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

在這個時期,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都沒有形成國家民族的概念,各國的貴族們首先考慮的就是家族和個人利益,對於日本這個經歷過數百年諸侯割據混戰的國度來講更是如此。

池田輝政等人剛纔羞慚之情,只不過是因爲在大明武力逼迫下,他們無力保住天皇名號,而他們起兵倒幕打的卻是還政於天皇的旗幟,並不是因爲其他原因。

其實他們內心也願意與大明朝廷進行合作,以便藉機壯大鞏固家族勢力。

服從於強者沒啥丟人的,跟着強者走,才能喝酒吃肉。

這種樸素且純粹的理念是日本舉國上下普遍認同和遵守的。

“天皇陛下,您的憤怒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陛下多年來雖然一直有天皇的名號,但卻一直受制於幕府,手中沒有絲毫權利,平日享受也並不強於我們這些外樣大名,幕府大將軍何曾把您當做天地之皇對待?

由此可見,不論是天皇還是國主,都是虛名而已,現在只不過是用一個名號替代另一個,陛下何必大動肝火?”

看到後光明天皇如此憤怒的表現後,深受華夏文明影響地松潘家木恭謹的低頭陳述道,他的這番話語聽上去很有道理,也讓池田輝政等人羞憤之意大減。

“陛下,我們新幕府之所以將去尊號放在第一條,也是爲了皇室家族着想,根本沒有羞辱陛下之意。

我們日本國既然要尊大明爲天朝上邦,那就應當事事處處以臣下之姿自居。

陛下可曾想過,以大明皇帝陛下之尊,上國富源之遼闊、億萬人口之衆多,尚且沒有自稱天皇,我東瀛一區區島國,若是有國主自號天皇,那大明皇帝陛下該當如何自處?

此一點也是上國兵部張大人特意指出的,由此可見,陛下這尊號要是不去,有很大之可能會惹禍上身!

爲了陛下及家族安危,我與池田君等商議良久纔有此建言,其中深意還請陛下早下決心,不然的話,陛下的人身安全可能無法受到保證!”

松潘家木接下來的話語不再含蓄,直接點明如果不去尊號會引發何種後果,後光明天皇聞言,滿腔憤懣頓時消散,眼神中的忌憚之意顯露無疑。

後光明天皇雖說純屬德川幕府傀儡,但也還是有心向皇室之人時常給他傳遞各種消息的。

自從明軍突襲江戶,德川幕府短時間內崩塌,再到後面九州島幕府大軍慘敗,明軍主力登陸本州,這一個多月時間內發生的大事,整個皇室都有比較詳細的瞭解。

在明軍面前,幕府軍表現的不堪一擊,就算自己不下解散軍隊的詔書,德川家光自戕、幕府主要人物基本被一掃而空,在沒有強勢人物出面率領各地大名對抗明軍的前提下,剩餘的本土武裝已經成爲一盤散沙,再行反抗的話,只會被明軍各個擊破,其結果只是徒增傷亡而已。

何況松潘家木說的沒錯。

天皇聽上去是比較高大上,但沒有羽翼的皇室只是籠中之鳥,這種局面下,換個稱謂也不是不可以接受之事。

剛纔松潘家木說的很明白了,自己要是再不識時務,說不定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松潘家木等人拜會後光明天皇的第二天,一份曉諭全日本的天皇詔書發出,詔書明確要求各地親藩及外樣大名放棄無謂抵抗,繳械投降,詔書中並沒有宣佈天皇自除尊號一事。

這也是張清源有意識採取的延遲策略,天皇除尊號要等到日本全境安定之後再進行。

在詔書發出之後不久,朱慈烺與張清源等文臣,在一千軍卒護衛下回返九州島,把一千護衛騎兵留給看李定國。

在恭送太子離開之後,李定國將一萬人馬分成四隊,每隊兩千人,配備兩百名騎兵,以江戶爲中心,向四周清剿前進,力爭在三個月之內將本州梳理一遍,在收繳兵器的同時,對敢於抵抗着進行打擊,他自己則率領兩千人馬留駐江戶。

就在大明對日本的戰事進行全面收尾的兩個月後,遠在交趾的廣西巡撫李懷普卻提出了與日本有關的主張。

經過兩年多的消化吸收,在李懷普的部屬下,廣西巡撫衙門下令,從廣西陸續將十餘萬明人遷來交趾,以此來鞏固勝利果實。

這十餘萬新移民,仍是按照此前規矩,從廣西人多地少的府州縣遷移過來的,移民安置所需的錢糧物資都由四海商行供給,正是有了四海商行的強力支撐,移民安置工作纔沒有出現大的紕漏。

對於來自大明的移民佔有了原屬自己領地一事,交趾當地人大部分還是一如既往的仇視和憤恨,雖說在明軍的鐵血壓制下,交趾人不敢公然聚衆反叛,但私底下與移民的小衝突卻是接連發生。

本想着以懷柔之策安撫人心的李懷普,每天都會接到數起交趾百姓與廣西移民之間發生爭端的消息,因爲衝突而致死致殘之事也時常夾雜其中,這讓他對交趾人的觀感日益惡劣,認定其族羣屬於畏威而不懷德的下等人。

爲了解決這個看似根本無解的問題,李懷普左思右想之下,特意就此事上本朱由檢,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請求朝廷予以批准。

李懷普的策略很簡單:如果想讓新佔的交趾北地長治久安,那在移民此地的同時,要有選擇性的把交趾人移走,把老實聽話者留下,狡詐兇悍者移走,這樣才能讓移民安居樂業。

而交趾人的去向也很明確:日本。

李懷普認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兩年多來的經驗告訴他,交趾國其人,大部分野性難馴,對大明有着天然的仇視,想要徹底感化他們怕是很難做到,想要移民與當地人和睦相處,以族羣本性來看怕是不可能,

現在雙方之間因衝突已經造成不小的傷亡,事關大明百姓人身安危,並且對後續開發交趾之事非常不利,只有採取相應舉措才能徹底杜絕此類事件繼續發生。

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四百章 佈防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九章 皇莊5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二章 駱養性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