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

與幕府軍最後一場正面大戰中,聯軍再次損失了近兩千人,要不是大明援助的火銃足夠犀利,讓追擊上來的幕府軍吃虧之下不敢逼迫太緊,聯軍很可能會徹底崩潰。

在宮嶺縣已經待不住的聯軍,無奈之下繼續南撤,並在上個月退到了平戶藩領地-------鹿兒島,這裡已經九州島最後一塊陸地所在了,再往後就是茫茫大海,退無可退。

身陷絕境的聯軍殘部在強烈的求生欲支配下迸發出強大的戰鬥力,面對步步緊逼的幕府大軍,池田輝政等人親自拜會鄭七,然後在鄭七的指點下,指揮手下挖壕築壘,利用地形佈置起層層障礙,安排武士據工事而守,在最大程度上減緩幕府重兵的推進,等待大明援軍的到來。

據鄭七最近得到的情報來看,雙方的戰事目前處於膠着態勢,但總體上看,聯軍已處在苟延殘喘的階段,整個九州島淪陷或許就在頃刻之間。

幕府軍前期因爲缺少破除聯軍防禦工事的辦法,所以在聯軍火銃弓手隱蔽打擊下損失不小,最爲精銳的騎兵也失去了用武之地,經過十幾天的觀察後,幕府軍找到了破除工事的手段,現在向前推進的速度明顯加快,池田輝政、松潘家木等一干首領也逐漸陷入絕望之中。

現在以鄭七爲首的大明留駐長崎人員成了造反大名們的唯一希望。

鄭氏兩艘停靠在碼頭的海船儼然已經成了諾亞方舟的存在,池田輝政等人懇請鄭七,等到局勢無可挽回之際,能允許自家的家眷至親坐船逃離九州,遷往大明居住,以保全自家的血脈。

考慮到這一點並沒有違背朝廷意願,鄭七也順勢答應了下來。

“鄭卿爲國事也是奔忙許久,現下既是孤領軍至此,那鄭卿也可好生歇息一番了!待回京之後,孤自會將卿之功勞上稟父皇!”

在鄭七將局勢回稟完畢後,主座上的朱慈烺溫言安撫幾句,鄭七識相的跪倒在地,表情莊重的給朱慈烺磕頭謝恩後起身離去。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到此結束,既是大軍已至,那剩下的事就不用他操心了。

朝廷這次的嘉獎不可謂不厚,他現在的心思也放在了回返後,如何妥善處理與鄭芝龍的關係上。

這麼多年,鄭七也積攢下了老大的家業,另立門戶的心思也是時隱時現,但礙於多年來與鄭家各方面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一直無法說出口,此次既是朝廷給瞭如此好的理由,那便可以順水推舟將此事做一個了結。

靖海侯大管事再好,也是鄭家的家奴,後代子孫根本沒資格去當官發財,現在他的長子已經十三歲,一直以靖海侯世子鄭森伴讀的身份存在着,這讓鄭七的心裡一直覺得有些不舒服。

以自家孩兒的學識和頭腦,只要不出意外,本該有着大好的前程,可現如今之狀況下,將來也只能接替自己,成爲靖海侯府的下一任管事,自家並不缺錢財,孩兒也是聰穎上進,難道就一直這樣延續下去?

朝廷想分化鄭家的意圖,鄭七也是看的清楚,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任誰也無法破解,只能順勢而爲。

自家這位堂兄雖說並不是有野心之人,但皇帝和朝廷是不會任由鄭氏把控東南沿海的,尤其是大明海軍快速崛起的局面下,朝廷的手段也屬正常,同時也正好給了自家一個絕佳的機會。

鄭七也明白,皇帝並沒有謀奪靖海侯財產的意思,否則的話就不是用策略去削弱鄭家了,而是尋個錯處,直接派遣廠衛上門抄家就成了。

“侯爺一家的榮華富貴能夠得保,我也能乘機自立,後代子孫也有了光宗耀祖的機會,此事並無對不起鄭家之處,甚好、甚好!”

“適才奉議大夫分說之事,定國將軍可有新的對策?

我軍應採取何種策略擊敵?”

鄭七離去之後,朱慈烺目光轉向一側皺眉沉思的李定國溫言問道。

“啓奏殿下,據奉議大夫所蒐集之情報來看,臣以爲之前所定之策略倒是需要變通一下!”

李定國聞言後施禮奏道。

“此前之策略可是兵部及衆將研判許久才定下的,也是最爲穩妥之策,李將軍因何要擅做改動?若是因敵情判斷不明而至出現不應有之差錯,李將軍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李將軍雖說是屢建功勳,但切勿因此而過於輕敵!

此次作戰方略,乃是集太子殿下以及諸人之智慧所聚,豈可因一人之主見而輕易改動!”

隨軍的兵部職方司郎中張清源皺眉道,語氣裡有着明顯的不悅之意。

文臣武將有着天然的敵對屬性,大明中後期實施的以文制武策略,也使得文官們在武將面前有着天然的優越感,並對朱由檢近年來一連串擡高武將地位的舉措非常不滿。

這次跟隨太子出征,張清源本來現在儲君面前好生表現一番,以便爲將來的仕途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但自從抵達登州之後,太子數次召集衆人議事,商討對日本的征伐策略之時,表現出來的是對武將,尤其是這個李定國少有的親近和信賴。

“張卿切勿焦躁,定國將軍既是如此出言,那定是有他的判斷,且聽其講完再去爭辯不遲!

定國將軍有何建言儘管講來!”

朱慈烺笑着止住了情緒有些激動的張清源,轉頭看向李定國鼓勵道。

對於張清源的心思,已經慢慢成熟起來的朱慈烺自是心知肚明,文武之爭也不是什麼稀罕事,父親文武並重的總體執政思路也跟他探討過數次,這裡面的利弊他也是私下權衡過數次,平時以文制武、戰時以武爲主、文臣不得參與的思維已經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成型。

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章 駱養性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九章 皇莊5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