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

皇明週報提出的、在各方面條件適合的區域大力種植油桐的建議很有建設性,內閣正在對着提議進行商討,以便制訂切實可行的相關政策措施,將油桐作爲未來大明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這也是朱由檢刻意下旨決定的重大事項。

桐油的重要性在他殘存的前世記憶中還有留存,哪怕後世科技發展達到令人不可思議的程度時,桐油這種天然植物活性油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

他隱約記得瀏覽過這方面的一片短文:後世中國桐油產量約佔全世界的七成,每年都會給國內帶來大量的外匯,既然如此,那就趁早下手,用幾十年的時間擴大油桐種植面積,爲子孫後代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壟斷是暴利的最佳手段。

未來的大明不僅要在科技製造佔據統治地位,在一些戰略資源上也要形成壟斷的局面,如此纔可以形成掌控世界的強大能力。

現在的世界已經與歷史有了巨大改變,物產豐饒的北美大陸上並沒有出現英國罪犯們的身影,這塊廣袤的大地未來將會成爲漢人的天下。

遵照朱由檢的旨意,在東海艦隊的配合下,四海商行與東印度公司組成的聯合艦隊正在橫跨東太平洋的航程上。

在熟悉航路的荷蘭人引領下,聯合艦隊將會在到達大洋彼岸後,對北美新大陸展開綜合性考察,具體完成日期尙無法預測。

這是一項十分艱鉅且危險的任務,每個參與者都有可能屍骨無存,爲此,朱由檢特意下旨開出鉅額賞單,以此激勵此次參與遠航的勇士們。

鑑於華夏子民自古以來對土地的癡迷和極度重視,四海商行開出的賞格中就包含於此相關的特別條款。

探索北美新大陸取得成功並安全返回大明者,每人都可在新大陸獲得一千畝永業田的獎勵,只要大明朝廷存在,這塊土地都屬於被獎賞者極其子孫後代永久所有。

正是在這種鉅額獎勵的刺激下,聯合艦隊才從四海商行名下各色人等中湊夠了一百餘人自願隨船出航。

這次探險不僅僅需要軍隊的配合,當船隊抵達北美之後,要有不同行業的行家裡手,對其進行各方面的專業勘察和評估,以確定將來的移民在何處居住與生活。

聯合艦隊中由多艘補給船組成,滿載各種糧食和生活物資,其中包括各種農作物的種子、基建所用的各種原創材料等等。

在抵達大洋彼岸並探尋到落腳點後,探險隊會按照分組情況展開不同的行動,基礎設施建設也會隨即展開,等到先遣站點建好,在留下相應人員駐守之後,艦隊再返航,留守人員將會等待下次艦隊的抵達,到時將會有人替換他們返回大明。

這個探險以及建設,大約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加上船隊往返時間,留守人員輪替一次應該在三年左右,所以諸如油鹽醬醋茶藥物等必要的生活物資必須備足。

至於糧食的問題倒是不用太過擔心。

北美大陸土地的肥沃以及易開墾程度遠勝大明,而開荒種田、引水修渠這樣的生存技能,對於吃苦耐勞的漢人來說是天生自帶的,這一點大可不必擔心。

朱由檢對這塊大陸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南涯行省。

前後兩批被流放去南涯的罪犯們現狀如何,現在也沒有太多明確的信息傳過來。

南涯的自然環境比北美大陸要惡劣的多,要不是因爲礦產資源蘊藏量異常豐富的緣故,朱由檢根本沒打算向那裡移民。

而在北美這塊面積相當於幾個大明的土地上,現在只有爲數不多的土著生存,將來移民等同於在這裡建設一個新的國度,一切都要從無到有,其面臨的種種困難可想而知。

探索新大陸的目的就是搶先確立大明對這塊土地的所有權,至於移民則需要各種條件成熟之後才能進行,例如華夏子民對故土的眷戀、對陌生地域的恐懼、來回交通是否便捷安全這幾個主要方面,都會成爲大規模移民海外的最大阻力和障礙。

故鄉意味着血脈親情,除非無法存活,絕大多數漢人根本不會選擇背離自己的故鄉。

別說移民海外了,就拿已經進入收尾階段的國內移民工程來說,要不是爲了讓數千萬人活命,官府採取了程度不同的強制措施的話,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不願放棄宗祠祖墳而遷移到別處的。

不過,凡事無絕對。

這世間還是有一小部分人羣,爲了更大的利益而甘願放棄現存環境的,只要有足夠大的吸引力,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去追逐,而這部分人就是移民北美大陸的最佳對象。

做大事都要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這個戰略規劃並沒有時間表和路線圖。

先佔地盤吧。

北美大陸有着得天獨厚的的自然環境,這是後世衆人皆知之事,這塊原本歷史中被白種人搶佔的土地,以後將屬於華夏所有。

這是朱由檢留給後人最寶貴的遺產,他內心非常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以主人的身份踏足這塊富饒之地,能親眼目睹無數漢人在這裡建起一個強大無比的全新國度。

不過,這個願望實現的難度也是相當大,連朱由檢自己都懷疑能不能看到那一天。

畢竟最起碼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還遙遙無期,蒸汽動力還沒有得到有效應用和普及,便捷安全地往來與大明和海外還是一種奢望,在此之前他是不會以身試險的,畢竟小命重要。

開發北美,把佔有大量土地和財富的藩王宗室們全數移過去,這樣大明本土就清淨許多,他們佔用的優質資源就會空出來,朝廷就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做很多文章,相當於來一次小型打土豪分田地,這件事會是絕大多數人樂見其成的。

說一千道一萬,人才和科技纔是達成目標的基礎,皇家理工學院就是大明的育才搖籃。

現在理工學院採用的是歐洲流行的研究式教學方法,摒棄了落後的填鴨式教學,這對大明未來科技跨越式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十章 大戰4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七十章 商路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九章 皇莊5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