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6 天大的好消息

“報……“一人單膝跪地,向堂上坐着的那人稟告道,”這兩天奴才所部探馬損失俱增,奴才以爲,明狗加大斥候力度了!“

堂上這人,鬚髮幾乎全白,咋一看,怎麼都有五六十歲的人了。他雖然坐在威嚴大堂上,周圍親衛持刀林立,聽着軍情稟告,可總感覺他似乎提不起什麼勁來。

他就是鎮守遼陽的奴酋,滿清四大貝勒之一的愛新覺羅阿敏。雖然他實際年齡才五十不到,可鎮守遼陽後的這些日子,顯然不怎麼好過,以至於原本還有野心覬覦帝位的他,都老相了很多。

此時的他,聽到軍情稟告後,已經有點麻木了,揮手不耐煩地說道:“這都多少次了,明狗又在吸引我大清注意,想要在什麼地方搞出什麼幺蛾子了吧!”

一直以來,鞍山驛堡和遼陽之間的斥候戰從未停過,有的時候,明軍突然有加強斥候,不知多少次,讓遼陽這邊以爲明軍要準備攻擊遼陽,不得不同樣調兵遣將,加強戒備。可精神高度緊張了一番之後,明軍又偃旗息鼓,什麼事都沒有幹,讓遼陽這邊很是驚慌了一陣。

雖然後來的幾次,也確實有過動作,可明軍在遼陽這邊加強的斥候戰,卻只是爲了吸引大清的注意力,而後在其他地方行動。就比如最近的一次,就是在鎮江堡劫糧。

這麼搞來搞去,時間長了,阿敏真是麻木了。雖然他多年征戰沙場的經驗告訴他,這樣不好,可沒辦法啊,大清的實力就這麼一點,又打不下鞍山驛堡,只能這麼耗着。

這耗着耗着,也不知道在那一次明軍突然加強斥候戰後,就真得對遼陽動手了。以前的時候,他還非常在意這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可緊繃着的神經,繃久了之後,一直沒見明軍對遼陽有真正的攻擊。次數多了,糧食物資,還有兵力的持續消耗,實在是讓他振作不起來了。

一如這次,阿敏都沒什麼緊張了,揮手說道:“讓各部加強戒備即可,另外,照舊例,往瀋陽發一封軍情奏報。就這樣!”

說完之後,他站起來升了個懶腰,精神頭實在有點不濟了,還是去休息吧!

遼陽到瀋陽的距離,不用一日快馬就能趕到。同樣老相了很多,也瘦了不少的皇太極,接到阿敏的軍情奏報時,同樣感到無奈。

不知道明軍的具體情況,只靠斥候戰的烈度做出判斷,實在是沒法判斷!

感覺到情報的匱乏,皇太極就忍不住想起自己派往關內的人。

最開始的時候,是派了寧完我去,結果只讓江湖中帶了一次消息回來後,就再無音信;原本以爲范文程比寧完我要有本事,可沒想到,他進關之後,竟然過了這麼久,都音訊全無。

那關內就彷彿是一個無底洞,他感覺再派人過去,都是沒有什麼用處。如今這種沒有消息的情況,真的是聾子、瞎子,空有一身戰力,卻全然用不出來。這被動挨打的滋味,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

因爲朝鮮過來的糧食再次被登萊巡撫盧象升給劫走,如今大清的士氣格外低落,這死氣沉沉的樣子,完全不像剛開國幾年應有的現象。想想幾年之前,還不是這樣的,這轉變也真是太快了!

如今這些情況,皇太極還在努力避免,一直在宣傳,告訴他的大清子民,只要熬到秋收,大清就不會再缺糧了。可是,這種宣傳的效果並不好。

至於原因,皇太極其實心中也有數。一年年,一次次地說着這事,可最終一次次都沒有成爲現實。次數多了,這話就沒人信了。

想到這裡,皇太極也丟了那封軍報奏章,斥候戰的烈度增加,又不是第一次了,他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別的辦法。沒有準確的消息,他甚至都不敢派動一兵一卒。

嘆了口氣,從御座上站了起來,徒步走出殿外,看着天空的雲彩,有點呆呆地出神。他的心中,不斷地在向老天爺發問:“大清的出路在哪裡?”

鰲拜就隨侍在皇太極的身後,默默地看着昂頭看天的主子,心中對此感到非常憋屈。明明大清的戰力強大,以前打得明軍都不敢野戰,就是很好的證明,可如今倒好,明軍斥候在囂張,大清卻有了避而不戰的意思。還有,大清國內的死氣沉沉,就猶如垂死老人一般,這也讓鰲拜這個大清第一勇士感到份外的不適。

正在這時,皇太極忽然說話了,就見他指着宮外方向說道:“以前的時候,朕不時還能聽到宮外傳來的喧譁聲,那個時候,朕覺得有點吵鬧,那些人不懂禮儀,禁止皇城周邊再有喧譁之聲。可如今,朕不知爲何,卻很想再聽聽宮外傳來的笑聲,還有那充滿自信地豪邁聲音,無所畏懼地囂張聲音。朕……朕這是怎麼了?”

