。不過這個土司,最終還是他的。傳言朝廷要加大力度,進行改土歸流。也因此,雲南這邊,纔有那麼多土司叛亂。之前洞吾一戰的時候,已經鎮壓了幾個叛亂的土司,如今又鬧出了幾個土司叛亂,這連綿不絕地勢頭,都是因爲改土歸流。

馬祥麟被秦良玉說中心思,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回答他娘。

秦良玉也不逼他,轉回頭,看着白杆軍的行軍隊列,似乎在關注隊伍長途行軍的精氣神。

等了一會後,馬祥麟轉頭看向秦良玉,低聲回答道:“娘,您說我們爲朝廷南征北戰,功勞苦勞都有。朝廷會不會……會不會有朝一日,也對我們下手,要實施改土歸流?”

聽到兒子開口了,秦良玉才轉回頭看向他,微笑着反問道:“我的兒,你就擔心這個?娘且問你,改土歸流如何,不改土歸流又如何?”

“要是改土歸流,那豈不是……豈不是……”馬祥麟說了幾次,最終都沒有說出口。因爲他了解自己的母親,有些話是不能說的。

不過這一次,秦良玉倒是好脾氣,他雖然沒有說出口,可秦良玉卻明白他要說什麼,也不生氣,依舊微笑着看着馬祥麟問道:“我的兒,依你看,當今天子怎麼樣?”

470 攻打海州300 豪格開價(第三更)581 兩個皇帝都忙1273 死中求活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297 軍器制度革新(第五更)600 順義王使者439 老鼠出洞696 甕中之鱉(第三更)142 捕頭和錦衣衛校尉453 用心729 夜襲蓋州945 運籌帷幄851 路遇(第三更)601 白眼狼1001 沙俄東侵890 鄉長童校899 打手(第四更)678 請陛下指點(第四更)1078 四面楚歌118 少有的大捷63 料事如神311 好險96 罵了也是白罵32 成了一個笑話555 誰能想到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306 誘餌1244 婚書1212 一派宗師147 永平陷落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175 滿桂和曹化淳的反應564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第四更)1105 超時代之坑742 密謀869 行霸860 拜師(第四更)636 營嘯(第四更)86 昌黎第一功768 這個主意好(第三更)1177 羨慕286 人才緊缺890 鄉長童校717 集中全力1207 去山東693 此事必有蹊蹺118 少有的大捷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1048 他隆王的蹤跡716 盧象升的決定1039 小聰明686 誤會了969 死中求活之策386 攻城175 滿桂和曹化淳的反應911 瘟疫論(第三更)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1257 亂波670 放縱351 左應選的奏章(第三更)950 耍猴耍兔耍胖子72 錦衣衛指揮使人選31 君王死社稷1038 最後一批糧食544 衆將聽令140 等着攤牌454 夜深人靜1024 畢業1000 殘殺210 一切完美568 一個大捷接着一個大捷1017 得罪了誰922 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是也(第三更)648 勝利凝聚人心(第五更)845 黑眼圈760 吐血(第三更)152 糧價997 南海平475 鮮花插牛糞114 宋之楊再興1145 踏平呂宋588 檢閱1261 東方人太兇殘了636 營嘯(第四更)394 被撞破了247 拼着皇帝責罰也要你們體面1023 安南之未雨綢繆454 夜深人靜485 謠言滿天飛(第三更)1020 范文程的下場844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更)431 大同總兵人選669 不謀而合247 拼着皇帝責罰也要你們體面433 和張獻忠的比較1086 世襲之革新1174 北方突變384 孫傳庭87 線下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