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

孫克敵在走訪中發現,因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致,雙流縣田地十分肥沃,但經過多年的耕種,很多田地得不到歇養,地力已經呈現明顯下降的現象,在與衆多老農閒談過後,這纔有了田地輪種歇養的政令出臺。

官府發佈的這份綱要中規定,雙流縣現有田地,從今年起,一半田地改種大豆和油菜等經濟作物,另一半的五成進行深翻施肥休養,另外五成種植糧食,第二年再予以輪換。

只要這項措施得以充分貫徹落實,預計三年後,所有田地的地力將會有較大程度提升,再行種植糧食的話,產量會比之前有較大幅度提高。

這條看似荒誕的規定,是孫克敵和鄭源道等人經過大量考證以及與衆多農戶進行座談後得出的結論,雖然在推出之後引發衆多議論和不滿,但還是在孫克敵的堅持下,於全縣強行推開,

因爲有官府按照三錢一石的價格收購糧食的規定,輪種意味着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害,所以有部分士紳私下並未嚴格遵照執行這項新規,而是如原先一樣,在自己名下的田地中照常耕種糧食,至於大豆、油菜等經濟作物卻是少有種植。

對於這種現象,孫克敵並沒有強制命令這部分田地較多的鄉紳大戶照章執行。

而雙流縣廣大農戶基本都按照官府的要求開始輪種。

一是官府的權威和意志農戶們不敢違抗,二是現在家家不缺糧食,而且很多人都懂得輪種的好處,所以這項新規在民間遇到的抗拒力並不是很大。

除了輪種這項章程外,縣衙提出的利用緩坡荒地大面積種植油桐、油茶、中藥材的相關規定也是讓雙流縣上下人等感覺新奇不已。

因爲油桐樹、油茶樹在山間坡上雖屬常見之物,可這些樹木都是野生,人工育苗種植在本地卻沒聽說過,桐油和茶油也有人採收,但因爲這兩種樹木數量太過稀少,所以導致產量太低,農戶們好容易收集一些桐油,也都是用作塗刷傢俱所用,對外售賣的根本沒有。

對農戶們的疑問,孫克敵早有辦法。

沒過多久,他通過四海商行的關係,從湖北襄陽府重金聘請的兩名油桐樹育種育苗行家來到了雙流縣,緊接着,孫克敵安排鄭源道親自陪同兩位行家下到鄉間,勘察栽種油桐樹的地點,並招募民工開始在幾處地方修建育苗場所。

在協助移民搬遷安置的過程中,因爲移民們重建家園需要大批糧食物資的緣故,得到指令的四海商行,利用其雄厚的實力,爲這個浩大工程做出了巨大貢獻。

孫克敵也因身處一線之故,沒少與四海商行各色人等打交道,也與數名大掌櫃成爲了關係不錯的朋友,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之下,孫克敵對於經濟一道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這些見聞和知識使他的眼界更加開闊,也讓他對於將來執政一方的思路也變得更加明晰。

此次由官府投資大面積種植油桐和油茶樹這個思路,就是與孫克敵與四海商行打交道時增加見聞有關。

孫克敵不止一次從幾位大掌櫃口中聽說這兩種植物產生的經濟效益,尤其是油桐樹,那可是經濟價值特別高的植物。

桐油防腐隔水,是生產油漆必須的最佳材料,每斤桐油的價格常年穩定在一分銀子左右,一畝油桐最多可栽種十幾顆,待三年成材之後,畝產桐油可達五百斤以上,按照市價一分銀子的價格計算,那可就是每畝能有五兩以上銀子的價值,刨除亂七八糟費用的話,一畝地也有幾兩銀子的收入,這可是其他任何農作物無法比擬的。

油桐樹的栽植不須佔用農田,只要在緩坡上以梯田的方式移栽便可以生長,平時也不用人精心照看,只需定期進行除草施肥便可。

油茶樹的種植與油桐樹大同小異,只是從經濟價值上要比油桐低一些,茶油主要用於食用,對於廣大缺少食用油的農戶家庭來說,如果在荒坡野地種上幾畝油茶樹,到了豐果期,彩霞果子榨汁成油,或是售賣或是自用,也不失爲貼補家用的一種好東西。

至於在油桐油茶林中間種各種中藥材,也是一種前人未曾有過的法子。

隨着醫院在大明各地有序鋪開,市場上對藥材的需求呈現出爆發性的增長,做藥材生意的商人們來往於大江南北各個府縣之間,到處搜尋各種藥材。

只不過現在的藥材基本都是鄉民去深山野林裡採掘到的野生之物,種植藥材的也只是小範圍、小面積之事,大面積栽培還沒有先例,這種新鮮事物的誕生,還需要付出較長時間來慢慢摸索。

但凡是都要有人去做不是?

孫克敵看準了藥材市場的巨大前景,所以纔將這項新事物列入到規劃之中,就算自己在雙流縣任上沒有從中獲益多少,但至少給後來者打下了一個良好開端,將來不管自己去往何處任職,都可以把其中的得出的經驗教訓拿到任上所用。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更重要的是,開歷史之先河更容易青史留名。

孫克敵相信,自己所制訂的種種舉措衆將會讓地方百姓受益無窮,而這些成果也會給他帶來無法描述的聲望。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這樣在全縣轟轟烈烈的展開了,在當年油菜即將成熟之前,第一座官辦榨油作坊也在縣城中落成,爲其提供技術支持的自然還是四海商行。

這個擁有無限市場和人脈的巨無霸,在大明經濟之道中佔有無可比擬的絕對優勢,但凡是有關生產的人才,都可以在商行中找得到。

孫克敵首輔之子的身份給他帶來了衆多潛在的隱形福利,很多他人無法辦成之事,到了他這裡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無論是從資金還是技術,還是人才和市場,只要他提出來,在很短時間內便可以獲取。

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