鰲拜聽了,心中感同身受,此時的他,感覺自己也很想聽到主子所說得那些聲音。大清如今的暮氣沉沉,實在太讓人難受了。

他正在想着要說什麼來回應下主子的話時,就聽到宮外傳來急促地腳步聲。如今這宮裡都非常安靜,那聲音就有點響。外面說話的聲音,也不實傳進來,隱約能聽見。

“……朝鮮……”

“……殿下讓八百里加急傳消息過來……”

聽到隱約地話,頓時,皇太極的臉色變得很是難看,就算自覺無所畏懼的鰲拜,也同樣臉色一變。實在是這幾年來,一次又一次的八百里加急,每次收到的,都是讓他們難以接受的壞消息。這次數久了,在皇太極等人的心中,八百里加急和壞消息,幾乎是等同了起來。

這個時候,又是八百里加急,這會是什麼壞消息?聯想起從遼陽阿敏那送來的軍情奏報,皇太極忽然心中一驚,該不會是明國發兵去攻打朝鮮了吧?要真是這樣,大清是救還是不救?派兵去救的話,遼陽、瀋陽怎麼辦?糧草物資又從哪裡來……

一個個頭疼的問題冒出來,皇太極都感覺自己要站不住了。那些人時刻惦記着這位置,你們可知道,如今在這位置上,每天有多難熬?

皇太極這麼想着,此時甚至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都不想聽這從朝鮮發過來的八百里加急的奏報。

然而,就在這時,庭院那邊,轉出了一名內侍,臉上並無一點難看之色,急匆匆地過來。

“主子,主子,好像不是壞消息。”鰲拜眼尖看到,心中一喜,連忙上前一步,靠近皇太極之後,獻寶般地提醒道。

皇太極的視力可沒鰲拜好,原本都想轉身回崇政殿內,不過得到鰲拜提醒,心中頓時一喜,連忙定睛過去。

此時內侍急匆匆地過來,又離得近了一些,連皇太極都能看清了。果然如鰲拜所言,真沒有以前報信時候的慌張。

這一下,不自覺地,皇太極竟然往前走了幾步,就恨不得能第一時間聽到這次朝鮮過來什麼好消息,竟然是用了八百里加急傳遞過來?難道……難道是朝鮮那邊又得到倭國的大批糧食了?

“陛下,朝鮮八百里急報,倭國大捷,並有意外收穫!”內侍說着,雙手奉上加急文書。

一聽這話,皇太極那顆激動地心頓時就冷了好多。不是糧食!倭國大捷,這和大清又有多大的關係,對大清目前處境的改善,又能有多大的幫助?

這個時候,皇太極忽然發現自己竟然已經步下臺階。於是,他連忙止步,拿着加急文書,也不急着打開了,轉身緩緩踱步到崇政殿內後坐下,才抽出加急文書看了起來。

鰲拜一直跟在他的身邊,看着主子的動作,他心中涌起的期待之心,也落了下去。倭國?倭國關大清屁事,又不是送糧食過來!

這時候,在滿清上下的眼中,糧食纔是第一位的。

鰲拜正這麼想着,忽然就看到皇太極的臉漲得通紅,一下從御座上站了起來,似乎有點急不可耐的樣子,手中握着那份加急文書,口中忍不住在說道:“太好了,太好了,這真是太好了!”

看到這情況,鰲拜有點意外,主子一向穩重,怎麼會如此地表現?他心中好奇之下,連忙問道:“主子,有什麼好消息麼?”

皇太極一聽,似乎是心中喜悅有了發泄口,立刻轉頭看向鰲拜,臉上滿是笑容地說道:“倭國大捷,靠近朝鮮的倭國九州島,已基本在豐臣國鬆的控制下。以後我大清從朝鮮出發去倭國的話,將會容易很多。最爲關鍵的是,沒想到此戰,還和西夷聯繫上了。英俄爾岱甚至和西夷已經談好了聯盟條件,只要我大清信奉天主教,只要我大清能繼續幫倭國天主教奪取天下,那西夷將全力幫我大清。”

說到這裡,他甚至有點失態地一把握住鰲拜的手說道:“明國的火器,全是西夷所教,還有,我大清一直沒有水師,西夷也承諾,只要大清肯和西夷聯盟,也定會派出水師來幫大清。信中還說,明國的水師,在西夷的艦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我大清對明國的短板,有了西夷的幫助,很快就能補上。到時候……”

皇太極興奮地說到這裡時,鰲拜忍不住插嘴問道:“主子,那糧食呢?”

對他來說,主子剛纔說得這兩個事情,都還很遠,目前大清最需要的,就是糧食!糧食!糧食!

聽到他的體型,皇太極激動地情緒終於冷靜了一點,同時他也發現,自己竟然抓着鰲拜這個奴才的手,失態,太失態了。

他連忙收回自己的手,不過臉上還是帶着激動,笑着一拍手中信道:“只要我大清繼續往倭國派兵,爲豐臣國鬆打下更多的江山,豐臣國鬆也承諾了,必定會收集儘可能多的糧食回報大清。呵呵,英俄爾岱在心中說了,倭國德川幕府的軍隊,其實和以前的明軍差不多,大清軍隊打敗他們,並不困難!而且倭國還不如明國,他們地方上分什麼大名,就是各路諸侯,各有各的算盤,並不齊心。”

說到這裡,皇太極感覺自己說得有點多了,就沒再說這個話題,只是吩咐鰲拜道:“快,傳朕旨意,朕要開朝議!”

所謂的朝議,壓根不能和大明的朝議相比。滿清朝議的人,其實就那麼幾個王公貝勒而已。瀋陽城也不能和京師相比,很快地,人就都到了崇政殿內。代善原本想不來的,可聽說是有好消息,就也過來了。

他們見到皇太極的第一面,就好奇地問,是有什麼好消息?

對於他們來說,這幾年來的好消息,簡直就如鳳毛麟角一般,太稀少了!如今聽說有一個好消息,他們又如何不好奇!

這一回,皇太極已經剛興奮過,倒也沒那麼激動了。他好不容易纔有一個好消息,自然要拿捏一下。先說些他的先見之明之類的,佈局朝鮮,加強和倭國的聯繫等等,這聽得底下的豪格一肚子的不高興,英明個屁,把自己親兒子的太子之位廢了,封了仇人爲皇太弟,這是人乾的麼?

現在還說這決策英明,還在誇多爾袞,你知不知道,阿濟格在鎮江堡失敗後,逃到朝鮮拒不回來,這眼中只有那多爾袞而沒有你了,你這是養虎爲患,懂不懂?

真他孃的豬腦子!

御座上的皇太極不知道自己兒子在想什麼,要知道的話,估計會劈了豪格。此時的他,終於在說完自己的先見之明後,把加急文書中的消息說了一遍。

最後,他帶着興奮,又異常鄭重地說道:“只要大清熬到今年秋收,我大清又能補足軍器和水師這兩塊短板。如此一來,朕就不信了,明國還能如此囂張?”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後又斬釘截鐵地說道:“西夷的火炮比明國的還厲害,朕就是砸鍋賣鐵,也要造他個八百十門,一字排開,把明國的堅城,一座座都轟塌了!”

嘗過被紅夷大炮轟得滋味,如今他就想着,把這滋味還給明國,還給明國那個年輕的皇帝!

282 我說可以那就可以(第五更)336 天使到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109 一頭黑線110 雷聲大雨點小740 萬人敵331 輿論要掌控1117 新的誓言985 從被動到主動863 背景579 光明未來的基礎34990 死無對證1174 北方突變386 攻城990 聯繫上了1303 成名之戰1136 我的大明1238 對倭策略的改變897 賣軍火805 弄巧成拙733 沒法再要臉1071 皇帝的打算68 殺駱斬袁57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599 面試楊嗣昌433 和張獻忠的比較734 與虎謀皮950 耍猴耍兔耍胖子240仇深似海1138 聊天羣的另外一個作用788 銀行總結1143 不一樣了的明人711 應付一下839 睡不着啊(第三更)1331 盟軍必勝1190 宗室藩王大會496 堅持699 我要發呆(第三更)930 散夥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460 欺軟怕硬584 對策935 虛張聲勢35 你們想多了1 我是崇禎351 左應選的奏章(第三更)1279 聊天羣的再次妙用782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1201 倭國局勢1301 聞風喪膽525 天無絕人之路320 新軍成軍358 清丈土地916 黃雀在後721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四更)1041 今非昔比1140 第一戰571 該坑還是得坑(第四更)510 熊文燦的打算818 就應該殺個狗官祭旗(第四更)476 胡言亂語?836 小目標662 和鄂爾勒克226 聊天羣模式切換565 祭拜大明忠烈40 任重道遠952 內訌763 五年平遼898 金山銀山(第三更)1268 做一個有用的人603 強硬1164 海上是我荷蘭人的天下328 反轉958 我就是范文程(第三更)261 QQ聊天羣可以麼?921 誤會762 此戰禍根694 不戰而屈人之兵579 光明未來的基礎1212 一派宗師764 計劃(第三更)430 身份暴露479 皇太極的規劃298 撤換司禮監掌印太監1072 他來了473 風水輪流轉752 出戰883 終於見識了1056 天大的好消息574 皇太極的新政511 今非昔比1260 捅了馬蜂窩301 要挾錢富貴346 晉地災情606 下馬威871 閩粵商人440 細節1051 請君入甕688 圖文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